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通过新旧地震数据的对比和校正,应用盆地分析及盆山耦合的思想对和什托洛盖盆地及其周边进行构造解析;并应用平衡剖面技术了解盆地构造演化,得到以下认识:①和什托洛盖盆地是一个位于主逆冲带上盘的扭动-挤压型次生盆地,它起源于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微板块、准噶尔微板块的相互碰撞与错动;②盆地早期演化从属于准噶尔地体,基底双重构造活动应早于晚三叠世,在此之前其作为准噶尔盆地的边界与内部是连通的;③盖层发育可分为四个阶段:初始发育期(T 3 –J 1 b)、快速沉积期(J 1 s–J 2 t)、整体沉降时期(K)和边界断裂复活时期(E–Q),其中侏罗纪为盆地的主要成盆期,也是构造变形最大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中国含油气盆地类型特征与油气勘探新领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提出了中国含油气新区、新盆地及其类型特征,并认为这些新领域是我国“九五”乃至21世纪陆上油气勘探的主要接替地。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油气田基本上是在陆相地层中发现的,并由此首先创建了完整的陆相油气田石油地质理论。在国外的早期勘探活动中,虽然也发现过一些陆相油气田,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中国的成功经验使得国外油气勘探者加强了陆相地层的工作,在以往认为希望不大的地区发现了大油气田。科学研究也随之加紧进行,在总结我国陆相油气田经验的同时,详细调查研究国外陆相油气勘探研究成果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在这方面所具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腹部陆西地区存在成因不同的两类原油和天然气;夏盐-玛东型古生界成熟--高成熟古原型原油;石南-石西型成熟-高的腐殖型气层气。这些油气在平面和剖面上有其特定的分布特征。根据油气成因,运用含油所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将陆西评价区划分为两大目标含油气系统、三个含油气系统,即玛湖凹陷-玛湖东环带含油气系统;风域 -古生界含油气系统(!);盆1井西凹陷-基东鼻凸复含油气系统;下二叠统-侏罗系含油气系统  相似文献   

5.
焉耆盆地含油气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超  林社卿等 《河南石油》2002,16(6):14-16,25
焉耆盆地中生界含油气系统中,八道湾组是最主要的烃源岩层,烃源岩类型主要为煤系泥岩,三工河组是主要的储集层,储层砂体类型为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储集条件较差,属低孔低渗型,古圈闭于Jls期开始形成,发育侏罗纪末期,第三纪末至今两次生排烃事件,油气以沿断层垂向运移为主,对应于两次成藏事件,划分出原生和再生两个含油气子系统。含油气系统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1)侏罗纪末期古油气藏的形成;(2)燕山中,晚期构造运动与古油气藏的调整,破坏;(3)第三系的覆盖和喜山期现今油气藏的形成。断层的多期活动性和燕山中晚期的抬升剥蚀作用改造,破坏;(3)第三系的覆盖和喜山期现今油气藏的形成。断层的多活动性和燕山中晚期的抬升剥蚀作用改造,破坏了早期形成的油气藏,喜山期定型的油气藏现今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6.
含油气系统在束鹿凹陷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有关含油气系统的地质新概念,介绍了美法等国近期应用的并已成为一种油气调查与勘探研究方法的含油气系统理论。应用含油气系统对束鹿凹陷的主要勘探目的层-沙河街组三段油气藏时空展布作了分析,并对关地刻,持续时间和保存时间以及地质要素和作用在时空上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从而指出了寻找油气藏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昭 《勘探家》1996,1(1):10-17
本文从中国各个地质时斯地壳的地壳运动和沉积古地理出发,综合分析了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的形成与演化特点提出了二叠纪湖盆发育于新疆北部,晚三叠世湖盆主要发育于鄂尔多斯地区,侏罗纪中国中、西部大面积沉降,发育众多的大型湖盆,水域面积大,烃源岩发育。中、西部湖盆较东部发育是寻找大油气田的有利地地区。  相似文献   

8.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含油气系统特征与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是陆上油气勘探的一个新区,面积大,勘察程度低。最新勘探表明,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是自海西期四大板块碰撞形成大陆后在其板内演化过程中出现的中生代拉裂盆地群。该盆地群由单一的、彼此分隔的北东或北东东向箕状断陷组成。形成于株罗纪和早白垩世两个时期,相应形成了两套含油气系统。从区域地质背景出发,分别介绍了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和下白垩统(?)含油气系统的地质基本要素特征及要素特征及地质作用过程,分析了二者各自的含油气远景,指出了盆地的油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9.
新疆北缘和什托洛盖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新旧地震数据的对比和校正,应用盆地分析及盆山耦合的思想对和什托洛盖盆地进行了完整的构造解析,并应用平衡剖面技术对盆地进行构造演化分析,得到以下认识:(1)和什托洛盖盆地是一个位于主逆冲带上盘的挤压型次生盆地,它起源于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微板块、准噶尔微板块的相互碰撞与错动;(2)盆地前期演化从属于准噶尔盆地,盖层发育可分为四个阶段:盆地初始发育期(T3-J1b)、盆地快速沉积期(J1s—J2t)、整体沉降时期(K)、边界断裂复活时期(E—Q),其中侏罗纪为盆地的主要成盆期,也是构造变形最大的时期;(3)盆地东部的和布克河凹陷及其周边地区为盆地最有望取得突破的优选勘探区。  相似文献   

10.
张恺 《新疆石油地质》1995,16(3):187-195
根据板块构造旋回和生物成因与非生物成因的多套油气源叠合、富集理论,对中国含油气盆地进行了分类和油气资源经济效益评价:第一类为渤海湾型含油气盆地,其特点是生物成因与非生物成因的多套油气源长期叠合、富集、其油气资源经济效益评价最好;第二类为准尔噶尔型含油气盆地,其特点是盆地早期有生物成因与非生物成因的多套油气源叠合、富集,后期仅叠合有陆相生物成因的油气源,其油气资源经济效益较次;第三类为沁水型含油气盆  相似文献   

11.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内二叠、三叠系两套烃源岩厚度大且分布稳定、具备良好的生烃条件, 发育三套生储盖组合, 以上二叠统为生油层,中、上三叠统为储油层的生储盖组合最为有利, 而南部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是主要的储集体类型;下侏罗统存在两套局部储盖组合,其圈闭分布与二叠、三叠系的圈闭分布基本一致。综合评价认为:鄯善孤形带、红连区带、葡北带和北部山前带是台北凹陷开展深层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2.
穆格莱德盆地形成特点与勘探潜力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穆格莱德盆地形成演化可分为 3期:(1)早白垩世早期,随着非洲南美泛大陆裂开,在穆格莱德产生了第一期伸展断陷盆地;(2)早白垩世晚期到晚白垩世,随着原始大西洋的产生,形成了第二期伸展断陷盆地;(3)新生代,随着区域沉降,该断陷盆地演化为伸展坳陷盆地。晚白垩世末,在穆格莱德盆地南部有明显的挤压运动,形成构造反转;在盆地西北侧,沿中非大断裂带有走滑运动,使得图卢斯、巴加拉凹陷受到强烈的改造。穆格莱德盆地主要构造样式有半地堑、半地垒 (或地垒)、伸展断块、滚动背斜、反转形成的挤压背斜和走滑活动形成的负花状构造等。滚动背斜、挤压背斜、地垒等构造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场所。早白垩世早期充填了半深湖深湖相的泥岩,控制了烃源岩的分布。由于沉降中心不断向南转移,在南区沉积了上白垩统优质的厚层泥岩,形成了大油田的区域盖层。上述地质条件决定了穆格莱德盆地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与油气再次运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十分巨大的。但目前在石油地质理论指导勘探实践方面遇到了难题,曾指导我国东部油气勘探取得成功的理论, 在这里基本失效。在探索寻找和总结新理论的过程中, 发现近年来所论证的油气再次运移的理论是油气藏形成三环节(油气生成、油气运移、油气聚集)的中心环节,它反映了中国多旋回构造演化的特点, 符合油气流体矿产富集的规律, 所以, 它应该成为目前解决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难题的钥匙。  相似文献   

14.
海拉尔盆地构造特征与含油气性探讨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22  
海拉尔盆地的基底是西伯利亚板块和中朝板块敛合后形成的古生代褶皱带。中生代,在先存断裂活动基础上发育了一系列断陷。断陷发育经历了初始张裂、强烈拉张、拉张裂陷、缓慢沉降、回返萎缩五个演化阶段。可划分出三类断陷六类构造带。断陷分割性强、差异升降明显、具有多物源、多烃源区、低地温梯度、后期岩浆活动相对较弱等特点。并指出盆地西部断陷油气形成条件优于东部,逆牵引构造帝、滑陷式背斜带等有利于油气聚集,并已获工业油流。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勘探远景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系统的观点,综合分析的方法,根据影响含油气区带的石油地质条件的各种地质因素,建立了远景评价系列和原则,重点开展了含油气系统分析和含油气区带评价。认为库车坳陷发育以三叠—侏罗系为源岩的含油气系统和4类、7个主要含油气区带,综合地质评价指出,库喀和牙哈含油气区带是最有利的区带。  相似文献   

16.
ACCELERATINGREGIONALEXPLORATIONINTHETHREEMAJORBASINSOFXINJIANGTOEARLYREALIZEOILPRODUCINGAREASTOBESTRATEGICALLYSUCCEEDEDZhangW...  相似文献   

17.
缅甸中央沉降带Chindwin盆地油气勘探潜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对区域构造特征和演化的分析,认为缅甸中央盆地形成于第三纪,经历了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和上新世三期构造演化,可划分为西部深坳区和东部浅坳区2个二级构造单元及Irrawaddy凹陷、Prome凹陷、Salin凹陷、Chindwin凹陷、Hukawng凹陷、Putao凹陷、Shwebo凹陷、Inlelake凹陷、Salween凹陷、Sittang凹陷、Pegu凸起等11个三级构造单元。认为碎屑物由北而南入海,形成前积型纵向三角洲,其新生代地层厚度大于20000 m。露头和实钻资料表明,Chindwin凹陷主要烃源岩为Yaw组、Laungshe组及Kabaw组页岩。储层为白垩系-始新统砂岩,盖层为泥页岩,厚度大,分布广。Chindwin凹陷具有良好的上、中、下3套生储盖组合,生烃高峰为中新世晚期,Yaw组、Laungshe组和Kabaw组页岩形成的油气沿斜坡向上运移。该凹陷中的Indaw和Yenan构造规模大、保存条件较好、油气可采资源量丰富,有可能发现大型油气田。  相似文献   

18.
兴安岭盆地群成盆机制及含油气远景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扩大油气勘探领域,寻找更多的油气后备资源,对兴安岭盆地群的地球动力学条件和成盆机制,做了简要的理论分析。运用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对各盆地的含油气远景做了定性评价,明确指出兴安岭盆地群在3个动力学机制作用下,主要经历了3期大规模的构造运动,相应构成了3个成盆期,综合分析认为各盆地中上侏罗统具有较好的生烃条件,其中漠河盆地的二十二站和额木尔河组、孙吴-嘉荫盆地的太平林场组、拉布达林盆地的大磨拐河组、大杨树盆地的九峰山组,是下步勘探有利层位。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烃源岩及油气形成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沉积相时空展布特征、烃源岩及油气形成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将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烃源岩划分为沼泽相和湖泊相两大类型。沼泽相烃源岩生烃组分主要为来源于高等植物的基质镜质体和壳质组,形成的油藏有齐古油田的J1b油藏;湖相烃源岩生烃组分主要为藻类体、藻无定形体、菌解无定形体、壳质组和镜质组等,主要分布在腹部漠区凹陷和阜康凹陷,为半深湖相-浅湖相沉积,有机质以Ⅱ型为主,部分偏Ⅰ型或Ⅱ型,形成了彩南油田和某些井的油气。沼泽相烃源岩生烃期Ro值为0.5%~0.9%;湖相烃源岩演化程度也普遍较低,Ro值多数在0.5%~0.8%范围。湖相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成特征,明显反映了其生源构成比例和热演化程度的差异。差异成熟使轻组分早熟早排,分期排烃,明显出现低成熟和成熟两个油气生成带,前者生烃期Ro值大约为0.4%~0.7%,后者生烃期为0.8%~1.2%。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尤其是中、下侏罗统,并非均是煤系地层,因此在勘探战略上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依据烃类微渗漏理论,综合采用遥感、化探、微磁、放射性及地温等多种技术方法,在塔里木盆地进行了油气藏烃类的地表检测试验及特征分析。检测 结果显示,油气藏上方存在着较强的烃类微渗漏及其蚀变效应,表现为地表高浓度烃类异常,微磁及放射性的边缘异常、高地温异常及地物波谱曲线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