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模糊综合评判技术在柳堡断块圈闭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本文从分析断块圈闭形成的石油地质条件,断层封闭性条件入手,综合应用模糊评判和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开发了一套适合断块圈闭评价的综合评判技术--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技术。应用该技术对柳堡地八个断块圈闭进行了评价,成功地预测了高产区和非产区。该项技术既可单独对储层、断层封闭性进行评价,又可对断块圈闭的含油性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圈闭地质综合评价的专家系统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圈闭地质评价过程具有层次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应用专家系统方法模拟专家评价过程,建立了圈闭供油条件、储集条件、盖层封闭性、断层封闭性、油气保存条件评价的推理网络和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同类型圈闭的地质综合评价模型及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3.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潜山圈闭主要有断块、残丘和内幕潜山3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潜山圈闭具有不同的成藏特征,控制成藏的地质因素所发挥的作用不同。针对保存、运聚配套、圈闭、储层条件等4项地质条件及圈闭可靠程度共5项评价指标对圈闭地质风险进行综合评价,采用“5项条件评价值加权求和”的方法求取地质风险系数,建立潜山圈闭地质风险评价分级标准。对济阳坳陷潜山圈闭的评价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潜山圈闭地质风险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能反映探区地质特点和勘探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4.
针对济阳坳陷前第三系、下第三系及上第三系等3套含油层系石油地质条件的差异,利用近期实施了钻探的圈闭开展研究,分别建立圈闭地质风险评价标准,可以充分反映当前的勘探特点,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圈闭评价地质要素包括圈闭成藏要素和圈闭品位要素两大类,前者直接决定了圈闭能否成藏,可采用圈闭钻探成功率分级方法建立评价标准;后者主要用来描述圈闭的规模和品质,可采用累计概率分级方法制定评价标准。地质风险评价标准的研究有其阶段性。  相似文献   

5.
从分析圈闭形成的石油地质条件出发,详细阐述了模糊综合评判技术在圈闭评价中的应用机理。用逻辑推理法确定隶属函数,求得单因素的隶属度,对乌夏地区三叠系的圈闭进行了模糊综合评判,其评价结论和乌夏地区三叠系勘探结果是比较吻合的,对该地区的进一步勘探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6.
济阳坳陷圈闭地质风险评价标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济阳坳陷前第三系、下第三系及上第三系等3套含油层系石油地质条件的差异,利用近期实施了钻探的圈闭开展研究,分别建立圈闭地质风险评价标准,可以充分反映当前的勘探特点,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圈闭评价地质要素包括圈闭成藏要素和圈闭品位要素两大类,前者直接决定了圈闭能否成藏,可采用圈闭钻探成功率分级方法建立评价标准;后者主要用来描述圈闭的规模和品质,可采用累计概率分级方法制定评价标准。地质风险评价标准的研究有其阶段性。  相似文献   

7.
圈闭定量评价——三因素综合排队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风险分析、油气资源量预测和勘探开发条件分析是区带评价或圈闭评价中3个独立的评价因素,三因素综合排队法就是针对上述评价模式提出的一种定量评价方法。该方法由双因素综合排队法引伸而来,其基本原理是将区带或圈闭的地质风险分析结果、油气资源量预测结果及勘探开发条件统一考虑在一个三维直角坐标系内,通过建立变量赋值标准和三因素综合排队公式将区带或圈闭3个独立的评价因素综合成一个排队系数。这一系数能比较直观地对它们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在南沙海域万安盆地,通过三因素综合排队法对部分构造进行了圈闭综合评价和排队,区分出Ⅰ,Ⅱ,Ⅲ类圈闭,并指明有利勘探靶区。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沙漠或海域等高风险、高投入地区的油气勘探靶区评价不失为较理想的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含油气盆地早期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局部圈闭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利用圈闭法进行资源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文章着重分析了地质风险的构成和圈闭法储量估算中各项参数的分布特征以及它们的具体计算方法。最后介绍了如何利用地质风险系数和储量估算结果对构造进行综合评价及用圈闭评价参数的整体分布状况对盆地进行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春光油田紧邻车排子、小拐和红山嘴油田,圈闭类型主要为岩性圈闭、岩性-地层圈闲、断块圈闭、断层-岩性圈闲,油气显示特点主要为单井显示层少、单显示层厚度薄、物性好、油质多样、显示识别困难。在春光油区石油地质特点总体分析的基础上,对常规地质、综合、地化、定量荧光、核磁共振录井技术进行细致分析,提出了完善改进之处。为更好地解释评价本区油气显示层,还简要介绍了"幅差形态"和图版法等油气层解释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
1982年地质矿产部召开了“石油地质工作会议”,正式部署了二轮石油普查工作。概括起来二轮普查给物探提出了如下几方面的主要地质任务: 1、了解区域和深部地质问题,进行以圈出油气富集区块(带)为目的的选区评价; 2、普查和发现复杂构造圈闭、非构造圈闭,进行圈闭评价; 3、普查和发现与烃类有关的异常,进行异常评价(与圈闭评价一起同属于面积普查阶段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一种油气资源量计算新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多旋回含油气盆地复杂的地质实际,提出了一种统计法结合类比法计算资源量的圈闭加权法,其中引入了圈闭资源量钻探成功率的概念,使圈闭资源量与区带、盆地资源量的定量计算有机结合,避免了成因法产生的诸多不确定性,能够动态地进行区带及盆地资源评价。应用圈闭加权法计算了塔里木盆地刻度区及满加尔油气系统的资源量,结果表明本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资源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THE TARIM BASIN, NW CHINA: FORMATION AND ASPECTS OF PETROLEUM GEOLOGY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since the Sinian of the Tirim Basin, NW China,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a study of stratigraphical and sedimentaty facies. and an analysis of structura1, features. Mechanisms of basin formation have varied throughout this time, caused by frequent tectonic movements along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Eurasian Plate. As regards petroleum geology. six structural units have been classified from a consider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major source-rock sequences. An overall evaluation is made concerning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n the individual structural units. Moreover, a general review is presented regarding source rocks, hydrocarbon reservoirs, trap structures, sealing layers an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s well as possible recent exploration successes  相似文献   

13.
东海西湖凹陷花港组油气地质条件与油气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湖凹陷是目前东海陆架盆地突破相对较大的凹陷,是一个具有较大勘探潜力的地区。西湖凹陷花港组具有较好的油气地质条件,存在多个油气源,以平湖组烃源岩为主,储层条件较好,发育区域性盖层。构造圈闭是西湖凹陷花港组的主要圈闭类型,以滚动背斜和挤压背斜圈闭为主,油气藏也主要为这2种类型。在对石油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花港组的油气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认为西部以油为主,东部以气为主,主要的油气分布于西湖凹陷中南部的局部构造较发育区。  相似文献   

14.
周东延 《中国石油勘探》2012,17(3):19-31,36
油气动态富集理论是关于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综合评价和油气成藏及分布规律的油气勘探理论与方法体系,它建立在我国油气勘探实践特有的发展基础之上,继承性地将我国已有石油地质综合评价和成功勘探模式由"静态"向"动态"、由表象向成因及动力方向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从油气动态富集的思想和概念出发,详细阐述了油气动态富集理论的3项基本原理(相互作用、相对性原理,油气资源及其时空分配控制原理,圈闭体系、充注体系协调匹配原理)及其新认识,并对其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此基础上,对含油气盆地动态综合评价及勘探一体化体系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发展历史及现状,综合评价了含油气盆地油气勘探风险构成及最优化目标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the Levant margin, offshore Lebanon, with a review of Lebanese onshore geology and a new evaluation of the petroleum systems of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 Here, we divide the Lebanese onshore and offshore into four domains: the distal Levant Basin, the Lattakia Ridge, the Levant margin, and the onshore. Each domain is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tructural style and stratigraphic architecture, resulting in different source‐reservoir‐trap configurations. This new division draws attention to specific areas of exploration interest in which there are distinct petroleum systems. Following a review of previously published data, this study presents new results from stratigraphic, structural and geochemical investigations. The results include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the Levant margin, focussing on the carbonate‐dominated stratigraphy of this area and its petroleum potential. New petroleum systems charts are presented for each of the four domains to refine and summarize the updated geological knowledge.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掌握正确的油气藏勘探理论、技术和程序,快速找到油气藏,实现科学效益勘探,从盆地石油地质勘察入手,对油气藏勘探的全过程进行了研究。详细解析了油气藏勘探的行业和企业标准,重新定义了圈闭评价和油气藏评价,提出了勘探评价井和油藏评价井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的油气藏勘探的盆地勘探、圈闭预探、圈闭评价3阶段划分方案,并指出了各勘探阶段的技术方法和基本任务。新划分方案油气藏勘探程序清晰准确,更便于指导油气勘探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7.
油气资源评价与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武守诚 《石油学报》1989,10(4):1-11
本文以传统地质学、现代石油地质学、勘探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为基础,总结了我国多年来油气资源评价工作的实践经验,认为:地质评价是油气资源评价的基础,资源评价工作的内涵包括地质评价、资源量(包括各级储量)估算、勘探经济决策三部分。其外延是与系统工程技术相结合,通过统计模拟、数字模拟和人工智能的途径,编为系统软件从而形成了油气资源的评价系统。这种评价系统又分为综合评价、盆地模拟、圈闭评价和勘探评价四类。文中还提出了系统研究的对象(PBPP)、系统原理(TSM)、系统方法(PBC-SRTST)、系统模式(SM)等,从而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一整套理论与研究方法体系(RQE),构成了石油地质勘探的软科学。  相似文献   

18.
油气资源经济评价模型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油气资源是石油工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巨大的财富。但是由于油气资源所处的地质条件、自然条件以及技术经济条件不同,其经济价值也不同。因此,在进行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决策或制定石油企业发展规划时,必须对油气资源进行经济评价。分析了影响油气资源经济价值的经济、地质、地理、油气性质等因素,并首次考虑了技术进步对资源价值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按照国际上通用的静现值法,通过对各种影响因素的量化处理,并结合我国实际,建立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估油气资源经济价值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西气东输的主力气田克拉2气田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潍北凹陷的区域地质和石油地质研究结果表明,潍北凹陷具备了形成致密气藏的构造、沉积、烃源岩、储层、盖层和圈闭条件,其中最有利的地区和层系为北部洼陷带埋深大于3000m的孔店组二段砂岩。通过对大地构造背景和石油地质条件相似的潍北凹陷和东濮凹陷对比研究发现,这两个凹陷的致密气藏形成条件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烃源岩、储层和盖层条件上,其中东濮凹陷致密气藏的形成条件明显优于潍北凹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