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家庭暴力,特别是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是一个国际性问题。现今,多起受虐妇女以暴制暴的案件在学术界引起了激烈争论,对现行司法体制也形成了不小的冲击。本文在此背景下,从分析中国家庭暴力的现状着手,探讨了受虐妇女采取以暴制暴的自救方式的原因,最后分析评价了现学术界流行的几种学说观点,指出倾斜保护,关怀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论受虐妇女杀夫案的量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虐妇女"以暴制暴"杀夫之后,法律对于这些妇女的审判也经历了从严厉到"宽容"的变迁。但在"轻刑化"的趋势中,各级法院对此类案件的轻重判决却差别很大。由于我国法律和司法解释对受虐妇女杀夫案件没有明文规定,导致各地法院在量刑标准上极不统一,处罚轻重悬殊。因此,统一对受虐妇女的量刑成为亟待解决刑罚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家庭暴力中受暴方以暴制暴行为的出现,关于这种行为的性质的分析也越来越多。有人认为这是典型的故意犯罪行为,也有人认为这种行为应属正当防卫。本文首先分析自救行为的正当性,通过对构成自救行为的必备条件的分析,进而将这种以暴制暴行为定性为自救行为。  相似文献   

4.
阚磊  汤晓红 《法制与社会》2013,(18):282-283
当前我国刑法对强奸罪的规定主要是针对男性对女性的性侵犯。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男性对男性"、"女性对女性"这类同性性暴力的案件日益增多。根据"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禁止即可为"的刑法原则,上述两类案件都构不成强奸罪,原本应该受到刑法严厉制裁的行为人却得以规避法律。因此,填补同性性侵犯的立法空白、扩充强奸罪的犯罪主体和对象显得极其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囿于"家丑不可外扬"、"清官难断家务事"的传统,不少长期受虐妇女无法通过合法方式维权,被逼无奈而以杀人、伤害等激进方式"以暴抗暴"。对此,各地法院大多作出有罪判决,判决结果相差悬殊。本文通过引入期待可能性理论和受虐妇女综合症专家意见,结合法律经济学角度,阐述对受虐妇女以暴制暴的行为判处无罪、轻罪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张伟 《江淮法治》2014,(2):27-27
正女童摔婴事件一出,很多专家在网上呼吁降低《刑法》中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笔者认为这种"以暴制暴"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法律规定行为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我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  相似文献   

7.
女性职务犯罪因其主体特殊性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研究女性职务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及其在心理测试中出现的行为特点,提出女性职务犯罪人的心理测试应用构想,期冀为此类案件的测试提供一定的经验和方法,同时为案件的侦破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肉搜索在互联网上的日益盛行,社会各方关于人肉搜索的讨论也渐趋白热化.本文从自然法的角度探讨了"以暴制暴"式人肉搜索的不合理性以及对其的规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她是我国第一位系统介绍“受虐妇女综合征”的法律专家; 她是我国第一位专门为“以暴制暴”妇女提供法律救济的执业律师; 她是我国第一位提出“对家庭暴力案件不适用调解”的学者; 她是我国唯一一位能为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女性主义疗法”的心理咨询师; 她是被全国很多法院奉为审案“红宝书”的《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的起草者; 她是在涉及家庭暴力案件中作为“专家证人”出庭参与诉讼的第一人…… 在我国反家庭暴力领域内,她注定要被写入史册.  相似文献   

10.
在卖淫案件中,认定组织卖淫罪还是容留卖淫罪有异议时,应对其中体现"组织"、"控制"的行为进行具体分析,当案件中的组织性、控制性及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均没有达到组织卖淫罪的严重程度时,以容留卖淫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11.
曾获"十佳民警"殊荣的古建生,野蛮执法,以暴制暴,三警棍致使一名身患绝症的罪犯毙命,从而脱掉警服换囚服,从一名人民警察沦落为一名人民的罪犯。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上访是信访案件中不可忽视的特殊组成部分,也是鉴定人从事接访工作的难点,女性上访行为的特点与女性特点有关,最主要的特点是行为的放大与不稳定性,女性在上访过程中明显存在激惹现象,可使接访效果发生可逆性变化,而简单粗浅的工作方法是影响接待效果的另一重要因素,做细工作的思路可以有效控制女性上访的效果.笔者结合多年公安调研和接访实践,对女性上访的特点与潜在问题初探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3.
家庭暴力是我国长期存在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近年来更是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女性由于体力等因素常处于劣势地位,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长期的恐惧和压抑心理,一些女性走向极端,“以暴制暴”的犯罪屡见不鲜,由此引发人们对家庭暴力现状、原因和规制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可以从女性的视角出发,着重分析家庭暴力中能否适用正当防卫并提出些许突破建议,从而减少犯罪,促进家庭和谐,更好地保护女性.  相似文献   

14.
正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件辐射、示范和引导作用,2014年4月25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召开"知识产权行为保全案件审理情况新闻通报会",以增强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促进创新行业良性健康发展。随着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深入发展,首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面临着更大的任务和挑战。二中院在审理知识产权案件过程中,特别注重利用行为保全制度,提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先后审理了20件具有指引作用的行为保全案,依法作出5份行为保全  相似文献   

15.
在商业秘密案件中,由于雇员离职而引起的客户名单案件为数众多。在接触并掌握了商业秘密客户名单的前雇员离职后,如何认定其与该名单上的前雇主客户发生联系或者交易的行为,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通过对美国判例的分析,可知美国法院在该类案件中采用以"Aetna规则"为核心的"引诱规则"对前雇员的行为进行认定。"引诱规则"下的各规则从不同角度进行的认定和规制充分体现了该规则的成熟性和合理性。实践中,由于缺乏认定规则,该类案件在我国的处理与美国法院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6.
顾全 《法律适用》2012,(9):93-96
2012年5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该司法解释明确了人民法院受理、审理垄断民事纠纷案件中有关案件范围、原告资格、  相似文献   

17.
天价盗窃案件中,由于行为人不能够准确认识其所窃财物的真正价值,导致行为人对盗窃财物的主观认识错误,从而产生了"天价盗窃"的行为结果。这也就导致了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盗窃罪的主观恶性与客观结果的冲突。然而,客观结果显而易见,主观恶性却难以界定。因此,本文通过对"天价"案件的分析,着重解决行为人主观恶性的界定问题,从理论上回应司法实践中的冲突。  相似文献   

18.
<正> 凭业务介绍信签订合同,是我国八十年代始流行的一种不规范性做法,并已为有关司法解释所确认。但此类行为表现形式复杂,法律属性较难把握,在司法实践中常常发生"定性"、"定人"不准的问题。为了减少和避免此类错误,正确确定案件性质和诉讼参加人,本文通过分析各种"利用业务介绍信行为"的法律特征,归纳了一些审查要点并就完善相关立法问题,提出了两点建议。一、"利用业务介绍信行为"的分类及其特征把握事物的特征,是认识和区分事物的基础。审查案件也不例外,只有弄清"利用业务介绍信行为"的分类及其特征,才能正确认定经济合同纠纷中涉及的利用业务介绍信行为性质,正确确定案件性质和诉讼参加人。所谓业务介绍信,是指单位为发展自身业务而出具的一种对外联系的信件,主要用于需  相似文献   

19.
在凶杀案件中,尤其是采用暴力致被害人死亡的案件中很少碰到女性直接参与杀人,但随着社会发展,女性暴力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女性直接参与暴力杀人的案件也日渐增多。考虑到女性本身的性别、身体等方面的原因,往往在案件分析中需要推断是否符合女性作案、是否有他人共同作案等,  相似文献   

20.
"金猪宝宝"、"奥运宝宝"加上最近风起的为避免被金融危机带来的"裁员潮"席卷而催生的"危机宝宝",近年来,职场女性在迈出人生重要一步——升级为母亲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与单位间的纷扰。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对近期审理的涉及女职工权益的案件进行了整理分析,为处于孕产期的职场女性维权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