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低温建筑技术》2016,(2):96-98
主要讲述了建筑隔震技术的分类,以及当今隔震技术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建筑隔震技术与传统抗震技术方式有所不同,但是目的都一样,都是为了抵抗地震灾害。本文首先阐述了隔震技术的原理以及系统组成,然后对隔震系统中最重要的隔震支座进行分类,最后阐述了隔震设计时的一般步骤和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尽管隔震技术的发展时间比较短,但是它优异的隔震性能吸引着千千万万的学者去探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隔震技术愈加成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基础隔震技术,利用充气设施托浮起储油罐,从而将其与地震地隔离开,该技术同可应用于改造现有储油罐。  相似文献   

3.
简述隔震橡胶支座的原理及结构,并以映秀镇中心卫生院项目为例总结采用该技术的中小型建筑的设计流程和要点,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结合相关规范要求,从隔震概念、原理、隔震系统的类型、隔震设计对结构的要求、隔震方案的选择等方面对隔震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指出隔震设计中尚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促进隔震技术在建筑结构中的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高层建筑固有的自振周期较长,从反应谱曲线观察,采用隔震技术继续延长周期似乎减震作用不明显。针对这个问题,以某高层结构隔震设计为例,通过合理调控隔震层的刚度等方法,达到了满意的隔震效果,印证了隔震技术在高层建筑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一个9度(0.4 g)设防区域的项目进行隔震方案技术分析,结合项目概况,重点对隔震支座放置位置、隔震建筑分缝处理、隔震目标及隔震构造等进行详细方案阐述,为项目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为其它项目隔震技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1 概况 杭州首幢试验隔震建筑建于1997年。建筑物为檐口高度21.3m,总建筑面积3568m~2的七层底框砖房;底层为商场,采用钢筋混凝土柱承重;二~七层为住宅,采用砌体结构承重。建筑短边方向的剖面如图1,建成后的外观见图2。 该建筑经浙江省抗震办批准为隔震试验楼,由杭州市抗震办负责组建,设计单位为杭州市城建设计院,建设单位为杭州市城市建设发展公司。它采用叠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基础隔震的机理、特点、分类以及隔震效果举例,指出滚动隔震支座是目前隔震研究的新热点,并对国内外滚动隔震支座的研究以及今后研究的新突破方向作了具体阐述,对促进结构领域的抗震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隔震技术是一种减轻建筑结构地震灾害的有效措施,项目建设参与单位对隔震技术普遍缺乏了解。首先介绍了隔震技术的基本原理及隔震技术规范、文件及其背景,提供了基础隔震和底层柱顶隔震两个工程实例,展开讨论了多层建筑框架结构中应用基础隔震和底层柱顶隔震这两种主要结构形式,最后是应用隔震技术的若干思考。讨论结果为地震区推广应用隔震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奥赛 《山西建筑》2007,33(10):109-110
介绍了结构隔震原理,并对隔震技术的优点、隔震系统及其设计注意要点进行了阐述,最后对隔震结构的设计要求、测试及隔震技术的发展因素进行了分析论述,以提高结构的稳定和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1.
基础隔震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详细地阐述了基础隔震的基本原理与特性 ,评述了常用隔震体系的类型及其特点 ,介绍了基础隔震技术的应用范围及工程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2.
张季超  李霆  范武军 《建筑》2012,(3):80-81
结合广东科学中心E区的防震特点,提出了对广东科学中心E区采取新的防震目标。通过对广东科学中心E区采用隔震技术的阐述,包括隔震技术的在国内外的应用及其优越性、B区隔震技术设计、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隔震支座与阻尼支座性能检测试验、隔震支座施工技术、隔震支座变形监测、以及隔震技术的展示与推广应用,阐明了隔震技术在广东科学中心E区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隔震技术的发展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简要介绍了结构隔震体系的隔震原理、优越性及其分类,阐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应用实例,最后提出了隔震技术在今后的发展应用中应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础隔震技术就是将隔震介质载体设置于结构的基础部位,在地震发生时隔震介质载体反射或吸收一部分的地震能量,以减少地震作用对建筑结构的损坏。本文介绍隔震介质载体的特征性能并分析其减震原理,利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对比分析非隔震结构和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反应,体现隔震介质载体良好的隔震效果,对实际抗震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现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隔震建筑大量采用的是叠层橡胶支座,其生产工艺和设计方法较为成熟;旨在提高橡胶隔震支座阻尼的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仍处在研发中,还未应用于实际工程;滑动隔震支座在一些工程中与橡胶支座联合使用构成混合隔震,隔震效果明显,但设计缺乏规范的支撑。在隔震设计方面,借助减震系数,采用分离式方法,一方面简化了设计,另一方面能有效利用现有的设计资源,为设计人员所接受。隔震结构计算可以采用成熟的软件,如ETABS和MIDAS,它们都有适合普通橡胶支座、铅芯橡胶支座和滑动隔震支座的计算单元,同时还可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时程分析计算。隔震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已在机场航站楼和高层建筑中得到应用。同时在中小学抗震加固中也成功应用,为抗震加固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未来隔震技术将会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J11 89)已完成修订的征求意见稿。本文简要介绍其中新增加的第 12章“隔震与消能减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几咱隔震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几种隔震结构体系的理论模型进行了时程分析,尤其对复合隔震结构形式进行了计算分析,分析表明复合隔震体系是一种优异的结构形式。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对认识隔震结构的性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本文闸述了隔震设计的必要性 ,介绍了多层橡胶隔震支座在宿迁市新区某办公楼的应用以及隔震建筑的构造处理 ,为此类新技术在工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