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是指在非体外循环下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近端与远端之间建立一条通道,使血液供达狭窄部位而到达远端,主要致力于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增加心肌的血液供应。所用材料为胸廓内动脉、桡动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腹壁下动脉及胃网膜动脉等。OPCABG这种术式难度非常高,术者操作极其精细、到位,要求手术医生要有极丰富的外科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是指在非体外循环下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近端与远端之间建立一条通道,使血液供达狭窄部位而到达远端,主要致力于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增加心肌的血液供应[1]。所用材料为胸廓内动脉、桡动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腹壁下动脉及胃网膜动脉等[2]。OPCABG这种术式难度非常高,术者操作极其精细、到位,要求手术医生要有极丰富的外科实践经验。手术护士要掌握手术方案,做好患者术前心理准备和各种器械的准备,术中配合准确、及时、熟练,严格无菌操作。1临床资料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2年4月~2006年4月…  相似文献   

3.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手术配合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冠心病病人的主要手术治疗方法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尤其适合于那些合并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左主干病变以及不适合内科介入治疗或者内科介入治疗失败的病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作为微创CABG的先驱,以其明显的优越性逐渐成为一种理想的替代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的方法[1-4]。但OPCAB有着它特有的技术特点,对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在术中的配合要求也更加严格。我院2003年2月~2006年2月共完成187例OPCAB手术,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87例冠心病病人中,男性133例,女性54例;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中心律失常发生的特点及术中护理对策.方法 以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施行OPCAB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术中发生的心律失常原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术中心律失常发生为房性期前收缩21例次(15.9%),心房颤动15例次(11.4%),室性期前收缩63例次(47.7%),室性心动过速16例次(12.1%),心室扑动2例次(1.5%),心室颤动1例次(0.8%),房室传导阻滞8例次(6.1%),窦性心动过缓6例次(4.5%).结论 OPCAB术中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有术前心脏基础疾病,术中患者体温下降,出血较多,输注过多库存血制品,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术中移动心脏等,而术中采取有效的医疗护理措施可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配合。方法研究时期为2014年6月至2016年10月,共选择患者39例,经临床确诊均为冠脉硬化病症。采用非体外循环的冠脉旁路移植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在围术期以综合护理方式进行配合,记录患者手术指标、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心血管功能。结果术后患者均痊愈出院,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1.17±5.58)%,明显高于术前(47.48±6.23)%;术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镜为(50.31±3.62)mm,明显低于术前(54.37±3.75)mm,治疗前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围术期护理配合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6.
报告了1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的护理。术前主要积极改善心脏功能和控制高血压合并症的治疗,完善各项检查,做好心理护理等;术后稳定循环功能,维持水,电解质,控制疼痛,预防和及时和处理心律失常,减轻心脏做功,预防冠状动脉痉挛,积极预防并发症等。经过43d的治疗和精心护理,患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护理治疗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方法对60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进行血流动力学、呼吸系统、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血糖等方面的监测与护理。结果共行冠状动脉搭桥192支(3.2支/例)。经过术后监测与护理,发生急性心肌梗死1例。25例患者未输入库血。除1例死于呼吸衰竭,2例手术后二次开胸止血外,其余59例痊愈出院。结论确保冠脉桥血管通畅、良好心肌保护及围术期精心护理,是OPCAB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黄陈红 《全科护理》2011,(34):3152-3153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31例病人行OPCAB手术,同时加强术前准备及术中护理配合.[结果]31例病人手术均顺利,病人均康复出院,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加强 OPCAB手术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病人属高危人群,常因年龄大、病程长、病情重,且多伴有其他疾病,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较一般人高。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是指应用药物和特殊手术器械以减弱跳动心脏的动度而进行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这种手术避免了体外循环所带来的心、脑、肾、血液等脏器的损害及其相关的并发症,在适应证选择方面没有年龄限制,更适合于老年人和重症病人。2000年6月-2006年12月在非体外循环下为27例病人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现将术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配合体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韦群梅  张立芳  旷鹰 《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1):1013-1014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OPCABG)即在病人跳动的心脏表面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与传统的CABG相比 ,它具有创伤小 ,并发症少 ,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特别适合高龄、危重、不能耐受体外循环的冠心病病人[1,2 ] 。我院 2 0 0 0年 1 0月~ 2 0 0 3年4月施行OPCABG2 4例 ,手术过程顺利 ,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4例 ,男 1 7例 ,女 7例 ,年龄 4 9~ 76岁 ,平均 6 2岁。患者多数为两支以上病变。 1 5例取左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行搭桥术 ,9例单纯取大隐静脉行搭桥术。搭桥 2~ 4支 ,手术时间 2~ 4h ,平均3h。手术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经验和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病人的围术期资料。结果:共旁路移植血管20支(平均2.2支/例)。全组无死亡,无围术期心肌梗塞或心律失常。术后心绞痛等症状彻底消失,心功能改善。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选择相关手术适应证,良好的术野显露和吻合操作、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硬化、狭窄致心肌缺血是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常见原因。自1967年,Favaloro和Jo hnson采用大隐静脉在主动脉和冠状动脉之间搭桥取得成功以来,由于该方法疗效肯定,因此迅速得到推广和普及,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外科治疗方法。我院开展内镜取大隐静脉作移植血管,施行微创、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和初步体会。方法:22例冠心病患者(男18例,女4例,年龄49~74岁。平均62·7岁)。均在全麻常温下经胸骨正中切口行OPCAB术,人均远端吻合口3·0±0·9个。结果:全组1例死亡,其余恢复顺利,疗效满意。术后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1194·7分钟,人均输血788·2ml,术后患者心绞痛症状均消失,心功能改善。结论:OPCAB安全、有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冠心病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鹰  龚晓  蒋志红 《上海护理》2003,3(1):10-11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即心脏不停跳状态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手术配合。方法 选择2001年12月—2002年6月我院在非体外循环即心脏不停跳下行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共27例,术中控制血压、心率的变化,保证有效循环血量,充分利用CTS局部心肌固定器及冠状动脉塞子,使吻合口局部心肌处于相对静止和冠状动脉处于无血状态。结果 本组病例无1例死亡,术后9d—16d均痊愈出院。结论 护士熟悉手术步骤,娴熟的配合技术,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非体外循环条件下实施搭桥术和传统的在体外循环条件实施的冠状动脉搭桥术相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创伤小、手术简化、费用低的需要,而且远期效果要远远优于PTCA,虽然体外循环技术已日完善、并且相当安全,但非生理状态下的体外循环会对人体产生有害的物理及生理生化的变化,甚至会产生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对某些重要器官已发生病变的患者,这一点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20例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0例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给予密切护理配合.结果患者术中均血流动力学稳定,无一例改为体外循环手术;术后除1例因左心功能不全、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死亡之外,其余均痊愈出院.认为做好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护理配合,可缩短手术时间,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 (OPCAB)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麻醉处理特点。方法 2 0例冠心病患者择期行OPCAB ,均采用异氟醚、芬太尼、异丙酚或咪唑安定静吸复合麻醉 ,术中用连续心排出量测定仪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全组病例均成功完成 0PCAB ,无麻醉并发症。显露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 ;显露回旋支时MPAP、PCWP、CVP显著升高 ,而MAP、CO、CI和SVI显著下降 (P <0 .0 5 )。结论采用快通道麻醉技术和正确的麻醉管理 ,可以改善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和心肌氧供需平衡 ,实现早拔管、早恢复 ,从而提高OPCAB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云  葛秀玲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0):2343-2343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原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某些工业化国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已成为第1位的致死原因。该病经内科治疗,心绞痛仍不能缓解而影响工作和生活,经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其主干和主要分支明显狭窄、而远端通畅者以及心肌梗死后某些严重并发症,均应考虑手术治疗,该病的手术数量约占心脏手术的2/3。目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作为冠心病的治疗手段之一,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更是一种蓬勃兴起的新术式,在跳动的心脏上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已不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不停跳搭桥术要求术者有良好的心脏外科基础和丰富的体外循环下搭桥经验。近年来,我院施行了8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均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控制血压、合理氧疗、呼吸功能训练、备选血管的护理等措施,术后加强患者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监测、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引流管护理、血糖监测、维持电解质平衡等措施。结果 50例患者中切口感染6例,并发快速型房颤5例,经药物治疗好转。除2例死亡外,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风险大,细心、细致、周到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迅速发展.我科2001年6月~2003年2月共完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24例,临床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