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焦龙  程超  闫昕  都伟超  张建甲  张洁  陈刚 《油田化学》2019,36(3):535-539
石油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泥,为解决该过程中石油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在分析含油污泥基本组成的基础上,采用热化学清洗法,对塔河油田油泥进行除油处理,采用表面活性剂QT9和碱为清洗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了清洗剂加量、清洗温度,搅拌速率、搅拌时间、液固比等因素对残油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QT9加量为0.6%、混合碱加量为3%、清洗温度为25℃、搅拌时间为30 min、搅拌速率为210 r/min、液固比为3∶1时,清洗两次可将油泥含油率从14.3%降低到1.3%。正交实验结果显示,各因素对清洗后残油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温度主剂加量助剂加量液固比。热重分析表明油泥清洗后其中的原油组分显著降低。图7表2参16  相似文献   

2.
超声波强化重质原油破乳脱水脱钙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摘要:以含钙量高达180 μg/g的新疆重质原油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超声波破乳技术进行重质原油脱水脱钙研究。在确定破乳剂K和脱钙剂R、注水量12%(体积分数)、脱钙剂/钙摩尔比1.5︰1的条件下,考察了超声波强化破乳脱水脱钙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油-剂混合时的搅拌速率、超声波发生器输出电压、超声波辐照时间和超声波辐照后的沉降时间都有其最佳值。实验样品经7000 r/min搅拌速率混合均匀,经60 V超声波辐照5min,再在80℃沉降24 h后,原油含水量降低至0.64%(体积分数),脱钙率达到37.8%,说明超声波有较好的破乳脱水和脱钙作用。  相似文献   

3.
邵涛  陈健 《小型油气藏》2006,11(3):64-67
采用预制床生物修复技术首次对江苏油田7个井站的罐底油泥(砂)和三相分离器废油泥(砂)进行室内处理研究,建立了运行稳定的现场处理与利用工艺,取得了满意的试验效果。现场2个井站油泥(砂)的总油含量〉1OOg/kg(土),装置运行2个月,总油去除率96.4%~98.4%,其中烷烃去除率74.7%~98.5%,沥青质去除率75.0%~89.4%,芳香烃去除率85.5%~99.6%。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剂-空气法对胜利油田油泥进行净化处理。通过实验确定最佳实验助剂,考察浆化液中助剂浓度、空气量、液固比、浆化时间、温度、搅拌速率等对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YN-1型助剂,在温度60 ℃、浆化液中助剂质量分数为5%、浆化液与油泥质量比(即液固比)为5:1、通入空气量0.4 m3/h、浆化时间40 min、搅拌速率250 r/min的最佳条件下对油泥进行多次平行处理,处理1次后的油收率基本稳定在92.45%左右。对油泥浆化处理2次,然后用适量60 ℃的水洗涤处理后的泥,并气浮10 min,如此重复2次后泥中的残油量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油田含油泥砂的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热化学─搅拌水洗─重力沉降的工艺方法,可以使含油泥砂处理后达到环保要求。试验确定了最佳的除油化学剂,最佳的处理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该处理工艺完全适用于含油泥砂的除油,对油田生产以及环境保护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剂-空气法对胜利油田油泥进行净化处理。通过实验确定最佳实验助剂,考察浆化液中助剂浓度、空气量、液固比、浆化时间、温度、搅拌速率等对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YN-1型助剂,在温度60 ℃、浆化液中助剂质量分数为5%、浆化液与油泥质量比(即液固比)为5:1、通入空气量0.4 m3/h、浆化时间40 min、搅拌速率250 r/min的最佳条件下对油泥进行多次平行处理,处理1次后的油收率基本稳定在92.45%左右。对油泥浆化处理2次,然后用适量60 ℃的水洗涤处理后的泥,并气浮10 min,如此重复2次后泥中的残油量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
针对井下作业试油井场的落地油泥砂,在微生物处理前采用热碱洗涤法对其进行预处理,以回收原油,缩短降解周期。通过实验选择碱剂,考察碱液浓度、洗涤温度、搅拌转速、搅拌时间等因素对洗涤效率的影响,来获取热碱洗涤的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当油泥砂初始含油率为10%,选择质量分数为3%的碱剂2溶液、搅拌温度为60℃、搅拌转速为60 r/min、搅拌时间为60 min、液固比为1∶1、洗涤次数为2时,原油回收率最高,可达50.33%。热碱洗涤显著降低了油泥砂中的石油类物质含量,油泥砂经过酸液中和后呈中性,不影响后续的微生物降解,并且减轻了微生物降解的压力。  相似文献   

8.
清洗落地油泥的工艺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辽河油田落地油泥为样品,采用热化学清洗法洗涤油泥,净化土壤,回收石油,并获取工程所需的必要参数.实验表明,对于含油21.2%的样品,当温度65℃、清洗时间30 min、搅拌器转速200 r/min、液固比6∶1、pH值=9、投加LAS-Na2SiO3(质量比1∶2)复配清洗剂3.3 g/L时,残油率降为0.3%.清洗后,石油浮于水面,无明显乳化,易于分离.根据残油率的具体要求,热化学清洗系统可调整清洗单元的级数和清洗液的循环次数,简化水处理流程;对清洗废液进行絮凝处理,当投加PFS 1.2 g/L、CPAM 30 mg/L时,COD值降为115 mg/L.实验还考察了温度、pH值、液固比、加药浓度等因素对清洗效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9.
为开发安全、高效的萃取剂,满足油田安全生产要求,探索了利用疏水性低共熔溶剂(DES)萃取处理油基 岩屑的可行性。首先,利用搅拌萃取优选了构成DES的氢键供体和氢键受体及两者的组成比例;然后,以萃取后 的岩屑含油量为指标,分别对搅拌萃取、超声波萃取和微波萃取进行了工艺优化。结果表明,萃取性能最佳的 DES为物质的量之比为0.8∶1 的月桂酸和麝香草酚组合。3 种萃取工艺中超声波萃取处理油基岩屑的工艺条件 相对温和,萃取后岩屑含油量可降至1%以下。推荐超声波萃取条件为DES与油基岩屑质量比6∶1、超声时间30 min、萃取温度40 ℃,此时岩屑含油量可降至0.88%。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声波辅助复合溶剂脱附萃取工艺提取废白土中的油,考察超声波频率、溶剂用量、处理温度、时间、处理次数对废白土中油分回收率的影响,并与传统的搅拌处理工艺相比较。结果表明:以100 g废白土为例,超声波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频率68 kHz、溶剂用量80 mL、温度30 ℃、时间10 min、非极性溶剂抽提2次、混合溶剂抽提2次;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总油分回收量可达30.4g;要达到相同的效果,传统搅拌工艺需要更高的温度、更长的处理时间和更多的溶剂;回收的理想油符合基础油特性,再生白土的吸附能力大部分得到恢复,可用于润滑油补充精制。超声波辅助溶剂处理废白土工艺技术上可行,每处理 1 t白土可得经济效益4799元。  相似文献   

11.
河南油田原油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含油污泥,针对污泥的特性,通过脱油、脱水、固化及燃烧等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确定了适合河南油田含油污泥特点的处理工艺,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工艺做到了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减量化和可利用处理,避免了污泥外排引起的污染,有效地保护了油区环境。  相似文献   

12.
从被原油污染的土壤、排污口旁的土壤以及原油处理厂处理后的排除水中,筛选出3株烃类高效降解菌,将菌液混合后加入到含油污泥中,并加入木屑和稻草作为调理剂和膨胀剂,鸡粪作为氮源,在强制通风下进行高温好氧发酵,经24天后,加入菌液的含油污泥的含油量从18.77%降至8.87%,油脱除率达到53%;加入产品污泥回流的含油量从18.77%降至10.34%,油脱除率达到45%。经发酵后,臭味完全消失。实验证明了含油污泥生物处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Oil sand processing by ultrasonic techniqu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kinetics of bitumen (asphalt), oil, and residual fuel oil extraction from oil sands by ultrasonic treatment has been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the working temperature of the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parated components, fineness of the solid phase, and additive concentration on the extraction rate has been investigated. A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installation for oil sands processing using an ultrasonic reactor is given. It is shown that ultrasonic devices could be an alternative to the presently used industrial equipment for bitumen and oil products extraction from oil-bearing rocks and oil sludge.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胶束聚合法,以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合成了疏水缔合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DMDAAC-BA))絮凝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P(AM-DMDAAC-BA)絮凝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AM-DMDAAC-BA)絮凝剂中阳离子单体(DMDAAC)含量和疏水单体(BA)含量、特性黏数、投加量对含油废水除油效果的影响,并与其他有机絮凝剂的除油效果进行了比较。FTIR和1HNMR表征结果显示,AM,DMDAAC,BA3种单体已参与聚合;在x(DMDAAC)=20.0%~50.0%、x(BA)为2.0%左右、特性黏数为500~700mL/g时,P(AM-DMDAAC-BA)絮凝剂对含油废水具有较好的除油效果;当x(DMDAAC)=24.3%、x(BA)=2.0%、特性黏数为636mL/g、投加量为50mg/L时,除油率可达93.4%;与其他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相比,P(AM-DMDAAC-BA)絮凝剂具有优异的除油效果。  相似文献   

15.
延长油田地处干旱、缺水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含油污泥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采用热洗→三相分离→压滤→固化技术路线对延长油田某采油厂含油污泥进行了现场处理试验,热洗法对于含油污泥具有很好的除油效果,除油率达到90%以上;压滤后污泥制成的砖抗压强度达到10MPa以上,浸出液COD值达到外排标准,可用于井场建设,实现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6.
MD膜驱剂对水包油乳状液的破乳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芒来  佟庆笑  孟秀霞 《油田化学》2003,20(3):265-268,249
MD膜驱油现场试验中发现采出的含油污水有逐渐变清的趋势。实验考察了MD-1膜驱剂(一种单分子双季铵盐)对油田采出水的zeta电位、脱油率和水包油乳状液的脱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MD-1在水中电离生成的阳离子压缩双电层。zeta电位随着MD-1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压缩双电层是渐进过程;MD-1对油田采出水的破乳作用随MD-1浓度增加而增加并且与采出水的含油量有关,含油量低时破乳脱油效果不佳;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ORS41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10为乳化剂形成的水包油乳状液(油相为含1%胶质和沥青质的煤油)。其脱水率均随MD-1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乳化刺为OP-10时脱水率较低;MD-1膜驱剂与油相中的胶质及沥青质作用,破坏油水界面致使油滴聚并、破乳。图7表2参11。  相似文献   

17.
萃取法处理油田含油污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萃取是一种对含油污水进行油水分离的新方法。具有除油效果好,可对水中油进行回收,不产生含油污泥或浮渣二次污染物、萃取剂再生后可循环使用等优点。本文结合国外专利技术,介绍了萃取法除油的原理、流程及萃取剂和设备的选择。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CW-01反相破乳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期和采用三次采油技术后,水包油(O/W型)乳状液普遍出现,需要使用反相破乳剂进行破乳。本文介绍了CW-01反相破乳剂(有效成份为含季铵盐侧基的聚醚)的合成、性能评价、现场工业试验以及应用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分离优选油田污泥、污水中的菌株,确定菌株处理油田污泥的潜力。筛选评价了不同生物活化剂,改善原始污泥的生物降解环境。利用研发的菌株及生物活化剂,开展了生物降解及修复试验,考察了污泥除油率变化。结果表明,w(含油)≤20%(干基)的油田污泥,经20~30天降解后,污泥除油率81.46%,再经1~2个生长周期的植物修复,污泥中w(含油)1.56%(干基),满足油田行业标准控制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东风港油田含油污泥含油量较高且不具备除油除水设备条件的情况,直接对油泥混合物进行机械筛分研磨、乳化悬浮处理,以机械剪切法为主导制备了含油污泥调剖体系.优化了含油污泥调剖体系的使用条件,评价了其注入性能、封堵性能和调驱效果.结果表明,在含油污泥中加入配方为0.2%丙烯酸酯共聚物悬浮剂(SF)+0.2%三乙醇胺单硬脂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