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体骨髓移植(ABMT)目前已成为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ML)的主要方法。我院采用大剂量化疗加全身淋巴组织照射(TLI),为2例对常规化疗反应不敏感的难治性ML患者进行ABMT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两例均为女性。例1,43岁。因反复发热伴皮疹,关节酸痛1个月入院。左颈部、左腋下及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左颈淋巴结活检见瘤细胞,免疫酶标:L26(-),UCHL-1(+),BCL-2(-),AGNOR(+),诊断恶性淋巴瘤T细胞性,Ⅲ期B组。例2,因颈部肿块无痛性进行性肿大1个月入院。胸部CT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了我院初治11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及30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诱导缓解治疗效果,同时介绍了早期巩固强化治疗方案。方法ALL诱导化疗方案:病人共分三组:(1)COP,(2)COP+DNR,(3)COP+IDA。以第8天骨髓象<5%为良好快速早期反应(rapidearlyresponse,RER)的标准。AML诱导缓解治疗方案为AD+VP16。结果三组RER良好的百分率分别为:683%,757%,909%。第一组与第三组之间P<005,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AML一个疗程达到完全缓解的占90%。结论可供分析无病生存期的ALL病例共60例,无病生存达4年以上者占85%(51/60)。AML共30例,无病生存达4年以上者占70%(21/30)。  相似文献   

3.
平阳霉素联合化疗方案交替应用治疗恶性淋巴瘤54例临床分析戴金珠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肿瘤内科(安徽省芜湖市241001)1992年2月~1997年5月,采用BACOP,BE-COP,BACVP3组化疗方案交替应用随机治疗恶性淋巴瘤54例。取得较为满意的...  相似文献   

4.
为比较两种铂类药物单疗程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作者于1996年3月~10月,将34例有颈淋巴结转移的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17例)分别采用CBP300mg/m2,第1天,5-Fu1000mg/m2,第1~5天或DDP100mg/m2,第1天5-Fu1000mg/m2,第1~5天两种化疗方案进行放疗前单疗程诱导化疗。CBP组CR+PR(OR)为52.94%,DDP组为64.71%,P>0.05,无显著性差异。两组WBC值多在第3周最低,第4周回升。CBP+5-Fu组WBC均值从第1周起均较DDP+5-Fu组低,按WHO毒性与分级标准,两组WBC值下降分级比较,3+4度者,CBP+5-Fu组47.06%(8/17),DDP+5-Fu组11.76%(2/17),P<0.05,有显著性差异。本组资料提示CBP与DDP对中晚期NPC诱导化疗疗效相近,CBP不需水化,可在门诊执行,两组对WBC的抑制均在第3周最重,且CBP对WBC影响要较DDP严重  相似文献   

5.
HDCF/5-Fu、DDP联合方案治疗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5-Fu+DDP方案治疗复发、转移性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对28例晚期NPC患者给予2个以上疗程的HDCF/5-Fu+DDP方案化疗,结果CR2例、PR11例、MR6例、SD4例、PD5例,总有效率为(CR+PR)46.4%,中位缓解期5.4个月(2~16个月)。毒性反应主要有WBC下降、恶心呕吐、口腔粘膜溃烂等。HDCF/5-Fu+DDP方案较传统的单用5-Fu+DDP方案疗效有明显提高,但毒性反应亦较重  相似文献   

6.
成人急性白血病P-糖蛋白表达的预后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Li J  Hua D  Xia X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4):302-304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MDR1)P糖蛋白(Pgp)表达在成人初治急性白血病(AL)中的预后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及单克隆抗体UIC2检测了151例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47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Pgp表达。结果Pgp+在AML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为20.5%,明显低于Pgp患者的78.5%(P<0.001);Pgp+在ALL患者的CR率为66.7%,与Pgp-患者的80%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Pgp+患者的6个月复发率明显高于Pgp患者(AML:66.7%∶8.7%,P<0.001;ALL:50%∶9.5%,P<0.05);Pgp+患者的平均无病生存期(DFS)较Pgp患者短(AML:5个月∶13个月;ALL:4个月∶13个月)。结论Pgp过度表达是成人AL的不良预后因素,是判断疗效及早期复发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恶性淋巴瘤是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疾病,我院以改良COP及COMP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达长期生存4例,现报道如下。例1 钟某,女性,75岁。于1987年8月,因发现颌下肿块半月入院,经病理切片证实为霍奇金病(淋巴细胞为主型)。予COP方案1疗程(CTX0.8g,ivqw×2,VCR2mgqw×2,Pred20mgbid×14),肿块消失后因经济困难予改良COP方案(CTX50~150mg,po,tid×5~7天,VCR2mg,ivqw×2,Pred20mg,bid×14)同时加用抗生素作为预防性给药,…  相似文献   

8.
胡平 《浙江肿瘤》1999,5(3):141-142
目的 评价Ⅲ期非小细胞肺(NSCLC)根治术后辅助化疗疗效及戎TNM分期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总结68例根治术后的Ⅲ期NSCLC,其中42例于术后3~4周开始接受化疗(辅助化疗组),予以MVP或CAP方案,每4~6周重复,第一年完成4~6个疗程,第2年完成2个疗程,共6~8个疗程。另26例患者术后未行化疗(单纯手术组)。结果 辅助化疗组和单纯手术组5年生存率分别42.5%6 19.2%(P〈0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以大剂量环磷酰胺(HD-CTX)主为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由恶性肿瘤引起的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方法:SVCS32例,其中中肺癌与胸腺癌15例选用CAP方案,恶性淋巴瘤6例选用ABCOP方案。结果:恶性淋巴瘤CR66.67%(4/6),PR33.33%(2/6)。SCLS CR28.57%(4/14),PR35.71%(5/14),NC28.57%(4/14),PD7.14%(1/14)  相似文献   

10.
目的:验证基于影像学特征的风险评估模型在胸外科肺结节手术患者中筛选肺恶性肿瘤的有效性。方 法:采用回顾性研究,以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 351例患者为样本,包括 278例肺恶性肿瘤患者和 73例肺良性疾病患者。采集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并通过 Logistic二分类回归分析,绘制受 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以 Youden指数最大的分界点作为最佳诊断分界点。 结果:结节直径每增加 1cm(OR=3.166,95%CI:1.983~5.055,P<0.001)、结节边缘有毛刺(OR=4.721,95%CI: 2.487~8.962,P<0.001)、非实性结节(OR=6.392,95%CI:2.915~14.018,P<0.001)为肺恶性肿瘤的独立危险因 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基于影像学特征的风险评估模型 Y=-1.618+1.153×X1 +1.552×X2 +1.855×X3,AUC 为 0.81(P<0.001),模型在 Cut off值为 8.95时,对应的 Youden指数为 0.518,敏感度为 0.669,特异度为 0.849。结 论:随着结节最大径的增加,恶性结节的概率增加;边缘有毛刺的结节较边缘无毛刺的结节恶性概率大;非实性结节 较实性结节恶性概率大。基于影像学特征的风险评估模型可以提高术前判断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性。由此构建的 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或可用于帮助临床医生判断肺结节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1.
1病例介绍患儿,男,4岁,病案号217187,1996年7月在我科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FAB-L1),予以VPDL方案一疗程后完全缓解,而后经巩固、早期强化及维持治疗。1997年4月1日再次入院拟行COAP方案强化治疗。入院后血常规WBC7....  相似文献   

12.
杨丽萍  于明华 《白血病》2000,9(5):276-278
目的:探讨CD4抗原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8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进行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CE4在AML患者中表达率为40.2%,M5中阳性率最高92.9%,M4次之为55%,CD4^+AML高表达HLA-DR,CD38、CD33、CD15、CD14、TB系列抗原阴性。CD4^+AML中可见11q23、inv(16)、t(9;22),未见特异性染色体异常。但伴11q23和inv(16)异常的AML频繁表达CD4,阳性率分别为86.3%、60.2%。CD4^+AML在年龄、性别、肝脾肿大、CNS-L、DIC、1疗程CR率等临床特征方面无明显不同。结论:CD4^+AML是一种起源较高的具有单核细胞特征的髓系白血病,CD4的表达对AML-M4、M5尤其是M5亚型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CHOP—平阳霉素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29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平阳霉素(CHOP-BleoA5)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方法采用CHOP-BleoA5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29例,其中初治4例,复治25例。结果29例中,完全缓解10例(34.5%),部分缓解11例(37.9),有效率为72.4%。有效病例的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明显长于无效者的2.5个月。本方案不良反应小,患者都能耐受。结论CHOP-BleoA5方案可作为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4.
OLT对AFB1致树Qu肝癌前病变的化学预防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瑗 Kensl.  T 《癌症》1999,18(1):34-36
目的:应用树Qu进行Oltipraz(OLT)对黄曲霉毒素B1(AFB1)的化学预防研究。方法:实验树Qu按不同处理方法分为4组:A组:正常对照;B组:AFB1;C组:AFB1+药1(OLT7次/周,共5周);D组:AFB1+药2(OLF1次/周,共5周)。动物处死后肝细胞作低温石蜡连续切片,分别染γ-GT、GST-P及HE。结果:C组与A组树Qu肝内均有较多沿汇管区分布的γ-GT阳性肝细胞群;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晚期食管癌应用LFP方案治疗的疗效与毒副作用,方法 1994年1月至9197年12月我院内科用LFP方案(低剂量CF+5-Fu+PDD)与FP方案(5-Fu+PDD)非随机对照治疗晚期食管癌58例,全部病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并有可测量的临床及X线观察指标,2组临床情况基本相同,具可比性。结果 LFP方案治疗30例,CR1例(3.3%)PR16例(53.3%)有效率(CR+PR)56.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全胃切除、胃及幽门重建新术式及术后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测定了胃癌患者术后0.5a、1a血液中IgA、IgG、IgM、CD4、CD8、NKL、L、IL-2、sIL-2R、INF-γ水平。新术式术后患者IgA、IgG、IgM、CD4、NKL、L、IL-2、INF-γ水平明显高于传统术式组(P<0.01),与非肿瘤手术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术式术后患者CD8、sIL-2R水平明显低于传统术式组(P<0.01),与非肿瘤手术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新术式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恢复较快,而传统术式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恢复较慢且低下。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37岁。患者因左睾丸无痛性肿大1月收入院。1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侧睾丸肿大,生长迅速,无疼痛不适,有沉重感,伴有低热,无盗汗,皮肤搔痒,体重减轻,无纳差、乏力。查体:一般情况好。皮肤粘膜无黄染、水肿及皮下出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左侧睾丸肿大,体积约5cm×4cm×4cm,质硬,无触痛,右侧睾丸未及肿块,透光试验阴性;双侧精索不增粗,无结节。实验室检查:WBC4.7×109/L,RBC4.42×1012/LHb157g/LP…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在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中证实一组有生物活性载体:磺胺(SU)、9-氨基吖啶(ACD)、异烟肼(INH)的植物生长调节剂4-氯(M)、2,4-二氯(D)或2,4,5-三氯(T)的萘氧乙酸、2,3,5-三氯苯甲酸(TB)、α-萘乙酸(NAA)的衍生物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DNA多聚酶(DP)的抑制作用,并筛选出抑酶力最强的化合物。方法:参照K.Ono法分离、纯化并检测DP活性。MTT法测定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的IC50。结果:11个植物生长调节剂中5个化合物在100μg/ml浓度下对DP粗酶抑制作用大于50%,抑制率分别是A8403(2,4-D-ACD)78.5±5.5%,A8845(2,4,5-T-SMZ)75.8±16.0%,A8601(NAA-SN)74.5±6.0%,A8874(2,4,5-T-INH)73.4±2.9%,A8873(4M-INH)71.0±12.1%。其中A8403(9-2,4-二氯苯氧乙酸氨基吖啶,2,4-D-ACD)抑制DP能力最强。对DPα的IC50为3.4142μg/ml,对DPβ的IC50为3.7523μg/ml。A8403对体外培养的低分化鼻咽癌CNE-2细胞及HeLa  相似文献   

19.
顺铂、氟尿嘧啶合用大剂量醛氢叶酸治疗晚期鼻咽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观察大剂量醛氢叶酸(CF)、5-氟尿嘧啶(5-Fu)、顺铂(DDP)(PFL方案)与DDP+5-Fu(PF方案)联合化疗对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997年1月-1999年1月间,58例经病理证实的晚期鼻咽癌患者,非随机分为PFL组28例(按PFL方案化疗),PF组30例(按PF方案化疗)。结果:PFL组CR率、有效率分别为17.9%、64.3%,中位生存期14月(4-21月  相似文献   

20.
付波  武力 《四川肿瘤防治》2001,14(2):104-104
临床资料:患者男 ,45岁 ,医师 ,左侧睾丸肿大、隐痛3月 ,经消炎治疗无好转于1996年3月29日入院。入院查体 :左侧睾丸肿大约8cm×7cm×7cm大小 ,质硬、轻压痛 ,胸片及胸部CT扫描示右肺下叶、左肺门及左肺下叶分别有1cm×1cm、1cm×1.5cm、2cm×2.5cm大小的结节影 ,B超探查肝、胆、脾、双肾未见异常 ,血 β_HCG2450mIu/mL(本院正常值<20mIu/mL) ,AFP15ng/mL。入院诊断:1).左侧睾丸肿瘤 ;2).双肺转移性肿瘤。治疗方法 :行睾丸肿瘤切除、精索高位结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