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有限元分析作为一种数值分析手段,适用于三维人体结构力学模型的生物力学分析。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膝关节后外侧结构主要韧带(外侧副韧带、腘肌腱和腘腓韧带)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建立人膝关节包括后外侧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模型上施加胫骨的前后向力、内外翻力矩、内外旋力矩,观察膝关节后外侧韧带在完整和缺失时的应力响应。结果与结论:膝关节后外侧结构对限制膝关节的内翻、外旋和胫骨后移有重要作用,而对限制胫骨前移、外翻和内旋的作用并不明显。膝关节后外侧结构损伤对膝关节的稳定性有明显影响。在膝关节后外侧结构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外侧副韧带,其次是腘肌腱,而腘腓韧带在后外侧结构中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有限元分析作为一种数值分析手段,适用于三维人体结构力学模型的生物力学分析。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膝关节后外侧结构主要韧带(外侧副韧带、腘肌腱和腘腓韧带)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建立人膝关节包括后外侧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模型上施加胫骨的前后向力、内外翻力矩、内外旋力矩,观察膝关节后外侧韧带在完整和缺失时的应力响应。结果与结论:膝关节后外侧结构对限制膝关节的内翻、外旋和胫骨后移有重要作用,而对限制胫骨前移、外翻和内旋的作用并不明显。膝关节后外侧结构损伤对膝关节的稳定性有明显影响。在膝关节后外侧结构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外侧副韧带,其次是腘肌腱,而腘腓韧带在后外侧结构中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膝关节后外侧角是维持膝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结构.在防止膝内翻、胫骨外旋及胫骨后坠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后外侧角损伤常隐匿于其他韧带的损伤之中.……  相似文献   

4.
背景:股二头肌腱和外侧副韧带是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维持膝关节后外侧稳定性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腓骨头复合组织瓣切取后供区股二头肌腱和外侧副韧带下止点重建对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10例男性新鲜冷冻膝关节尸体标本,利用生物力学扭转试验机测量腓骨头复合组织瓣切取前及股二头肌腱和外侧副韧带下止点重建后不同转矩下的胫骨外旋角。结果与结论:同一转矩条件下,胫骨外旋角随膝关节屈曲角度的增大而变大,腓骨头复合组织瓣切取前及股二头肌腱和外侧副韧带下止点重建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不同外旋转距条件下,外旋角变化的趋势一致。提示腓骨头复合组织瓣切取后,妥善重建股二头肌腱和外侧副韧带下止点,不会对膝关节稳定性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背景:髓内钉内固定后膝关节组织生物学改变也是影响膝关节功能的重要因素.目的:分析比较胫骨骨折经不同入路髓内针固定后膝关节功能,并对入口周围髌韧带和脂肪垫损伤进行组织学比较评价.方法:纳入分析45例闭合性胫骨干骨折经髓内针治疗的患者资料,按照不同的置入途径分为3组:经髌韧带途径组、经髌韧带内侧旁组和髌韧带外侧旁组.结果与结论:置入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髌韧带途径组置入过程中髌韧带和脂肪垫明显挫裂伤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置入后入路切口内瘢痕增生程度、膝关节功能障碍及疼痛程度经髌韧带组较髌韧带内侧旁组和外侧旁组要明显.说明和经髌韧带途径相比,髌韧带内侧旁和髌韧带外侧旁途径有着更好的膝关节功能和更轻的髌韧带和脂肪垫损伤.  相似文献   

6.
正常成年人膝关节的MR测量及其成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对正常成年人膝关节MRI的半月板及韧带的测量,为膝关节损伤性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值.方法 53例正常对照组成人膝关节MRI检查资料,选择矢状位及冠状位PDWI成像序列,分别测量正常成年人半月板、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胫骨平台的有关数据,并与解剖文献的大体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其中13例同时做了矢状位及冠状位的T2WI及PDWI压脂序列扫描,分析、比较压脂序列对显示半月板及韧带的优势.结果半月板的MR测量值较大体解剖测量值大,外侧半月板后角较半月板的其余部分厚.内侧半月板体部横径与胫骨平台宽径及体重呈线性相关.前交叉韧带与Blumensaat线的夹角小于15°,后交叉韧带的角度约为(120.89±5.63)°.结论膝关节的MR测量值较大体解剖测量值更能反映活体的真实情况,为临床膝关节损伤性疾病的诊断提供正常参考值,外侧半月板后角较前角及内侧半月板厚;内侧半月板体部横径与胫骨平台宽径及体重间可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体重对内侧半月板体部横径的作用稍大于胫骨平台的作用;MR特别是T2WI及PDWI压脂序列对显示膝关节结构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背景: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合并后外侧复合体损伤重建中移植物的选择迄今仍存在争议。目的:观察异体肌腱材料应用于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并后外侧复合体损伤的效果。方法:经关节镜证实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并后外侧复合体损伤患者15例,均使用山西省医用组织库提供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并后外侧复合体,重建中尽量保留原后交叉韧带残迹,制备后交叉韧带胫骨及股骨隧道,引入修整后同种异体肌腱并挤压螺钉固定。结果与结论:重建后膝关节屈伸度较重建前明显改进(P<0.01),重建前后抽屉试验2+程度4例,4+程度11例,重建后后抽屉试验阴性8膝,后抽屉试验1+有6例,2+有1例,膝关节伸直位、屈曲30°位内翻试验均为阴性,显示关节的后移程度及稳定性较重建前有明显改善。重建后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重建前明显提高(P<0.01),随访期间未见膝关节排斥、感染等并发症。结果证实,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并后外侧复合体损伤不损伤正常的自身结构,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与健侧膝关节对照评价后交叉韧带损伤后膝关节软骨的形态学改变。方法选择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30人(男15例和女15例)进行3D-快速梯度回波水激发序列扫描并比较患侧与健侧膝关节软骨的体积。结果后交叉韧带损伤后膝关节软骨总体积减低,二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男性组中后交叉韧带损伤膝关节软骨体积与对照侧均无统计学差异;在女性组中后交叉韧带损伤侧膝关节软骨与对照侧总体积、股骨外侧髁、胫骨外侧平台软骨体积改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女性在后交叉韧带损伤后软骨体积改变较男性显著,因此提示女性在后交叉韧带损伤后膝关节软骨形态学改变更敏感。  相似文献   

9.
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误诊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是稳定膝关节的重要组织 ,韧带损伤的误诊将会造成膝关节的不稳、疼痛及功能障碍 ,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现报道 9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误诊病例并就误诊的原因予以分析 ,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 7例 ,女 2例 ,年龄 17~ 5 6岁 ,平均 31.5岁。损伤原因 :机动车撞轧伤 6例 ,高处坠落伤 2例 ,重物压伤 1例。合并伤 :股骨髁骨折 1例 ,股骨骨折 2例 ,胫骨骨折 4例 ,其中有 1例同时合并股骨及胫骨骨折 ,内侧付韧带损伤 2例 ,外侧付韧带损伤 1例 ,内、外侧半月板损伤各 1例。 9例中前交叉韧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急性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损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关节镜或开放性手术确诊的52例急性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损伤患者的MRI表现,分析韧带、肌腱的形态、走行、信号强度变化以及其伴随征象。结果:所有的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损伤均伴有其他结构的损伤,尤其是交叉韧带的撕裂。MRI诊断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12%、75%、80%;腘肌腱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94.12%、71.43%、86.34%。结论:MRI是诊断急性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损伤的理想的检查方法,熟悉后外侧复合体复杂的解剖结构有助于提高MRI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背景: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合并后外侧复合体损伤重建中移植物的选择迄今仍存在争议。目的:观察异体肌腱材料应用于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并后外侧复合体损伤的效果。方法:经关节镜证实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并后外侧复合体损伤患者15例,均使用山西省医用组织库提供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并后外侧复合体,重建中尽量保留原后交叉韧带残迹,制备后交叉韧带胫骨及股骨隧道,引入修整后同种异体肌腱并挤压螺钉固定。结果与结论:重建后膝关节屈伸度较重建前明显改进(P〈0.01),重建前后抽屉试验2+程度4例,4+程度11例,重建后后抽屉试验阴性8膝,后抽屉试验1+有6例,2+有1例,膝关节伸直位、屈曲30°位内翻试验均为阴性,显示关节的后移程度及稳定性较重建前有明显改善。重建后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重建前明显提高(P〈0.01),随访期间未见膝关节排斥、感染等并发症。结果证实,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并后外侧复合体损伤不损伤正常的自身结构,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一、解剖与功能 膝关节是人体关节中负重多而运动量大的关节,其构造比较复杂,在股骨下端的内、外侧髁和胫骨上端的内外侧平台间有内、外侧半月板,使其分成股骨髁与半月板和半月板与胫骨平台的双层关节,关节中存在十字韧带,关节外由纤维囊包绕。关节的前方有股四头肌肌腱,该腱止于髌骨,后者与股骨构成髌股关节,髌骨远端有髌韧带伸出,止于胫骨结节。关节两侧有内、外侧侧副韧带。为保持膝关节的稳定和功能其周围有较多的韧带和肌肉加强。  相似文献   

13.
高琴尚 《临床医学》2010,30(11):106-107
<正>胫骨平台骨折主要是外力通过股骨髁撞击导致。常可引起胫骨平台面塌陷和胫骨外髁的分离移位,当暴力直接打击膝内侧和外侧时,使膝关节发生外翻或内翻,可同时伴有半月板、前后交叉韧带及侧副韧带的损伤。因此多采用手术复位内固定。但手术后常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膝关节僵直、膝关节不稳、  相似文献   

14.
膝关节后外侧角是维持膝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结构。在防止膝内翻、胫骨外旋及胫骨后坠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后外侧角损伤常隐匿于其他韧带的损伤之中。近来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对解剖结构和力学机制认识的不断提高,后外侧角损伤的诊治及护理也有了佷大的提高。2003年3月-2005年12月,我院对16例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患者进行解剖重建,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03年3月-2005年12月共16例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2例。年龄19~46岁,平均38岁。损伤至手术时间为4~12d,平均8d。患者在术前麻醉状态下均进行体格检查…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使用的保留前后叉韧带的假体仍存在诸多问题。改良和设计保留前后交叉韧带膝关节假体相关的形态测量,特别是胫骨近端未曾见到过详细的报道和研究。目的:通过对正常膝关节三维数字化模型进行相关的胫骨近端形态学的分析,从而为改良和设计保留前后交叉韧带人工全膝关节假体提供参考。方法:40例正常志愿者进行膝关节的CT及MRI扫描,然后将膝关节CT、MRI断层影像数据导入Mimics10.01进行图像分割与三维重建,重建出完整的膝关节三维实体数字化模型后再导入GeomagicStudio11,在膝关节模型上测量前后交叉韧带在胫骨近端解剖参数,模拟截骨后测量胫骨近端截骨面的解剖参数。结果与结论:前后交叉韧带总的宽度为(14.94±2.56)mm,性别间比较提示男性需适当增加横向的截骨宽度以避免损伤前后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顶部的长度为(8.02±1.03)mm,底部的长度为(15.19±1.71)mm,截骨后高度(9.13±0.88)mm,而且此梯形结构位于前后径48%-82%。胫骨截骨面内侧的内外径短于外侧的内外径,内侧前后径大于外侧的前后径,因而保留前后交叉韧带的假体更需要非对称性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背景:对膝关节及膝关节韧带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是防止膝关节损伤和治疗膝关节疾病的基础。目的:总结膝关节损伤重建术中修复材料的应用进展及其修复后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以"膝关节、韧带、半月板、生物材料、生物力学"为中文关键词,以"tissue enginneering,articular cartilage,scaffold material,biomechanics"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重点对修复后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特征进行了讨论。结果与结论:生物力学研究证明膝关节后外侧结构在限制膝关节内翻,胫骨外旋、前移、后移有着重要作用。膝关节内韧带部分或完全断裂对股骨内髁生物力学特性均有不良影响,膝关节每条韧带又与其他韧带和组织协同完成某些方面的功能达到力学平衡,其中一条韧带断裂,平衡就会遭到破坏,各条韧带的应力分布将发生改变。膝关节的损伤类型与部位各有不同,修复与重建的材料与重建手段也各有不同,最终其生物力学表现特征各有不同。修复材料生物力学性能研究对于移植后膝关节生物塑形、愈合过程以及功能恢复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自体半腱和股薄肌腱移植均可重建交叉韧带和膝关节后外侧角.目的:分析自体半腱和股薄肌腱移植修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合并后外侧角损伤的效果.方法:将2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合并后外侧角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在关节镜辅助下应用自体半腱肌、股薄肌一期重建前交叉韧带和加强重建后外侧角韧带;对照组仅采用自体组半腱肌、股薄肌一期重建前交叉韧带.结果与结论:两组术后Lysom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 < 0.01).实验组患者在站立、行走和上下楼梯时无与膝关节后外侧不稳相关的过伸位膝关节不稳感,未发现行走时膝关节内甩;关节活动度屈曲100°~135°,伸直0°~10°.对照组中3例在站立,行走和上下楼梯时无与膝关节后外侧不稳相关的过伸位膝关节不稳感,4例行走时出现轻微膝关节内甩;关节活动度屈曲104°~130°,伸直0°~10°.说明用自体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和后外侧结构损伤,能够恢复膝关节后外侧与前后方的稳定性,较单纯重建前交叉韧带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杨洁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2):2091-2092
膝关节后外侧角(posterior lateral corner PLC)是膝关节后外侧区域肌腱、韧带、关节囊等结构的总称,其韧带结构损伤是膝关节稳定结构严重损伤的一个标志。目前,随着对PLC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损伤后的治疗研究的进展,对PLC损伤及早进行修复重建已经成为共识。近年来,我院对不同类型的PLC损伤,在急性期进行修复或重建,同髓重视早期护理和早期功能锻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声像图表现,探讨超声在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42例经临床、MRI或手术证实为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回顾性分析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声像图表现。通过患侧与健侧对比,观察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厚度、内部回声、连续性、韧带附着处骨质情况、韧带周边软组织有无血肿、关节腔有无积液及膝关节其他结构有无伴发损伤,并行侧方应力试验动态观察韧带张力和关节间隙的变化。韧带损伤程度以MRI或手术结果为金标准。结果 42例膝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中,超声和MRI均诊断为韧带损伤。超声诊断挫伤20例,部分撕裂7例,完全撕裂15例。MRI诊断挫伤19例,部分撕裂6例,完全撕裂17例。超声和MRI均诊断为完全撕裂的15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超声诊断结果与MRI及手术结果一致。结论 超声检查能显示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各种表现,判断损伤程度,可作为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一种重要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磁共振(MRI)对胫骨平台骨折伴膝关节损伤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经X线平片检查后作MRI扫描。结果:42例患者,外侧平台骨折9例、内侧平台骨折6例、整个平台骨折11例,胫骨撕脱性骨折18例。MRI能准确显示骨折及合并的膝关节结构的损伤(包括关节软骨断裂、半月板撕裂和移位、侧副韧带的撕裂)。根据MRI检查术前得以正确评估胫骨平台骨折块的移位方向和塌陷的面积。结论:MRI能准确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的形态特征及膝关节损伤,根据骨折累及范围,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