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对贵州北盘江善泥坡水电站坝址右岸Dr2危岩体成因及其可能的破坏模式分析,揭示了该危岩体变形破坏对本工程施工可能带来的影响,为该危岩体后期的地质调查以及稳定性评价和处理提供了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2.
苗尾水电站坝址右岸危岩体分布面积大,高差大,属卸荷型危岩体,受宽大卸荷裂隙切割的影响,危岩体稳定性差,强降雨或距危岩体边近的施工开挖、爆破等均可能引发突发性的崩塌,对其下部的施工或过往人员安全危害大,必须进行加固处理。介绍了该站址右岸危岩体处理施工方案与技术。针对危岩体所采用的施工技术可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坝址右岸Dr2危岩体卸荷裂隙成因和危岩体可能的破坏模式分析,揭示了危岩体与工程施工之间可能的相互影响,为危岩体后续调查、处理和分析其稳定性提供可能的工作思路与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花石崖危岩体位于金沙水电站坝址上游0.9~1.5 km处的右岸崖顶,规模较大,前缘稳定性较差。该危岩体不断崩塌,崩塌物质大部分运动到其下方江边花石崖崩塌堆积体前缘,对其形成加载,进而影响到堆积体的稳定,造成崩塌堆积体失稳,影响工程建设和运营期间的安全。从危岩体形成机理、分区及破坏模式分析入手,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单元法对各分区典型剖面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后对危岩体提出了防治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树武  杨健  杨永明  刘昌 《水力发电》2011,37(8):21-23,48
以里底水电站坝址右岸岩体结构特征为基础,分析了岩体倾倒变形的成因机制.通过对右岸勘探平硐揭露岩层产状的详细量测,结合硐壁物探测试成果,建立了倾倒强烈程度的分级体系,对右岸倾倒岩体进行了划分,为边坡稳定性评价确定了控制边界.  相似文献   

6.
蒋明  李伟  黎景 《小水电》2023,(5):43-47
我国西部某水电站坝址区岩性组合中夹有碳质板岩等薄层软弱岩体,左岸为逆向坡,在软弱岩体位置易于发生弯曲变形,加之左岸呈浅沟与山梁交替的地貌形态,使倾倒体具备临空条件,形成大量危岩体;右岸为顺向坡,前缘缺乏临空面,危岩体数量较少。为保证施工期和运行期危岩体下部建筑物和人员安全,结合坝址区地形地质特点,根据危岩体失稳模式、稳定性评价成果以及工程施工的便宜性,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案。图4幅,表4个。  相似文献   

7.
绕坝渗漏问题不仅会影响坝肩岩体的稳定性,还会影响建库效益,结合塘头水电站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对其右岸绕坝渗漏问题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坝区右岸虽存在绕坝渗漏现象,但通过计算得出渗漏量对水库效益影响微弱,尚不会对坝肩岩体的稳定性构成危害。  相似文献   

8.
去学水电站拦河坝为目前世界上在建最高的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最大坝高171.2 m,其右岸坝址区岩溶极为发育。对去学水电站右岸坝址区防渗帷幕施工区域岩溶处理施工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总结说明,对于存在类似地质情况的岩溶处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锦屏一级水电站为双曲拱坝,最大坝高达305 m,总库容为77.6亿m3,装机容量为6×600 MW,左岸和右岸30余个高危岩体形成对电站施工的安全威胁。文章介绍防御高位危岩体初期施工保后期安全的被动防护网快速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分析某水电站在压水试验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坝址区岩体透水性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并结合现场调查资料阐述了各种因素对岩体渗透性的影响,该工程防渗帷幕下限高程左岸为779.95~899.03m,河床为749.24~784.29m,右岸是742.19~962.81m。。  相似文献   

11.
某峡谷区水电站坝址发育有不属于活动断裂的区域性断裂,穿越大坝河床近岸坝基,将其划分为碎裂岩带和软弱构造岩带,其中坝基范围碎裂岩带宽度约86~92 m、软弱构造岩带宽度不超过2.1 m。为了提供该水电站工程设计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工程勘察论证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就是查明碎裂岩工程性状,包括分布及规模、矿物成份、物理力学性质、工程特性,同时研究对应的处理措施。结果表明:微新状碎裂岩可以作为最大坝高200 m余的混凝土重力坝坝基岩体所利用,进行坝基范围建基面下深度15~30 m全面积加强固结灌浆等处理措施后,能满足建坝要求。研究成果可为其它工程类似断层碎裂岩性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三峡库区巫山县箭穿洞危岩体为研究对象,在库水位175 m、坐滑式完全入水工况条件下,进行库岸长度6 km的涌浪数值模拟分析。该数值计算可以形成涌浪瞬时水面、河道浪高分布、最大爬坡及预警分布图。结果表明:该工况下产生的最大涌浪高度为32.1 m,在对岸最大爬坡高度为24.1 m。通过涌浪沿河道传播过程,得出沿程传播分为急剧衰减区和平缓衰减区。急剧衰减区呈指数函数形式下降,平均100 m内涌浪下降高度为4 m,该急剧衰减区约有800 m长,上下游各400 m长,是涌浪危害航道的重点区域;平缓衰减区呈缓斜线形式下降,平均100 m内涌浪下降高度为0.1~0.2 m。根据该规律,箭穿洞危岩体失稳产生的涌浪传至巫山县城的浪高在1~2 m,抱龙河岸坡浪高在1.5~2.5 m,培石浪高在1.0~1.5 m。该分析方法可为涌浪灾害的预测、风险评价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三河口水利枢纽工程地处东秦岭地区的河谷地段,复杂地质结构和复杂地形地貌决定了工程区地应力分布的复杂性。为了研究其地应力分布情况,采用水压致裂法在左右坝肩边坡和河床部位3个钻孔进行现场地应力测量。测试结果表明:河床部位测孔埋深0~50 m及两岸边坡测孔500~530 m高程岩体应力量值较大,可划为应力增高区;而河床测孔埋深50 m以下和边坡测孔500 m高程以下,可归为原岩应力区;河床浅部岩体最大水平主应力方位与河流走向基本垂直,随着埋深的增加而向区域构造方位靠近;边坡浅层岩体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与河流在该段走向呈小角度相交,随着竖直埋深的增加,最大水平主应力方位逐渐向NE向过渡,而接近区域构造方位。  相似文献   

14.
 安全监测是保障大型地下厂房施工期和运行期围岩稳定的重要技术手段,亦可用于反馈设计和指导施工。利用施工期和运行期安全监测成果,分析研究了白莲河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围岩变形、支护锚杆应力、锚索锚固力、格构梁钢筋应力等的变化过程和相互影响规律,并对地下厂房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电站地下厂房围岩最大表面变形15.79 mm,最大锚杆应力150.5 MPa,最大钢筋拉应力63.76 MPa,最大钢筋压应力75.56 MPa,且各项测值已趋于稳定,围岩在经历施工期快速变形和蠕动变形后已经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小官庄铁矿深部应力场尤其是水平应力对岩体移动的影响,根据小管庄铁矿原岩应力测试结果,对小官庄矿地应力场的分布规律进行定量的综合分析与研究;结合小官庄铁矿开采工程实际,对2个相邻采区围岩变形监测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地应力场是以水平压应力为主导的水平构造应力场;最大水平主应力方位与本采区主要地质构造方向有关,最大水平主应力与巷道轴向夹角的大小及卷道变形有关;布置分段巷道的方位是控制岩体移动变形的关键,而最佳方位是平行于最大水平应力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三峡永久船闸直立坡岩体变形监测与变形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众多不同类的监测仪器设备和长时间的观测资料,较全面地揭示了三峡永久船闸直立坡岩体的变形规律,在分析了大地测量点、滑动变形计、钻孔测斜仪和多点位移计的观测资料后,认为直立坡岩体整体稳定性良好.实测直立坡顶最大水平位移为32.72 mm;直立坡深层岩体的水平和竖向位移分布符合一般变形规律;统计模型分析表明,中隔墩侧直立坡岩体时效变形远小于边坡侧直立坡岩体;微新岩体上测点的时效变形小于强风化岩体上的测点.此外,北坡三闸首的观测成果说明,在槽挖结束后的第5个月开始浇筑混凝土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岩体变形特性及其变形参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岩体的法向变形曲线、切向变形曲线类型及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了岩体变形特性的影响因素,介绍了岩体变形试验及其变形参数的确定,为岩体变形特性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卸荷岩体力学研究现状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卸荷状态工程岩体的力学条件与传统的加载岩体有本质的区别。工程岩体卸荷状态力学特性研究是一个较新的领域,是岩体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载岩体力学的扩充和发展。在回顾岩体卸荷力学研究现状基础上,分别从试验研究、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方面提出了当前岩体卸荷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以后的发展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溪洛渡水电站拱肩槽及进水口高边坡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溪洛渡水电站的拱肩槽开挖高边坡最高约250 m, 进 水口开挖高边坡最高约160 m,其稳定性是复杂的空间问题。通过对拱肩槽及进水口边坡的应力场、位移场和破坏区域模拟计算表明: 拱肩槽、进水口边坡在拟订的开挖坡比条件下整体 均处于稳定状态。边坡局部稳定性分析表明: 拱肩槽、进水口边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稳定 性块体,对边坡开挖施工和后期工程运行存在不同程度威胁。针对研究中发现的上述问题提 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工程岩体分级是岩石力学及其工程应用研究的最基本内容之一,当前岩体分级体系中尚无考虑高地温及高温度梯度等复杂地质环境下的围岩分级方法。依托南疆某水电站高温洞段引水隧洞工程建设,基于现场地质描绘、现场钻孔测试及室内岩石力学试验成果,采用RMR、GSI、BQ和HC等不同分级体系对高温洞段开展岩体质量评价;最后根据实际围岩级别与定性和定量分级结果对比分析,提出了高地热下围岩类别影响因子及阈值指标,给出了高地热赋存环境状态对围岩分级的修正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适用于高地温梯度环境下的隧洞围岩质量分级与评价方法。研究表明,考虑了温度修正后,各类围岩的岩体质量评价结果相对传统方法减小1/4~1/2级,与实际定级结果更为接近,提高了分级的准确率。研究结果对于存在高地温的隧洞围岩分级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