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胱抑素C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近来其发病危险因素的一级预防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中伴动脉粥样硬化(Arteriosclerosis,AS)改变者达63%以上。血栓形成常发生在AS病变的基础上,控制危险因素、预防AS病变的发生、进展就是预防血栓形成。胱抑素C是一种小分子量分泌性蛋白质,一直是评估肾小球滤过率的标志物,近年来的研究证实胱抑素C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且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密切。现就该方面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塞患者体内锌、铜、铬、硒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AAS法和压力消解——荧光法测定了31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头发及血清中锌、铜、铬、硒的含量。结果表明头发和血清中铬、硒含量均降低,血清中锌、锌/铜比值降低,血清铜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ACE基因缺失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ICVD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8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组患者和82例对照组人群分别检测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结果DI等位基因频率之比脑血管病组为0.590.41,对照组为0.420.58(P<0.05);DD基因型在ICVD组更多见(31/88例),对照组15/82例(P<0.05);DD基因型对各种类型ICVD的相对危险性为2.43,进一步分析表明,其危险性增高主要是由腔隙性梗塞和脑栓塞所致。结论ACE基因缺失多态性与ICVD的发生显著相关,ACE基因的缺失多态性对腔隙性梗塞和脑栓塞均可能是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病变与糖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颈动脉病变与糖代谢的关系.方法 122例ICVD患者根据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44例)、糖耐量减低(IGT)组(27例)及糖尿病(DM)组(51例),对各组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3组间颈动脉病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DM组年龄明显...  相似文献   

5.
流行病学研究提出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AS)密切相关,而多个研究已表明肺炎衣原体是冠心病的一个致病因素。因此,许多学者力求从肺炎衣原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中研究肺炎衣原体是否也可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致病因素和发病机制,并为脑卒中的预防提出依据。现将近年研究肺炎衣原体与脑血管病关系的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了106例正常汉族人及5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病人的apoB基因xbaⅠ酶切位点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及其与血脂的关系。结果表明ICVD组xbaⅠ酶切位点上X+的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ICVD组中具X+X-基因型者的血浆HDL-C较X-X-基因型者明显降低(P<0.05),而LP(a)和TC明显增高(P<0.05~0.005)。提示apoB基因多态分析结合血浆脂蛋白测定更能有效地检测ICVD易患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高密度脂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0例,设立对照组120例,检测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将不同病情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对高密度脂蛋白进行监测及调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循环酶法技术测定95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40例腔隙性脑梗死、4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90例对照组的血浆Hcy水平.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脑梗死组、脑腔梗组与TIA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0.01、0.05);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也明显高于脑腔梗组与TIA组,显著性差异(P<0.01、0.001).结论 高Hcy血症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与脑缺血性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时免疫作用机制。方法对7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水平进行了测定,并同46名健康人作对照比较。结果急性脑梗塞和TIA患者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塞和TIA两组间比较IL-1、TNF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01)。各指标水平与梗塞部位无关。神经功能重度受损者的IL-1、TNF明显高于轻度神经功能受损者(P<0.01、P<0.05)。动态观察到在发病第1天与第4、7天的IL-1、TNF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理中有免疫机制的参与  相似文献   

10.
血管生成素(ANG)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本文着重阐述ANG的生理作用及其促血管生成的机制,重点介绍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时ANG的表达及其对ICVD的保护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蛋白S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白S是一种维生素K(Vit K)依赖性血浆蛋白,其作为活性蛋白C的复合因子而阻止血液凝固。近20多年来对一些原因不明的卒中患者的研究发现,蛋白S缺乏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本文对蛋白S的生理特性、影响因素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浆炎性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4例ICVD患者血浆白介素(IL)-6、基质金属蛋白酶(MMP)-8及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40(sCD40L)的水平;彩色超声检测双侧颈部动脉血管硬化程度,并与非ICVD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血浆IL-6、MMP-8及sCD40L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CVD组血浆IL-6、MMP-8、sCD40L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血浆IL-6、MMP-8、sCD40L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关系密切。结论血浆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以及颈动脉斑块进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血管病与脑心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观察了170例脑血管病人发病初期的心电图改变,探讨病变性质、部位、脑出血及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与心电图异常率的关系,病变性质与心电图形态改变的关系及部分心电图异常者发病2周后恢复情况。提示心电图异常率及形态改变与病变性质有关。并就脑心反应的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复习了有关文献。  相似文献   

14.
细胞自噬是胞浆内长寿命蛋白质或过表达、功能失常的细胞器经自噬体被大量降解的生物学过程,是生物体内适应恶劣环境、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方式。目前的研究发现细胞自噬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如果能够通过对细胞自噬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来寻找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方法,无疑能够拓展研究的面向。为了更好地将研究成果运用临床,本文对目前的研究相关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梳理研究成果,现将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与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对80例ICVD(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6例,脑梗死44例)患者进行颈部动脉超声检查及血清尿酸含量检测。结果有2处、≥3处颈动脉斑块患者的血尿酸浓度[(342.7±86)pmol/L、(398.7±58)pmol/L]明显高于只有1处和无颈动脉斑块的患者[(328.3±92)pmol/L、(289.5±83)pmol/L](P<0.05,P<0.01)。只有1处颈动脉斑块患者的血尿酸浓度与无颈动脉斑块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程度越重的患者其血清尿酸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6.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一级预防中高血压防治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分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一级预防中高血压的防治状况.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1年中急性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伴有高血压的住院患者入院前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按文化程度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及以上4组,分别比较各组的治疗率和控制率.针对各组中高血压病进行分级统计,比较相同级别的不同文化程度患者人群之间的控制率是否有不同.结果 以急性脑梗死或TIA入院的高血压患者518例中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9%、47.5%和25.2%.269例高血压知晓者中,按受教育层次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及以上4组,各组总体治疗率和控制率比较均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控制率比较,小学和初中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初中和高中及高中与大学及以上组比较,均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受教育组中,分别按高血压病分级法将患者分级,相同高血压分级患者,各组间总体的控制率有差异;在高血压病1级组中,各文化层次不同组产生的不同控制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针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高血压的防治工作仍旧十分滞后.需要提高针对低文化层次的患者宣教监督管理,来提高血压病的治疗率与控制率.  相似文献   

17.
研究认为,同型半胱氨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一种独立的危险因素,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2]。本文旨在探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相关性,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2-03—2013-03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300例作为观察组,男182例,女118例;年龄21~92岁。经初步筛选分为3组,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  相似文献   

18.
血清瘦素与女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女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与血清瘦素水平相关性,测定女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清瘦素水平。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0例女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和40例女性健康自愿者的血清瘦素浓度,同时检测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体重指数(BMI)等指标。结果:女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正常体重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肥胖组较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P<0.001),血清瘦素水平与BMI相关(r=0.832、r=0.857.P<0.01),与TG、TC、HDL-C、HDL-C无关。结论:女性血清瘦素与BMI成正相关,与肥胖患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  相似文献   

19.
高胰岛素血症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71名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A、B两组;A组:微、小脑血管病组(n=33);B组:大脑血管病变组(n=38)。测试所有病人的空腹血糖、胰岛素和C-肽水平。结果显示A组的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B组(A组:40.50±19.89μu/ml,B组;14±7.27μu/ml,P<0.01 t检验)。提示高胰岛素血症是微小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抗磷脂抗体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磷脂抗体(APLAb)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密切,可能是年轻、多灶、复发性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对APLAb的分子结构特性、致病机理、检查方法、临床特点及治疗等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