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南缘博格达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原型盆地性质与沉积演化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对博格达山北缘井井子沟剖面连续出露的石炭系与二叠系进行野外实测, 系统分析地层岩性与沉积相, 结合前人大地构造演化、火成岩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 探讨了该区晚古生代沉积演化与原型盆地性质转变, 对深入分析准噶尔盆地晚古生代海陆转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晚石炭世发育海相碳酸盐岩台地与深水浊积扇, 夹少量的枕状玄武岩。早二叠世在残留海沉积背景下发育了近岸水下扇与深水浊积扇; 中二叠世经历了由海相到湖相的演化过程, 早期乌拉泊组与井井子沟组在浅海环境下发育了辫状河三角洲, 晚期以芦草沟组半深湖—深湖相的泥页岩和碳酸盐岩发育为特征; 晚二叠世, 研究区发育了厚层的扇三角洲相的棕红色、灰绿色砂砾岩。综合分析认为, 晚石炭世博格达地区为裂谷盆地, 发育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与深水浊流; 早中二叠世为后碰撞陆内裂谷, 发育伸展滑塌变形构造与双峰式火山岩组合; 晚二叠世转为陆内压陷盆地, 普遍发育冲积扇或扇三角洲相, 沉积环境发生了明显的突变。  相似文献   

2.
高抒 《地学前缘》2002,9(2):329-335
以渤、黄、东海陆架区为例 ,综合评述入海沉积物通量、浅海沉积作用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物理环境变化。黄河、长江沉积物入海后主要堆积于河口附近 ,沉积速率为 10~ 10 0mm/a ,部分物质输运至陆架区 ,形成泥质沉积体 ,其沉积速率为 1mm/a量级。但目前河流入海沉积物通量呈减小趋势 ,今后河口附近的堆积将会减缓 ,并在总体上转化为侵蚀状态。在过去的 7ka里 ,来自黄河、长江等河流的沉积物形成了河口三角洲、滨海平原、潮流脊和潮汐汊道沉积体系 ,其演化方式是双重的 ,既有常态边界条件和外力作用下的演化 ,又有边界条件和外力作用发生变异时的演化。边界条件和外力作用变异的原因包括入海通量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海面上升和人类活动等。建议从中国海岸带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和需求出发 ,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中大比例尺资料编制小比例尺地质图是国家基础地质数据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而常规数字化编图方法中存在重复工作量大、耗时长的问题。随着大数据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在地学领域的运用,基于GIS平台的智能化地质编图技术应运而生。基于一款由专家知识及数据库驱动的地质调查综合智能编图系统"智绘地质iMapower"MapGIS版,建立了1:5万→1:25万基础地质图智能化编图流程,并在内蒙古北山地区1:25万填图空白区(甜水井幅)进行了编图实践,为其他地区地质图智能化缩编提供范例。实践表明,基于"智绘地质iMapower"的智能化编图方法,编图效率明显提高,同时计算机自动化处理过程规避了很多人为操作的失误,数据质量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4.
渤中25-1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南部,其主力油层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段。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测井、录井及地震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沙二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2种沉积相类型;由于距离物源较远,研究区内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滨浅湖亚相。沙二段沉积时的古地貌北高南低,早期水体较浅,主要发育由西南部低洼处向东北部隆起区超覆的滨浅湖滩坝砂体;随着构造沉降、水体加深,来自西南物源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向东北方向不断推进,最终占据了研究区的主体,滩坝砂体则逐渐萎缩至消亡;沙二段沉积末期,研究区西部BZ25-1-1井区发生局部构造抬升遭受剥蚀,导致该井区完全缺失沙二段,周边井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厚度缺失。  相似文献   

5.
川西泥盆系观雾山组沉积相研究缺乏横向对比,沉积模式还存在争议。根据川西北部白家乡大木垭剖面与何家梁剖面实测成果,对中泥盆统观雾山组沉积相进行了分析,认为:大木垭剖面与何家梁剖面观雾山组为碳酸盐镶边台地沉积,期间发生短暂的碳酸盐缓坡化;桂溪剖面观雾山组同属碳酸盐台地边缘,观雾山组中段发育开阔台地深水沉积,并不是前人认为的潟湖沉积。研究区碳酸盐镶边台地包括台地边缘和前缘斜坡两种亚相,前缘斜坡亚相发育于何家梁剖面,以塌积岩沉积为标志。碳酸盐缓坡包括深水缓坡和浅水缓坡两种亚相。随着海平面变化,观雾山组碳酸盐岩发育三个沉积旋回,第一、第三沉积旋回为镶边台地沉积,第二沉积旋回为碳酸盐缓坡沉积。观雾山组沉积微相对储层的分布起控制作用:生物碎屑滩和上斜坡微相为有利储层发育相带;生物礁中在油气运移之前形成的溶蚀孔洞已被白云石和方解石充填,滩间微相泥质(泥晶)白云岩不利于溶蚀孔洞形成,这二者均不是有利储层发育相带。  相似文献   

6.
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班公错—怒江一线的中特提斯洋盆从早侏罗世至晚白垩世,经历了从板内裂谷—洋盆扩张—双向俯冲—碰撞闭合—整体造山的全部过程,构成一个完整的威尔逊旋回。作为"活动陆缘"的羌南盆地记载着中特提斯洋盆从形成—消亡的全部沉积历史:包括裂离阶段的陆相碎屑岩、洋盆扩张阶段的稳定型碳酸盐岩、板块俯冲阶段的活动型碎屑岩、火山岩、碰撞闭合阶段的前陆盆地和弧前盆地碎屑岩、碳酸盐岩及整体造山阶段的山间盆地陆相磨拉石建造。  相似文献   

7.
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班公错-怒江一线的中特提斯洋盆从早侏罗世至晚白垩世,经历了从板内裂谷-洋盆扩张-双向俯冲-碰撞闭合-整体造山的全部过程,构成一个完整的威尔逊旋回.作为"活动陆缘"的羌南盆地记载着中特提斯洋盆从形成-消亡的全部沉积历史:包括裂离阶段的陆相碎屑岩、洋盆扩张阶段的稳定型碳酸盐岩、板块俯冲阶段的活动型碎屑岩、火山岩、碰撞闭合阶段的前陆盆地和弧前盆地碎屑岩、碳酸盐岩及整体造山阶段的山间盆地陆相磨拉石建造.  相似文献   

8.
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是首次依据新的<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在当前空间数据库模型的典型代表地理数据库模型上建立的.该模型以研究实体为对象,把对象分为要素类和对象类,并通过关系类定义要素类与要素类、对象类与对象类、要素类与对象类的关系,同时采用关联、依赖、组合和继承来描述对象之间的关系规则来构成新的关联集合的技术,增强了数据库服务能力.通过空间粒度、描述粒度、语义粒度、存储粒度的相互关系与分割技术的研究,实现了与比例尺无关的地质图数据模型.  相似文献   

9.
数字地质填图技术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的工作模式,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从野外数据采集到地质图成图、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立的全过程数字化.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作者的计算机运用水平和熟练程度有限及数字填图系统的不完善性,在工作过程中不得不借助传统的方法对其进行补充.对在运用数字填图系统及野外数据采集器时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笔者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黄成 《四川地质学报》2009,(Z2):303-306
数字地质填图技术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的工作模式,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从野外数据采集到地质图成图、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立的全过程数字化。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作者的计算机运用水平和熟练程度有限及数字填图系统的不完善性,在工作过程中不得不借助传统的方法对其进行补充。对在运用数字填图系统及野外数据采集器时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笔者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综合钻井、测井和古生物等资料,依据沉积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济阳坳陷沾车地区古近纪东营组沉积相特征及空间展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沾车地区东营组发育冲积扇相、曲流河相、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辫状河三角洲相、湖泊相、滩坝和湖底扇8种沉积相,以湖泊相为主。东营组三段盆地持续下陷,深湖相、滨浅湖相发育,沉积范围广。东营组二段湖盆重新开始抬升,湖水收缩,沉积范围缩小,沉积相以滨浅湖相为主,伴有小规模的扇三角洲及滩坝沉积。东营组一段湖盆继续抬升,沉积范围进一步缩小,主要为冲积扇河流沉积,凸起边缘发育一系列的冲积扇。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北部三叠系—侏罗纪发育,出露良好,是三叠纪—侏罗纪转换时期古气候与古环境变化的良好物质记录.其中,晚三叠世诺利期是四川盆地海陆转换的重要过渡期,尤其是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更加显著.以川北广元剖面为研究对象,对晚三叠世诺利期末须家河组须一段进行沉积相及沉积环境演化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剖面发育潟湖沼泽—三角洲平原...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保德地区上古生界沉积相与沉积演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山西组与下石盒子组是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主要的勘探目的层系,本溪组和太原组发育的煤层是主要的烃源岩,深入研究上古生界沉积相及沉积演化特征对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以保德地区扒楼沟剖面露头实测为基础,通过岩性和岩石组合、沉积相分析,建立了不同沉积体系的沉积序列,并进一步探讨了该区上古生界沉积演化过程。结果表明:保德地区上古生界自下而上发育本溪组、太原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识别出障壁海岸、碳酸盐台地、曲流河和辫状河4种沉积相,并建立8种典型的沉积序列;受区域构造演化控制,本溪组与太原组时期发生大规模海侵,山西组至石千峰组时期海水逐渐退出盆地,研究区晚古生代经历了障壁海岸-碳酸盐台地-河流相的沉积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同仁地区处于祁连和秦岭造山带的接合部,构造演化历史悠久。本次工作在该地区隆务河一带发现较好的二叠—三叠系剖面。将该剖面从下而上划分为上二叠统石关组、下三叠统果木沟组和江里沟组,其中江里沟组又进一步划分为下部的浊积岩段和上部的风暴岩段,初步确定了二叠—三叠纪的界线。沉积序列、沉积相和沉积物表明上二叠统石关组和下三叠统果木沟组为一套陆源碎屑浊积岩,下三叠统江里沟组下部为一套不纯的内碎屑浊积岩,而下三叠统江里沟组上部为风暴岩沉积。根据沉积相和火山岩夹层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地区上二叠统石关组和下三叠统果木沟组处于半深海的活动大陆边缘,下三叠统江里沟组早期的浊积岩段处于较稳定的半深海大陆边缘。根据沉积相和遗迹化石,恢复了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的海平面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江苏盐阜拗陷晚白垩世浦口组沉积相与沉积演化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为系统探讨区内晚白垩世浦口组沉积相类型、沉积特征,深入研究了浦口组各亚段沉积相平面分布及盆地沉积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浦口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泊三种主要沉积相类型。从盆地边缘到盆地中心,沉积相由冲积扇沉积逐渐变为扇三角洲或滨湖、浅湖、半深湖或盐湖相沉积;自下而上由冲积扇沉积逐渐变为扇三角洲或滨湖,至浅湖、半深湖或盐湖相,再到浅湖相沉积。晚白垩世浦口组沉积时期,盆地演化过程可划分为初、早、中和晚四个时期。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沉积特征表现各异,但总体表现出拗陷具有由小到大,再缩小的发育特点。  相似文献   

16.
库车前陆盆地第三系沉积相配置及演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前陆坳陷第三系的重点油气储层段—下第三系库姆格列木群和苏维依组,以及上第三系吉迪克组为主要研究对象,识别出区内主要发育了扇三角洲、三角洲、湖泊和潮坪—泻湖相等沉积相类型。结合对前陆构造运动和沉积古地理的综合分析,指出了库车坳陷第三系的沉积演化特点:北部山前带以发育扇三角洲相为典型特征,南部出现正常三角洲相,中部以湖泊相占优势,且沉积和沉降中心从库姆格列木群沉积时期至吉迪克组沉积时期有由西向东迁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研究哈拉奇地区古生代沉积地质,根据研究区的岩性、岩相建造、古生物化石、沉积演化、沉积构造等基本数据,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古生代的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古生代岩性组合依次为灰岩-砂岩-灰岩-白云质灰岩,反映了海退-海进-海退的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18.
该文分析了临清坳陷晚古生代沉积体系及沉积相,通过连井剖面沉积相的对比研究总结出其纵向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临清坳陷晚古生代主要发育了台地-泻湖沉积体系、障壁-泻湖-潮坪沉积体系、潮坪沉积体系、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以及河流-湖泊复合沉积体系。研究区沉积演化在纵向上表现清晰,其中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的本溪、太原期主要发育海相沉积;二叠纪山西期主要为过渡相沉积;二叠纪上、下石盒子期主要为陆相沉积。  相似文献   

19.
野外考察发现,雅布赖盆地红柳沟发育一套较完整的中侏罗统扇三角洲沉积地层。其中沉积亚相有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及前扇三角洲亚相;沉积微相包括辫状河道、天然堤、决口、沼泽、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席状砂等沉积微相。从沉积构造特征分析可以看出,河道沉积发育于水动力条件较强的沉积环境,扇三角洲前缘河口坝沉积发育于强与弱水动力条件交替出现的沉积环境,而前扇三角洲则在比较稳定的水动力条件下沉积。对野外6个泥岩样品的微量元素化验结果用蜘蛛图解分析处理,得到样品所含微量元素V、Sr、Rb、B相对富集,而Zr、Cr、Ni相对亏损。通过对该地区样品w(Fe^2+)/w(Fe^3+)及气候指数计算表明,当时为弱氧化、半干旱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20.
用黑白同相轴的时深地震剖面来解释沉积相和研究层序地层时,由于分辨率低,难于正确分辨反射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地震剖面经过线性化处理后,将黑白同相轴变成线状剖面图,相对提高了剖面的分辨率,使研究与解释更加清晰,内容更加丰富。作出若干沉积相和火山相的解释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