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均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和代谢性疾病的风险,但鲜有研究关注二者合并的睡眠重叠综合征是否比单一疾病更为增加临床患病概率,本研究目的是调查睡眠重叠综合征与糖尿病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睡眠医学中心接受便携式睡眠监测的1 939名患者。COPD的诊断基于临床表现和肺功能,OSA的诊断需要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15次/h。研究对象被分为对照组(n=1 093)、单纯COPD组(n=62)、单纯OSA组(n=735)、重叠综合征组(n=49),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糖尿病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重叠综合征患者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均高于对照组和单纯OSA患者(OR=5.82, 95%CI:3.23~10.48, P<0.001和OR=4.35, 95%CI:2.41~7.88, P<0.001)。矫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因素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OR=2.69, 95%CI:1.13~6.52, P=0.026和OR=3.64, 95%CI:1.53~8.83, P=0.004)。年龄<58岁的患者和女性患者中,重叠综合征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存在独立相关性(OR=8.45, 95%CI:1.46~65.90, P=0.018与OR=4.39, 95%CI:1.04~22.50, P=0.044);年龄≥58岁的患者和男性患者中,重叠综合征与糖尿病发病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睡眠重叠综合征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存在相关性,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治疗重叠综合征是否能降低代谢异常的风险,甚至减少未来并发症的概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急性胃肠道损伤分级在急性胰腺炎相关胃肠道衰竭中的应用及其早期诊断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中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si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胃肠道衰竭的早期诊断指标。结果 共202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胃肠道衰竭90例(44.6%)。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胃肠道衰竭组患者预后显著下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6,95%CI:1.03~1.09,P<0.001)、入院主诉排气排便停止(OR=7.02,95%CI:2.08~23.66,P=0.002)、血白细胞水平升高(OR=1.09,95%CI:1.02~1.17,P=0.015)、血白蛋白水平降低(OR=0.93,95%CI:0.86~1.00,P=0.048)、血肌酐水平升高(OR=1.02,95%CI:1.01~1.04,P=0.001)是胃肠道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即刻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和急性胰腺炎床旁严重程度指数评分诊断胃肠道衰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9和0.782。结论 胃肠道衰竭可显著增加AP患者的死亡风险。入院即刻APACHE Ⅱ评分和BISAP评分对胃肠道衰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的心理状态及行为改变,为更好地进行血糖管理和心理、行为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National Metabolic Management Center,MMC)内 576名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自编问卷结合焦虑、抑郁筛查量表开展横断面调查,并与同期未入MMC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焦虑、抑郁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68.4%的患者近2周指尖血糖浓度控制在空腹4.4~7.0 mmol/L、餐后2 h血糖10 mmol/L以下,69.1%的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量较前减少。MMC管理内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分别为27.1%和23.6%,低于同期未入MMC管理的患者,独居状态(OR=0.393,95%CI:0.160~0.965)、存在合并症或存在合并症个数多(OR=15.544, 95%CI:9.632~25.084)的患者发生焦虑症状的风险高(均P<0.05);年龄较小(OR=0.541,95%CI:0.389~0.751)、独居患者(OR=0.398,95%CI:0.167~0.948)、存在合并症或合并症个数多(OR=7.409,95%CI:4.962~11.065)、血糖控制水平差(OR=0.659,95%CI: 0.506~0.859)的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较高(均P<0.05)。结论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MMC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非MMC管理的患者低,多数患者血糖控制水平达标,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知较充分且行为以积极健康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20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呼吸科睡眠医学中心接受睡眠监测的3 152名患者。所有患者被分成4组,单纯鼾症组(n=1 335)、单纯支气管哮喘组(n=72)、单纯OSA组(n=1676)和哮喘合并OSA组(n=69),以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冠心病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哮喘合并OSA组冠心病的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单纯鼾症组、单纯OSA组及单纯哮喘组(OR=13.389, 95%CI:7.930~22.607, P<0.01; OR=11.850, 95%CI: 7.116~19.733, P<0.01; OR=3.925,95%CI: 1.827~8.431, P<0.01)。校正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腹围等因素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 (OR=7.224, 95%CI: 3.989~13.083, P<0.01; OR=6.783, 95%CI: 3.811~12.073, P<0.01; OR=2.920, 95%CI: 1.240~6.878, P<0.01)。年龄≥55岁和腹围≥90 cm的患者中,哮喘合并OSA与冠心病的发生存在独立相关性(OR=5.464, 95%CI: 2.997~9.959, P<0.01; OR=4.630, 95%CI: 2.667~8.026, P<0.01)。结论 哮喘合并OSA与冠心病的发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尤其在老年及中心性肥胖人群中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成都市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应答推动抽样方法,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成都市东西南北4个方位对≥16岁的非成都市户籍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和心理健康状况信息;心理健康状况采用一般健康问卷12项(GHQ-12)进行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2392名流动人口,GHQ-12平均得分为(1.09±1.61)分;心理问题检出率为7.11%,不良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担心、焦虑和紧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OR=0.425,95%CI=0.213~0.847)、初中学历(OR=0.541,95%CI=0.356~0.824)、居住时长≥5 年(5~9年:OR=0.603,95%CI=0.394~0.923;≥10年:OR=0.534,95%CI=0.346~0.823)、个人年收入≥18 000元(18 000~35 999元:OR=0.524,95%CI=0.328~0.836;36 000~59 999元:OR=0.327,95%CI=0.190~0.565;≥60 000元:OR=0.356,95%CI=0.192~0.662)、与雇主关系好(OR=0.519,95%CI=0.363~0.742)是成都市流动人口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离婚/丧偶(OR=2.351,95%CI=1.341~4.124)、5年后的居留意愿为回家乡(OR=1.805,95%CI=1.084~3.006)和尚未考虑去留(OR=1.844,95%CI=1.269~2.681)是成都市流动人口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结论 成都市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较好,但还需重点关注婚姻状况不佳、在成都归属感差的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问题,制定和完善针对流动人口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相关政策和措施,增强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及归属感等,多方面促进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发生血流感染(blood stream infection,BSI)的危险因素。方法 在英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及中文数据库CBM、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检索关于BSI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4月,通过双人交叉纳入、排除、提取最终获得文献的效应量,使用Revman 5.0进行数据分析,评估了研究异质性和偏倚风险。结果 获得参考文献13 691篇,经过纳入、排除后最终获得符合要求的文献11篇,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量表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分,最终结果显示危重症患者发生BSI的危险因素有以下8项:肠外营养(OR=5.07,95%CI:2.89~9.10)、呼吸衰竭(OR=3.03,95%CI:1.90~4.83)、脓毒症(OR=2.13,95%CI:1.50~3.01)、深静脉置管(OR=3.57,95%CI:2.16~5.90)、免疫抑制(OR=3.52,95%CI:1.72~7.20)、机械通气(OR=5.28,95%CI:2.05~13.62)、心脏事件(OR=3.07,95%CI:1.68~5.62)、既往暴露于抗生素(OR=2.46,95%CI:1.14~5.33)。结论 初步阐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BSI的危险因素包括肠外营养、呼吸衰竭、脓毒症、深静脉置管、免疫抑制、机械通气、心脏事件、既往暴露于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临床影响因素,以帮助临床医师快速识别出可能存在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3年全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依据血栓弹力图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adenosine diphosphate-induced platelet-fibrin clot strength,MAADP),将入选患者分为药物抵抗组 (MAADP>47 mm) 与非药物抵抗组(MAADP≤47 mm)。利用临床基线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出与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抵抗独立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2 511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其中有781例(31.10%)患者存在氯吡格雷治疗下的药物抵抗。通过单因素分析及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共筛选出肾功能异常(OR=3.08,95%CI:1.28~7.36)、女性(OR=2.86,95%CI:2.26~3.61)、合并糖尿病(OR=1.61,95%CI:1.33~1.95)、血小板增多(OR=1.55,95%CI:1.07~2.25)及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OR=1.25,95%CI:1.02~1.54)等5个与抗血小板药物抵抗有关的临床因素。结论 肾功能异常、女性、合并糖尿病、血小板增多、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是患者发生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影响因素,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需予以重点关注,从而指导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与听力损害相关性,探讨2型糖尿病听力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73例为观察对象。询问相关病史,有无主观耳科症状,进行糖尿病眼底检查,纯音听力测定、声导抗检查。同时完善血糖、血压、血脂等检查。依照糖尿病眼底病变、听力损失情况进行分组,对比检查指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听力损失组与正常组比较,年龄(P=0.005)、DR(P=0.006)增加,高频听力受损组与正常组比较,年龄(P=0.001)、DR(P=0.017)增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R对平均听力受损有影响(OR=6.499,95%CI:1.546~27.317,P=0.011),对高频听力受损有影响(OR=6.763,95%CI:1.285~35.580,P=0.024)。结论 糖尿病听力损失与DR有关,可无自觉症状。发现DR的患者应积极进行听力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听力损害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重叠综合征是否与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embolism,PE)发病率相关。方法 回顾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睡眠监测的1 939名患者。重叠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临床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且夜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 5/h。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E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矫正年龄、体质量指数、AHI、睡眠平均氧饱和度(meanSaO2)、高血压、糖尿病后,重叠综合征患者比非重叠综合征患者发生PE的概率高(OR 3.78,95%CI 1.28~9.82,P=0.018)。亚组分析显示,在男性患者中,重叠综合征与PE的发病高度相关(OR 5.16,95%CI 1.21~36.01,P=0.025)。多重Logistic回归模型中,meanSaO2低于总体人群中位数(93%)与PE发病概率增加相关(OR 2.82,95%CI 1.27~6.61,P=0.011)。结论 重叠综合征与PE发病存在相关性,需要有进一步的研究关注治疗重叠综合征是否降低栓塞性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女性性功能障碍(female sexual dysfunction,FSD)的影响因素,为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纳入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及两家医联体医疗机构就诊的女性902例。收集社会人口学资料、生物学、临床特征和躯体测量指标。根据女性性功能指数(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 FSFI)量表评估FSD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有FSD 和 无FSD。根据“生殖衰老研讨会分期+10”将研究对象分期、改良Kupperman评分表(Modified Kupperman Index, KMI)评估更年期症状、心理健康问卷-9量表评价抑郁状态、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t Questionnaire, ICIQ)量表评估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ore, OABSS)量表评估膀胱过度活动症。FSD的影响因素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MI评分(OR=1.061,95%CI:1.039~1.083)、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OR=1.008,95%CI:1.002~1.014)、高中以下学历(OR=1.446,95%CI:1.019~2.052)、抑郁(OR=1.814,95%CI:1.156~2.845)、绝经后早期(OR=1.717,95%CI:1.106~2.667)、绝经后晚期(OR=1.905,95%CI:1.008~3.602)、婚姻关系一般(OR=2.422,95%CI:1.711~3.429)和婚姻关系不满意(OR=1.945,95%CI:1.018~3.717)是FSD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绝经后早期应用芬吗通治疗是FSD的重要保护因素(OR=0.229,95%CI:0.059~0.889,P<0.05)。结论 FSD受心理、生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卵巢衰竭是FSD的重要危险因素,绝经后女性早期应用绝经激素治疗是FSD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中国农村重度牙周炎患者4年自然进展不同失牙数人群的基线特征,分析影响失牙数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纳入15~44岁的217名重度牙周炎患者,通过问卷调查、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分析其4年自然进展失牙情况,计算磨牙缺失数、有牙周膜增宽(widened periodontal ligament space, WPDL)的牙数、有根尖病变的牙数等牙周疾病和龋病相关的基线指标,比较不同失牙数人群的基线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影响不同失牙数的相关因素。结果: 在4年自然进展后,失牙共103颗,年人均失牙(0.12±0.38)颗。其中,无失牙组有174人,失牙1~2颗组有34人,失牙≥3颗组有9人。磨牙缺失最多,尖牙缺失最少。与新发失牙数显著呈正相关的基线指标包括骨吸收>50%的牙数、骨吸收>65%的牙数、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5 mm的牙数百分数、PD≥7 mm的牙数百分数、临床附着丧失≥5 mm的牙数百分数、有骨下袋的牙数、有WPDL的牙数和有根尖周病变的牙数。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吸收>50%的牙数(OR=1.550)、基线磨牙缺失数(OR=1.774)、有WPDL的牙数(1~2颗:OR=1.415;≥3颗:OR=13.105)、有根尖周病变的牙数(1~2颗:OR=4.393;≥3颗:OR=9.526)和龋/残根的牙数(OR=3.028)显著增加了新发失牙和多颗新发失牙的风险。结论: 在4年自然进展后,中国农村中青年的重度牙周炎患者失牙和多颗失牙风险与骨吸收>50%的牙数、基线磨牙缺失数、有WPDL的牙数、有根尖周病变的牙数和龋/残根的牙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寻找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置管成功及并发症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131例使用动态针尖定位法(DNTP) 或角度距离法(AD)行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置管的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确定一次成功、总体成功、动脉后壁穿透和局部血肿的相关因素。结果 桡动脉前壁深度≥3 mm是穿透后壁(OR=0.314,95%CI:0.143~0.691,P=0.004)和局部血肿(OR=0.250,95%CI:0.107~0.585,P=0.001)的相关因素。使用DNTP方法是穿透后壁(OR=0.303,95%CI:0.138~0.667,P=0.003)的相关因素。结论 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法动脉穿刺置管时,在桡动脉前壁深度≥3 mm的部位穿刺可以减少穿透后壁和局部血肿的发生率。与AD法相比,DNTP法可减少穿透后壁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内镜下治疗的非治愈性切除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诊治的早期胃癌患者的相关资料,对切除的治愈性进行评估,计算非治愈性切除的发生率,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347例早期胃癌病变,其中非治愈性切除病变66例,非治愈性切除率为19.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中心健康人群体质量指数(BMI)与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分层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5年1 月至2017年12月在5个体检中心进行体检并接受甲状腺超声检查的6070名体检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生化指标及甲状腺超声检查,所有筛查人员均经过认证培训,其中课题组超声医生均参加了大型流调课题前的甲状腺结节超声风险评估培训,并考核通过。结果 6070名体检者中,5773人(95.1%)来自华北地区,其中2833人共有4274个结节;297人(4.9%)来自华中地区,其中158人共有183个结节;两地区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无统计学意义(χ 2=1.923,P=0.092)。2991例(49.3%,2991/4557)有结节的患者中,1479例(49.4%)为单发结节,1512例(50.6%)为多发结节;398例(13.3%)结节>1 cm,2593例(86.7%)结节≤1 cm。结节组女性比例(χ 2=156.36,P=0.000)、年龄(t=-18.768,P=0.000)和空腹血糖(FBG)水平(t=-3.808,P=0.000)均明显高于无结节组。在所有检出的4457个结节中,良性、极低风险、低风险、中等风险和高风险结节的检出率分别为4.5%、6.6%、85.0%、0.1%和3.7%。其中,中等风险及以下结节共有4291个,高风险结节共有166个。与中等风险及以下结节患者相比,高风险结节患者低BMI比例明显较高(χ 2=25.161,P=0.000),FBG水平明显较低(t=3.357,P=0.00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低BMI(OR=2.900,95%CI:1.461~5.783,P=0.002)和高FBG水平(OR=0.803,95%CI:0.675~0.955,P=0.013)是结节为高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低体质量人群中高风险结节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体质量人群和超重及肥胖人群(χ 2=25.16,P=0.000)。在≥55岁人群中,低体重人群中高风险结节的比例明显升高(χ 2=44.868,P=0.000)。 结论 低体质量和年龄≥55岁与罹患高风险甲状腺结节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制造业工人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在多个部位的发生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肌肉骨骼疾患调查问卷对4家制造企业工人的WMSDs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展开流行病学调查。WMSDs病例定义为过去一年内身体颈部、肩部、肘部、手腕/手、上背部、下背部、臀/大腿、膝部、踝/足9个部位中一个或多个部位出现疼痛、麻木、不适或活动受限等症状,持续时间超过24 h,经休息后症状仍未完全缓解,且排除外伤、残疾、其他急症或后遗症等。各部位WMSDs患病情况间的关联度用log-binomial模型计算出的现患比(PR值)评估,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WMSDs主要患病部位中多个部位共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制造业工人WMSDs总患病率达79.7%,主要患病部位为下背部、颈部、肩部和上背部,患病率依次为62.3%、55.7%、45.6%和38.7%。这4个部位患病情况间的PR值较高,4个部位共患病率为25.2%,3~4个部位共患病率为41.4%。多分类L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颈部、肩部、上背部和下背部中3~4个部位患WMSDs的影响因素涉及多个方面,其中女性(OR=2.86,95%CI 2.38~3.33)、工龄15~19年者(OR=1.87,95%CI 1.49~2.34)患病风险较高;颈部经常长时间或频繁前倾(OR=2.15,95%CI 1.86~2.48)、颈部经常长时间或频繁扭转(OR=1.64,95%CI 1.40~1.92)和经常大幅转身(OR=1.40,95%CI 1.20~1.64)等生物力学因素可能为疾患发生的危险因素;每天做相同的工作(OR=1.73,95%CI 1.44~2.08)、员工短缺(OR=1.50,95%CI 1.31~1.71)和经常加班(OR=1.38,95%CI 1.20~1.60)等组织管理因素可能增加疾患的发生风险;经常长时间站着工作(OR=0.77,95%CI 0.65~0.91)和感觉工间休息时间充足(OR=0.51,95%CI 0.44~0.59)等因素为保护性因素。结论 本研究中制造业工人颈部、肩部、上背部和下背部WMSDs患病率高,4个部位的患病情况间关联密切,其3~4部位共患病率较高,提示在制造业工人中可能存在“颈-肩-上背-下背”多个部位患病的WMSDs发生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因素、生物力学因素和组织管理因素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山东省胶州市女性性工作者(FSWs)吸食冰毒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13年在胶州市共招募了150名女性性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拟合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探讨吸食冰毒的影响因素。 结果 胶州市女性性工作者吸食冰毒率为34.7%(52/1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服务场所为高档场所(桑拿/洗浴中心/夜总会/卡拉OK厅/歌舞厅/酒吧)(OR=4.422, 95%CI=1.524~12.837)、应招(OR=8.984, 95%CI=1.858~43.439)、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OR=4.088, 95%CI=1.385~12.064)是女性性工作者吸食冰毒的危险因素。 结论 山东省胶州市女性性工作者的吸食冰毒率较高,作为艾滋病传播的高危人群同时又具备了吸毒这一高危行为,应作为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