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普通外科围手术期病人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高发人群,近年来国内外已经日益重视普通外科围手术期VTE的预防,但是在开展预防的前提下普通外科围手术期VTE仍时有发生,目前国内围手术期的风险评估和预防实施率仍不高,因此有必要重视普通外科围手术期VTE的规范化防治。规范化预防包括采用Caprini评分进行VTE风险评估以及在此基础上结合出血评估采用相应的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措施。规范化治疗主要是请血管外科和呼吸科专科医师协助根据指南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动脉栓塞(PE)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治疗首选抗凝,其次根据病人病情和危险分层可进行溶栓、腔内治疗。同时植入滤器应严格按照指征。 相似文献
2.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普通外科围手术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易漏诊、潜在风险高等特点。围手术期对高危人群进行有效预防措施,降低VTE的发生率,以及针对已经并发VTE病人,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对于促进病人术后恢复,降低相应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陆清声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0,40(5):536-538
对住院病人进行全面的静脉血栓栓塞痘(VTE)风险评估,识别VTE高危病人,及时进行预防,可以显著减少院内VTE的发生.包含医院防治管理组、医院防治专家组和科室防治小组的管理体系,防治流程中各个环节的明确性、时效性、可操作性、监督性,质量控制管理的全程化、个性化、精细化等院内防控体系的建立,对普通外科围手术期VTE防治有... 相似文献
4.
张频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0,40(4):387-389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减重手术后发生并发症和病人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病人因肥胖及相关代谢紊乱导致VTE发病风险高,术中气腹、特殊体位,术后卧床等因素均可能诱发VTE.目前,已发布的指南中尚无预防减重及代谢手术并发VTE的理想方案,因而要求医护人员具有预防意识,与病人共同协作.建议入院后进行VTE风险分级评估,根据病... 相似文献
5.
普通外科围手术期病人,尤其是重症监护病人存在多种容易导致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因而较之其他病人,具有更高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病风险,在该类人群中切实做好VTE防治工作刻不容缓。准确评估发病风险,是做好VTE的防治工作的关键第一步。目前常用的Caprini模型对于预测围手术期病人的血栓风险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临床上将血浆标记物与该模型相结合,可进一步提高重症监护病人VTE风险的预测价值。重症病人的VTE预防及治疗须强调个体化,综合评价血栓与出血的风险,兼顾有效性及安全性,选择最佳策略和最优剂量,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普通外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0,40(5):481-487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各种病因(如静脉血滞缓、静脉壁血管内膜损伤或血液高凝等)导致血液在静脉系统不正常凝集的一组疾病,包括肺动脉栓塞(P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上海市普通外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自2018年发布《上海市普通外科住院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规范》(以下简称2018版《规范》)至今已2年,推动了...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普通外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8,38(3):245
正为规范普通外科住院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防和治疗,指引临床医护人员的诊疗过程,最大限度地减少诊疗过程中的失误,改善病人预后,根据国家卫计委《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国普通外科住院病人VTE防治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参与本项目的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进行普通外科住院病人VTE防治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研了解上海市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普痛外科有关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院内防控体系建立情况、医生相关知识掌握,住院病人发病情况。方法2019年9月1—12日以上海市普通外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为平台,设计问卷并以质量控制中心官方邮件及微信平台共同推送二维码形式对上海市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普通外科进行电子问卷调查。问卷内容设计严格按照国内外普通外科领域VTE防治指南为标准。结果共69家医院普通外科参与调研,回收有效问卷112份,肺动脉栓塞(PE)确诊例数占住院手术例数的0.06%(5/7843),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确诊例数占1.02%(80/7843)。上海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已有88.39%(99/112)的科室建立VTE防控体系;84.82%(95/112)的科室有VTE和PE的联合会诊团队;96.43%(108/112)的科室入院时为病人做VTE风险评估,74.11%(83/112)的科室在病人手术后评估VTE风险,38.39%(43/112)的科室出院前为病人评估VTE风险。有53.57%(60/112)的科室为VTE高风险病人进行术前抗凝,至术前12 h停药。34.61%(18/52)的科室因顾虑出血,以及23.07%(12/52)的科室认为外科手术前无须抗凝,而术前不予抗凝治疗。在术后抗凝治疗中,对良性疾病病人,43.75%(49/112)的科室对予术后抗凝3~5 d,23.21%(26/112)予抗凝至出院前,4.46%(5/112)予抗凝至可自由行走,2.68%(3/112)予抗凝至术后28 d,25.89%(29/112)术后未予常规预防性抗凝;对于恶性疾病病人,47.32%(53/112)科室予抗凝至出院前,23.21%(26/112)予术后抗凝3~5 d,仅有8.04%(9/112)根据规范推荐抗凝至术后28 d。院内预防中有96.43%(108/112)的科室选择低分子肝素;院外预防中有43.75%(49/112)的科室使用阿司匹林,16.07%(18/112)使用低分子肝素,24.11%(27/112)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15.18%(17/112)使用华法林。结论与2年前对比,上海市普通外科VTE防治的理念和实践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对照先进国家的防治实践,存在较大差距,尤其在为病人选择正确用药及恶性肿瘤等VTE高危病人的预防上仍有改善空间。 相似文献
9.
10.
疝与腹壁外科作为外科的分支领域,具有高龄病人比重大、住院天数短等特点,使其围手术期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相较其他外科有所区别。疝与腹壁外科围手术期VTE预防应从门诊初诊持续至术后随访的每一个步骤,从术前评估、麻醉方式、手术方式、加速康复理念、减重观察理念的应用,以及建立VTE的应急抢救制度等多个方面进行科学有效的干预预防,才能尽可能降低疝与腹壁外科围手术期VT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With the emergence of evidence that venous thromboembolisms (VTE) typically occurs following discharge after urologic pelvic surgery, the focus on extended VTE prophylaxis has intensified. Urologists should hav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various VTE risk factors in order to weigh the risk of postoperative hemorrhage with the possibility of fatal pulmonary embolus. Risk factors such as advanced age, obesity, and active malignancy are especially comm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urologic pelvic surgery, and thus this issue becomes particularly relevant to the practicing urologist. In previous years, guidelines on extended VTE prophylaxis have either been vague or not urology specific; however,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 has recently issued recommendations on VTE prophylaxis stratified by VTE risk and surgery type. Although these guidelines are a major advance, definitive answers on this question may prove elusive in the form of prospective randomized data given the low incidence of clinically significant postoperative VTE.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湖北省胃肠外科医师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理念现状。方法 2020-06-01—2020-06-2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对湖北省胃肠外科联盟医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VTE预防理念、术前VTE预防现状、术后VTE预防现状及抗凝药物使用情况等。结果 收集有效问卷509份,参与医师来自湖北省15个市(州)的112家医院。387名医师表示日常工作中使用VTE风险评分工具,其中55.6%的医师使用Caprini评分,1.6%的医师围手术期全程评估病人VTE风险。397名医师表示术前会对病人行药物预防,其中15.6%的医师对>50%的病人行药物预防;389名医师表示术后会对病人行药物预防,其中48.8%的医师对>50%的病人行药物预防。25.1%(128/509)的医师表示术前对病人同时行D-二聚体及下肢多普勒超声血管检查,15.3%(78/509)术后对病人监测D-二聚体及下肢多普勒超声血管检查。16.5%(84/509)的医师表示对VTE高危病人出院后进行足疗程低分子肝素治疗。结论 湖北省胃肠外科医师已具备一定的VTE预防理念,但部分医师在围手术期VTE评估、药物预防及检查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在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发病率以及与获得性易栓因素的关系。方法:检测142例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蛋白C活性及含量,明确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的发病率;调查患者的获得性易栓因素,了解与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的相关性。结果:在142例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中有11例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长期卧床、制动和创伤这两种因素可能是诱导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主要获得性因素。结论: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在我国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中可能占有较高的比例,防止各种类型的创伤和避免长时间制动是预防此类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