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龙紫9号是以龙薯10号为母本,以凌紫、越南紫薯、龙紫4号、宁紫1号等紫心甘薯品种为父本集团,经自然杂交选育而成的紫心甘薯新品种。薯块纺锤形,深紫皮紫肉,单株结薯数4~5个;平均大中薯率86.2%,商品薯率87.4%,花青素含量为253 mg·kg-1(FW),熟食食味优;每667 m2鲜薯产量2 400 kg左右,薯干产量600 kg左右。适宜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非薯瘟病、蔓割重病区作夏、秋薯种植。  相似文献   

2.
浙菜薯726 是菜、薯兼用的早熟、高产紫薯品种。采用春、秋双季栽培,同时收获茎尖、叶柄、鲜薯。每季每667 m2 茎尖产量800 ~ 1 000 kg、叶柄产量700 ~ 900 kg、鲜薯产量1 500 ~ 2 000 kg,产值超万元。  相似文献   

3.
石薯4号是以彩色马铃薯品种黑美人为母本、马铃薯品系D-2-5-3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得到的鲜食型彩色马铃薯新品种。早熟,生育期约72 d(天);株高67 cm左右,株型直立,分枝中等;薯块长椭圆形,紫黑皮深紫肉,薯皮光滑,芽眼浅;平均单株结薯数4.5个,块茎整齐,匍匐茎中等;薯块VC含量135.62 mg·kg-1,花青素含量1 559.4 mg·kg-1;商品薯率90%以上,每667 m2产量1 900 kg左右,田间对早疫病、晚疫病的抗性强于对照黑金刚,中抗黑痣病,适宜在河北省二季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王一鸣  缪鑫  陈娟  宋锐  付伟  林熊  唐建 《蔬菜》2023,(1):10-12
为探究不同栽培方式对紫薯“内17-71”产量的影响,探索其最佳扦插方式及栽培密度,比较研究了不同扦插方式(正插3、5、7节和倒插3、5、7节)及不同株距(17、20、25、33、50 cm)对“内17-71”藤叶和薯块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正插或倒插处理,藤叶667m2产量均随扦插节位的增多而增加,其中正插5节、正插7节处理较高,分别为1 840.03、2 539.05 kg;且其薯块667 m2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1 840.92、1 987.66 kg。随着栽培密度的提高,藤叶和薯块667 m2产量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大中薯率则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株距25、20、17cm处理的薯块667m2产量分别为1 967.65、2 164.97、2 045.47 kg,显著高于其余处理。综合考虑种植成本及市场对大中薯的需求变化等因素,紫薯“内17-71”的栽培方式以株距20~25 cm、行距100 cm,正插5~7节为宜。  相似文献   

5.
为加快临薯2号紫薯新品种的种植推广,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采用“3414”肥料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临薯2号产量的影响,并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管理系统”中的“3414数据分析”系统工具分析得出最佳施肥量及最高产量。结果表明:不同用量的氮、磷、钾肥对产量影响明显,其中氮、钾肥影响较大,磷肥次之。通过数据分析得到施肥模型:每667 m2最佳施肥量为N 14.15 kg、P2O5 6 kg、K2O 24.13 kg,可得到最佳紫薯产量2 470.91 kg。  相似文献   

6.
垦彩薯2号是以2008-15为母本,以MD04-72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鲜食彩色马铃薯新品种。中晚熟,生育期103 d(天)左右;植株生长势强,株高50 cm左右,株型半直立,分枝中等,结薯集中;块茎长椭圆形,薯皮、薯肉均为玫瑰红色,芽眼中等,花青素含量1623.7 mg · kg-1,干物质含量15.40%,淀粉含量7.4%,粗蛋白含量1.52%,还原糖含量0.16%,VC含量118.0 mg · kg-1(FW);单株结薯数3~5个,平均单薯质量153.2 g,大中薯(>75 g)率76.31%,每667 m~2产量1500 kg左右;抗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PVY)和晚疫病,适于黑龙江省春季种植。  相似文献   

7.
桂彩薯1 号是以日本北海道岛系571 号为母本,以日本北海道岛系568 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早中熟,生育期(出苗至成熟)85~95 d(天)。块茎长椭圆形,中等大小,紫皮紫肉,表皮光滑,芽眼少而浅,结薯集中,单薯质量100 g 左右,鲜薯产量1 000~1 500 kg· ( 667 m2-1,最高可达2 000 kg( 667 m2-1。块茎淀粉含量9.07%,粗蛋白质2.45%,还原糖0.67%,VC 137.0 mg·kg-1(FW),花色苷1 786.0 mg·kg-1(FW)。适宜广西、广东、福建、云南、湖南等地秋冬种植。  相似文献   

8.
浙紫薯1号审定编号为浙(非)审薯2011001,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以宁紫薯1号与浙薯13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紫皮紫肉,结薯集中,薯块较整齐,耐贮运;100g鲜薯花青苷含量16.58mg,粗纤维少,可溶性糖含量较高,质地细腻,甜糯可口,是一种普通甘薯改进型品种。其薯形美观,食用品质好,具有独特的营养保健作用,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相似文献   

9.
石薯2号是以马铃薯品种早大白和费乌瑞它杂交种通过系统选育法育成的优良鲜食型马铃薯新品种。早熟,生育期55 d(天)左右;结薯性好,单株结薯3~5个;块茎卵圆形,浅黄皮黄肉;干物质含量21.79%,淀粉含量15.5%,还原糖含量0.55%,粗蛋白含量2.15%,VC含量204.5 mg · kg-1;中抗PVX病毒,每667 m2产量2 500 kg左右,适于河北省二季作区栽培。  相似文献   

10.
漯紫薯1号是以烟337为母本、冀薯9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食用型紫甘薯新品种,薯块纺锤形,单株结薯数3~4个,结薯整齐集中,商品薯率90%以上,熟食味好,高抗蔓割病、抗根腐病、中抗黑斑病。一般每667m~2鲜薯产量1500~2300kg,薯干产量400~650kg。花青素含量平均为134.9mg·kg~(-1),适宜在河南、河北、陕西、山西等地春夏薯区种植,已累计示范推广1300hm~2。  相似文献   

11.
糯玉米新品种Q糯5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Q糯5号是以糯玉米自交系715-10为母本、8300-2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糯玉米一代杂种。植株株高237.0 cm,穗位高99.9 cm,果穗锥型、粗大,穗长19.5 cm,穗行数14~18行,平均行粒数36.6粒,籽粒大、白色,排列整齐,外观商品性好。蒸煮后食味香甜可口,皮薄化渣,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的98.1%,中抗纹枯病,平均每667 m2鲜穗产量900 kg左右,鲜籽粒产量580~640 kg,适宜在四川、重庆及相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白糯915 是以9103 为母本,9101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鲜食糯玉米一代杂种。幼苗生长健壮,株型半紧凑,平均株高264.5 cm,平均穗位高131.5 cm,果穗锥型,穗长21.2 cm,穗行数13.8 行,行粒数41 粒,穗轴白色,籽粒白色糯型,生育期103 d(天)。籽粒鲜食口感甜香黏糯,风味佳。一般每667 m2 产鲜果穗1 220 kg 左右。抗瘤黑粉病和穗腐病,感丝黑穗病,适宜在甘肃河西(酒泉、张掖、武威)、中东部地区及相似生态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紫玉糯839是以自交系白糯9103为母本,以自交系彩糯810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甜糯玉米一代杂种。中熟,从出苗到采收约100 d(天),株型半紧凑,植株生长势强,根系发达,抗倒伏,总叶片数17~19片,株高230 cm,穗位高107 cm。鲜穗锥形,穗长20.3 cm,穗粗4.9 cm,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42粒,籽粒紫白相间,每667 m~2鲜穗产量1 000~1 200 kg。品质优,籽粒支链淀粉(占淀粉)98.03%。抗病性强,中抗茎基腐病、矮花叶病,抗红叶病。适合在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14.
驻茄15 号是以自交系P04-11 为母本,以高代自交系驻Q-25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早熟绿茄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果实卵圆形,纵径15.0 cm 左右,横径10.6 cm 左右,平均单果质量0.52 kg,果皮绿色、光亮,肉质硬度中等,商品性好,一般每667 m2 前期产量1 100 kg 左右,总产量5 300 kg 左右,田间对青枯病、绵疫病、黄萎病的抗性强于对照郑研早青茄,适宜河南省及周边省份春、秋设施及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5.
如玉146是以自交系0824-8-13为母本,以自交系0713-6-3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中熟苦瓜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较强,早春低温条件下生长较快,主侧蔓均可结瓜,连续坐果能力强。春季栽培主蔓第1雌花节位为第15节左右,从开花到商品瓜成熟15~18 d(天);商品瓜近平顶棒状,瓜长32~38 cm,横径6.5 cm左右,肉厚1.1 cm左右,单瓜质量500~600 g;瓜皮白绿色、有光泽,纵条间圆瘤。果实肉质脆嫩,苦味中等,回味甘甜,VC含量735.0 mg · kg~(-1),品质优良。抗枯萎病,中抗白粉病,每667 m~2产量3?200~3?500 kg,适宜福建、江西、湖南等地早春大棚或春露地种植。  相似文献   

16.
京研春秋绿2 号是以10-c66 为母本、10-c11-29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春、秋保护地和露地兼用的黄瓜一代杂种。瓜条棒状,长35~36 cm,瓜色亮绿,有光泽,白刺,刺瘤中等大小,棱浅,果肉绿色,风味佳、品质优。抗枯萎病,中抗霜霉病,耐白粉病。北方地区春保护地栽培产量为5 000~6 500 kg·(667 m2-1,秋保护地栽培产量4 000~5 000 kg·(667 m2-1,适宜华北、东北、西北春、秋保护地和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7.
刘钊  王生武  武玲萱 《中国蔬菜》1981,1(11):98-100
丰满一代是以自交不亲和系10Y-1-1-6 为母本,以自交系09Y-2-2A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晚熟萝卜一代杂种,生育期80 d(天)左右。株型半直立,花叶,绿色。肉质根圆柱形,出土部分皮绿色、光滑,入土部分皮白色,肉浅绿色,肉质脆,含水量适中,生食无辣味或微辣,品质优良;根长20~22 cm,入土部分7 cm 左右,横径9~11 cm,单根质量1.25~1.50 kg。每667 m2 产量5 000 kg 左右,田间对黑腐病、病毒病和软腐病的抗性强于对照绿宝,适宜山西省及周边地区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18.
极早熟辣椒新品种甘科4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科4号是以自交系P921为母本,以自交系P926为父本组配而成的辣椒一代杂种。极早熟,生育期较短,接茬(复种)专用,保护地易栽培。果实羊角形,皱褶多,果长22~25 cm,果肩宽3 cm,果肉厚3 mm,单果质量45~50 g。结果期集中,产量高。辣味浓,品质优。田间对辣椒疫病的抗性与对照陇椒2 号相当,且明显强于对照七寸红;田间对辣椒病毒病的抗性与2个对照相当。每667 m2产量4 000 kg左右,适宜甘肃省及同类生态区保护地接茬(复种)栽培。  相似文献   

19.
银冠2 号是以自交系M5 为母本,以自交系F4 为父本选育而成的中熟厚皮甜瓜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强健,坐果整齐,成熟一致。早春塑料大棚栽培全生育期约100 d(天),每 667 m2 产量3 600 kg,单果质量2.6 kg;露地栽培全生育期约95 d(天),每 667 m2 产量3 850 kg,单果质量3.5 kg。果实发育期45~50 d(天),果实短椭圆形,果皮白色覆有细密网纹,果肉绿色,肉厚6.0 cm,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3%,肉质细腻,清香爽口。田间对甜瓜白粉病、霜霉病和蔓枯病的抗性与对照银帝相当。成熟时不脱蒂,果皮坚韧,耐贮运性好。适宜甘肃及陕西、内蒙古、新疆等省区露地和保护地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