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生活方式与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关联,为其情绪与行为问题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5年4-5月分层整群抽取7所幼儿园儿童,对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儿童生活方式、家庭环境信息和《长处与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使用x2和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获得有效问卷2525份。学龄前儿童SDQ困难总分异常检出率为6.4%,同伴交往问题最突出(17.8%)。女童(7.3%)情绪问题检出率高于男童(4.3%)(x2=10.74,P=0.005)。男童多动、同伴交往、亲社会行为、品行问题(16.4%、21.0%、12.4%、7.5%)检出率均高于女童(10.5%、14.2%、6.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18、25.19、37.55、12.33,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视屏暴露时间长、户外运动少、睡眠质量差等不良生活方式是男[OR(95%CI)=1.445(1.064~1.965 )、2.060(1.190~3.565)、1.498(1.163~1.930),P < 0.05]、女童[OR(95%CI)=1.575(1.096~2.262)、2.526(1.429~4.465)、1.793(1.326~2.423),P < 0.05]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共同高危因素。 结论 学龄前儿童不良生活方式和情绪与行为问题问题关系密切,且二者皆有可能持续至成年期,应予重视,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2.
儿童家长健康生活方式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为配合学校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对儿童家长健康生活方式知识进行干预,以便从家庭和学校2个方面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方法对太原市某小学三~五年级805名儿童家长健康生活方式知识进行调查,并将儿童及其家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儿童家长通过发放"家长必读"的方法进行干预.干预后进行复测.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儿童家长健康生活方式知识问卷总分由干预前的 (64.33±12.23)分提高到(73.71±13.65)分.除运动与健康外,干预组儿童家长健康生活方式知识问卷各项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结论对儿童家长健康生活方式进行干预,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对小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进行干预的方法、途径和效果。方法 通过对山西省太原市桃园小学3~5年级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知识、态度和行为现况进行测查,发现小学生在上述因素中存在一定问题。在基线测查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目的将被测学生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两组被试的均衡性较好。对干预组学生进行了一学期的干预实验;干预后进行了复测。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由干预前的47.54±10.07、17.87±3.66和60.30±9.08提高到68.19±12.92、20.92±4.31和67.74±10.44,各项得分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结论“儿童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提纲”内容适宜、可行性较强。实施过程中强调家庭与学校的密切配合,同时注重课堂知识与日常生活习惯培养的密切结合,使干预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儿童保健措施逐渐完善,以往严重威胁儿童健康和生命的急、慢性传染病和营养障碍等逐渐得到有效的控制,而儿童意外损伤则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威胁儿童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影响儿童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为了探讨对学龄前儿童意外损伤的干预方法、途径和效果,2003年2月~2004年7月,我们在既往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幼儿园进行了社区“5Es”(即工程、法制、教育、经济、急救)群体干预、高危儿童个体干预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儿童静脉输液时的心理影响。方法:观察组324例,输液前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374例,输液前未行心理干预;对比2组患儿输液时的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中有26例患儿出现恐惧,占8.0%,24例患儿出现焦虑,占7.4%,18例患儿有冲动性拮抗反应,占5.5%,6例出现抑郁反应,占1.9%,一次性输液成功例数318例,占98.1%;而对照组359例患儿出现恐惧,占95.9%,265例患儿出现焦虑,占70.8%,冲动性拮抗反应的210例,占56.1%,抑郁反应的28例,占7.4%,一次性输液成功例数314例,占84.0%。结论:护理干预对患儿静脉输液的顺利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家庭干预对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 对上海市杨浦区2所公立幼儿园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识别出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学龄前儿童及其家庭。17个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及其家庭作为干预组,进行5个月的家庭干预,18个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及其家庭作为对照组,未进行家庭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儿童的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攻击行为-教师核查表(TCL)分数的改变。结果 干预组儿童实施家庭干预后 CBCL量表攻击分数(18.06±5.54)、TCL量表反应性攻击分数(2.00±0.60)和主动性攻击分数(1.61±0.82)均明显低于干预前(22.47±4.42;2.86±0.73;1.82±1.15,P<0.05)。对照组儿童在5个月后的CBCL量表攻击分数(21.17±4.12)、TCL反应性攻击(3.04±0.69)和主动性攻击行为分数(1.78±0.65)与干预前(21.72±4.34;3.13±0.74;1.85±0.87)均无显著变化(P>0.05)。干预前两组儿童攻击分数均无差异(P均>0.05),而干预后干预组儿童的CBCL攻击分数和TCL反应性攻击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P<0.01)。结论 家庭干预是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一种有效可行的重要干预方式。家庭干预对于儿童早期的攻击性行为具有防治作用,可继续完善针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家庭干预方案和探索干预的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7.
查达永  雷马香  闵闽  杨林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1):1795-1796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预防儿童伤害的干预效果。方法以广州市白云区托幼机构的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儿童和家长进行预防儿童伤害的健康教育干预,干预期为一年,通过对干预前后进行伤害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干预前后儿童伤害发生率的变化。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各类伤害发生率均有下降。经统计学检验,跌伤、道路交通伤、烧烫伤及异物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伤害教育干预,能有效预防儿童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婴儿期不同喂养方式对学龄前儿童龋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婴儿期不同喂养方式对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病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回顾性调查1 194名儿童在婴儿期的喂养方式,并对儿童做口腔检查,确诊龋患情况.结果母乳喂养组和非母乳喂养组龋患率分别为52.17%和75.70%.母乳喂养组龋患率明显低于非母乳喂养组.两组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龋患率与年龄有关;龋蚀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龋均女孩高于男孩.结论母乳喂养可能有预防龋齿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进行干预研究。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沈阳市5所幼儿园4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基础上,将儿童分成干预组(167名)和对照组(232名)。对于干预组进行1年的心理行为干预,干预后复测。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由干预前的17.37%下降为7.78%,差别有显著意义。结论 早期干预对于减少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大伟  赵亚楠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9):2475-2475
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肾及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根据病因对血压偏高的儿童及早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不仅能提高儿童一生的生活质量,对预防成人高血压、推迟高血压的发病年龄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90~1993年对我省4县16个村6岁以下3100名儿童的营养状况进行了监测研究。儿童的主要营养问题是身材矮小、贫血率高。通过两年的改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特别是改善点贫血率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建立学龄前困难型气质类型儿童的系统性干预方法。方法 对北京市西城区1所幼儿园学前儿童采用《3~7岁儿童气质问卷》评价并确定困难型气质儿童19人, 经家长知情同意后, 采用家长应对式培训、行为干预和亲子游戏等综合性干预措施。干预8周后重新评价儿童的气质, 并采取自编家长反馈表请家长对干预措施进行全面评价。结果 干预后儿童气质困难型比例明显下降, 比较干预前后气质类型的变化,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比较干预前后儿童气质维度的变化, 在趋避性、适应性、反应强度、情绪本质、注意分散度五个气质维度上出现显著变化(P<0.05)。家长反馈结果显示对系统性干预方法满意, 实现了家长的预期目标、家长获得了新的信息, 且干预内容实用、家长易于接受, 100%的家长都支持小组活动的干预形式。结论 采用简单易行、家长易于接受的干预方法, 能使困难型气质儿童的趋避性、适应性、反应强度情绪本质及注意分散维度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农村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进行干预,改善农村学龄前儿童的饮食行为。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选取研究对象。按照人均GDP水平将聊城市辖下的所有乡镇分为发达、中等及欠发达三类,每类抽取2个大体类似的乡镇,将6个乡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最后在抽取的每个乡镇样本中随机抽取50户3~6岁的学龄前儿童的家庭。针对干预组的家长采取为期一年的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结果经过一年的干预,干预组经常吃零食(31.1%vs 59.4%)、吃饭看电视(51.7%vs 66.5%)的儿童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定期了解儿童膳食情况(53.6%vs 34.7%)、支持开展营养教育的家长的比例(100.0%vs 97.1%)高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组中经常吃零食的儿童由基线的73人(48.3%)下降到47人(31.1%)(P0.05);经常不吃早餐的儿童由基线的28人(18.5%)下降到12人(8.0%)(P0.05);边吃边玩的儿童由基线的101人(66.9%)下降到78人(51.7%)(P0.05);厌食的儿童由基线的66人(43.7%)下降到25人(16.6%)(P0.05);给儿童服用保健品的家长由干预前43人(28.5%)下降到28人(18.5%)(P0.05)。结论此次通过对农村学龄前儿童的家长进行干预从而改善儿童饮食行为的干预措施取得一定的成效,农村学龄前儿童的饮食行为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沈阳市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保健状况,制定干预方案,并评价干预效果。方法 在沈阳市内抽取2所条件相近、规模相当的幼儿园,选取就读于小班和中班的所有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儿童口腔卫生保健知识需求问卷和儿童口腔健康检查表进行调查。制定干预方案,在干预后6个月、1年进行干预效果评价。结果 沈阳市地区学龄前儿童平均龋齿数为2.82颗,患龋率为62.9%,干预第6个月,两组儿童平均龋齿数、患龋率均有所增加,但干预组的患龋率增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时,干预组的平均龋齿数、患龋率均下降,与基线调查时无差异,对照组虽有所下降,仍高于基线调查时。干预过程中,患龋儿童龋病治疗率均得到了提高,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沈阳市学龄前儿童患龋率较高,及早进行健康教育并给予干预,可以减少儿童龋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肥胖婴幼儿的社区管理,探讨能够在基层使用的、实用性及可行性较强的婴幼儿肥胖的干预方法。方法:2003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对辖区内0~3岁的婴幼儿7 539人进行健康体检,共筛出超重及肥胖儿童359人,其中187名儿童经家长知情同意后作为干预组接受肥胖儿管理(干预组),逐月随访,为期半年;另172名肥胖儿童仅接受常规保健,作为对照组。干预方法采用健康教育和一对一管理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喂养观念,建立良好的家庭食物环境(The family food environment,FFE),培养正确的喂养行为,避免过度喂养和过度进食。结果:通过社区管理,辖区内超重及肥胖儿童发病率呈下降趋势,2007年超重及肥胖儿童发病率(1.6%,0.8%)均较2003年(5.3%,2.9%)明显下降(P<0.001);经过改变肥胖儿童的家庭食物环境,干预组儿童体重转为正常或肥胖度减轻者(77.5%)明显多于对照组(45.3%,P<0.001),且1岁以内出现肥胖的儿童干预效果较1岁以后为好(P<0.01)。结论:以建立良好的家庭食物环境为主的婴幼儿肥胖社区干预方法简单、实用,值得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寻找出减少托幼机构肥胖儿童发生的有效方法。【方法】随机抽取闸北区2所托幼机构4~5岁60例超重及肥胖的学龄前儿童及相同条件的其他2所托幼机构4~5岁60例超重及肥胖的学龄前儿童分别作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儿童,要求每天减少静态少动时间(30 min),增加运动量20%,用计步器作24 h运动强度记录(入园前、离园前记录两次)。在干预研究结束后,对两组儿童进行体格比较及体能测试。【结果】干预组儿童超重和肥胖程度的减轻或痊愈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托幼机构中开展肥胖儿童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是可行并且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学龄前儿童英汉双语教学对其认知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所幼儿园,排除一般智能低于70的儿童,随机选择学龄前儿童120名分为双语组和对照组,每组按三个教学年级随机选取20名,比较各组儿童认知能力测试的结果。 【结果】 两组儿童在认知能力测试中各指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各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智能水平总分项目上,小班及中班的双语组较对照组评分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班双语组一般智能水平总分项目评分较对照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语言、操作、数量、记忆分量表项目上,各年级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接受双语教学的学龄前儿童其认知能力与非双语教学儿童相仿,英汉双语教学对其认知能力发育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饮食、运动干预评估与儿童肥胖相关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的可逆性.方法 将78名9~12岁超重、肥胖儿童,随机分配至单纯饮食控制组(A组)、饮食控制加运动组(B组);B组又分为起始的短期运动6周组(SE组)及持续运动1年组(CE组).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肱动脉内皮功能(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DD)及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测定体脂含量、血脂水平.结果 干预6周后,A组(6.36%±0.81%和5.32%±0.84%,P<0.01)、B组(7.46%±0.91%和5.20%±0.87%,P<0.01)均有内皮功能改善;而B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1).1年后,SE组(6.38%±1.04%和5.22%±0.96%,P<0.05)、CE组(8.29%±0.78%和5.38%±0.65%,P<0.001)内皮功能均改善,CE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CE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明显减轻(0.57 mm±0.05 mm和0.59 mm±0.07 mm,P<0.001).结论 通过单纯控制饮食或同时短期锻炼,肥胖相关的内皮功能障碍可部分逆转;而饮食控制同时持续锻炼1年,内皮功能改善更为持久,可使增厚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19.
韶关市2~6岁1 139名儿童血铅水平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韶关市2~6岁儿童血铅水平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以期为做好儿童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韶关市布局特点,随机抽取居民、近郊、交通繁忙及厂矿区8个幼儿园1139名2~6岁儿童为调查对象,采指端末梢血20μl,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水平,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6岁1130名儿童血铅水平均值为0.47μmol/L,铅中毒率30.955%,以轻度铅中毒者居多(38.02%);男、女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率差异无显著性;随年龄的增加.铅中毒率逐渐增高。5岁组血铅水平、铅中毒率最高;近郊及厂矿区血铅水平,铅中毒率较高;不良卫生习惯、铅作业家庭成员、被动吸烟是影响血铅的高危因素,常用乳类食品则是保护因素。【结论】韶关市近郊及厂矿区儿童是高危人群15岁左右可能是铅暴露的关键时期;不良卫生习惯和环境因素增加铅吸收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