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综合化学实验是一门面向化学专业高年级学生的实验课程,经过几代教师不断改革创新逐渐建设成为一门教学形式新颖多样、教学内容层次丰富的创新性化学实验课程,有效帮助学生整合实验理论和方法,锻炼和提升化学相关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深度分析和解决化学相关科学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研习惯的形成和科研素养的提升。对综合化学实验课程近年来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和实践进行总结,并对课程未来的建设思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2.
沈剑 《化学教育》2023,44(3):54-58
针对高三学生在解题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缺乏对知识的整合和系统运用这一问题,围绕真实情境下的轧钢厂废水分析处理展开项目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剖析项目任务中的化学知识和化学问题,以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作为主线复习内容,将高中化学多个模块的知识进行结构化整合。拓宽学生认识化学问题的角度和深度,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思维方式的转变,让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3.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在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过程中,实行动态管理制度,低年级统一培养,高年级通过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和参加科研训练的办法遴选拔尖学生,探索"扎根课堂打好基础,依托科研提高能力,着眼交流开阔眼界"的培养模式,实现"以高水平科研带动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基础核心课程中设置平行的英文班和阅读讨论班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2016年,随着北京大学综合改革计划的推进,进一步明确了"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重基础、求创新"的教学指导思想,在注重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方法培养、注重数学和物理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构建多样化和多模式的立体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学习和个性化学术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命题,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吕梁学院积极探索学生培养新模式,率先在化学化工系开展了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扩大实验室开放、“科研小助手”的选拔与培养等工作,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多方面的变化并产出了一批科研与竞赛成果,为在全校范围全面开展学生科研训练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蔡苹  胡锴  程功臻 《大学化学》2014,29(3):25-27
将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的化学基础知识引入教学,是帮助学生提高化学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将所学知识转变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本文通过具体实例,阐述这一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化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中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尤为重要,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浙江大学化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的实践和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个大学综合化学实验——BODIPY基荧光探针的合成、表征及对铜离子的检测。该实验是一个科研转化的大学生综合化学实验,内容包括3,5-二氯BODIY的合成、BODIPY基荧光探针分子的合成,以及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光谱仪检测目标分子对金属离子的响应性。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BODIPY基荧光传感器这一科研前沿领域,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探究能力。本实验综合了有机化学、仪器分析和应用波谱学知识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及创新能力,建议纳入高年级综合化学实验课程。  相似文献   

8.
培养本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培养优秀创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医学化学对培养医学院校本科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数个成功申请了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案例,从天然药物结构修饰、生物材料制备、纳米材料制备及药物载体合成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将化学知识与医学进行有机结合,指导学生选取合适研究方向进行创新型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兴趣和团队精神,为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医学人才打下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辜敏  岳斌  贺鹤勇 《化学教育》2021,42(2):34-40
设计了Dawson型杂多酸的制备实验,同时结合最新科研成果,引入配体和过渡金属离子与Dawson型杂多酸水热合成多酸配位聚合物,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表征、红外和热重对多酸配位聚合物进行结构表征。通过该实验,不仅让学生了解多酸配位聚合物这一无机合成化学前沿领域,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科研思维,在培养化学研究兴趣的同时提升创新思维和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有效整合优质资源,打造基础训练、科研训练、就业实践3层次的实验教学实践平台,构建教学科研协同、校企联合培养的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建设兰州大学化学创新实验教学中心。  相似文献   

11.
Ge Xin 《大学化学》2015,30(5):7-10
介绍南京大学大理科模式化学拔尖学生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实践的初步成果,指出该课程体系的特点是系统地传授数、理、化、生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强化化学专业核心课程,尤其注重国际化教学与交流,学生适应化学及其相关交叉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12.
We conducted a survey using questionnaire to the laboratory condition, curriculum setting and teaching model,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minority students' basic chemistry experiments at Tarim University.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whole experiment teaching effect is satisfactory, but instead there is still shortage on developing students' ability of seeking knowledge and solving the problem on their own.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problem existing in basic chemistry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put forward measures,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nority students.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介绍兰州大学为了培养创新型化学专业人才进行的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与实践。希望能够对今后的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xploration of inorganic chemistry course teaching based on the energy chemical engineering major. The sense of professional mission of students is inspired,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for curriculum learning is strengthened, and the curriculum knowledge is integrated into the professional connotation. The teaching of inorganic chemistry course is full of vitality due to some teaching methods including mutual inquiry, case discussion, expanding extracurricular knowledge and communication and online learning. Thus, the learning capability and professionalism of the students are improved.  相似文献   

15.
Improved methods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isotope specific activity content in nuclear waste drums with data obtained by a gamma scanning system developed at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require an analytical function of the detector response. In this work we derive an analytical detector response function for a collimated HPGe detector with a square collimation window. The model is based on a purely geometric model respecting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collimated detector system, the positions of radioactive point sources and the absorption of γ-rays in the matrix as well as in the HPGe crystal. We show that the derived analytical detector response function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data simulated by MCNP5.  相似文献   

16.
以高分子材料为特色的材料化学专业定位及课程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郑州大学材料学学科优势,提出了我校以高分子材料为特色的材料化学专业定位。在化学-高分子材料的交叉理念指导下,参考国内部分知名大学材料化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对我校材料化学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优化了化学类课程和高分子材料类课程设置,增加了一些应用类课程,同时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并对部分课...  相似文献   

17.
上海交通大学多元兼容集成制造技术团队针对TSV互连的深孔填充电镀难题, 借助有限元软件和任意拉格朗日-欧拉算法, 完成了方程组的数值解算, 实现了TSV填充模式的数值仿真。利用有限元和任意拉格朗日-欧拉算法分析了盲孔的填充机制, 通孔的蝴蝶形式的电镀填充过程, 以及不同深宽比孔的同时填充模式,并利用仿真数据进行了样品的研制及参数优化。分析了电镀的电流密度和热处理温度对电镀填充TSV-Cu的力学属性的影响。通过原位压缩试验研究了电流密度对TSV-Cu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利用单轴薄膜拉伸试验分析了热处理工艺对TSV-Cu材料属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 TSV-Cu的断裂强度和屈服强度明显下降, 杨氏模量呈波纹状变化但变化趋势缓慢。基于上述研究结果, 研究了热失配应力所导致的互连结构热变形机制, 通过自主搭建的原位测试系统,实时观测TSV-Cu随温度变化而产生的变形大小,以研究影响TSV-Cu互连热应力应变的规律。 结果表明, TSV-Cu 的热变形过程分为弹性变形阶段、类塑性强化阶段以及塑性变形阶段。  相似文献   

18.
Experimental chemistry is an important public foundation course for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 during their first year at Shihezi Universit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eaching status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chemistry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student activities, this paper firstly constructs flipped learning mode of the experimental chemistry, combining the curriculum resource preparation with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Secondly, the experimental chemistry curriculum takes deep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lassroom teaching as an opportunity. Furthermore, the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is carried out by the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of Shihezi university. Finally, the student's questionnaire displays that it works well i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相似文献   

19.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于2009年开始实施"化学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致力于培养化学领域领军人才。在化学学科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学科建设的背景下,学院立足本专业特点、依托校院两级资源,从师资、课程、学生、办学等多方面构建拔尖学生国际化培养体系,做出了诸多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文在对现有国际化建设策略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加强拔尖学生全球胜任力进行思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苏芳 《大学化学》2018,33(1):40-44
从融合的角度探讨了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融合分别体现在教师队伍、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评价方式四个方面。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通过交往的方式优化完善教师知识结构;课程内容上以分支课程在较深入层次上的融会贯通为主线形成高水平的综合课程;在教学模式上通过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融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评价方式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