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青藜2号为原料,采用谷氨酸钠(monosodium glutamate,MSG)和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协同处理藜麦萌发富集γ-氨基丁酸(γ-amniobutyric acid,GABA),探讨了浸泡和萌发因素对藜麦GABA含量的影响并优化了最佳富集工艺参数,并对萌发藜麦胆酸盐吸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SG和ASA浓度分别为2和6 mg/mL时有利于藜麦GABA含量的提高,以该浓度组合为基础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的藜麦胁迫萌发富集GABA最佳培养条件为浸泡时间6 h、浸泡温度25 ℃、萌发时间48 h、萌发温度25 ℃,在此条件下GABA含量达到1.613 mg/g,分别为藜麦种子和对照组去离子水处理萌发藜麦GABA含量的3.07和2.26倍。胆酸盐吸附试验显示,萌发前后藜麦对牛磺胆酸盐和甘氨胆酸盐结合能力均较强,其中以藜麦原粉最高(177.68和179.53 mg/g),其次为去离子水萌发藜麦(150.25和163.12 mg/g)和胁迫萌发藜麦(125.17和144.92 mg/g),萌发处理后藜麦胆酸盐结合能力有下降趋势。本研究可为藜麦萌发研究及富GABA食品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柠檬酸胁迫藜麦富集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最优培养条件,采用超声波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柠檬酸溶液浓度、培养温度以及培养时间对发芽藜麦中GAB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芽藜麦在柠檬酸胁迫下富集GABA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柠檬酸溶液浓度2.00 mmol/L、培养温度25℃、培养时间48 h,在此培养条件下发芽藜麦中GABA含量为1.538 mg/g,是藜麦种子中GABA含量的3.8倍。体外降血压实验结果表明:柠檬酸胁迫藜麦发芽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率为63%,分别是用去离子水发芽的藜麦和藜麦种子的1.3倍和1.9倍,即柠檬酸胁迫藜麦发芽后可以提高其降血压活性。研究结果为藜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籽粒为实验材料,研究低氧胁迫下发芽时间、低温胁迫与回温解冻下的温度及时间对发芽玉米中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的影响,对其低氧和低温胁迫工艺进行了优化,同时对胁迫期间发芽玉米籽粒中GABA代谢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经低氧胁迫发芽72 h后,在-18℃冷冻6 h和25℃回温4 h条件下,发芽玉米中GABA含量增加29.9倍,达到1.52 mg/g(以干质量计);低氧胁迫下发芽玉米籽粒主要是通过GABA支路富集GABA的。玉米籽粒是富集GABA的良好原料,且低氧与低温胁迫是富集发芽玉米中GABA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4.
以藜麦为主要原料,选择乳酸菌进行发酵,以γ-氨基丁酸含量为发酵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藜麦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4℃、接种量4%、发酵24 h,在此优化条件下,γ-氨基丁酸(GABA)含量为1.34 7 mg/g,与未发酵藜麦种子中GABA含量相比有显著增加;调节血糖功能性实验结果表明,藜麦发酵液对II型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有明显的降低效果,对高密度脂蛋白(HDL)有显著的升高作用,具有一定的调节血糖功能。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低温胁迫对糙米发芽率及发芽糙米中GABA含量的影响,选择优质"长粒香"糙米为实验材料,以不同低温胁迫温度、胁迫时间和发芽时间为影响因素,以发芽率及GABA含量为指标进行研究,并利用正交设计优化糙米发芽工艺。实验表明,低温胁迫能够促进发芽糙米中GABA的积累,其最佳工艺条件为:胁迫温度0℃,胁迫时间2h,发芽时间30h。该条件下制得的发芽糙米中GABA含量为35.16mg/100g,是原料糙米的2.58倍,是对照组发芽糙米的1.19倍。  相似文献   

6.
以留胚米Z601为原料,利用发芽过程使精米中γ-氨基丁酸积累.通过单因素实验、响应面实验得到了精米中GABA含量与浸泡温度、浸泡时间、发芽温度、发芽时间4种发芽条件回归模型,确定了对GABA含量积累最有利的发芽工艺条件为浸泡温度31℃、浸泡时间13h、发芽温度31℃、发芽时间27h,此条件下精米中GABA含量为31.13mg/100g,是不发芽条件下的4倍.  相似文献   

7.
富含γ-氨基丁酸藜麦发酵饮料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天予  刘一倩  马挺军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16):169-175,180
以藜麦为原料,用短乳杆菌CGMCC 1.214和乳酸乳球菌CGMCC 1.62进行混合发酵,得到一种富含益生菌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藜麦非乳益生菌发酵饮料。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考察接菌量、发酵温度与发酵时间对饮料中GABA含量和活菌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短乳杆菌:乳酸乳球菌=1:1的情况下,接菌量3.6%、发酵温度为31.0 ℃、发酵时间为22 h,测得发酵液中GABA含量为(0.681±0.003) mg/mL,活菌数为(9.176±0.001)lg (CFU/mL),与模型预测相对误差≤1%,与模型预测值吻合。藜麦益生菌饮料在保存藜麦营养物质的同时增加益生菌保健作用,为藜麦功能性食品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等离子体联合盐胁迫对红小豆萌发后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的富集作用及效果。本实验以红小豆为原料,考察大气冷等离子电压、频率、时间处理种子对其发芽过程中GABA含量的影响,同时采用L-谷氨酸(L-Glu)联合盐胁迫的发芽方法,通过考察单因素(发芽时间、CaCl2、L-Glu和NaCl浓度)对GABA富集量的影响及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该法富集GABA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大气冷等离子体技术处理种子对其萌发富集γ-氨基丁酸有促进作用,电压90 kV、频率120 Hz、时间20 min条件下大气冷等离子体处理效果较好。在发芽时间为58 h、CaCl2浓度为4.4 mmol/L、L-Glu浓度为3.2 mg/mL、NaCl浓度为66 mmol/L时,发芽红小豆GABA含量为160.23±2.91 mg/100 g,是未发芽红小豆的7.12倍。该方法高效可靠且成本低,为富含GABA食品的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蚕豆(启豆2号)为原料,研究了低氧联合NaCl胁迫下培养条件对γ-氨基丁酸(GABA)富集的影响。结果显示:非胁迫培养时间、培养pH和胁迫培养时间显著影响发芽蚕豆GABA积累。蚕豆发芽富集GABA最佳培养条件是非胁迫培养1.5 d、培养液pH 3.5和低氧联合NaCl胁迫4 d,在此条件下其GABA含量可达1.06mg/g DW,为原料蚕豆的7.57倍。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低氧联合酸胁迫发芽工艺条件富集大麦芽中功能物质γ-氨基丁酸(GABA),本研究以大麦为试材,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研究浸麦阶段通氧量、培养液pH和浸麦时间对大麦GABA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发芽阶段中低氧发芽方式、通氧量、和发芽时间对于麦芽指标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浸麦阶段控制通氧量为3 L/min,浸麦36 h为最佳浸麦条件;发芽最优方式为正常发芽1 d后再经低氧胁迫发芽3 d;发芽工艺优化得到的响应面回归模型极显著,各因素对GABA含量影响次序为培养液pH发芽时间通氧量,低氧胁迫发芽最优工艺为培养pH 4.0,通氧量4.5 L/min,发芽时间111 h,在此条件下麦芽中GABA含量最高为0.335 mg/gDW,相较大麦籽粒中GABA含量提高了33.6倍。  相似文献   

11.
为缩短糙米的发芽周期、提高发芽糙米的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研究了通气胁迫、金属离子胁迫以及双重胁迫处理对糙米(镇糯19号)发芽效果(GABA含量、发芽率和芽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全程通气胁迫处理能显著加快糙米萌发速度并提高发芽后期糙米中GABA的含量,但是会导致芽体过长;发芽21h后进行通气胁迫处理(9h)能在提高GABA含量的同时,有效控制芽长在0.2cm左右;采用钙离子(Ca~(2+))或铝离子(Al~(3+))进行胁迫萌发能大幅度提高发芽糙米中GABA的含量,当Ca~(2+)浓度为35 mmol/L时,GABA增长率达到44.3%;双重胁迫萌发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糙米在35mmol/L的Ca~(2+)溶液中浸泡发芽21h后以1.5L/min的通气量通气9h,共发芽30h;在该条件下,镇糯19号胁迫萌发后γ-氨基丁酸含量达到28.18mg/100g,比正常发芽36h的样品提高了64.42%,发芽率提高了2.65%。可见,通气和金属离子双重胁迫可显著提高GABA含量并缩短发芽周期。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低氧联合酸胁迫对红小豆和绿豆GABA富集的作用,采用单因素对萌发时间、萌发温度、低氧时间和L-谷氨酸浓度进行考察,在确定高GABA芽豆的胁迫条件基础上,将富含GABA红小豆、绿豆与大米进行复配,利用D-混料设计优化芽豆米饭配方工艺。结果显示,低氧联合酸胁迫对红小豆、绿豆富集GABA有积极促进作用,在萌发时间48 h、萌发温度40℃、低氧时间15 h和L-谷氨酸浓度2.5 mg/mL条件下,萌发红小豆中GABA高达158.32±3.24 mg/100 g。绿豆胁迫条件为萌发时间24 h、萌发温度35℃、低氧时间15 h和L-谷氨酸浓度2.5 mg/mL时,其中GABA含量最高为141.57±4.35 mg/100 g。在此基础上,通过D-混料设计优化确定了复配芽豆米饭的最佳配方为:大米76%、萌发绿豆11%、萌发红小豆13%,此条件下,芽豆米饭GABA含量为23.73±1.03 mg/100 g,感官评分均值为88.76±2.47,制得的芽豆米饭口感、色泽、香味均在可接受范围内,且积累了GABA活性成分,提升了芽豆米饭的营养及功能特性,为进一步开发杂粮复配米饭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使用乳酸菌发酵米糠,以菌种、菌种添加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为单因素研究其对米糠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影响,在最适条件下,采用混料设计法,使用混合乳酸菌发酵米糠,以发酵液中GABA含量为指标,确定乳酸菌发酵米糠的最优条件为:在混合菌种嗜热链球菌S1添加量为1.55%,保加利亚乳杆菌L1添加量为1.45%,50℃下发酵米糠14h,发酵液中GABA含量最高,为287.975mg/100g。  相似文献   

14.
为优化NaCl胁迫联合Ca~(2+)调控下糙米发芽富集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培养条件,通过单因素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考察NaCl浓度、Ca~(2+)浓度、发芽温度及发芽时间4个因素对GABA含量的影响,得出糙米发芽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发芽糙米在NaCl胁迫联合Ca~(2+)处理下富集GABA的最佳培养条件为NaCl浓度7.50 mmol/L,Ca~(2+)浓度15.0 mmol/L,发芽温度29℃,发芽时间2.3 d,在此条件下发芽糙米中GABA含量为144.98mg/100g。研究结果为糙米健康食品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考察并优化了各种条件对发芽糙米中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简称GABA)含量的影响,确定了发芽糙米中GABA含量达到最高时的发芽条件。结果表明:浸泡12 h后,糙米吸水基本达到饱和,浸泡温度为30℃时,糙米吸水较快且不影响糙米感官品质。糙米最佳发芽条件为:发芽温度30℃、发芽时间24 h、pH5.5、谷氨酸钠浓度12 mmol/L、钙离子浓度0.5%,在该条件下,发芽糙米中GABA的含量可达63.34 mg/100g(干基)。整个制备过程操作简便,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6.
响应面法在发芽糙米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本实验首次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富含γ-氨基丁酸(GABA)发芽糙米的发芽务件进行优化,得出富含GABA发芽糙米的最佳发芽条件为浸泡时间12h,浸泡温度20℃,培养温度32℃,培养时间26h,此时发芽糙米的γ-氨基丁酸含量达47.1mg/100g,为发芽前的2.4倍。  相似文献   

17.
刘畅  吴非 《食品科技》2012,(11):58-61
通过发芽、冷冻2种方法富集大豆中γ-氨基丁酸(GABA)。结果表明,大豆在35℃水浴中浸泡4h、27℃培养2.5d的条件下发芽,豆芽中GABA含量为7.97mg/g,是未发芽大豆中含量的3.1倍;大豆在-35℃冷冻18h、30℃解冻18h的条件下,GABA含量为11.62mg/g,是未冷冻大豆中含量的4.6倍;冷冻与发芽相比,操作简单,富集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研究大豆发芽过程中浸泡温度、浸泡时间、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对大豆芽中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35℃的水浴中浸泡 3 h,然后在25℃下培养 7 d,测得大豆中GABA 含量为 0.601 mg/g大豆.  相似文献   

19.
以新鲜米糠为原料,加入乳酸菌进行发酵生产米糠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GABA),对发酵条件进行研究。探讨了在不同的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乳酸菌添加量和嗜热链球菌S1和保加利亚乳杆菌L1比例对米糠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四因素三水平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乳酸菌添加量3%、发酵温度48℃、嗜热链球菌S1∶保加利亚乳杆菌L1=1∶2、发酵时间24 h。在此条件下γ-氨基丁酸含量为320.61 mg/100 g。  相似文献   

20.
以蚕豆(启豆2号)为原料,研究了低氧联合NaCl胁迫下培养条件对γ-氨基丁酸(GABA)富集的影响。结果显示:非胁迫培养时间、培养pH和胁迫培养时间显著影响发芽蚕豆GABA积累。蚕豆发芽富集GABA最佳培养条件是非胁迫培养1.5d、培养液pH3.5和低氧联合NaC1胁迫4d,在此条件下其GABA含量可达1.06mg/g DW,为原料蚕豆的7.57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