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河北省某市2020—2021年小学生近视情况,为制定近视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收集2020—2021年某市小学生视力筛查资料,2020年20 552人,2021年20 602人。视力筛查和近视判定标准按《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规范》进行。结果 2021年参与调查的小学生近视率为38.68%(7 969/20 602),低于2020年的40.47%(8 318/20 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20,P<0.01)。2021年和2020年女生近视率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71、47.604,P<0.01);城区近视率均高于郊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50、70.912,P<0.01);近视率均随年级的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204.903、2 364.109,P<0.01);轻度近视占比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降低,高度近视占比2020年呈现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2021年从四年级开始随着年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孟州市16899名中小学生近视调查.方法 2007年11月至2008年4月,我们对33所乡村小学,4所市内小学,4所乡镇中学进行了近视调查.结果 乡村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一年级3.30% 二年级7.26% 三年级12.81% 四年级17.55%五年级26.78% 六年级34.03%.市内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一年级5.59% 二年级10.64% 三年级17.33% 四年级27.98% 五年级44.47% 六年级56.175.乡镇中学生近视患病率七年级47.12% 八年级51.25% 九年级68.81%.结论 市内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乡村小学生近视患病率,高年级近视患病率>低年级近视患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湖北省仙桃市小学生裸眼视力现状,为青少年近视眼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样调查我市四所小学,分期分批分年级进行筛查。筛查小组以眼科医师为主体组成,筛查对象为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在校学生,并对筛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一年级3 378眼,1 276眼视力≤0.8,占37.77%;2 102眼≥1.0者,占62.23%。二年级2 812眼,视力≤0.8者831眼,占29.55%;≥1.0者1 981眼,占70.45%。三年级3 282眼,视力≤0.8者996眼,占30.35%;≥1.0者2 286眼,占69.65%。四年级3 346眼,视力≤0.8者980眼,占29.29%;≥1.0者2 366眼,占69.71%。五年级3 434眼,视力≤0.8者1 250眼,占36.40%;≥1.0者2 184眼,占63.60%。六年级4 398眼,视力≤0.8者2 030眼,占45.02%;1.0者2 418眼,占54.98%。结论:湖北省仙桃市小学生视力低常形势严峻,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年级低常视力所占比例较高,而五年级、六年级低常视力所占比例更高,呈逐年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宁夏儿童青少年近视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近视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至2021年连续三年对宁夏22个县区的122所中小学和45所幼儿园儿童进行视力检查,在2019年对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进行视力不良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2019—2021年宁夏儿童青少年近视检出率分别为46.53%、48.40%和47.33%;随着学龄的增加,近视检出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近视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城区高于县区。结论 宁夏儿童青少年近视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近视的相关不良行为发生率较高,并且不同行为和性别间近视存在明显差异。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方努力,共同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研究河北省小学生近视现状和影响因素,为近视防控工作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2021年河北省11个设区市22所小学的6 753名学生进行裸眼视力检查、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验光、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等眼科常规检查。通过问卷调查采集其近视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河北省小学生总体近视患病率为33.82%,城市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为36.67%,农村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为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8,P<0.01);男生近视患病率为30.02%,女生近视患病率为3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2,P<0.01)。小学生近视以轻度近视为主,随年龄和年级增长加重。年龄、父母近视、教室采光照明、电子产品使用、户外活动、做眼保健操、读写距离是小学生近视的影响因素。结论 河北省小学生近视率已达较高程度,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和学生的教育引导和监督管理,针对近视影响因素做好精准防控,确保小学生视力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无锡市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情况,为近视眼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6所中小学校学生为调查样本。幼儿园在大班中抽取5.5岁以上儿童开展调查,小学、初中、高中则覆盖所有年级,以整班为单位开展,每个学校每个年级抽取至少80名学生。结果共调查4 527名儿童青少年,近视2 877人,患病率为63.6%。其中,幼儿园5.5岁以上儿童近视患病率为11.2%(38/338)、小学44.9%(894/1 993)、初中生84.5%(952/1 126)和高中生92.8%(993/1 070)。轻度近视占44.5%、中度近视占41.5%、重度近视占14.0%。随着学龄增加近视患病率升高,轻度近视占比呈下降趋势,中、重度近视占比呈上升趋势。结论无锡市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情况不容乐观,应关注不同学习阶段的近视防控重点,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改善学生视力状况。  相似文献   

7.
背景 近视是导致视觉损害的重要病因,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近视在我国有着高发病率和低龄化趋势。目前临床上尚无儿童近视的逆转方法,因此规范化开展屈光不正的筛查工作,实现近视的早发现、早干预极其重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最基层的卫生健康专业机构,能够准确掌握本地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分布情况。有效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对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目的 探讨基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学龄儿童近视防控干预模式的可行性。 方法 本研究为队列研究,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学学生视力与屈光状态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2019年9月、2020年9月、2021年3月、2021年9月4组数据5 558条记录。建立学生电子屈光档案,包括裸眼远视力、矫正视力、屈光状态(球镜度数、柱镜度数、轴位)、是否戴镜、角膜塑形镜佩戴情况。设立视力筛查警戒级别从低到高分别为0、1、2和3级,分别对不同年级学生视力变化情况、视力警戒级别、等效球镜度数(SE)以及同一学生不同时间视力变化情况和警戒级别演变过程进行比较,针对不同警戒级别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分析并讨论干预结果。 结果 不同年级学生、男生、女生裸眼远视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0.413、47.168、53.042,P<0.05);与低年级(1、2年级)学生相比,中高年级(3、4、5、6年级)学生裸眼远视力均降低(P<0.003)。男生和女生裸眼远视力随年级增加而降低,其中女生比男生下降更快。各年级男、女生裸眼远视力警戒级别组成类似,主要由0、1和3级组成;随着年级增加,低警戒级别(0级)人数逐渐减少,高警戒级别(3级)人数逐渐增加。不同年级学生、男生、女生S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74.728、121.704、123.807,P<0.05);随着年级的增加,SE愈偏向负值,且左、右眼S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7,P<0.05),右眼SE负值化的趋势更加显著,提示右眼警戒级别更高,右眼更易趋于近视化。追踪同一学生连续3年视力变化情况,结果显示,4次视力检测的学生、女生裸眼远视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727、10.221,P<0.05);与2019年9月和2020年9月相比,2021年3月和9月学生裸眼远视力均下降(P<0.008)。在警戒级别演变过程中,警戒级别越高,恢复为低警戒级别的可能性越低,各警戒级别向更高警戒级别进展程度随级别增高而增高。 结论 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学学生视力与屈光状态现状不容乐观,学生裸眼远视力随年级增加而降低,高警戒级别人数随年级增加而增加。在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上建立视力筛查警戒机制,推进学龄儿童近视防控的三级预防进校园,联合家-校-医三方,有望在学龄儿童近视防控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5):149-151
目的 通过筛查了解和分析仙桃市初中学生视力状态,为青少年近视防控提供相应数据。方法 依据湖北省《2018年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工作实施细则》,本组数据来自2018年12月仙桃市青少年近视普查数据库,着重对仙桃市初中学生视力状态从年龄、性别、年级、城区与乡镇进行比较,采用SPSS22.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本组615例,双眼正视154例,占25.04%;单眼正视77例,占12.52%;双眼低常384例,占62.44%。615例1230眼,正视385眼,占31.30%;低常845眼,占68.70%。初中生视力低常率为68.70%,初一年级为63.04%,初二年级71.84%,初三年级为71.33%。本组学生不同区域视力状态比较、不同性别视力状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视力状态比较,不同年龄学生视力状态不同;初一学生视力状态优于初二、初三。结论 仙桃市初中学生的视力状态与眼别、性别、城乡区域状态无明确的相关性,与年龄、学龄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上海市城乡结合地区中小学生视力和屈光的现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地区中小学生近视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2019年9—11月上海市城乡结合地区某社区9所学校1~8年级在校生4 508人作为研究对象。入校视力检查收集学生视力信息,视力检查包括裸眼视力、戴镜视力以及免散瞳验光。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该社区学生总体视力不良率为60.3%(2 718/4 508),其中近视患病率为43.5%(1 962/4 508),散光患病率为34.6%(1 562/4 508),屈光参差患病率为16.1%(724/4 508),远视患病率为1.6%(73/4 508)。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为34.1%(1 077/3 162),初中生近视患病率为65.8%(885/1 346), 近视患病率随年级上升而增高(P<0.01)。男生近视患病率低于女生(P<0.05),而散光患病率高于女生(P<0.05),初中组近视程度高于小学组(P<0.05)。   结论   该地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高,主要眼患为近视,需结合中小学生近视流行病学特征,相关部门采取针对措施,预防近视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肇庆市端州城区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状态,为保护儿童视力、防治屈光不正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1-2010年肇庆市端州城区12所幼儿园4~6岁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和屈光状态筛查资料。结果:共筛查学龄前儿童36778名,发现视力低常儿童6361名,视力低常率为17.30%;发现弱视儿童757名,弱视患病率为2.06%。不同年份的视力低常率和弱视患病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7, P=0.993);不同级别幼儿园的视力低常率和弱视患病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5,P=0.351);不同年龄组视力低常率和弱视患病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随着年龄增长,视力低常率和弱视患病率有降低的趋势;不同性别的视力低常率和弱视患病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P=0.149)。视力正常及视力低常儿童屈光状态均以远视为主,患病率分别为88.68%和82.20%,近视患病率分别为2.80%和11.00%,随着年龄的增长,远视患病率逐渐降低,近视患病率逐渐升高。正视率和混合散光患病率较低,且没有年龄间差异。结论: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以远视为主,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率不断提高,应对学龄前儿童定期进行视力检查,根据学龄前儿童视力变化特征,确定不同时期的防治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郴州地区桂阳县小学生近视现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订预防近视相关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桂阳县某小学3145名学生进行远近视力普查。结果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为13.23%。女生近视率(16.59%)高于男生(10.76%),差异有显著性(P0.01);高年级学生近视率高于低年级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0.01)(一年级近视率为7.23%,二年级近视率为7.80%,三年级近视率为10.25%,四年级近视率为12.63%,五年级近视率为19.04%,六年级近视率为25.73%)。结论学习任务重是近视影响因素之一,男生和低年级学生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小学生视力状况,为有效防控学生视力下降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宁南县6000例在校小学生,按照年级与不同民族进行分组,采用现场视力检查、知识讲座、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视力调查,分析小学生视力状况。结果一年级组、二年级组、三年级组小学生基本视力正常;而四年级组、五年级组、六年级组小学生视力情况逐渐下降,其视力低下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彝族小学生视力低下率少于汉族小学生,而其色弱情况则高于汉族小学生(P<0.05)。结论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视力低下情况增加,彝族小学生与汉族小学生色弱情况与视力低下情况大不相同。因此应采取安全、有效的近视防控措施,降低小学生视力低下率。  相似文献   

13.
我国青少年近视现患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和阐述我国中小学生视力变化情况,为探索预防青少年近视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8年5月至2009年9月分别在山东、青海、云南、上海和温州随机抽取农村与城市的90所学校,包括重点、非重点小学、初中、高中生共20 000人(每省4000人),小学生11 246人,初中生3673人,高中生4220人,其中来自市区学生为11 177人,乡村学生7962人,年龄6~19岁,男女比例基本相同.进行近视及相关情况调杳,共收回有效问卷19 139份.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年级近视患病率比较采用X~2检验,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近视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显示,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为13.7%;初中生近视患病率为42.9%,高中生近视患病率为69.7%.小学生山东近视患病率最高为19.7%,青海最低为11.9%,上海、温州和云南相近;初中生温州近视患病率最高达50.6%,其次是上海,为47.2%,青海最低为33.6%;高中生山东近视患病率最高,达87.3%,其次是温州为72.0%,上海最低为60.2%.结论 本次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沿海地区比内地高,发达地区比欠发达地区高,高原紫外线强烈地区与平原地区相近;各省市近视患病率从小学到高中不断增高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保定市小学生家长关于小学生近视知信行的相关现状及影响因素,制定有效干预措施,为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提供有力依据。方法 运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保定市某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766名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小学生家长用眼卫生相关知识总正确率为64.90%。家长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以及自身近视的家长掌握小学生近视的相关知识越多。家长年龄越大,督导孩子健康用眼的行为越易发生(P=0.027,OR=0.169)。结论 应多渠道对学生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为控制和预防小学生近视的发生与发展构建以家庭为主的第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15.
何爱凤 《基层医学论坛》2014,(14):1870-1872
目的调查中小学生近视患病情况,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建议。方法利用阳曲县中小学生2010年学校体检中视力检查项目的相关数据,对6 615名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进行评定。结果近视患病人数检出率为58.56%,其中女生62.37%,男生55.04%;数据显示高三年级患病率最高为78.04%,小学四年级患病率最低为24.83%。结论阳曲县中小学生近视患病问题严重,应引起学生、学校、家长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并探讨南京市4所小学学生近视流行现状和与屈光相关的眼部生物学参数兼关系,为近视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方法,抽取南京市4所小学217名一年级学生,开展连续6年的随访研究。结果:随访6年后,小学生近视检出率由基线值6.70%增长至72.63%;中度近视人数在随访期间逐年增多,中度近视构成比由基线值8.33%增长至52.31%;随访初期167名非近视屈光群体中,有124名在随访期间发展为近视,其中3~4、5~6年级为近视高发期;随访期间,轴率比(axial length / corneal radius of curvature,AL/CRC)由基线数值2.89 ± 0.08增至3.13 ± 0.14(P值<0.05);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t refraction,SER)与最小分辨角对数(logarithm of the minimum angle of resolution,logMAR)视力、AL和AL/CRC(1年级除外)具有明显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南京市4所小学学生的近视检出率随年级逐渐升高,其中中度近视构成比增加最为显著;3~4、5~6年级为近视发病高峰阶段;SER与logMAR视力、AL和AL/CRC均存在相关性,其中AL/CRC可考虑作为近视筛查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应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486例、972只眼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筛查,总结其在使用中的体会。方法对我院儿童保健科门诊常规体检的486例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筛查,根据其筛查结果,参照美国伟伦公司提供的各年龄组眼屈光筛查转诊常模标准[1],对视力筛查结果异常的可疑儿进行常规1%阿托品散瞳检影验光。体会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在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中的意义。结果在接受筛查的486例学龄前儿童中,共筛查出屈光异常358眼,异常率为36.8%。所检出的屈光异常的患儿中,散光有296眼,占82.7%;远视41眼,占11.4%;近视21眼,占5.9%。结论 Suresight视力筛查仪操作简单,快捷,值得在儿童保健方面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与研究徐州市中小学学生屈光不正发生情况,了解近视相关因素,为防治近视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 应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2019年9月—2019年10月期间徐州市符合要求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各2所,每所学校随机抽取2班共1 321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视力筛查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收集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对影响视力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 结果 1 321例收回有效问卷1 312例,中小学生远视发生率1.52%,斜视0.61%,弱视1.60%,近视45.96%;调查显示儿童和家长对视力问题的认知率和保护意识较低,家族史、每日作业和阅读时间超过8 h、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超过3 h、写字和握笔姿势错误是近视的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 徐州市儿童和家长对视力问题的认知率和保护意识较低,家长、学生对视力保护的相关宣传知识认知率低,存在用眼过度等可能引起近视的不良因素。部分学生对于近视对身心的影响和防治措施不明确,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明确近视会对身心造成一定不良影响。中小学生近视发生率较高,临床应及时识别导致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学生制定相关措施,培养良好用眼习惯,促进视力保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019年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的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情况。  方法  在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寻甸县小学抽取6所小学1~5年级学生,共30个班级3764例,分析视力不良率及屈光不正构成,并使用秩和检验比较总体及各屈光不正中性别、年级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  检出视力不良儿童1392名,视力不良率36.98%。女生近视总人数比例(15.25%)高于男生(12.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近视人数在该年级总人数中的比例从14.23%(1年级)逐渐升高至44.61%(5年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女生近视比例在3、5年级(17.19%、24.66%)均高于同年级男生(10.73%、19.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远视人数比例在3年级迅速下降至10.41%,与1、2年级(22.49%、22.02%)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1)。散光人数比例在5年级最高(17.43%),与1、2、4年级(11.18%、11.93%、11.86%)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1)。  结论  寻甸县6所小学1~5年级学龄儿童中,近视是构成视力不良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在各种屈光不正类型中,女生较男生问题相对较多且突出。  相似文献   

20.
桂晓钟  汪亮  姜茂华  高际平 《安徽医学》2013,34(9):1393-1395
目的调查芜湖市中小学生近视分布情况,为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由专业人员对芜湖市4个区94 963名中小学生进行视力及验光检查。结果芜湖市中小学生总近视患病率为43.43%,其中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近视患病率分别为28.04%%、57.68%和77.41%。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以镜湖区和弋江区最高,三山区次之,鸠江区最低;初中生近视患病率以弋江区和三山区最高,鸠江区次之,镜湖区最低。结论镜湖区学生的近视发病率在初中阶段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