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适宜的3%泛影葡胺皮试判断标准。方法:对10 000例使用碘造影剂患者用3%泛影葡胺皮试液进行皮内过敏试验,20 min后记录皮试表现情况并静脉注射30%泛影葡胺皮试液0.9 ml,20 min后记录静脉试验结果(阴性或阳性)。将两种结果进行配对对比分析。结果:3%泛影葡胺皮试结果判断标准为:阴性,无皮丘,局部皮肤无变化,无自觉症状;阳性,局部皮丘突起、质硬,局部痒感,局部红肿、红晕,直径≤1.5 cm,有时伴有伪足;强阳性,局部红肿、硬块,直径>1.5 cm,并伴有伪足及局部痒感,和(或)全身反应。依此判断的3%泛影葡胺皮试结果的阳性率与静脉注射碘试验液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3%泛影葡胺皮内试验判断标准准确、科学,可以作为判断泛影葡胺过敏试验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严秋芳 《全科护理》2010,(11):970-970
[目的]探讨碘过敏试验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将920例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皮试,观察组采取皮内注射加静脉注射试验法,并对两组病人碘过敏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皮试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皮试阳性病人伴随全身症状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内注射加静脉注射试验法是安全有效的碘过敏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碘过敏试验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将920例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皮试,观察组采取皮内注射加静脉注射试验法,并对两组病人碘过敏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皮试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皮试阳性病人伴随全身症状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内注射加静脉注射试验法是安全有效的碘过敏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碘过敏试验方法的阳性率及假阳性率.方法将1012例病人随机分为甲乙两组,进行皮内、静脉注射两种不同方法碘过敏试验,观察阳性率,再将皮内试验阳性者,进行静脉注射试验.结果皮内试验阳性率高于静脉注射试验(p<0.01),除去假阳性病例,实际静脉注射试验阳性率高于皮内试验.结论碘过敏试验宜选择静脉注射试验较可靠,实用.  相似文献   

5.
胥传香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22):1787-1787,1789
目的探讨青霉素皮内过敏试验假阳性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480例应用青霉素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学基础》方法进行青霉素皮试。结果 480例青霉素皮内过敏试验结果阴性410例,阳性20例,可疑阳性50例(其中假阳性41例)。41例假阳性的患者中儿童(年龄<7岁)及老年人(年龄>60岁)27例;饮酒或热水浴后4例;发热10例。结论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率较高,与年龄、疾病、皮试操作、医护人员等因素多种因素有关,应尽可能排除上述因素所导致的假阳性,为临床提供准确的皮内过敏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对560例需做皮试的患儿左右手同时使用皮试仪法和传统皮试法.结果560例患儿中皮试仪法阳性者6例,阳性率1%;传统皮试法阳性者89例,阳性率16%.两种皮试方法均阳性者2例,对传统皮试法阳性皮试仪法阴性的87例在严密观察下输入皮试药物,无一例过敏反应.认为快速过敏皮试仪皮试准确,假阳性率低于传统皮试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患者变应原皮试与体外吸入物过敏原过筛试验及血清Ecp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变应原皮试采用皮内点刺试验法;过筛试验和Ecp采用全自动过敏原定量分析仪UniCAP100自动测定,分别对830例儿童哮喘患者进行检测.[结果]变应原皮试阳性712例,阴性118例.过筛试验阳性占79.40%,皮试与过筛试验相关系数(R)=0.53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者一致率为86.14%.Ecp增高占56.99%,皮试与Ecp无相关关系,R=0.037,P>0.05.皮试与Ecp的一致率为56.02%.[结论]变应原皮试及体外血吸入性过敏原过筛试验与ECP检查都是检测哮喘患者体内过敏状态有价值的检测方法,而过筛试验与变应原皮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及高一致率,利于条件不允许的基层医院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评价快速过敏皮试仪在青霉素药物过敏试验中的应用价值。对本院门诊 5 0 0例欲使用青霉素类制剂的患者左右手同时行皮试仪法与传统皮内注射法过敏试验。皮试仪法与皮内注射法阳性率分别为 3 8% (19/ 5 0 0 )和 5 2 % (2 6 / 5 0 0 ) ,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合并阳性率为5 6 % (2 8/ 5 0 0 ) ,与单项试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 11例可疑阳性病人中 ,皮试仪法与皮内注射法假阳性分别为 9% (1/ 11)和 6 4 % (7/ 1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皮试仪法过敏试验是一种无痛、快速、安全、准确的方法 ,优于皮内注射法 ,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皮内注射药物过敏试验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快速过敏皮试仪试验结果的最优观察时间,降低护理用药风险。方法 2007年8月至2011年7月,使用快速过敏皮试仪做药物过敏试验23 258例次,延长观察时间至30~60 min,分阶段或持续观察,并做详细记录,统计每5 min检出的阳性结果例数。结果共检出阳性患者186例(青霉素110例,头孢菌素类76例),186例中5 min内检出151例(青霉素88例,头孢菌素类63例),占81.18%;5.1~20 min内检出35例(青霉素类22例,头孢菌素类13例),占18.82%;20 min后无阳性结果检出。结论使用快速过敏皮试仪做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在试验结束后20 min内持续观察,可防止少数阳性者漏检,减少假阴性率,降低护理用药风险,有效保障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0.
提高碘造影剂过敏试验准确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芹  蒿崑  全勇  吴艳春 《护理研究》2005,19(30):2777-2778
[目的]提高碘造影剂过敏试验的准确性,探讨其试验方法和结果判断标准。[方法]3840例用泛影葡胺行影像检查者,常规行皮内试验,均按新标准和旧标准进行判断,比较两种判断结果阳性率及假阳性率的差异。[结果]皮试旧标准判断阳性率75.39%,假阳性率93.18%;新标准判断阳性率7.73%,假阳性率25.29%;两种判断方法的阳性率及假阳性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实验说明离子型碘造影剂采用先皮内试验再静脉试验为最佳的试验方法;新的判断标准明显提高了碘造影剂过敏试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其他     
87030124以班虫液作抗康的皮内试验总结/朱敏…Z中华护理杂志一1986,21(8)一366~367 囊虫病患者由于囊虫长期存在于肌体内,不断地刺激抗体产生免疫反应。故皮内注入少量抗原时,其局部即产生抗原抗体反应。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等。通过临床设两组进行对照:一组为确诊脑囊虫者。另一组为无任何囊虫病的正常人。皮试结果:确诊为脑囊虫组的135例患者中,皮内试验阳性者132人,皮试阳性率达98%。阴性3例,即假阴性率为2%。对照组169例,其中皮试阴性者1“例,阴性率达蛇%。阳性者4例,即假阳性率2%。实践证明此皮内试验方法阳性率高,假阳性率低,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广东省部分医院碘过敏试验方法的现状,为规范碘过敏试验提供依据。方法 对广东省44家医院进行问卷调查碘过敏试验方法。结果 广东省不同医院根据习惯和经验采用不同的方法,最常用的是静脉注射法.其次为皮试 静脉注射法,另外,还有医院使用眼结合膜试验 静脉注射法。结论 有必要对不同的碘过敏试验的方法进行严密的科研设计。测定不同试验方法对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测价值,为规范碘过敏试验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探讨离子型造影剂(碘)过敏试验对非离子型造影剂造影不良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2006例行非离子型造影剂造影检查的患者使用30%泛影葡胺试敏剂进行过敏试验,阴性者进行造影,阳性者待过敏症状消失后,于造影前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1ml静脉注射,观察15min无反应后再全量注射进行造影,观察造影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006例患者中碘过敏试验阴性者2001例(99.75%),阳性者5例(0.25%)。5例阳性患者行非离子型造影剂过敏试验阴性,注射全量造影后未发生不良反应;2001例阴性者造影过程中及造影后出现不良反应39例(1.95%)。结论 离子型造影剂过敏试验对非离子型造影剂造影不良反应无预测价值。关键词:碘过敏试验; 非离子型造影剂; 离子型造影剂; 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47;R96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52(2007)03-0068-02  相似文献   

14.
对560例需做皮试的患儿左右手同时使用皮试仪法和传统皮试法。结果560例患儿中皮试仪法阳性者6例,阳性率1%;传统皮试法阳性者89例,阳性率16%。两种皮试方法均阳性者2例,对传统皮试法阳性皮试仪法阴性的87例在严密观察下输入皮试药物,无一例过敏反应。认为快速过敏皮试仪皮试准确,假阳性率低于传统皮试法。  相似文献   

15.
为减轻患儿痛苦,我们于2005年8月-2006年10月,用QY-1A型(改进型)快速过敏皮试仪对儿科门诊及住院、年龄为出生后1h~17岁的常见病患儿进行青霉素过敏试验,阳性2例,阴性者均未发生青霉素延迟反应。再次证明:快速皮试仪法做青霉素药物过敏试验安全可靠,准确率高,假阳性率低,优于皮内注射法,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皮内注射法。  相似文献   

16.
碘皮试浓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最适宜的碘造影剂皮试浓度。方法 对 1 0 4例需做静脉肾盂造影的患者用 30 %、1 5 %和 3%的碘皮试液进行自身对照试验 ,并与碘静脉试验进行对比性实验研究。结果  30 %、1 5 %和 3%的碘皮试结果配对比较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30 %和 1 5 %的碘皮试与碘静脉试验结果配对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 .0 1 ) ,而 3%的碘皮试与碘静脉试验结果配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3%的碘皮试液安全可靠 ,为最佳的碘皮试浓度  相似文献   

17.
对含碘造影剂皮试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新产品的开发,各型含碘造影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在心血管造影方面,非离子型造影剂以其不良反应小、应用安全,越来越受青睐。但就不同型造影剂(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使用前的皮试方法,按照基础护理学[1 ] 教课书中的规定与临床应用存在一定差距,现就此问题与同行商榷。几种碘过敏试验法1.皮内试验法。取碘造影剂0 .1ml做皮内注射,2 0min后观察结果,局部有红肿、硬块、直径大于1cm为阳性。2 静脉注射试验法。按静脉注射法将碘造影剂1ml缓慢注入静脉,5~10min观察结果,有血压、脉搏、呼吸和面色等改变者为阳性。在静脉注射造影剂前,必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观察青霉素皮试改良方法对结果的影响,探讨降低假阳性率的操作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600例因感染而需用青霉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和改良方法进行皮内过敏试验.结果 改良方法皮试结果阳性率低于常规方法(P<0.05).结论 改良皮内试验方法安全可行,阳性率偏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应用快速过敏皮试仪做青霉素药物过敏试验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评价快速过敏皮试仪在青霉素药物过敏试验中的应用价值。对本院门诊500例欲使用青霉素类制剂的患左右手同时行皮试仪法与传统皮内注射法过敏试验。皮试仪法与皮内注射法阳性率分别为3.8%(19/500)和5.2%(26/500),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阳性率为5.6%(28/500),与单项试验差异无显性意义。在11例可疑阳性病人中,皮试仪法与皮内注射法假阳性分别为9%(1/11)和64%(7/11)两差异有显性意义。皮试仪法过敏试验是一种无痛、快速、安全、准确的方法,优于皮内注射法,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皮内注射药物过敏试验法。  相似文献   

20.
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方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规范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行为,确保医疗护理安全。方法 对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拟用药物过敏试验,试敏浓度为0.5mg/m1,皮内注射0.1ml,20min后观察结果,皮试结果的判断同青霉素皮试规定。结果 1023例次头孢菌素类药物试敏结果,15例次阳性,阳性率为1.49%。在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1848例次间,交叉过敏7例次、非完全交叉过敏43例次.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间交叉过敏1例次、非交叉过敏5例次。结论 β内酰胺类药物间存在着交叉与非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头孢类药物前必须对拟用药物进行试敏,防止药物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