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显著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病率。他汀类药物已被证实可以有效降低血清LDLC,进而减少ASCVD发生风险。但是在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存在耐药性,即药物抵抗。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抵抗主要受药物在体内的吸收、转运、代谢以及药物作用本身的影响。深入研究他汀类药物抵抗可为进一步揭示他汀类药物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并有望为研发新的降脂药物提供靶点。  相似文献   

2.
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简称他汀类(statins)药物,是特异性地作用于肝脏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可使胆固醇合成减少,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活性增强,从而使血清中LDL清除增加,同时还有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降低三酰甘油(TC)的反应。自1976年第一个他汀类药物美伐他汀(mevastatin)问世以来,他汀类药物已发展至第三代。目前已用于临床的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较新的还有瑞舒伐他汀。由于他汀类药物作用机制新颖,疗效显著,毒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他汀类药物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影响,观察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及预防心血管事件的效果。方法将山西省太钢总医院13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组(80mg/d,n=68)和普伐他汀组(40mg/d,n=70),随访1年观察LDL-C、CIMT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6个月、1年均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LDL-C、CIMT,阿托伐他汀有效降低CIMT的进展,CIMT(12个月内)改变为(-0.034±0.021)mm,而CIMT在普伐他汀组改变为(0.025±0.017)mm(P=0.03)。结论阿托伐他汀在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减少临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方面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治疗目标的他汀类药物临床试验不断展开,但对于降低胆固醇水平是否“越低越好”,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成本-效益比和风险-效益比究竟如何评价,他汀类药物治疗在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中是否采取同样的治疗策略,目前尚存在分歧。文章就此进行了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5.
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S)。脂质代谢紊乱是引起AS的重要因素。降血脂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可以纠正脂质代谢紊乱、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血脂药物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HMG-CoA)(他汀类)。  相似文献   

6.
<正>大量研究奠定了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不可动摇的地位,强化调脂的理念已经深入临床。他汀类药物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不良反应少,对肝脏和肌肉潜在的不良反应已得到医患重视。但是目前他汀还存在临床应用、临床安全性等众多问题,2012年2月29日,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官方网站上又发布了有关他汀类药物说明书需修改的告示,因此重新认识他汀的安全性对于贯彻指南、推动临床降脂实践非常必要。本文重点围绕他汀类药  相似文献   

7.
他汀类药物和降低胆固醇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NCHS),在年龄大于45岁服用他汀类药物的人数,从1988-1994年的2%,升至2005-2008年的25%。大约有117万的美国人在45岁以上,也就是说有将近29万服用他汀类药物,其数字相当于整  相似文献   

8.
他汀类药物的抗炎效应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获益远大于单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的预期获益。近年来的许多研究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具有抗炎效应,独立于降脂作用,可有效减少心脑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9.
乔岩 《糖尿病之友》2014,(11):64-64
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是临床常用的调脂药,是清除血管内杂质(坏胆固醇)的除垢剂,从而有预防血管狭窄、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他汀类药物不但可以降低坏胆固醇,还可降低甘油三酯,升高好胆固醇,同时还有改善内皮功能、抗炎症、稳定和消退斑块等作用,据统计可使冠心病风险降低30%~50%。对大多数患者来说,中低剂量的他汀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最重要的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增加,老年人是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危人群。近年,血脂异常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已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措施。由于临床医师对老年人群尤其是高龄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是否能同样获益以及长期治疗的安全性心存疑虑,老年人他汀类药物的处方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在动脉壁内皮下沉积和滞留是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关键。流行病学、冠脉造影和尸解等研究均证明血清高胆固醇、AS与冠心病(CHD)进展的因果关系。降低胆固醇能显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前瞻性多危险因子干预试验(MRFIT)对超过35万人筛查资料的分析表明,胆固醇水平和CHD死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他汀类药物目前广泛应用于调脂治疗及冠心病治疗,作用肯定,在其他领域亦有应用价值。不良反应以横纹肌溶解症最为严重。本文综合近年公开发表的文章和资料,介绍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方面的应用进展、调脂以外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强化降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松男  张玉东 《心脏杂志》2007,19(4):488-490
血脂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AS)、冠心病(CAD)发生发展和导致的心血管事件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强化降脂治疗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也降低总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对高脂血症危险性的认识,减少此类血管事件的危险性,1988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项目(NCEP)的成人教育组(ATP)颁布了其第一套指南。历尽十余年的发展,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业已成熟的今天,2001年NCEP ATPⅢ创立了冠心病(CHD)的等危症及其具体的降脂目标并强调了他汀类药物的降脂治疗的独特贡献,2004年又对NCEP ATPⅢ进行修定建议对高危患者进行降脂治疗。  相似文献   

15.
重视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卒中预防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他汀类药物治疗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防治进展的重要里程碑,大量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用于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可明显减少死亡、心肌梗死和血管重建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近年来已得到广泛应用。缺血性脑卒中虽然常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并且常同时伴有多种危险因素。由于曾有观察性队列研究显示低胆固醇水平与出血性卒中的危险相关,担心他汀类药物降低LDL—C水平可能增加脑出血危险,可能是认识上的主要误区之一。  相似文献   

16.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明确的危险因素,尽管血脂异常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很高,但对老年人调脂治疗的副作用及安全性的顾虑一直存在.本文讨论了老年人血脂异常的特点、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改变,通过一系列的临床研究证据评价他汀类药物在老年人群肝脏、肌肉、肾脏、神经系统和肿瘤发生等方面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他汀类药物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在肾脏疾病中广泛应用,具有保护肾小球、肾小管,减少肾移植排异反应,降低晚期肾脏疾病(ESRD)病人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等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血脂异常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已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措施.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中是否同样能从他汀类药物治疗中获益以及长期治疗的安全性是临床医生担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在治疗多种疾病的应用当中有独立于降脂之外的多重效应,现拟对其应用于冠心病当中的一些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有效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调脂药物。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能作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多个环节,对其预后有良好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这些研究的总结阐明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非降脂作用,为临床更好应用此类药物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