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究了结晶紫-H2O体系浮选分离A u(SCN)4-的行为及与一些金属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Au(Ⅲ)与结晶紫(CV)和硫氰酸铵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A u(SCN)4-.CV+,此三元缔合物沉淀浮于水相上层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当溶液中结晶紫和硫氰酸铵的浓度分别为7.0×1-0 4m ol/L和5.0×1-0 3mol/L时,Au(Ⅲ)可与R h(Ⅲ)、G a(Ⅲ)、Mn(Ⅱ)、A l(Ⅲ)、Ni(Ⅱ)、Cd(Ⅱ)、F e(Ⅱ)、Mg(Ⅱ)和Sn(Ⅳ)离子分离。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和不污染环境等特点,在微量金的分离和富集分析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PEG(聚乙二醇)-2000-钍试剂-(NH_4)_2SO_4体系对Fe(Ⅲ)、Al(Ⅲ)、Ni(Ⅱ)的非有机溶剂萃取行为。指出在pH为3.5-6.5(NaAc-HAc)的水溶液中,有(NH_4)_2SO_4存在下,Fe(Ⅲ)、Al(Ⅲ)可被PEG-2000相几乎完全萃取,而Ni(Ⅱ)则基本上不被萃取。从而获得了Ni(Ⅱ)与Fe(Ⅲ)、Al(Ⅲ)混合离子的定量分离。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和硫氰酸铵分离Au(Ⅲ)的行为及Au(Ⅲ)与一些金属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Au(Ⅲ)与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和硫氰酸铵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Au(SCN)4-.CPC+,此三元缔合物沉淀浮于水相上层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当溶液中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和硫氰酸铵的浓度分别为7.0×10-4mol/L和5.0×10-3mol/L时,Au(Ⅲ)可与Mn(Ⅱ),Ni(Ⅱ),Co(Ⅱ),Fe(Ⅱ),Mg(Ⅱ),Al(Ⅱ)和Cd(Ⅱ)进行分离,对合成水样中的Au(Ⅲ)进行了分离和测定,Au(Ⅲ)的浮选率达到98.6%以上,其他金属离子的浮选率都在4.5%以下。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和不污染环境等特点,在微量金的分离和富集分析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离子膜富集—XRFA法测定Cr(Ⅲ)和Cr(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离子交换膜富集和分离Cr(Ⅲ)与Cr(Ⅵ),并用XRFA测定。  相似文献   

5.
用光度法研究了正丙醇-碘化钾-水体系萃取分离锗的行为,探讨了Ge(Ⅳ)与一些金属离子的分离条件。实验表明.当溶液中正丙醇、碘化钾和硫酸铵的浓度分别为30%(V/V)、8.0×10-3mol/L和0.20g/mL时,Ge(Ⅳ)与Ga(Ⅲ)、Pb(Ⅱ)、Ce(Ⅲ)、V(Ⅴ)和W(Ⅵ)可定量分离。  相似文献   

6.
刘佳  常希俊 《光谱实验室》2013,30(5):2436-2440
研究了新型吸附材料铬蓝黑R(钙试剂)负载改性的活性炭对样品中Cr(Ⅲ)和Pb(Ⅱ)的固相萃取(SPE)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进行检测.优化了pH值、吸附剂用量、流速等条件以达到定量吸附(≥95%),同时研究了洗脱剂的最佳洗脱条件以及共存离子干扰等问题.本法测定Cr(Ⅲ)和Pb(Ⅱ)的检出限分别为0.91ng·mL-1和0.65ng·mL-1,将其应用于土壤沉积物、猪肝、黄河水中的Cr(Ⅲ)和Pb(Ⅱ)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8%-101%之间;用于测定标准物质中Cr(Ⅲ)和Pb(Ⅱ)的含量,结果与标准物参照值一致.  相似文献   

7.
叶绿素a锰(Ⅲ)和叶绿素a锰(Ⅱ)的合成和光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绿素a锰(Ⅲ)(Mn(Ⅲ)-Chl-a)由脱镁叶绿素(Pheo-a)和醋酸锰(Ⅱ)合成而得,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叶绿素a锰(Ⅱ)(Mn(Ⅱ)-Chl-a)用Na2S2O4还原时绿素a锰(Ⅲ)获得,研究了它们的元素分析(EA),紫外可见吸附光谱(UV-Vis)和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FT-IR)证明了此二种配合物的合成,并给出了(Mn(Ⅲ)-Chl-a)与(Mn(Ⅱ)-Chl-a)的组成分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固体样品中Cr(Ⅲ)和Cr(Ⅵ)含量的测定方法。提出以NaOH溶解样品,以Fe(OH)3共沉淀分离富集Cr(Ⅲ)和以无机酸消化样品,然后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Cr(Ⅲ)和总Cr的含量的方法,再从总Cr中减去Cr(Ⅲ)得到Cr(Ⅵ)。方法简单快速和准确,得到满意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金属离子Mn(Ⅲ),Fe(Ⅲ),Rh(Ⅲ)和Pd(Ⅱ)原卟啉Ⅸ-二甲酯(PP)和四苯基卟啉(TPP)配合物及Pd(Ⅱ)间氯四苯基卟啉(TPPm-cl)配合物的共振拉曼光谱。利用金属离子外层d电子与卟啉环的作用,解释了配合物结构灵敏带的变化规律,同时讨论了不同卟啉及卟啉环上取代基团对结构灵敏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合成La(Ⅲ)、Gd(Ⅲ)、Tb(Ⅲ)8-羟基喹啉固体配合物,通过对其光声光谱的分析,研究了8-羟基喹啉稀土配合物的荧光性质和驰豫过程。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固体样品中Cr(Ⅲ)和Cr(Ⅵ)含量的测定方法。提出以NaOH溶解样品,以Fe(OH)3共沉淀分离富集Cr(Ⅲ)和以元机酸消化样品,然后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Cr(Ⅲ)和总Cr的含量的方法,再从总Cr中减去Cr(Ⅲ)得到Cr(Ⅵ)。方法简单快速和准确,得到满意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2.
代军  张浩  杨平华 《光谱实验室》2013,(6):2863-2869
合成了铁(Ⅲ)模板-硫脲交联壳聚糖,研究了Fe(Ⅲ)和Fe(Ⅱ)在模板交联壳聚糖上的吸附行为.考察了pH值、接触时间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pH值为5.0,吸附平衡时间为60min.研究了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配合物Eu2(DBM)64,4'-BIPY.IR和Raman光谱都证实了配合物的生成.77K下激光激发高分辨激发光谱和离光光谱表明配合物存在5D0能级能量差别为15cm-1的两种Eu(Ⅲ)格位,两种Eu(Ⅲ)离子均不位于对称中心.由5D0→7F0、1、2跃迁荧光光谱峰数判断,两种Eu(Ⅲ)格位的区域对称性均为C1或C2或C2.两种格位Eu(Ⅲ)离子的发光寿命分别为0.37ms和0.32ms.  相似文献   

14.
铽(Ⅲ)的双亚砜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若桦  王淑芳 《发光学报》1998,19(2):150-154
测量了双(苯基亚砜)乙烷、双(苯基亚砜)丙烷,双(苯基亚砜)丁烷和铽(Ⅲ)的配合物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及其寿命,讨他配体性质,阴离了了及镧系离子对铽(Ⅲ)配合物荧光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铁氰化钾-Fe(Ⅲ)分光光度法测定抗坏血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亮  党亚婷  惠晓娇  雷洁  马露 《光谱实验室》2011,28(4):1713-1715
基于抗坏血酸定量还原Fe(Ⅲ)为Fe(Ⅱ),Fe(Ⅱ)与铁氰化钾生成普鲁士蓝的反应建立了测定抗坏血酸的分光光度法。方法可用于药品、水果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以4-溴-1,8-萘酐为原料合成了新型萘酰亚胺衍生物N-正己基-4-苄胺基-1,8-萘酰亚胺(HBN),通过NMR和 MS 表征了其结构。利用荧光光谱研究它对铁离子(Ⅲ)的识别作用。实验显示,在 C2 H5 OH/H2O (φ:1/1)体系中,当Fe3+浓度为4×10-7~1×10-2 mol·L-1时,HBN荧光强度随Fe3+浓度增加大幅度下降。线性回归方程为:F0/F=623.2532cFe3++0.9642(R2=0.9963)。常见金属离子,如Ca2+,Na+, Cu2+,Zn2+,Pb2+,Co2+,Ni2+,Mn2+及Fe2+等,均不干扰HBN对Fe3+的识别。结果表明,HBN对Fe3+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17.
朱洪涛 《光谱实验室》2011,28(2):723-726
在HAc-NaAc缓冲溶液中,利用Fe(Ⅲ)对过氧化氢氧化亚甲基蓝褪色的催化行为建立了测定痕量铁的催化动力学分析法。该体系测量痕量Fe(Ⅲ)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0μg.L-1,检出限为3.49×10-6g.L-1。用于水样中痕量Fe(Ⅲ)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Eu(Ⅲ)与偏苯三甲酸(TLA)、2-噻酚甲酰三氟丙酮(HTTA)和邻菲罗啉(Phen)形成的两个新的四元配合物。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与荧光光谱等手段对它们进行了系统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偏苯三甲酸与2-噻酚甲酰三氟丙酮Eu(Ⅲ)和邻菲罗啉形成的四元配合物,具有比偏苯三甲酸Eu(Ⅲ)和邻菲罗啉形成的三元配合物更强的荧光强度与更宽的紫外激发,比配合物Eu(TTA)3Phen更好的热稳定性。得到了两种热稳定性较好的鲜艳红色荧光材料。  相似文献   

19.
由氯化铬、5-氯-水杨酸(5-CAS)和乙二胺(en)合成了5-氯-水杨酸-铬(Ⅲ)配合物[Cr(5-CAS)(en)2]Cl.H2O。用荧光、紫外和元素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在pH7.5,0.05mol·L^-1Tris-HCl缓冲条件下研究了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以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结合,条件结合常数为(1.40±0.15)×104mol^-1·L,结合位点数为3.20±0.61。  相似文献   

20.
王明昭  吕少哲 《发光学报》1995,16(2):165-170
合成了配合物Eu2(DBM)64,6`-BIPY,IR和Raman光谱都证实了配合物的生成,77K正派激发高分辨激光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存在^5D0能级能量差别为15cm^-1的两种Eu(Ⅲ)格位,两种Eu(Ⅲ)离子均不位于对称中心,由^5D0→^7D0.1,2跃迁荧光光谱峰数判断,两种Eu(Ⅲ)格位的区域对称性均为C1或C2或C,两种格位Eu(Ⅲ)离子的发光寿命分别为0.37ms和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