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实施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后,其脑氧饱和度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巴中市中医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0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多巴胺治疗,观察组给予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比较2组脑氧饱和度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MAP数值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 <0. 05),但2组治疗后MAP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治疗后HR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2组治疗后CI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用药前2组脑氧饱和度对比无差异性(P> 0. 05),联合多巴酚丁胺后,观察组脑氧饱和度各时间点均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可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和脑氧饱和度,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多巴酚丁胺应激试验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感染性休克患者静脉持续滴注多巴酚丁胺10μg·kg~(-1)·min~(-1)1h,观察患者全身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改变,氧耗量(Vo_2)增加15%以上者为试验阳性。结果:4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中,21例应激试验阳性,26例阴性。阳性组应用多巴酚丁胺后心指数(CI)增加18.1%,氧输送增加12.7%,Vo_2增加38.6%,氧摄取率增加18.0%,体血管阻力指数降低18.5%.阴性组CI增加11.5%,氧输送、Vo_2和氧摄取率均无明显改变。阴性组患者病死率76.9%,阳性组为33.3%(P<0.05)。结论:多巴酚丁胺应激试验可作为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动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去甲上腺素联用多巴酚丁胺和多巴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内脏灌注的影响。方法3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静注去甲肾上腺素加用多巴酚丁胺和多巴胺,调整药物剂量,使平均动脉压升高到90.0mmHg,观察药物使用前及用药后,12、48、72小时的血流动力学,IL-6,TNF-α血乳酸浓度及临床症状。结果多巴胺组与多巴酚丁胺联用去甲肾上腺组血流动力学,氧代谢指标均无明显差异。与用药前比较,两组在用药前后,血压、心脏指数明显升高,多巴胺组用药24小时后动脉乳酸浓度,与用药前无明显改变,但动脉pH值基础水平为(7.40±0.05) ,多巴胺应用24小时后显著降低至(7.26±0.06)(P<0.05)。应用去甲肾上腺加多巴酚丁胺后,24小时动脉乳酸浓度分别为(2.3±1.1)mmo1/L和(2.1±1.1)mmo1/L,均显著低于基础水平(4.0±1.8)mmo1/L(P<0.05) ,IL-6、TNF-α值及临床症状两组间有明显差(P<0.05)。结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联用多巴酚丁胺均能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全身血流动力学状态,但在改善内脏器官血流灌注上,去甲肾上腺素加多巴酚丁胺明显优于多巴胺。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米力农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5例,予以足量利尿剂,ACE-I类药物,洋地黄等治疗后,心力衰竭症状无明显改善,应用米力农联合多巴酚丁胺1-3d后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心脏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应用米力农联合多巴酚丁胺后心力衰竭明显改善1例,有效3例,无效1例。观察用药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E/A),每搏量(SV),心脏指数(CI)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力农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治疗前后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陈美华  吴益芬 《医药导报》2007,26(8):0895-0896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血管活性药物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胃黏膜pH值(Phi)的影响。方法将4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所应用的血管活性药物分为3组各16例,A组给予多巴胺,B组给予去甲肾上腺素,C组给予多巴酚丁胺加去甲肾上腺素。观察用药前(基础值)和用药后6,12,24和48 h胃黏膜Phi变化,同时观察用药前(基础值)和用药后6 h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3组患者用药前胃黏膜Phi差异无显著性;与基础值相比,A组用药后6,12,24和48 h胃黏膜Phi无显著变化;B组和C组用药后6,12,24和48 h胃黏膜Phi均明显高于基础值 (均P<0.05);用药后C组胃黏膜Phi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均P<0.05),A组与B组间用药后6,12,24和48 h胃黏膜Phi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3组患者用药前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与基础值相比,3组患者在用药后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均明显升高;B组和C组肺毛细血管楔压(PAWP) 与中心静脉压(CVP)均明显升高(均P<0.05);A组心率明显增快(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酚丁胺均使胃黏膜Phi升高,多巴酚丁胺与去甲肾上腺素联合使用升高胃黏膜Phi较单独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者明显;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酚丁胺均能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全身血流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6.
薛坦 《北方药学》2023,(2):55-57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多巴酚丁胺联合连续性肾替代疗法(CRRT)治疗对其血流动力学、血清指标及组织氧代谢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福建省福清市医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此研究的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选例的时间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对照组患者给予CRRT治疗,以前述治疗方法为基础上将多巴酚丁胺应用于观察组患者联合治疗,治疗时间均15 d。将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血清相关指标及组织氧代谢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高;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HR)、血乳酸(Lac)及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降低,其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心排血指数(CI)、平均动脉压(MAP)、氧输送(D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氧摄取率(O2ER)水平及Lac清除率均升高,其中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巴酚丁胺联合CRRT应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可改善机体血流动力学,减轻机体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左西孟旦与多巴酚丁胺在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所致心功能不全(CI)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2019年6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AOPP所致CI患者71例,在常规AOPP治疗基础上,按CI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多巴酚丁胺)35例、实验组(左西孟旦)36例。两组疗程均为48h,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数、脑钠肽(BNP)指标、应用呼吸机时长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心功能指数、BNP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指数及BNP显著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应用呼吸机时长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西孟旦对AOPP所致CI患者心功能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多巴酚丁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多巴酚丁胺加去甲肾上腺素和单用多巴胺对感染性休克绵羊内脏灌注的影响.方法:利用内毒素(LPS)复制感染性休克模型,当收缩压下降至5.3kPa时记录血流动力学及肠粘膜pH(pH_i)的基础值.20只绵羊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静脉注入多巴酚丁胺加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调整药物剂量,使平均动脉压升高到12kPa,观察用药前(基础值)及用药后1,2,3,4h的血流动力学和内脏灌注指标pH_i.结果:两组动物在用药后血压、心排指数及氧输送较用药前明显升高。多巴胺组动脉乳酸浓度及pH_i无明显改变,但动脉pH值在用药后1h从7.40±0.05降至7.26±0.06(P<0.05).应用多巴酚丁胺加去甲肾上腺素后3h和4h,动脉乳酸浓度从(4±2)mmol/L降至(2±1)mmol/L和(2±1)mmol/L(P<0.05),用药后3h,pH_i从7.19±0.04明显升高到7.36±0.07(P<0.05).结论:多巴酚丁胺加去甲肾上腺素和单用多巴胺均能改善感染性休克绵羊全身血流动力学状态,但在改善内脏灌注上,多巴酚丁胺与去甲肾上腺素联用明显优于多巴胺单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多巴酚丁胺和硝酸甘油联合应用治疗妊娠合并心衰的疗效。方法将60例妊娠合并心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给予强心、利尿等综合处理;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多巴酚丁胺60mg和硝酸甘油5~1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滴速为15滴/分,疗程3~7d。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CD、EF、AD、E/A)及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变。结论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多巴酚丁胺和硝酸甘油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临床症状,能较安全地行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盐酸乌拉地尔 (利喜定 )与多巴酚丁胺联用治疗重症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择冠心病25例、高血压心脏病10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 ,联用利喜定及多巴酚丁胺 ,用药前、后观察患者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心率 (HR)、心脏指数 (CI)、肺毛细血管楔压 (PCWP)、血管总外周阻力 (TPR)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的变化 ,数据采用t检验。结果 :SBP、DBP、HR、PCWP、TPR用药前、后比较均明显下降 (P<0 01) ,CI、LVEF明显增加 (P<0 01)。结论 :利喜定与多巴酚丁胺联用治疗重症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多巴酚丁胺与洋地黄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病人随机分成多巴酚丁胺组和洋地黄组各50例,前组用多巴酚丁胺2.5 μg/(kg·min)连续静滴48小时,每周1次,共8周,辅以利尿剂治疗.洋地黄组每天口服地高辛0.125~0.250 mg,急性发作辅以西地兰0.2~0.8 mg/d静脉注射,辅以利尿剂,共8周,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参数.结果 多巴酚丁胺组总有效率84%,洋地黄组总有效率64%,差异显著,P值<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后心功能参数有显著性差异,心搏量(SV)P值<0.05,心排量(CO)、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P值均<0.01.结论 多巴酚丁胺与洋地黄治疗心力衰竭都有明显疗效,无毒副作用,不失为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2001年11月-2002年3月,连续对16例病人行OPCABG手术,术中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AWP)及中心静脉压(CVP),有心梗病史,左室射血分数(EF)<0.40,留置Swan-Ganz导管进行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全组完成前降支吻合14例(2例病人前降支完全闭塞),右冠状动脉16例,回旋支14例,对角支8例,结果:本组死亡1例,行回旋支及对角支吻合时,MPAP,PAWP及CVP升高,较诱导后差异显,心排指数(CI)及MAP较诱导后下降显,而行前降支冠状动脉吻合时,各血流动力学指标较诱导后无明显变化。结论:OPCABG行回旋支及对角支吻合时,对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影响,而行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吻合时影响较小,术毕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恢复正常,心脏功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治疗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时使用左西孟旦联合多巴酚丁胺的临床效果。方法:现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132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6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左西孟旦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多巴酚丁胺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峰射血率(PER)、峰充盈率(PFR)在内的心功能相关指标和肺动脉压(PAP)与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在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两药联用的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91%(60/66),远高于单用左西孟旦治疗的对照组的74.24%(49/66),且实验组患者心功能恢复情况比对照组好,血流动力学指标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左西孟旦和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有明确临床疗效,可以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患者心功能,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多巴酚丁胺注射液与左西孟旦治疗的疗效及对其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多巴酚丁胺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左西孟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重症心瓣膜病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36例,经IABP治疗,比较平均动脉压(MAP)、尿量、心率、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剂量、心指数CI变化。结果:应用IABP的患者治疗后平均动脉压(MAP)升高、尿量增多、心率减慢,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剂量的减少,心指数CI升高。结论:合理选择适应症、准确把握应用时机、及早有效的应用IABP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本组收治的大多数病例,均经常规应用强心剂,利尿剂治疗无进步者,其中12例因大心脏极易引起洋地黄中毒而不能继续用洋地黄治疗者。用多巴酚丁胺40-120mg/d加入葡萄糖溶液中qd静滴,必要时可以24h连续维持,速度为2-6μg/(kg·min)。110例中显效者59例占53.6%,有效者30例,占27.3%。血流动力学资料表明,治疗后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右房压(RA),肺动脉压(PA),心排量(CO),心脏指数(CI),外周阻力(SVR),喷血指数(LVEF),左室作功指数(SWI)均有明显改善,绝大多数患者均无明显心率增快和心率紊乱的副作用。本文就其特点及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指导容量治疗在脓毒症并急性肾损伤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福建省级机关医院收治脓毒症并急性肾损伤患者6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33例。常规组按照早期目标导向进行液体复苏,观察组患者按照PiCCO监测进行液体复苏。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间段(液体复苏第6、24小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复苏液体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多巴酚丁胺用量,治疗前及治疗后7 d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量、血肌酐(SCr)]、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液体超负荷、液体不足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液体复苏第6小时多巴酚丁胺用量少于常规组(P<0.01)。观察组液体复苏第24小时HR、CVP低于常规组,MAP高于常规组,复苏液体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及多巴酚丁胺用量少于常规组(P<0.01)。治疗后7 d,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全身及胃 粘膜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首先用多巴胺,然后随机应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调整剂量维持平均动脉压>9.31 kPa.药物注射后 120 min,记录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及胃粘膜pH参数.结果:与其它三组比较,肾上腺素使心率明显增加(P<0.05),心排指数明显高于去甲肾上腺素组或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组(P<0.05),氧摄取率明显低于其它三组(P<0.05).与多巴胺、肾上腺素比较,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合用时动脉血乳酸值明显降低(P<0.05).与肾上腺素比较,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合用时胃粘膜pH值明显增加(7.25±0.09 vs 7.14±0.07,P<0.05).结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均能升高血压.但是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使氧代谢恶化,而去甲肾上腺素与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合用可改善胃粘膜灌注和组织氧利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期间的氧合状态。方法测定了32例心脏复跳后连续应用多巴酚丁胺或米力农情况下体外循环中、停体外循环后30min、手术结束、术后2h、术后16h等时点的心脏指数(CI)、氧供量(DO2)、氧耗量(VO2)和氧摄取率(ERO2)。结果①体外循环中和体外循环结束DO2和VO2有高度正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861,0.811;②体外循环中与体外循环后30min各数据比较CI、DO2、VO2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5或0.01),ERO2无显著性差异;③体外循环结束后各点数据比较,CI能维持在3L/(min·m2)以上,DO2能维持在550ml/(min·m2)以上。VO2能维持在120ml/(min·m2)以上。结论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期间存在病理性氧供依赖。心脏复跳后应用多巴酚丁胺能改善组织对氧的摄取和利用。体外循环后连续应用多巴酚丁胺或米力农很难进行DO2、VO2、CI的超正常值维护,但CI不小于3L/(min·m2)。手术后16h循环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仍需继续加强正性肌力药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正>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Invasive Hemodynamic Monitoring)是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及抢救治疗中重要的监测手段。目前常用的有创监测主要有动脉血压(ABP)、中心静脉压(CVP),以及以心排血量为中心的系列监测,包括:心排血量(CO)、心排血指数(CI)、体肺循环阻力、肺动脉嵌顿压(PAWP)、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等多项指标。而心排量的测定,有肺动脉气囊漂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