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层岩性油气藏是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的一个难点领域,其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准确定位岩性油气藏有利发育区和落实岩性圈闭的有效性。通过对研究区岩性油气藏地质与地球物理方面的研究,形成了"源""相"双控的勘探思路。惠州26洼是惠西南地区经钻探证实的富生烃洼陷,紧邻惠州26洼,且长期相对上隆的惠州21构造带和惠西低凸起,经断裂沟通源岩,具有油气强充注的有利条件;新近系沉积时期,惠州21构造带以独立于三角洲体系之外的陆架砂脊-砂席砂体为主要沉积特征,惠西低凸起以三角洲前缘的河道-河口坝砂体为主要沉积特征,这些砂体都有利于形成多种类型的岩性圈闭。在这2个岩性油气藏发育有利区,运用少井条件下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技术、等时成因砂体重构技术、基于地质模式的地震切片分析技术等关键技术,对岩性圈闭砂体沉积边界进行追踪和刻画,有效指导了该地区岩性圈闭的落实。该勘探思路及关键技术在惠西南地区惠州21构造带和惠西低凸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从目前惠州凹陷岩性油气藏勘探结果来看,岩性油气藏大多分布在SQ2~SQ4等3个层序中,分析总结这3个层序中的典型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控制因素,油气运移通道等,建立该地区的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指导惠州凹陷岩性油气藏勘探.惠州凹陷的烃源岩主要有文昌组和恩平组烃源岩,其中文昌组烃源岩对岩性油气藏成藏贡献较大;岩性砂体的发育受到沉...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斜坡区浅层(T2 k—J)具有较大勘探潜力,为了研究其油气地质条件和成藏有利区的分布规律,开展了大量的录井、测井和岩心资料分析,基于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对斜坡区浅层进行了综合地质评价。结果表明:①玛湖凹陷斜坡区克拉玛依组、白碱滩组、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等4套目的层的储层规模大,埋藏浅,物性好,具备形成集群式分布的岩性油气藏的条件;②研究区储盖组合配置较好,纵向上相互叠置,为集群式分布的岩性油气藏奠定了良好的储盖组合条件;③斜坡区断裂的发育为斜坡区浅层油藏提供了良好的油气运移通道;④研究区断块或断层-岩性圈闭均具有集群式分布的特征,且空间上叠置连片分布,成圈条件优越。浅层与深层油气富集区表现为“接力成藏”特征,具有一定继承性。该研究成果对玛湖凹陷斜坡区浅层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渤海油田近10年地质认识创新与油气勘探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渤海油田在潜山、中深层、岩性油气藏及天然气领域的勘探实践证实,地质新认识为油气勘探发现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部署。其中,源-汇时空耦合控砂原理的提出使得渤海海域古近系富砂沉积体系预测成功率由40%提高到80%,大大提高了中深层勘探成功率;极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发现证实了浅水湖盆中心优质储层的发育,指导了凹陷区浅层油气勘探;走滑转换带增压区为中深层大中型油气藏提供了良好保存条件,围绕郯庐断裂带发现了一系列大中型油气田;脊-断-砂耦合控制了凸起浅层油气运移路径和汇聚,使得石臼坨凸起浅层岩性-构造油气藏勘探获得重大突破;混合沉积的存在有效改善了中深层储层物性条件,在秦南凹陷陡坡带发现了亿吨级油田;花岗岩潜山"似层状"油藏模式的提出为中国最大中生界花岗岩潜山油藏评价提供了依据,落实了蓬莱9-1花岗岩潜山油藏的整体储量规模。这些地质新认识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油气勘探理论,指导了渤海油田"十一五"以来油气勘探持续发现,具有很好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5.
油气勘探目标常常受构造、岩性等多种地质因素控制,靠单一的地震解释技术很难奏效,迅速发展的地震综合解释技术为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查干凹陷实现油气勘探突破后,仍然面临着一系列勘探难题.该项研究针对查干凹陷相变快、储集体类型复杂、断裂发育、火成岩分布广泛、构造岩性复合油藏发育等特点,以高精度三维地震...  相似文献   

6.
针对渤中探区Q构造新近系近十年探索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借鉴周边成熟油田浅层岩性勘探的思路,以地质认识为指导,以精细构造解释和岩性圈闭刻画为核心,综合运用地层切片、地震属性分析、90度相移及低幅度构造变速成图等多项地球物理技术,对新近系明下段浅水三角洲岩性圈闭进行精细识别与刻画。结果表明:地层切片结合地震属性技术有效识别砂体平面展布特征,90度相移技术辅助完成砂体精细刻画,低幅度构造变速成图技术真实反映砂体构造特征。通过多项地球物理技术的应用,相继发现了Qa、Qb/c及Qd等一系列浅层岩性含油气构造,掀起了渤海海域浅层岩性勘探的热潮,同时也对相似地质背景探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浅层新近系是渤海油田的主力储量、产量层系,但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渤海海域浅层规模性储量发现的难度越来越大。近年来,通过地质认识和勘探技术的创新,重新认识了渤海海域浅层油气运移条件,建立了浅层油气富集与深层油气初次、二次运移的关系,明确了浅层油气富集贫化机理,深化了"汇聚脊"控制浅层油气富集模式;在新认识的指导下,开展了基于地球物理方法的高勘探程度区浅层规模型构造-岩性目标探索,成功获得渤中29-6油田、垦利6-1油田等多个浅层大中型油气田的持续发现,保障了渤海油田储量、产量的稳步增长。渤海海域浅层油气运移成藏理论技术创新与勘探突破,不仅对该地区后续勘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对其他地区类似勘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南阳凹陷边界断裂带砂体反演及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南阳凹陷边界断裂带是油田勘探的薄弱地区,也是油田下一步勘探的重点区域。通过建立研究区层序地层格架, 在南阳凹陷边界断裂上利用地震资料及测井约束反演寻找小型砂体并刻画其特征,为下一步的勘探指明了方向。该地质与地球物理紧密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指导南阳凹陷以及中国东部其它相似断陷湖盆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东濮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潜力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东濮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现状,以及与国内多个典型盆地的对比分析,阐述了东濮凹陷具备形成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有利油气地质条件,在构造圈闭不发育的生烃洼陷区是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有利方向,同时分析了东濮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思路对策,重视对高精度三维地震信息和储层地震预测技术的合理利用是有效勘探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泌阳富油凹陷油气深化勘探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泌阳凹陷经过近30年的勘探,勘探难度很大的情况下,"十五"期间,通过深入开展地质研究取得新认识:①凹陷成油条件优越,是典型的"小而肥"富油凹陷;②北部斜坡带是寻找浅层复杂断块群油气藏的有利地区;③安棚深层系是寻找岩性油气藏的有利领域;④南部陡坡带是寻找多种类型复杂油气藏的有利区带.针对不同区带勘探的技术难点,加强技术攻关并采用相适的勘探技术以确保勘探目标的实现.北部斜坡带采用保护浅层反射信息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安棚深层系采用核磁共振测井油气层识别技术和压裂改造提高油气层产能技术;南部陡坡带采用地震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术,均收到显著效果."十五"期间在泌阳凹陷新增探明储量逾6000×104 t,使河南油田出现一个新的储量稳定增长时期.  相似文献   

11.
渤海湾盆地富油气凹陷油气资源丰富,岩性地层油气藏和隐蔽型潜山油气藏是今后发现规模储量的重要勘探方向.以成藏理论新认识为指导,以先进适用勘探技术为支撑,形成了富油气凹陷“二次勘探”新思路.提出了以“整体认识、整体评价和整体部署”为核心的富油气凹陷二次勘探方法,主要包括构建全凹陷整体三维地震数据平台、重建凹陷构造、沉积和储层等地质模型、油气资源分布量化表征重描、多领域油气成藏模式创建、多领域目标整体预探以及上产增储一体化实施等.该方法的提出,对深化渤海湾盆地富油气凹陷勘探,实现油气勘探持续规模增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指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部凹陷一直是辽河油田的主要产区之一,已在该凹陷发现了欢喜岭、曙光、冷家堡、兴隆台等十几个油田,目前已经进入高成熟勘探阶段,原有的整装、易发现油气藏已基本勘探完毕,剩余的大多是隐蔽性较大的岩性油气藏,故而近几年在勘探上进展不大。认为从研究砂岩沉积特征入手、运用层序地层学和地震属性综合识别砂体的方法和确立构造与岩性并重的找油理念、总结老区规律、进行砂岩分布预测与评价,对于认识岩性油藏分布特征和勘探目标优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岩性油气藏成为福山凹陷的主要勘探目标。GeoEast解释系统提供的叠后反演和油气检测技术为该区岩性油气藏的预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借助叠后反演技术,并结合地质、测井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福山凹陷岩性油气藏的有利成藏模式为挠曲坡折带低位斜坡扇类型;通过对FS-Y区块开展油气检测,发现其地震频谱存在"低频共振、高频衰减"现象,为区内砂岩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垦利10-1油田是2008年在莱州湾凹陷北部陡坡带发现的亿吨级油田,其主要含油层段为古近系沙三段(构造油藏)和新近系明下段(构造-岩性复合油藏),油藏具有埋藏浅、储量大且丰度高、原油物性好、测试产能高等特征.该油田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莱州湾凹陷是一个小而肥的富烃凹陷,拓展了渤南地区浅层新近系明下段岩性油气藏的勘探领域,扩大了莱州湾凹陷油气勘探范围,再次证实了凹陷中继承性陡坡带具有形成大型复式油气藏的优势条件,对于推动莱州湾凹陷及我国海上其他类似低勘探程度凹陷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油气勘探开发主要目的层序和探明储量集中在新近系,古近系油气藏由于埋藏深、钻井成本高等原因而导致勘探程度较低。HZ-A古近系文昌组低孔低渗砂岩岩性油藏位于惠州凹陷HZ26洼西次洼南部斜坡区,该油藏的储层物性较差,横向变化较大,具有"低孔低渗"特点,而且油水分布规律复杂,油、水层及干层共存,无统一的油水界面,给油藏的定量描述带来极大困难。本文以HZ-A古近系油藏为例,系统分析了区域地质特征、烃源岩特征、储集层特征、盖层特征、油藏地质特征、原油来源、成藏期与储层演化匹配关系和浮力成藏下限,提出了HZ-A古近系油藏是常规油藏和致密油藏的过渡类型的新认识,丰富了研究区油气成藏地质规律的认识,对于勘探珠江口盆地古近系自生自储油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古潜山油气成藏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部凹陷古潜山油气成藏条件为重点,针对上覆分布不均(0~1100m)的玄武岩地震资料品质差,识别古潜山圈闭难度大,裂缝性储层岩性复杂,裂缝发育程度不确定因素多等复杂地质情况,加强基础研究及规律性认识。通过对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古潜山油气成藏条件的分析认为:该区石油地质条件有利于古潜山油气藏的形成,在上覆沙河街组勘探程度较高的情况下,下伏古潜山油气藏的勘探仍是下步有利的勘探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7.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构造再认识及对油气勘探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邮凹陷是苏北盆地勘探程度较高的含油气凹陷,近年的勘探对象逐渐向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区及深凹带岩性圈闭发展。在构造再认识基础上,处理好构造样式、地震资料以及钻井之间的关系,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这既是对以往钻井的重新思考,又是成熟探区精细勘探的必由之路。同时,对深凹带古构造背景和古地理的研究,可以举一反三,指导未知区的岩性油藏勘探,不失为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有效思路。文章结合构造地质理论,通过研究高邮凹陷复杂断裂的构造样式,重构复杂资料区的解释方案,在高邮凹陷复杂断裂带和北斜坡地区取得了新的认识;通过对构造背景与岩性油藏关系的研究,指出了高邮凹陷深凹带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油气勘探领域难以实现油气规模发现、传统勘探思路难以适应非常规油气新目标等问题,运用深化地质认识及重建成藏模式的思路,开展成熟探区勘探研究与实践。辽河坳陷已然进入勘探高成熟阶段,成熟探区的深化勘探不能仅仅局限于在地球物理技术进步、钻探水平的提高和油气层改造技术等领域,更应该体现在对地下地质条件客观存在的精准把握和创新认识。在西部凹陷清水洼陷创新成藏模式,新发现岩性油气藏石油储量2 800×104t;在雷家地区创建“双要素”新评价模型,实现了非常规油气目标评价由面到体的转变;在东部凹陷沙三段重建勘探单元,发现新的勘探单元并部署实施X47井获高产气流。辽河坳陷成熟探区油气勘探实现多项突破,并对同类型成熟探区的勘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温米地区紧邻丘东生烃凹陷,油气资源丰富,油藏类型多,油水关系复杂。经过近20 a的勘探,中浅层剩余的构造型圈闭越来越少,岩性油气藏勘探程度低,以原有的“构造控藏、层状边水”认识指导勘探的难度越来越大。利用现有钻井、测井、地震、试油及分析化验资料,寻找有利的勘探目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精细地质研究,认为该区油气成藏受岩性、断裂影响大,且岩性控藏明显,表现为同一构造背景上呈现“一块多藏、一砂一藏” 的油水分布特征,并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指出下步精细勘探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莱州湾凹陷是渤海海域重要的富烃凹陷,但其深洼带浅层一不生烃、二无油源断层、三无汇烃构造,是传统地质认识中的“勘探禁区”。近年来,随着对渤海浅层油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认识的深入,尤其是油气运移“汇聚脊”控藏认识的提出,为深洼带新近系找油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在此认识指导下开展了莱州湾凹陷深洼带石油地质条件再分析与成藏规律攻关研究。创新提出了基于陡坡砂体型汇聚脊控制的浅层规模性岩性砂体“迂回式”成藏模式,为寻找深洼带浅层有利勘探目标指明了方向;形成了砂体整体解剖技术,实现了浅层多期大型连片复合型砂体的精细刻画,为新近系规模性油气成藏寻找到有效储集空间。2021年,在莱州湾凹陷深洼带新近系成功发现并高效评价了垦利10-2亿吨级岩性油田,不仅在渤海深洼带发现了首个亿吨级岩性油田,更为类似盆地的凹陷区浅层勘探开辟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