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碳对高钒高速钢冷轧辊耐磨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钒含量10%的条件下,采用铸造方法制备了碳含量1.58%~2.92%的高钒高速钢冷轧辊试样,应用自制设备WM-1型轧辊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碳含量对高钒高速钢耐磨性的影响,并与高铬铸铁(Cr20)进行了耐磨性与磨损机理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含碳量为2.58%的高钒高速钢耐磨性最佳,其耐磨性为高铬铸铁的5倍。高钒高速钢与高铬铸铁轧辊试样的磨损机理均为高应力下的接触疲劳剥落。  相似文献   

2.
高钒高速钢、高铬铸铁冷轧辊磨损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王强  杨涤心  龙锐  魏世忠 《铸造》2005,54(6):570-574
通过对高钒高速钢、高铬铸铁轧辊试样的冷轧模拟试验研究表明,高钒高速钢由于其均匀分布、形态较好的高硬度碳化物使其耐磨性大幅提高,在同等试验条件下为高铬铸铁试样的4.4倍.微观分析表明,轧辊试样磨损机理主要表现为疲劳剥落,浅层剥落主要表现为棘齿裂纹的萌生、扩展与断裂的过程;高铬铸铁轧辊试样深层失效主要表现为MC3型碳化物的断裂并形成裂纹源并在疲劳循环过程中断裂失效,高钒高速钢轧辊试样MC型碳化物有少量破碎并形成晶间裂纹源,主要失效方式表现为碳化物颗粒剥落,并对此进行了定性的力学解释.  相似文献   

3.
高钒高速钢、高铬铸铁冷轧辊材质的耐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利用自制模拟冷轧工况的试验装置,对比研究了高钒高速钢、高铬铸铁两种轧辊材料冷轧状态下的耐磨性.结合扫描电镜、金相分析等方法,对轧辊材料的磨损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冷轧状态下,轧辊的失效形式主要是滚动接触疲劳破坏兼有一些机械磨损以及在较高的接触应力下轧辊表层产生的塑性变形.VC较高的形态及较高的硬度是高钒高速钢具有比高铬铸铁较好的耐磨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高钒高速钢的冲击磨料磨损性能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陟祚  龙锐  魏世忠 《铸造》2005,54(6):549-552
以高铬铸铁(Cr26及高锰钢Mn13Cr2为对比材料,在MLD-10动载磨料磨损试验机上研究了高钒高速钢以鹅卵石为磨料时的冲击磨料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冲击功为0.5J时,高钒高速钢(V10)的耐磨性是高铬铸铁(Cr26)的2.1倍,是高锰钢(Mn13Cr2)的2.8倍.随13着冲击功的增大,高钒高速钢(V10)的耐磨性大幅下降,但其耐磨性仍高于高铬铸铁(Cr26)和高锰钢(Mn13Cr2).  相似文献   

5.
利用MM-200型滑动磨损试验机测试了高钒高速钢在不同压力下的干滑动磨损性能,借助于扫描电镜对其磨损形貌和组织进行观察,并与高铬铸铁对比考察了其耐磨性和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高钒高速钢的耐磨性明显优于高铬铸铁,其磨损机理为犁削磨损和疲劳磨损的复合,并且有应力作用下碳化物的脆性碎裂及脱落。  相似文献   

6.
利用MM-200型滑动磨损试验机测试了高钒高速钢在不同压力下的干滑动磨损性能,借助于扫描电镜对其磨损形貌和组织进行观察,并与高铬铸铁对比考察了其耐磨性和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高钒高速钢的耐磨性明显优于高铬铸铁,其磨损机理为犁削磨损和疲劳磨损的复合,并且有应力作用下碳化物的脆性碎裂及脱落。  相似文献   

7.
魏世忠  徐流杰 《金属学报》2020,56(4):523-538
本文介绍了钢铁耐磨材料的发展历史,重点综述了高锰钢、高铬铸铁、高钒高速钢3类典型耐磨材料的成分、显微组织、磨损性能、抗磨机理和改性技术。以高锰钢为代表的耐磨钢依靠高强韧性的基体抵抗磨损,而以高铬铸铁和高钒高速钢为代表的耐磨合金主要依靠高硬度的耐磨相抵抗磨损,高钒高速钢比高铬铸铁具有更优良的耐磨性,与VC硬度高、形态好的特性有关。提出了高性能耐磨材料应具备3个要素:高强韧基体,高硬度多尺度协同作用的优质耐磨相,耐磨相与基体良好结合。  相似文献   

8.
热处理对高钒高速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热处理对高钒高速钢残留奥氏体、硬度、冲击韧度及磨粒磨损性能的影响,筛选了适用于磨粒磨损工况的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热处理工艺对碳化钒形态分布无明显影响,但对高钒高速钢基体中奥氏体含量和耐磨性有重要影响。淬火温度越高,回火温度越低,则残留奥氏体含量越高。残留奥氏体含量在20%-40%,耐磨性最好。最佳热处理工艺为(1000-1050)℃淬火,550%一次回火,此工艺处理后试样硬度较高,冲击韧度适中,耐磨性最好。多次回火后,高钒高速钢硬度降低,耐磨粒磨损性能下降。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经过合适热处理工艺处理后,高钒高速钢的耐磨性是高铬铸铁的3倍以上。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室条件下,用Amsler-135型磨损试验机,对高钒合金、高铬铸铁和贝氏体钢三种抗磨材料进行了抗冲击磨粒磨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三种冲击载荷和两种不同磨料的试验条件下,高钒合金的抗磨性都最好,高铬铸铁次之,贝氏体钢最差。从金相组织方面分析了这三种抗磨材料的上述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反复强烈冲击磨料磨损工况下,高铬白口铸铁通过热处理,使其具有马氏体(仅含少量残余奥氏体)基体组织,可提高高铬白口铸铁组织的抗冲击剥落能力。高铬白口铸铁含碳量应低一些(~2.2%),Cr/C控制在8左右,使铸铁具有较高的韧性和断裂韧性K1C,可以延缓铸铁裂纹的产生和扩展。  相似文献   

11.
张杰  周旬  苏长水  王晓东  肖福仁 《轧钢》2007,37(3):48-53
轧辊表面氧化膜的形成及剥落对轧辊的消耗及产品质量有显著影响。采用VL2000DX—SVF18SP型超高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高铬铸铁、高铬铸钢和高速钢在连续加热及等温过程中其表面氧化膜形成的特征,同时对比研究了这3种材料在循环加热、冷却后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高铬铸铁和高铬铸钢开始形成氧化膜的温度较低,约为300 ℃,但氧化膜致密均匀,抑制了高温及等温过程氧化膜的生长;而高速钢氧化膜开始形成温度较高,氧化膜快速形成的温度约为480 ℃,但氧化膜均匀性差,具有较快的生长速率,高速钢的抗氧化性显著低于高铬铸铁和高铬铸钢。  相似文献   

12.
张杰  周旬  苏长水  王晓东  肖福仁 《轧钢》2020,37(3):48-53
轧辊表面氧化膜的形成及剥落对轧辊的消耗及产品质量有显著影响。采用VL2000DX-SVF18SP型超高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高铬铸铁、高铬铸钢和高速钢在连续加热及等温过程中其表面氧化膜形成的特征,同时对比研究了这3种材料在循环加热、冷却后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高铬铸铁和高铬铸钢开始形成氧化膜的温度较低,约为300 ℃,但氧化膜致密均匀,抑制了高温及等温过程氧化膜的生长;而高速钢氧化膜开始形成温度较高,氧化膜快速形成的温度约为480 ℃,但氧化膜均匀性差,具有较快的生长速率,高速钢的抗氧化性显著低于高铬铸铁和高铬铸钢。  相似文献   

13.
在中温三体磨损工况下,研究了含钼镍高铬铸铁的磨损性能以及钼对高铬铸铁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表明,含钼镍高铬铸铁的磨损方式主要为显微切削、犁沟及部分塑性变形引起的剥落和碳化物断裂。钼含量为1.27%试样的显微组织中碳化物细小且分布较为均匀致密,对基体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硬度达64.4 HRC,具有最佳的中温三体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14.
钒对高铬铸铁衬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解决高铬白口铸铁的脆性问题,用钒铁对其进行变质处理,研究了高铬铸铁的钒含量对其硬度、冲击韧度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钒含量的增加,硬度升高,冲击韧度先增后减,在钒含量为0.8%(质量分数)左右时,冲击韧度最高;耐磨性与冲击韧度变化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15.
魏海鸿  张腾  董立新 《电焊机》2021,51(2):41-45
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热处理对高铬铸铁的微观组织的影响,通过硬度测试和耐磨性测试研究热处理对高铬铸铁的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当固溶处理温度在920℃以下时,淬火+回火后的组织为铸态组织;当固溶处理温度920℃及以上时,淬火+回火后铸态组织消失,出现淬火组织;随着固溶处理温度的升高,高铬铸铁硬度与耐磨性先升高后下...  相似文献   

16.
王仲珏  何义成 《热处理》2007,22(2):24-26
对经稀土复合变质的多元微合金化低铬铸铁进行亚温处理,以求其硬度与韧性的最佳匹配。试样在不同酸碱度(pH5、pH7和pH10)的砂浆中进行磨损试验,结果表明,稀土能提高低铬铸铁的耐磨性和抗氧化性。在湿磨态的磨损条件下,经亚温处理的稀土低铬铸铁件使用寿命明显高于高锰钢零件。  相似文献   

17.
研究高铬铸铁-碳钢固-液复合铸造锤头的组织及硬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固-液复合铸造高铬铸铁锤头部分具有较高的硬度,远离复合面高铬铸铁硬度增加,碳钢硬度降低。远离复合面高铬铸铁组织为M7C3型碳化物+回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固-液复合铸造高铬铸铁组织中碳化物有定向分布的趋势,有利于提高锤头的耐磨性;远离复合面碳钢部分的组织为珠光体和较多的铁素体,复合面附近碳钢组织珠光体数量明显增加,铁素体数量明显减小,高铬铸铁中的碳通过复合界面向碳钢进行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