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宏霞 《青海环境》2021,31(3):139-142
根据青海省生态环境厅2015~2019年《青海省生态环境公报》公布的数据,详细分析了五年来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环境空气质量变化情况,初步探讨了高原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变化及成因,总结出了如何治理高原城市空气质量的一些可行性策略,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开展青海省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即"三线一单")的划定和编制,通过青海省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对青海省空间生态环境基础状况、结构功能属性进行系统评价,衔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科学确定青海省"三线一单",明晰空间布局、污染物控制、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开发利用等管控要求,将行政区域划分为若干环境管控单元,在一张图上落实生态保护、环境质量目标管理、资源利用管控要求,构建符合青海省实际的分区环境管控体系,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为青海省"一优两高"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以RS/GIS技术解译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为信息源,对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排序及分级。结果得出:乌鲁木齐市、乌苏市、呼图壁县生态环境质量良好,沙湾县、石河子市、奎屯市、玛纳斯县生态环境质量一般,米泉市、阜康市、克拉玛依市、昌吉市生态环境质量较差;良好、一般及差的县市区域面积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39.8%、27.89%和32.29%。这种生态环境质量分异特征主要是由自然环境条件、人类经济活动、土地利用方式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宁黎平 《青海环境》2004,14(3):123-125
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两大关键问题。青海省幅员辽阔 ,环境条件恶劣 ,交通不便 ,传统方法无法解决生态环境快速调查和监测问题。在近 10年得到高速发展的遥感技术 ,具有常规手段难以替代的作用 ,能够在大范围内开展生态环境调查和监测。文章就此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利用遥感技术进行青海省生态环境调查和监测的技术方法、技术路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利用青海省气象局生态环境监测资料,定量分析评价了2005年度全省生态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6.
从1997年11月24日~26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的第九次全国环境监测数据传输工作会议上获悉,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1996年度环境监测站的数据传输、上报综合质量等方面进行定量评比的基础上,评选出获得1996年度全国环境监测数据传输第一名的监测站,青海省环境监测站连同陕西省、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一起获此殊荣,这也是青海省环境监测站继1995年度之后第二次荣获这了荣誉。青海省环境监测站第二次获得全国环境监测数据传输第一名  相似文献   

7.
史海珠  王勇 《青海环境》2010,20(2):58-60
根据目前青海省生态监测现状,深入分析了生态监测存在的问题,首次提出了由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和重点区域生态监测站点为主构建青海省生态监测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风力发电对青海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褚建 《青海环境》2006,16(3):123-124
根据青海省风能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现状,结合省内实际情况,指出了风力发电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质量的客观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参照生态系统质量评估技术规范,对其具体的数据处理细节做了一定调整,应用调整后的技术方法对南宁市2000~2020年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开展评估,并分析调整后技术方法的适用性。评估结果表明:在评估时段,南宁市森林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在54.148~74.355之间,总体保持在良好等级,2020年的森林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值接近优等标准;评估结果具有良好的可视化特性,可以清晰地展示不同时间段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及等级变化特征;评估结果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以应用于生态功能区域评估、专题评估、服务生态环境监管等方面。通过对该技术方法的实际应用研究,认为生态系统质量评估技术规范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广泛应用于具体的评估业务,为生态环境监管业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环境教育》2008,(6):35-36
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良好,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首次实现了双下降。城市空气质量良好处于全国中上游水平,城市噪声污染较轻。松花江流域水质状况总体稳定、略有改善,为轻度污染,出境水质达到三类指标的频率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价旅游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在提出"旅游经济发展质量"概念的基础上,运用AHP法从经济运行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质量两个方面构建了一个包含6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并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旅游经济发展质量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大致呈现从东—中—西递减的空间分布规律。从一级指标来看,旅游经济运行质量较高的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西部较落后;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质量较高的地区以东部为主,中部和西部相对滞后。从二级指标来看,各地区在旅游经济有效性、带动性、稳定性、协调性、创新水平和生态环境方面拥有不同的发展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12.
1996年1月3日,青海省环保局、深圳市环保局、深圳世纪文化公司、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保护长江源、爱我大自然”新闻座谈会。至此,这项由我国民间首次发起的江河源环境保护工程正式拉开序幕。 近年采,由于地球温室效应,沙漠化侵吞、矿产滥采以及野生动物偷猎等人为因素,造成我省长江河源区环境质量明显下降。1994年1月,青海省治多县县委副书记索南达杰同志只身与18名持枪盗猎分子英勇搏斗,壮烈牺牲。他的事迹在青海省乃至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也唤醒了更多的有识之士,投入到环境保护的事业当中,由深圳世纪文化公司江河源探险家杨欣倡导发起的这项跨世纪江河源保护活动,计划利用5年的时间对长江源头地区进行4次生态环境科学考察,建立4个自然保护站,对长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进行强制性保护。  相似文献   

13.
四川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素芬 《四川环境》1989,8(4):68-73
农业生态环境是进行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其质量的优劣,对人民生活和生产影响极大,特别是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常常是涉及全局,影响长远的带根本性破坏,一旦破坏后,恢复起来相当困难,有些甚至是不可逆转的。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历来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占全国耕地十五分之一的四川,供养着占全国十分之一的人口,其农业生态环境的好坏,对全国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所以,深入了解四川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问题及危害,努力搞好农  相似文献   

14.
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是城市市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和扩大环境容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全国重点城市环境综合评价考核工作中,也将城市园林绿化做为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指标.西宁市作为青海省的省会,全国60个重点绿化城市之一,应当有一个清洁、舒适、安静、优美的生态环境.因此,无论从省会城市的地位,还是从社会经济环境,以及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等方面,都必须迅速发展西宁市的园林绿地建设.  相似文献   

15.
浅析西宁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小玲 《青海环境》2004,14(3):128-130
本文在研究分析西宁地区自然环境条件、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基础上 ,参照有关生态环境评价技术规范和标准 ,试对西宁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并提出了生态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互助北山林场是青海省重要的林区之一,对黄河水源涵养及黄河源生态系统的调控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林区人畜数量的逐年递增,草地环境出现危机,林牧矛盾日渐突出,本文就如何解决北山林区的草地环境问题谈几点看法,事实上,人、森林、草地、牲畜之间存在着共生关系,只要认真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生存需求的关系,按客观规律去操作,就会达到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依存。  相似文献   

17.
数字     
<正>74.3%5月7日,生态环境部通报了一季度全国水环境质量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1940个国家地表水评价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74.3%,同比上升8.0个百分点;劣V类断面比例为6.0%,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100万个联合国5月6日在巴黎发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全球评估报告》显示,如今在全世界800万个物种中,有100万个正因人类活动而遭受  相似文献   

18.
文章使用青海省生态环境10a变化(2000~2010年)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下发的2000年和2010年土壤保持、防风固沙、水文调节和净初级生产力等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数据,采用间接评价方法,估算了全省2000年和2010年土壤保持等五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量分别为67 586 992.04万元和76 515 857.09万元,表征了青海省生态系统巨大的服务功能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保证青海省国控重点源监督性监测的代表性、准确性和可比性,探讨如何做好质量控制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青海省环境立法的历史、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青海省的实际,提出完善本省环境立法的构想,由于青海是一个资源大省,对环境保护的地方性立法同样不可或缺.青海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已经成为制约青海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的新青海,环境法制工作必须加强,青海省的生态环境对我国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通过对青海环境保护的地方立法现状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立法建议,分别从环保法体系执法与司法、法律监督、法律意识等层面对环保法制建设的不足之处进行探讨,并对将来的环境法制建设在以上几个层面的不足之处提出几点粗浅的建议,旨在为青海省的环境保护立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