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Planning》2013,(3)
历史研究从来都不只局限于时代更迭、人事易变,史料来源也从不囿于史志、史官或者以往的史学家。本文观照个人的历史,而且是时代变动中一位女性的传奇历史,透过个人在时空中的种种经历、情感变化,观察当时的社会动向与人群心理。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7)
史料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极具意义,但在史料选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内容所进行的史料补充不够充分;选取史料的依据有失公允;教师所引用的史料过于单一,难以支撑结论;史料教学的模式不够丰富。有效进行高中史料教学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选取史料并将史料科学地运用于课堂。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10)
在新课改背景下,史料教学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重点,直接关系着中学历史的教学质量,因此备受重视。文章以史料教学为视角,通过激发学生史料阅读兴趣、遵循史料多元选择原则、优化史料阅读指导方法、提升史料阅读探究能力,深入探析史料视角下中学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1)
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只有依托通史教学提供的平台才能扎实推进,可围绕史料实证素养的四个能力层次展开: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增强实证意识;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5)
陶希圣创立的食货派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应有重要地位。本文指出食货派的史学地位体现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发展,提升了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整体水平;揭橥"搜集史料"的旗帜,为时代酿造了搜集中国社会经济史料的激情;重视史料但绝不忽视理论的治史思想于史学转向的意义;开辟了诸多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新领域;开启了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合作之风;提出了某些积极的治史主张。食货派不仅为中国社会经济史的创建提供了诸多研究成果,还对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范式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而也奠定了食货派在中国史学史上不容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
从东汉魏晋时期发端,一直沿袭到清朝,志怪小说作为一种贴近民间的文学形式不断发展。作为其中的杰出代表,《搜神记》和《子不语》相较于各自时期的其他志怪小说都力求所录之事等真实可靠,这无疑提升了它们的史料价值。我们可以通过透视这两个时代的不同作品,窥探各自时代的民俗信仰;由魏晋时期的佛道神鬼盛行,到清中期的宗教理性,唯心领域在群众心中的地位,因时代变化而损益。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1,(2)
史料是会计史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对待史料的态度及史料建设的完备程度是衡量会计史研究水平和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史料整理与研究仍处于会计史研究的"边缘"地带,史料意识薄弱和史料建设迟滞已成为阻碍会计史研究和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从进一步发展会计史研究和提升会计史学科地位的战略角度考虑,需要重视和加强史料整理与研究工作,应当把史料基本理论及方法论研究作为会计史研究的基础方向确定下来。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0)
历史学科教学中,史料是最基本的抓手。教师在史料发掘和运用方面应该有自己的建树,唯有如此,才可借助史料完成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借助史料,可以让学生回到历史时空,多角度观察历史,激活历史思维并能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引领学生穿透史料探寻历史真迹,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史料的多方面运用,值得历史教师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文字史料、图像史料、考古遗存和建筑实例,简要回顾了中国从穴居时代到晚清时期的顶棚发展史。数千年前,顶棚不仅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性部件,更重要的是,它成为礼制系统的一部分,被赋予了尊崇和中心的意义。此后的顶棚吸收了诸多富有象征性的形式要素,并由结构策略和几何法则构筑其基本语汇体系,这些基本语汇的巧妙排列和丰富变化,是中国建筑体系采用简约统一的构架形式塑造千变万化的场所特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
历史是回顾总结过去、展望指引未来的工具,是初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是学习历史的基础,任何历史结论都是建立在史料基础上的,没有史料,教学会显得空洞。史料教学,有利于让学生走近历史、感悟历史。对史料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应用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1.
赵子旭  顾军  陈曦 《室内设计》2013,28(6):113-118
北京是著名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优秀历史建筑是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保护好优秀的历史建筑对于保存城市历史文脉、反映社会发展历史、营造城市的独特意象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东城区现存有价值历史建筑的实地走访调查,较为全面地掌握了东城区辖区内现存有价值历史建筑的整体数量、分布情况、保存现状、文化价值、周边环境等基本信息,在此基础上总体评价其生存状态,从中挖掘出这些历史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2.
周卫 《新建筑》2006,(5):20-22
以历史性建筑与其存在过程中曾经经历过的历史事件,尤其是另类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为线索,以德国纽伦堡希特勒统治时期原国会大厦改建成新的档案中心为例,探讨历史事件对于历史性建筑的再利用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于西方历史建筑保护的观念与实践历程的回顾和对保护现状的一些研究,来发现中国历史建筑保护的不足之处,并探讨了对中国历史建筑保护目前存在问题可以积极参与的一些工作,以积累历史建筑保护的经验,促进历史建筑保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历史文化街区的色彩作为一定历史时期、一定地域范围文化积淀的产物,是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历史资源,必须予以保护。当前我国的保护实践中,由于缺乏规范、科学的方法指导,使得保护人员不知如何对历史文化街区的色彩特征进行提炼,也不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制定色彩的保护措施;日本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在调查研究阶段有具体落实形式,即“传统建造物群保存对策调查”工作体系。该体系针对街区色彩采取了兼顾整体与部分的调查研究策略。调研过程中,配合客观先进的方法,确保了对历史文化街区色彩的科学评价,从而为后续的保护措施制定和落实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其独特的调查研究模式.给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以重娶启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泉州老城各类历史信息分期叠加,形成城池格局、历史水系网络、历史街巷网络、宗教空间网络等历史空间网络,在此基础上进行叠合,建构历史空间网络体系,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为城市历史空间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浅析历史街区街道活力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琎 《山西建筑》2008,34(7):42-43
从历史街区的历史文脉角度出发,分析了历史街区街道空间的活力与特征,浅析了如何在延续历史文脉的基础上保护发展其特色特征,丰富与更新其街道空间的活力,以达到在保护历史环境的同时保证历史环境所蕴含的文化和精神的延续。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研究了城市历史街区的正确保护与合理更新。探讨了中国西部地区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应如何看待城市历史街区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在回顾中国历史街区保护、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并分析了对历史街区保护的经验教训和形成原因;同时分析了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规划的特点,指出了历史街区风貌保护与建筑保护更新的问题;最后结合实例分析提出了中国历史街区的规模范围及核定标准。  相似文献   

18.
李浈 《南方建筑》2009,(4):16-20
本文从文献与现状两方面出发,探讨了池州杏花村的历史建置及其历史景观特征,在充分尊重其真实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保护历史景观、再现文化空间的规划构想。  相似文献   

19.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方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针对目前中国在历史街区保护理念、方法及实施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和认识上的误区,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运用有机更新的原则和方法,在深入分析中国历史街区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西安大皮院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设计,从保护与延续传统城市空间格局与形态、保护与传承人文社会网络等方面,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因地制宜分类分区的保护方法,以期达到对历史街区进行整体保护与更新,维系发展人文活力和机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那些记录着时代变迁的历史街区应当同老房子一样给予保护。然而长久以来,保护工作仅是物质方面的历史遗存及其环境的考古和修复,很少涉及精神方面的地方民俗、社会环境和人文因素的研究。本文从国际学术交流-磁器口概念设计引发思考,提出历史街区的保护不同于单纯的文物保护,因为居民的生存环境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在城市改造和修改过程中保持它的整体环境,就必须关注居民的人居环境。并对如何处理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作出了中西文化比较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