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爱玲 《大家健康》2016,(5):287-288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及其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对接受抗结核治疗所致药物性肝炎32例患者护理效果等资料进行分析,并了解抗结核药物对肝脏的不良反应。结果:通过有效护理,使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患者的预后良好。结论: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科学服药方法、合理的饮食及有力的心理支持,能够明显减少药物性肝炎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抗结核药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并探讨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汕头市中心医院于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并确诊的751例肺结核患者中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0例药物性肝损伤与年龄、饮酒史、乙肝病毒携带、治疗方案有关.年龄>60岁占58.8%(47/80).且患者年龄越大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越高,有饮酒史占47.5%(38/80),乙肝病毒携带占45.0%(36/80).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药物治疗方案比较显示,四联抗结核治疗致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最高(50.0%).结论 抗结核药能对肝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均能迅速恢复正常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79例肺结核患者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出现类似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症状,与结核病分型、抗痨药用量及病程无关,与抗痨药固有毒性及其代谢产物,以及个体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结核菌感染呈上升趋势,治疗结核分支杆菌感染显得更为迫切。由于抗结核药物应用随之增多,多药联用及用药时间相对较长,使药物性肝损害发生机会增加,如何解决其治疗矛盾是结核病化疗面临的特殊问题。1990年1月~2004年11月我院收治肺结核共215例,其中发生药物性肝炎25例,现对其临床特点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25例中男18例(72%),女7例(28%),男女之比为2.6∶1;年龄16~35岁者4例(16%),35~60岁者8例(32%),≥60岁13例(52%);体重<50 kg者14例,>50 kg者11例。HBV-M(1、3、5项)阳性2例(8%)、HBV-M(1、4、5项)阳性6例(24%),HBV-M…  相似文献   

5.
黄昌龙  刘宁 《华夏医学》2001,14(6):829-830
抗痨药的发现及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对结核的治疗及控制结核病的流行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 ,因用药而引起的毒性损害的报道日益增加。笔者对近几年收治的服用抗痨药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所致的 15例药物性肝炎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 15例 ,男 12例 ,女 3例。男女之比为 4∶ 1,35岁以下 1例。 35~ 5 0岁 5例 ,5 0岁以上 9例 ,平均 5 3岁。所有患者均有肺结核病 ,其中浸润型肺结核 11例 ,慢性纤维空洞肺结核 3例 ,陈旧性肺结核 1例。初治患者 10例 ,复治者 5例。所有患者均在服用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分析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炎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炎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其全部临床资料,对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炎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40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肝损害发生在抗结核治疗1月内,3例患者肝损害发生在抗结核治疗1-2月内,5例患者肝损害发生在抗结核治疗2月后.经一定护理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均全部消失,且肝功能恢复到正常状态,ALT以及AST指标等也恢复到了正常水平,因而所有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预后效果.结论:针对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炎患者,通过实施一定的心理护理、消毒隔离、饮食护理、肝功能护理以及健康宣教之后,患者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改善,且能获得较高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抗痨治疗过程中药物的肝损伤是结核患者停止治疗的最常见原因之一,临床医家在明确辨证的基础上灵活治疗本病,均有一定程度的疗效;此外,有关本病的药理等方面的研究也有不同程度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科技》2000,(1):17-19
  相似文献   

9.
张杰 《安徽医学》2009,30(12):1454-1455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对124例的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多见于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多发生于用药的第1~8周,发生率8.54%。结论对抗结核药致肝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使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正常,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10.
11.
王琪 《吉林医学》2014,(9):1925-1925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出现药物性肝炎的结核病患者,对患者一般情况、结核类型、肝功能损害时间及治疗转归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同患者年龄、性别、结核病类型、初治或复治、HBV感染情况等有关,及时处理后预后良好。结论:抗结核治疗过程中难免发生药物性肝炎,在临床治疗中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所致重型肝炎(简称药物性重肝)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35例药物性重肝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男女之比2:3,早期出现ALT和AST升高,继而黄疸进行性加深,部分病人中后期出现乏力,纳差,腹胀,厌油。主要并发症为肝性脑病,低蛋白血症。腹水,感染,肝肾综合征等,病死率达70%。结论:选择恰当,合理的抗结核治疗方案,服药后定期动态观察肝功能变化。一旦肝功能异常。及时调整用药或停止抗结核治疗。给予保肝和营养支持等治疗,有利于药物性重肝的预防。  相似文献   

13.
记者问:请您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抗结核药相关性肝损伤?左维泽主任:抗结核药相关性肝损伤是药物性肝损伤的一种,是指在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感染的过程中出现的肝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抗结核药4种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引起药物性肝炎,监测不良反应发生,对结核病控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对抗结核药4种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引起药物性肝炎的1例患者进行描述分析。结果抗结核药4种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引起药物性肝炎。结论虽然(FDC)抗结核药具有化疗方案合理规范、便于规律用药、良好的依存性等优点,应提高对抗结核药不良反应的认识、加强督导管理、及早发现不良反应,避免造成严重后果,应停用抗结核药而导致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郑燕  颜晓霞  张忠梅 《甘肃医药》2011,(10):610-612
目的:通过对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炎49例分析,探讨其特点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结核病患者经抗结核治疗后肝功能损害的情况,护肝措施及转归。结果:11例抗痨治疗半月出现肝炎,38例治疗1月后出现肝炎;其中11例加服护肝药物治疗后好转,31例停服利福平加用护肝治疗后好转,7例停服抗痨药物加用护肝药物治疗好转。结论:抗结核药更易引发药物性肝损害,在临床应该注意观察,保护肝功能。怎样做到即不影响结核病的治疗,又能将由此导致的肝损害降到最低,是今后探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结核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而在抗痨治疗过程中药物的肝损伤是结核患者停止治疗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有报道观察的446例患者中,出现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为10.76%。而且资料显示,本病多发生于老年、营养不良、酗酒、乙肝病毒感染,或既往有肝病史、耐药、耐多药肺结核等高危险因素人群中。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护肝方法,是患者坚持抗结核治疗,减少结核耐药和复发的关键。笔者查阅了近几年来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中医药治疗的有关文献,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老年与中青年患者使用双环醇片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轻中度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鹤壁市传染病医院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因抗结核药所致DILI的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均采用双环醇片进行保肝治疗,治疗2、4周后比较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老年组及中青年组治疗2周后的有效率分别为77.3%和83.3%,4周后的有效率分别为90.9%和93.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内老年组发生不良反应1例,中青年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双环醇片在治疗老年抗结核药所致轻中度DILI的作用是安全高效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结核病耐药性不断增强,抗结核药物的使用剂量越来越大,联合用药势在必行,但长期用药而致的肝炎发病率也不断攀升。本研究通过对我院3年来收治的结核病患者服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总结该病临床特点。1临床资料1.1纳入标准[1]结核病诊断明确,有口服抗结核药物史;有血吸虫性肝病史者已痊愈;治疗前肝功能正常,用药后出现肝功能异常,伴或不伴有黄疸、厌油及消化道症状;停药后症状好转;排除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病毒性肝炎。1.2临床资料我院2005-2007年收治的结核病患者3 712例中,选取因服用抗结核药物出现肝功能异常者4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32例,女性108例。小于15岁以下者56例,15~60岁者314例,大于60岁以上者70例。病因:原发性肺结核4例,血型播散型肺结核48例,继发性肺结核282例,结核性胸膜炎70例,肺外结核36例。无症状者188例,有症状者252例。肝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转氨酶(ALT、AST、Y-GT)升高和黄疸(巩膜和皮肤黄染、TB IL升高)。440例药物性肝炎患者单独或联合服用异烟肼(H)、利福平(R)、乙胺丁醇(E)、吡嗪酰胺(Z)和链霉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炎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诊治的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炎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肌苷、肝泰乐和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研究组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和肝功能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9.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尿黄、皮肤巩膜的黄染分别为6.25%、10.42%,对照组分别为22.92%、29.1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相关AST、ALT和TBIL等肝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炎患者,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治疗效果显著,症状和肝功能相关指标明显改善,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代阳  卢家桀  雷秉钧  杨尧 《四川医学》2005,26(8):866-866
患者,男,52岁,因发热,尿频,尿急,尿痛1d于2004年6月13日入我院。患者于入院前1d,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达39℃,伴尿频、尿急、尿痛、无畏寒、寒颤,无咳嗽、咯痰、腹痛、腹泻。患者2个月前在南京某医院诊断“结核性胸膜炎”,予异烟肼0.3g,1次/d,利福喷叮0.6g,2次/周,吡嗪酰胺0.75g,1次/d,抗结核治疗,一直服药至入院当日。抗结核治疗前(2004年4月15日)在当地医院查白细胞为7.9×109/L,中性粒细胞0.67,服药期间,定期检测肝功,未监测血常规。既往有双足部真菌感染,但一直未使用抗真菌药物。其他药物史、职业接触史无特殊。体格检查:T39℃,P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