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Crouzon综合征的病因。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技术结合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对6例Crouzon综合征家系(21名患者,15名正常人)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ER2)基因第9外显子进行了分析。结果:SSCP检测发现5种异常泳动变位,DNA直接测序证实为种突变类型,Tyr340His,Cys 342Trp,Cys 342 Tyr及344Ala  相似文献   

2.
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DNA直接测序和多重PCR法,检测了1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1例K562细胞株,9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6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2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培养细胞DNA中P16基因的点突变和基因缺失。用PCR-SSCP共筛查出5例CML中P16基因的异常,突变率为27.8%(5/18),对其中1例外显子2异常者经测序证实为第151密码子CCC→CGC的转换,导致Pro→Arg的错义突变;并检出1例MM中P16基因外显子3的异常;受检的ALL,AML,K562细胞株中,未检出突变。各病例中均未检出P16基因的缺失。本文探讨了白血病中P16基因突变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肝细胞癌(HCC)中p53基因的突变情况,收集86例HCC手术切除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DNA序列分析,研究了p53基因的突变情况。86例HCC中,p53基因的突变率为36%,其中,密码子249的突变率为33.7%,1例SSCP和RFLP均提示密码子249存在突变者经DNA序列分析显示密码子249的第三个碱基发生了AGG/ArgAGT/Ser突变。以上结果提示,HCC中,p53基因的突变主要以点突变为主,主要发生在密码子249,其突变率、突变谱和突变方式与启东等HCC高度流行区相似  相似文献   

4.
肺癌p53基因突变与蛋白表达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ang J  Zheng J  Fang W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11):846-849
目的 以测序结果为标准,探讨免疫组织化学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两种方法用于检测肺癌p53基因突变的敏感性及优缺点。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PCR-SSCP和PCR产物直接测序检查30例肺癌标本的P53蛋白和基因改变,结果 30例肺癌标本经测序共检出22例突变,突变位于第5外显子8例(36%),位于第6外显子2例(9%),位于第7外显子7例(32%),位于第8外显子5例(2  相似文献   

5.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基因CTG 复数下SEP,MEP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DM)患者及其家系成员基因CTG重复数的变化与体感诱发电位(SEP)、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比较。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及DNA杂交法对5例临床诊断DM患者及其中3个家系16名成员进行DM基因CTG重复数和SEP、MEP测定。结果 10名正常人CTG重复 19~30个,SEP、MEP正常和例。DM患者CTG重复数均在80个以上,其中2例在1605个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Peutz-Jeghers综合征STK11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中国人Peutz-Jeghers(PJ)综合征患者STK11基因进行突变分析,确定其特征,为基因诊断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肽分析(PCR-SSCP)和DNA测序的方法,对8个中国人PJS家系STK11基因进行研究。结果 在两个家系中分别新发现一个终止突变和剪接位点突变,推测最终导致产生截短型蛋白。结论 STK11基因在中国人PJS患者中可能以点突变为主,突变发生率较国  相似文献   

7.
建立一种非同位素的不对称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aPCR-SSCP):通过不对称PCR(aPCR)获得单链,普通PAGE电泳分离,经银染快速准确检出突变;应用这种方法,研究了4株鼻咽癌细胞株CNE1,CNE2,HK1和SUNE1中肿瘤抑制基因P53基因突变,证实CNE1,CNE2在第8外显子,HK1在第5外显子有突变,并发现新建立的细胞株SUNE1存在第8外显子的突变。  相似文献   

8.
可疑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的hMLH1和hMSH2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比较分析符合国际诊断标准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ICGHNPCC)家系和提出的可疑HNPCC家系的分子特征的异同,建立可疑HNPCC诊断标准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根据AmsterdamHNPCC诊断标准和作者提出的可疑HNPCC诊断标准,分别收集得到29个ICG家系和34个可疑家系。提取先证者的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PCRSSCP和DNA测序的方法进行hMLH1和hMSH2基因的突变筛选。结果29个ICG家系中有9个家系被检出含有hMLH1基因的种系突变,突变率为310%;34个可疑家系中有10个家系被检出含有hMLH1或hMSH2基因的突变,两个基因的突变率分别为235%和59%。ICG组和可疑组中两个基因总突变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hMLH1基因同是两组家系中的主要相关基因。两组家系中,突变均较一致地分布于基因的后半部分,突变类型也极为相似,均以导致短缩蛋白的突变最为常见。结论ICG组和可疑组在遗传背景上有着相似之处,对HNPCC诊断标准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HNPCC家系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9.
MTS1是Kamb在1994年发现的一种新的抑癌基因。在很多类型肿瘤中经常出现MTS1基因的纯合性缺失或突变。本文利用PCR方法研究了MTS1基因第2外显子在胃癌中的纯合性缺失情况,24例标本中发现2例缺失。用PCR-SSCP并结合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分析了24例原发性胃癌标本中MTS1基因第2外显子突变情况,只发现1例突变,此结果提示胃癌中MTS1基因突变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黑色素瘤抗原-1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 检测黑色素瘤抗原-1(MAGE-1)mRNA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为用MAGE-1基因编码蛋白作为疫苗对HCC患者进行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45例HCC患者组织和相应癌旁肝组织以及16例肝硬化组织和12例正常肝组织的MAGE-1mRNA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对6例RT-PCR扩增产物的目的基因片段进行DNA序列测定,并以测序证实为MAGE-  相似文献   

11.
Zhang FF  Tang BS  Zhao GH  Luo W  Xia K  Liu XM  Xiao JF  Zhang RX  Chen B  Hang C  Pan Q  Cai F  Guo P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6):1809-1812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致病基因的突变特点。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或PCR直接测序等方法对113个确诊的CMT家系进行了PMP22、MPZ、CX32、EGR2、GDAP1、NEFL、HSP22、HSP27等致病基因进行突变检测。结果发现有36个家系为PMP22重复突变所致,7个家系为CX32基因突变所致,1个家系为MPZ基因突变所致,1个家系为GDAP1基因突变所致,1个家系为HSP22基因突变所致,1个家系为HSP27基因突变所致,未发现PMP22、EGR2和NEFL基因点突变。结论CMT的PMP22基因重复突变所占比例为31.9%,CX32基因突变所占比例为6.2%,HSP22、HSP27、MPZ和GDAP1基因点突变所占比例均为0.9%,PMP22、EGR2和NEFL基因点突变少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道一个腓骨肌萎缩症2型(CMT2)大家系.方法:对家系中所有成员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6名患者进行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先证者进行腓肠神经活检,采用高度多态性短串联重复(STR)法检测PMP22基因大片段重复突变,对PMP22、MPZ和NEFL基因编码区致病突变,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技术结合DNA测序进行检测.最后对该家系进行全基因组扫描.结果:除了2名患者同时有下肢近端和远端肌肉萎缩和无力外,所有患者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以下肢为重的肢体远端肌肉萎缩和无力,轻到中度的感觉障碍.6名患者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都正常,肌电图检查均可见巨大运动单元电位、纤颤电位和正锐波,腓肠神经活检证实为轴突型周围神经病.STR法未检测到PMP22基因大片段重复突变,PCR-SSCP技术未检测到PMP22、MPZ和NEFL基因编码区致病突变.全基因组扫描最终将其疾病基因定位在12q24.2-q24.3.结论:检查结果符合CMT2型的诊断,该家系是一种罕见的CMT2亚型.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汉族人群腓骨肌萎缩症Cx32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Charcot Marie Tooth (CMT)diseaseisthemostcommoninheritedperipheralneuropathywithapreva lenceof 1in 2 5 0 0 .Distalmuscleweaknessandatro phy ,sensorylossandreducedorabsenttendonreflex es ,pescavus ,hammertoes ,steppagegaitareamongthemainsymptoms .Thereares…  相似文献   

14.
腓骨肌萎缩症的病理学特点和基因突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MT)患者的病理学特点及其与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对2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以及13例基因突变分析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周围髓鞘蛋白22基因重复突变患者中出现髓鞘脱失、增厚各4例,2例出现“洋葱球”样改变,无轴索变性;4例连接蛋白32基因突变患者出现髓鞘脱失3例,髓鞘增厚1例,无轴索变性;热休克蛋白22和热休克蛋白27基因突变各1例,均表现为轴索萎缩、缺失和再生。结论本组基因突变患者的病理活检结果与国外报道的腓骨肌萎缩症的病理特点不完全相同;基因突变分析结果与病理表现一致,准确性高、损伤小,可早期诊断,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有家族史的患者或高危亲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MT)的遗传学改变特点。方法联合应用PCR-双酶切分析检测CMT病人17p11.2-12上的基因重复,同时结合DNA直接测序方法进行Cx32基因突变分析。共检测18例CMT病人和10例正常健康对照者。结果18例病人中11例检测出1760bp片段,占61,1%。正常对照组未检测到此片段。Cx32基因突变检测发现18例中4例有异常电泳带(22.2%),均为基因重复检测阴性者。其中3例来自同一家系,为X-连锁遗传,另1例为散发家系。DNA序列测定结果:在2个家系的先证者中发现2种新突变。联合两种方法检出率为83.3%(15/18)。结论PCR-双酶切是快速、准确的临床诊断方法,联合Cx32基因突变分析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结核分支杆菌耐利福平耐药基因检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应用DNA序列分析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检测rPOB基因突变在结核分支杆菌耐利福平(RFP)耐药性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NA序列分析法和PCR-SSCP法对80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其中药物敏感株32株,耐RFP或含耐RFP耐多药株48株)rpoB基因核心区域的突变情况进行检测.结果以结核分支杆菌H37RV为对照,所有32株药物敏感株的rPOB基因均无突变.用DNA序列分析方法检测48株耐药株中44株发生突变,敏感性为91.7%(44/48),其中最常见的突变位点是531位丝氨酸和526位组氨酸.PCR-SSCP检测48株耐RFP分离株中,45株rPOB基因SSCP图谱异常,其敏感性为93.1%(45/48).结论DNA序列分析可指导临床用药,PCR-SSCP可快速检测结核分支杆菌RFP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应用非同位素PCR-SSCP方法检测乳腺癌p53基因点突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53基因点突变。方法应用非同位素PCR -SSCP技术检测 4 8例石蜡包埋乳癌组织中p53基因点突变。结果  4 8例乳腺癌中 2 0例出现异常电泳 ,表明这些病例相应DNA片段中发生了点突变 ,其中 8例位于第 5- 6外显子 ,9例位于第 7外显子 ,3例位于第 8外显子。免疫组化检测突变p53蛋白的表达 2 5例为阳性 ( 52 % ) ,其中 5例SSCP未发现基因突变 ,突变可能发生在所检测的基因片点以外。结论 非同位素PCR -SSCP是一简便、快速、有效的检测基因点突变的方法 ,特别适用于大量标本基因点突变的筛选 ;p53基因点突变与突变型蛋白表达呈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Mutations of connexin43 in fetuses with congenital heart malformations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Background Gap junction channels formed by connexin43 (Cx43) protein are important in cardiac morphogenesis, and Cx43 gene is thought to be associated with congenital heart malformation (CHM).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detect the mutations of Cx43 in fetuses with CHM.Methods Cx43 extron DNA was amplified by PCR from 16 fetuses with a variety of CHM. The PCR products were analyzed by SSCP and DNA sequencing. Thirty children who had no CHM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s.Results Eight homozygous mutations of Cx43 were observed in a fetus with double outlet right ventricule (DORV) , fiveof the 8 mutations were missense mutations including Arg239Trp, Ser251Thr, Ala253Pro,Pro283Leu and Thr290Asn, and the remaining 3 were silent polymorphisms including Gly252Gly,Pro256Pro and Thr275Thr.No mutations were found in other fetu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s Mutations of Cx43 may be associated with congenital conotruncal anomalies. PCR-SSCP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screening the mutations of Cx43.  相似文献   

19.
散发性大肠癌多基因突变与肠道内环境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肠道内环境中因素与散发性大肠癌多基因突变关系。方法:对106例散发性大肠癌患者进行多基因突变和肠道内环境中有关指标(以粪便为标本)的测定,并进行流行病学的病例一病例研究分析。结果:106例散发性大肠癌患者中APC(MCR),K—raS(12/13)及P53(5/6,7,8)突变率分别为31.19%(32/106),37.74%(40/106)及39.62%(42/106)。散发性大肠癌患者p53 249密码子突变占p53总突变的42.86%(18/42);肠道内粪胆汁酸(OR=1.9280,P=0.0052),Mg^2^ (OR=0.287l,P=0.0121)和Ca^2^ (OR=O.0659,P=O.0307)进入多因素logistic模型;吸烟指数和肠道内胆汁酸与p53 249密码子突变相关。结论:散发性大肠癌确实普遍存在有多种基因的突变,肠道内高胆汁酸可能是散发性大肠癌相关基因突变的重要危险因素,肠道内ca^2^ 和Mg^2^ 可能为保护性因素;广东地区散发性大肠癌p53基因突变有一定特点,有必要探索AFB1在广东地区散发性大肠癌发生发展中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肠癌患者粪便K-ras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粪便中K_ras基因突变的检测用于大肠癌诊断及筛查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基因扩增_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_银染法检测癌组织及粪便中K_ras基因突变。结果:31例大肠癌患者粪便K_ras基因扩增率为70%,癌组织中检测到K_ras突变9例,在相对应患者粪便中检测到突变7例,敏感性77%(7/9),特异性100%。粪便中K_ras基因突变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肿瘤部位、粪便隐血试验(Fecal ollult bloodtest FOBT)及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无关。结论:粪便中突变基因检测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大肠癌无创性筛检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