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辅导员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全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发挥红色资源作用、构建全媒体育人、完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等三个路径,探析“大思政”视域下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3.
为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于“大思政”视域,进一步厘清人文素养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分析高职人文素养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二者相互融合的路径:提升师资人文素养以强化“大思政”育人认识与能力;加强校园文化活动设计以打造人文“大思政”育人品牌;注重社会实践育人以提升“大思政”育人成效,从而构建起“思政促人文、人文载思政”共生共赢的“大思政”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要想全方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应持续强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打破原有只依靠思政理论课的单一教育局面,使其他课程和思政理论之间形成合力,将思政元素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所有环节。在此背景下,从“课程思政”具有的基本特征和价值夯实顶层设计、优化教育内容体系、优化教育方法体系和建设育人为本制度。  相似文献   

5.
皮睿 《文教资料》2021,(2):129-130
现阶段,高校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从“大思政”视角,思考教学改革和发展方向,探索更有效的思政教学模式。这不但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建设发展对教育领域思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对大思政理论进行阐述,结合理论内涵分析大思政视角下高职院校思政教学新要求,审视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学面临的问题,提出高职院校思政教学模式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多元文化交融碰撞,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正处人生观念形成和价值取向确立的关键时期,要坚定政治思想,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教育是坚定大学生政治思想的基本途径。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课程思政”,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基于此,文章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出发,提出教师培养、课堂教学设计、拓展思政教育渠道、建立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融合路径,以期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宏 《中国轻工教育》2019,(1):67-71,85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战教学符合"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总体要求,具有"大思政"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从"大思政"的总体布局出发,重新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战教学系统模式,使各个相关要素充分发挥作用,形成正向合力。  相似文献   

8.
“大思政”是新时代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动态和新形态,彰显了新时代新征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显著优势和突出特征,也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和遵循。高校在贯彻“大思政课”理念的基础上,遵循其运行逻辑和建设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调动一切育人主体、挖掘一切育人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推动思政理论课高质量发展。从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相结合、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结合、刚性表达和柔性说理相结合等方面,厘清“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纵深发展的实践路径,为构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格局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玥 《科幻画报》2022,(6):174-176
我国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这也是检验我国高校一切工作的基本要求。本文通过成功构建“三全育人”学习体系,对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学习体系的理论内涵和“伟大思想政治典范”的形成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索,努力提升我国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助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掌握并引导大学生思想动态是当前人工智能时代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同时也是对高职院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根本问题的积极回应。面对当前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挑战,以往传统单一的思想教育模式很难适应新时代大学生主体性意识增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为此,应充分借助多元融合理论,从教育理念、组织活动、教育媒介、教育氛围、师资力量以及学生自我教育等方面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韩冷 《成才之路》2023,(9):60-62
在“大思政”视野下,高职院校必须对本校的办学理念重新定位,强化思政工作,以更好地确立“大思政”的教学思想,进而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文章阐述“大思政”的概念,分析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探讨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在“大思政”视野中的困境,指出“大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对策是重视网络环境的净化、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开辟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既是对以往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社会生活的一次反思,也为考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社会生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场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当通过把社会生活引入课堂、让社会生活成为课堂,实现社会生活叙事的“微而不碎”“大而不空”,从而真正用好社会生活,于新时代中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舞蹈教学进行课程思政具有重要意义。思政教育融入高职院校舞蹈教学,补充了“技能化”的教育模式,完善了崇美向善的职业诉求。当前,高职院校舞蹈教学实施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认知感和教学水准有待提升,教师在授课中对思政教育素材开发深度不够,课程思政缺乏课堂授课与课下实习沉浸式联动,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思政教育不到位,课程思政教育评价机制体系不够科学系统。高职院校舞蹈教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是: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水平,加大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力度,完善课上课下双向联动育人机制,在顶岗实习实践中筑牢理想信念,建立科学系统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教学中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其中,从而达到全方位培育人才的目的,这是高职思政工作的重点,即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必须将思政工作与各类课程的教学相结合。把握"课程思政"理念,是高职语文教学的要点,这就要求教师要摆脱原有的教学思维,在课堂中融入思政知识,实现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帮助老师转变为立德树人而不仅仅是教书育人。本文简单地介绍了"课程思政"的本质和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重点分析了"课程思政"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改革新策略。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语文课教师应将语文教学与课程思政紧密融合,担负起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高职语文课内容与思政理论具有共通性,语文课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中国文学历来有文以载道的传统,高职语文融入课程思政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为加强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建设,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课程思政的理论水平,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采用多元灵活的教学手段,院校也需要完善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病理学”是一门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包含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精益求精、实事求是”科学精神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工作作风等丰富的“思政素材”。建设“病理学”课程思政,在课堂上穿插课程思政元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本文通过制定“病理学”课程新标准和建设“病理学”思想政治案例库这两个方面探讨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的有效路径,推动“病理学”课程思政的开展,为创新育人手段、丰富思政载体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是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守正创新和提质增效的重要方向指引和现实要求。“老西藏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宝贵资源,两者在价值导向、内容倾向、行动指向三个方面高度契合。“老西藏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应遵循历史性与时代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原则。从争当大先生以凝聚“大思政课”育人合力,重塑大课堂以提升“大思政课”育人实效,搭建大平台以强化“大思政课”育人功能,创新大评价以落实“大思政课”育人效度等方面,提升“老西藏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系统打造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生态体系,高校应积极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打造沉浸式、大数据、故事化、协同式思政课堂,围绕“一课一品”、打造“三大课堂”、构建“五位一体”,不断探索高校思政课“135”育人新模式,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凸显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9.
实践教学环节是落实"课程思政"的重要场域。高职院校应发挥"工学结合"优势,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协同育人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思政课“在社会生活中来讲”的重要途径。“大思政课”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社会大资源挖掘不够“深”,“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没有实现有效对接;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实践教学、搭建资源平台力度不够;思政课专职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合力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大思政课”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明确方向和具体要求,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