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发展,封装尺寸变得更加细密,焊料变形导致的互连短路问题日益突出,针对芯片凸点进行共面性缺陷检测即测量凸点高度的需求更加迫切。为实现这一目的,建立了基于白光三角法的芯片凸点高度测量仿真模型,系统分为光源整形模块,精密狭缝、显微投影系统和显微成像系统。分析了样品移动过程中凸点顶部反射光斑的变化情况,同时对比本系统会聚光线和传统平行光线对于凸点顶部成像光斑的影响,针对上述分析提出适用于凸点高度检测的方法,并使用仿真结果加以证明模型准确性,为搭建实物系统完成真实样品检测任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一种基于光学三角法的形貌测量系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学三角原理的物体形貌测量方法。从理论上推导出了被测点的相对高度与像点距离的线性公式,通过这个公式可以由像点距离计算出被测点的高度。在实际的测量系统中,通过工作台的精确位移和像点的移动距离可标定出线性公式中的未知系数。把被测物体放在工作台上,先测出被测点的像的相对位移,然后再通过公式计算出被测点相对屏幕的距离。试验中测量了一个圆柱体上的一些点的三维坐标,通过这些数据绘出了圆柱体的三维形貌。  相似文献   

3.
基于朗伯定律重建光学三角法测位移原理公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少清  庄葆华 《光学学报》1996,16(12):802-1808
利用朗伯定律重构了光学三角法测位移的原理公式,与用几何光学原理建立的公式进行了比较。利用新公式对影响光学三角法漂移精度的主要误差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给出了实验结果,并提出了减小和校正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光学三角原理的内径非接触测量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光学三角测量原理,提出了一种非接触测量内径的方法。对激光双光三角测量原理与单光三角测量原理进行了分析对比。采用单光三角测量原理设计了一种非接触式测量内径的光电测量系统。论述了系统的组成和总体结构,并通过实验对测量系统的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系统的测量误差不大于0.03mm,重复性测量精度优于±0.03mm。  相似文献   

5.
杨之昌  王建华  马世红 《物理实验》2007,27(5):31-34,44
根据复旦大学物理系的教学实践经验,以牛顿环、分光计(分光仪)及迈克耳孙干涉仪等基础物理实验为例,阐述了在基础光学实验中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6.
“切脉”是中医常用的诊疗手段,依赖于医生的定性感知和经验分析。基于激光三角法的脉博波测量系统,可以辅助中医定量记录分析脉搏波信号。系统中线性激光投射至手腕脉搏检测位置,CMOS图像传感器记录过程,HALCON和MATLAB软件分析处理图像,通过光学质心和快速傅里叶变换来计算拍摄图像的质心变化,拟合脉冲波动波形。该测量系统结合了光学测量和计算机自动化的优点,具有非接触式、易操作、快速检测等优点。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杨红  康登魁  姜昌录 《应用光学》2013,34(2):284-288
光学传递函数是评价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重要指标,针对目前光学传递函数测量只能覆盖可见光和红外波段,自行研制了紫外波段(260 nm~400 nm)光学传递函数(OTF)测量装置。介绍了装置的原理及组成,采用中心波长为0=300 nm和0=380 nm 2种OTF标准镜头在2个光谱范围内对OTF测量装置进行了标定和测试,结果表明:调制传递函数(MTF)的测量值与理论值的偏差:0.03(轴上);0.05(轴外)。最后,对装置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8.
激光三角法测量是现代测量技术中重要的测量方法,但其测量精度受自身系统、环境以及被测物表面特征等因素的影响。针对被测表面的特性是激光三角法产生测量中产生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根据特定颜色所造成误差的重复特性提出了数据标定的改进方法;针对表面粗糙度,通过在光路适当位置安装偏振片有效消除了镜面反射,采用双光路设计有效改善了被测物倾斜带来的误差。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改进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用电桥测电阻等精度多次重复测量和单次测量不确定度的估算方法及两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0.
基于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利用直接测量量和间接测量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根据误差理论的教学经验与实践,给出了直接测量量和间接测量量的实验数据处理的具体方法步骤,并结合实际的测量数据,举例说明了如何运用直接测量量和间接测量量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既便于学生理解又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  相似文献   

11.
一种标定三角测量法激光位移计的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角测量的原理公式中因变量、自变量及系统结构参数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并且这些系统结构参数在工程上难以精确测量,因此激光位移计的标定变得很困难。本文通过设置辅助变量及组合参数,使变量之间关系线性化,然后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组合参数的准确值,实现激光位移计的准确标定。在此过程中对自变量的测量值做适量修正,可部分消除光学系统畸变对组合参数拟合结果的影响,减小拟合残差。本文给出了用该方法标定激光位移计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直接扣除法测量半导体光放大器频率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光电子器件散射参量定义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直接扣除法的半导体光放大器频率响应测量系统,测量中通过扣除激光器和探测器系统的频率响应,得到放大器固有的频率响应。对InGaAsP体材料行波腔半导体光放大器样品进行了测量,得到了放大器在不同注入光功率和不同偏置电流下的频率响应曲线。这些曲线很好地反应了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增益饱和和噪声特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半导体光放大器对低频调制信号的放大能力弱于对高频信号的放大能力,分析认为其原因在于半导体光放大器的载流子寿命有限导致低频信号长时间消耗载流子时,载流子数量无法及时恢复,从而使得增益降低。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光学相关的空间相机像移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超  李英才  易红伟 《光子学报》2008,37(6):1213-1216
为了测量由卫星姿态不稳定或振动等原因引起的空间相机的亚像元像移,使用了光学联合变换相关的方法对安装在相机焦面上的辅助面阵CCD采集到的相邻两帧图像进行相关运算.给出了使用该方法测量像移的原理,提出对联合变换相关器的输入面采用拉普拉斯卷积核进行边缘锐化,对功率谱相减并以0值进行二值化的处理方法提高像移测量准确度,并使用该方法对不同信噪比下的不同景物进行了像移测量仿真.结果表明:对于信噪比SNR=1的输入图像,当像移范围在 0~55个像元内时,该方法的像移测量误差小于0.2个像元.  相似文献   

14.
面向基于光扩散模型的平板乳腺扩散光学层析反演问题,提出了一种有效提高图像重建质量的方法.针对扩散光学成像逆问题存在不适定性的特点,在不增加源和探测器数量的基础上,通过样条插值的方法有效地扩展测量空间,由此改善了逆问题中未知量远远多于已知量(测量值)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反演问题的不适定性,使得重建图像在空间分辨率和量化度上都有相应的提高.通过对内置两非光学均匀立方体的平板模型进行模拟成像,并分析重建图像的空间对比度.结果表明:经过样条插值对测量空间的扩展,重建目标的空间分辨率可以达到边对边4 mm.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基于符合测量机制的光学信息保护方法.发送方选择一定的载波信号将待传输的信息加载在待成像的物体上,接收方进行符合测量,并根据双方之间的协议从测量得到的物体的空间分布信息中解密出信息.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成功实现信息的保护,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比较测量法的光学电流互感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李红斌  刘延冰 《光子学报》2004,33(6):708-710
提出采用永久磁体作为参考源应用于光学电流互感器中,对随环境因素改变的材料Verdet常数及线性双折射进行实时补偿的比较测量法.运用矩阵光学理论对该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设计的传感单元采用了点式传感头,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适合于在高电压环境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牟晓东  邵宗书 《光学学报》1994,14(7):73-776
本文通过对耦合棱镜中反射光束强度变化的测量,给出了平板波导的全部折射率参数,包括波导表面,波导模以及衬底的折射率,由此可以精确的得到平板波导的折射率分布,为波导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参数。  相似文献   

18.
光学元件磨削加工引入的亚表面损伤威胁着光学元件的使用性能及寿命,成为现阶段高能激光发展的瓶颈问题,特别是抛光表面光学元件的亚表面损伤检测已成为光学元件制造行业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本文结合光学共聚焦成像、层析技术、显微光学、光学散射以及微弱信号处理等技术,给出了基于光学共焦层析显微成像的光学元件亚表面损伤检测方法.分析了不同针孔大小对测量准确度的影响,并首次给出了亚表面损伤的纵向截面分布图.与腐蚀法比较结果显示:针对自行加工的同一片K9玻璃,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法测得的亚表面损伤深度45 μm左右;采用化学腐蚀处理技术,对光学元件逐层刻蚀,观察得到的亚表面损伤深度50~55 μm.两者基本一致,进一步验证了本文采用的方法可以实现对光学元件亚表面损伤的定量、非破坏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