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PINP、β-CTX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将62例老年男性COPD患者按照COPD严重程度分为COPD急性加重期32例(A组)和COPD缓解期30例(B组)。另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者36例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清PINP、β-CTX水平,并对各指标与年龄、烟龄、肺功能、BMI的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B组血清PINP、β-CTX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A组血清PINP、β-CTX水平明显低于B组(P均0.05),经治疗后血清PINP、β-CTX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血清PINP水平与烟龄呈负相关,与FEV1%预计值、FEV1/FVC呈正相关,血清β-CTX水平与烟龄呈负相关,与FEV1%预计值、FEV1/FVC呈正相关。结论老年男性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PINP、β-CTX水平明显下降,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病风险增大,血清PINP、β-CTX水平与COPD急性加重密切相关,监测上述指标可对COPD病情及骨质疏松症发病风险进行监测与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肾益脾膏联合阿法骨化醇及碳酸钙D3片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临床疗效及对血清PINP(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β-CTX(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PMO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阿法骨化醇软胶囊联合碳酸钙D3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肾益脾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评分、血清PINP及β-CTX含量、骨密度、生存质量(SF-36)评分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治疗后,2组患者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2组患者血清PINP含量较治疗前升高,β-CTX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血清PINP含量高于对照组,β-CTX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 2组患者骨密度及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益脾...  相似文献   

3.
蔡学峰  沈晓峰 《河南中医》2020,40(1):117-119
目的:观察芪藤汤辨证加减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苏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特需门诊诊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症男性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芪藤汤辨证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碳酸钙D3片、阿仑膦酸钠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腰痛LBOS评分、腰椎骨密度、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和血清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指标水平,并检测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LBOS评分为(60.4±11.9)分,对照组LBOS评分为(55.6±10.8)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腰椎骨密度、PINP、S-CTX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治疗后腰椎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且患者未出现药物过敏或不适症状。结论:芪藤汤能有效提高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改善临床症状,可能与其有效调节骨转换代谢平衡相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黄姿英  何攀  姚梦  刘岩 《新中医》2023,55(12):91-95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 患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 原降解产物(β-CTX) 及25-羟基维生素D[25-(OH)VD]水平的差异。方法:将72 例PMOP 患者纳入PMOP 组,根据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气滞血瘀型3 个证型,另选择年龄段、 绝经年限与体质量同PMOP 组相近的70 例绝经期非骨质疏松女性纳入对照组,所有纳入对象均检测血清 PINP、β-CTX、25-(OH) VD 水平,分析不同中医证型PMOP 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PMOP 组血清 PINP、β-CTX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25-(OH)VD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中医证型 PMOP 患者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体质量指数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 型PMOP 患者股骨转子区、股骨颈、L2~4 骨密度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型 PMOP 患者股骨转子区、股骨颈、L2~4 骨密度值均低于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P<0.05)。肝肾阴虚型与脾 肾阳虚型PMOP 患者股骨转子区、股骨颈、L2~4 骨密度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 型PMOP 患者血清PINP 水平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β-CTX、25-(OH)VD 水平总体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型PMOP 患者血清PINP 水平低于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 型(P<0.05)。脾肾阳虚型与肝肾阴虚型PMOP 患者血清PIN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PMOP 患者血清PINP、β-CTX 呈高表达,血清25-(OH)VD 呈低表达。不同中医证型PMOP 患者中,气 滞血瘀型患者骨密度值与血清PINP 表达水平均低于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而血清β-CTX、25-(OH)VD 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骨牵引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骨代谢、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2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1例予骨牵引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41例予骨牵引治疗。2组均治疗45 d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骨形成标志物[骨钙素(BGP)、总骨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吸收标志物[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凝血功能指标[部分凝血酶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优良率90.24%,对照组优良率68.2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BGP、PINP、BALP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β-CTX、TRAP-5b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APTT、PT均延长(P0.05),且治疗组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FIB、D-D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3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27%,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牵引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并能改善骨代谢,改善凝血功能,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配合骨水泥型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25例),对照组采用骨水泥型长柄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治疗,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检测治疗后患者血清中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和β-I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的含量,观察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无人工关节脱位、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4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0个月,平均13.3个月,无关节脱位,无人工假体松动、下沉及断裂情况发生。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有显著性降低(P0.05);且治疗组骨折治疗后优良率也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提高(P0.05),同时治疗组的PINP及β-CTX的含量较对照组低,对骨关节的良好愈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中医综合疗法配合骨水泥型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法是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章森桥  朱弢  施建辉 《新中医》2020,52(13):104-106
目的:观察接骨七厘片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肱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肱骨骨折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2组均行外科手术固定复位后,对照组采用单纯骨肽注射液治疗,研究组采用接骨七厘片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1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骨代谢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类型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接骨七厘片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肱骨骨折临床疗效较好,可以有效促进肱骨骨折愈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孙贺军 《陕西中医》2019,(7):909-912
目的:探讨红元胶囊治疗老年患者髋部骨折的疗效及对术后总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纤维蛋白原(FIB)、端中段骨钙(N-MID)的影响。方法:选取132例髋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红元胶囊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治疗前后TPINP、N-MID、FIB、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水平变化情况和患肢肿胀程度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PINP(42.08±1.03)mg/ml、N-MID(31.15±2.57)pg/ml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IB(1.15±0.05)s、PT(12.99±0.65)s、D-D(7.05±2.63)mg/L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双大腿周径差值(1.39±0.21)cm、双小腿周径差值(0.80±0.16)cm同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3.29±0.24)个月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应用红元胶囊可预防深静脉血栓,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9.
温针灸联合骨康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梅飞  方弘伟 《新中医》2022,54(1):190-193
目的:应用温针灸联合骨康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评估骨密度及对血清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骨康胶囊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温针灸治疗。评价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检测治疗前后骨密度、血清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腰椎、股骨颈骨密度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腰椎、股骨颈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GP、PINP和B-AL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血清BGP、PINP和B-AL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骨康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能够促进骨的形成和吸收,增加骨密度,改善患者骨质疏松症状。  相似文献   

10.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2):224-227
目的:观察鹿角壮骨胶囊与福美加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血清总I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的影响,了解两药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方法:采用双安慰剂析因设计,将符合要求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组均在服用钙尔奇D片基础上进行相关治疗,共设空白组、鹿角壮骨胶囊组、福美加组、联合组,治疗12w,于治疗后90天检测血清TPINP和β-CTX含量。结果:70例患者脱落2例,各组治疗均有效。析因分析显示鹿角壮骨胶囊及福善美均对整体前后差值有明显影响,且两药存在有交互作用(P=0.031),影响大小依次是福美加、鹿角壮骨胶囊、交互作用;进一步分析时显示对TPINP前后差值影响的是福美加(P=0.008),而鹿角壮骨胶囊对其无影响(P=0.775),且两者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65);对β-CTX前后差值影响大小依次是福美加、鹿角壮骨胶囊、两者的协同作用。结论:鹿角壮骨胶囊与福美加均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β-CTX有降低作用,且存在协同作用,而鹿角壮骨胶囊增加TPINP,联用时对TPINP不存在交互作用,两者联合时可达到抑制骨吸收的同时强化骨形成。  相似文献   

11.
林华  汪涛  张海林  张宝良 《新中医》2019,51(5):182-185
目的:观察活血续骨汤配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骨代谢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2组均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进行手术。治疗组给予活血续骨汤配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关节功能、骨代谢相关指标、足背动脉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愈率治疗组51.25%,对照组33.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2组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总骨I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BALP、BGP、PIC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PINP、β-CTX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2组足背动脉管径、血流量、血流峰时度均较治疗前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足背动脉管径、血流量、血流峰时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7.50%,对照组2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活血续骨汤配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干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能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及骨代谢相关指标,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中成药》2017,(4)
目的观察骨后康颗粒(杜仲、川续断、山萸肉,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均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和常规治疗,随机均分为治疗组(骨后康颗粒)和对照组(碳酸钙D_3片),2组疗程均为3个月。术前和术后3个月检测2组患者血清骨钙素(OC)、降钙素(CT)、骨型碱性磷酸酶(BALP)、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及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结果 2组患者术前血清OC、CT、BALP、tPINP、β-CTX、iP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OC、CT、BALP、tPINP水平显著上升,β-CTX、iPTH水平显著下降,与术前、对照组术后比较有显著差异。而对照组术前、术后OC、CT、BALP、tPINP、β-CTX、iPT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后康颗粒能有效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的骨代谢,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冰硝散外敷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4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用药指导、功能锻炼等。在此基础上,实验组进行冰硝散外敷。观察患者疗效、大腿周径、小腿周径、深静脉血拴(DVT)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护理后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的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大腿周径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大腿周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小腿周径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小腿周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DVT发生率为9.38%,低于对照组的3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硝散外敷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大腿周径、小腿周径,降低DVT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及成骨细胞中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分泌的影响。方法:将出生24 h的SD大鼠头盖骨成骨细胞行体外原代及传代培养,分别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0、1、5、10、20μmol/L)的人参皂苷传代培养21 d,行茜素红染色并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中观察成骨细胞矿化结节,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大鼠成骨组织中PINP、β-CTX表达水平。结果:人参皂苷可促进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及矿化结节形成,且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随着人参皂苷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大鼠成骨细胞中PINP、β-CTX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人参皂苷可促进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及矿化结节形成,其可能作用机制与人参皂苷可诱导成骨细胞组织中PINP、β-CTX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加味独活寄生合剂联合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患者予加味独活寄生合剂口服联合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对照组患者予双醋瑞因胶囊口服联合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治疗6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功能评分,测量直腿抬高状态下大腿周径;治疗前后均行关节穿刺取关节液,检测关节液中IL-1、NO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srsities(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大腿周径均增加,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大腿周径大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液IL-1、NO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液IL-1、NO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独活寄生合剂联合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治疗膝骨关节炎,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关节疼痛,增加膝关节肌力,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并分析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206例PMO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03例)和对照组(103例)。对照组给予碳酸钙D3片和阿法骨化醇软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骨密度(BMD)、血清骨代谢指标、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3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6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骨密度(BMD)及血清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血清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CTX)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BMD,PINP,β-CTX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安全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PMOP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骨密度,升高血清PINP水平,降低β-CTX水平,且不影响肝肾功能,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赵勇  李妮  彭馨怡 《四川中医》2023,(1):160-163
目的:探讨自拟黄芪生骨方联合双膦酸盐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的临床效果及对骨密度(BMD)、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86例POP患者,按照就诊时间编号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各43例,比较两组POP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BMD骨密度(BMD)、骨代谢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POP患者中医证候积分、BMD、血清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BMD、BGP、BALP、PINP均显著高于常规组,中医证候积分、β-CTX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POP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黄芪生骨方联合双膦酸盐治疗POP疗效确切,可以提高患者骨密度,改善患者骨代谢。  相似文献   

18.
陈勇  刘颖 《上海针灸杂志》2020,39(2):127-130
目的观察针刺加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POP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加穴位贴敷治疗。治疗3个月后评估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髋部和第2~4腰椎(L2-L4)骨密度(BMD)及血清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N端肽(TPⅠNP)、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CTX)]水平差异,观察主要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髋部和L2-L4腰椎BMD及血清BGP、TPⅠN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β-CTX水平及主要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药物常规治疗基础上针刺加穴位贴敷治疗POP有助于提升患者BMD,改善骨代谢,减轻中医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补肾中药对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s)治疗患者骨关节疼痛的临床疗效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绝经后乳腺癌AIs治疗患者9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在基础辨证中药汤剂中,加用补肾中药;对照组不加补肾中药。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Ⅰ型胶原氨基前端肽(PINP)、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CTX)的变化,以及对临床症状和VAS评分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临床症状及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PINP上升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β-CTX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中药能有效改善乳腺癌AIs治疗引起的骨关节疼痛以及骨代谢指标的异常,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β-CTX抑制骨吸收、增加PINP水平促进骨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三水白虎汤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炎症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三水白虎汤。比较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功能指数、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类风湿因子(RF)水平、骨钙素(OC)水平、骨密度检测25羟维生素[25-(OH)VitD]水平、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和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功能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NF-α、IL-6、R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OC、PI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β-CTX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25-(OH)VitD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三水白虎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改善骨代谢,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