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年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状疱疹(HI)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其临床表现因年龄有其自身的特点。本科共收治300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00例中男187例,女113例,发病年龄:300例按不同年龄分为4组,A组:18岁以下24例(8%),B组:18~30岁36例(12%),C组:31~50岁44例(146%),D组:51岁以上196例(654%)。12皮损分布部位及类型:三义神经受累78例(26%),其中眶上支16例,眼支20例,上颌支32例。面听神经受累20例(666%),其中面神经13例,面听神经同时受累7例。脊神经受累166例(5533%),其中颈神经3例,胸段神经116例,腰椎神经31例,骶神经6…  相似文献   

2.
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皮肤科引起神经性疼痛的常见原因,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周围神经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有关,如周围神经炎症,周围神经传导异常和电生理改变;也与中枢神经机制和精神社会因素有关.本文就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太田痣367例发病年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探索太田痣的病因,笔者对367例太田痣患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不同年龄带状疱疹的临床特征及综合治疗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和皮疹分布不同部位的不同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1999—2003年问,对546例患者进行了年龄与皮疹分布部位、疼痛程度、潜伏期的分析,并采取不同的综合治疗方法。结果 546例带状疱疹患者其年龄与发病率,疼痛程度和潜伏期成正比。面部三叉神经受累者,90岁以上组为33%,70~89岁组为14%,50~69岁组为7.8%,20~49岁组为3.5%。采取不同的综合治疗方法有效降低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结论 综合治疗对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好发于中老年人,持续时间长,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质量。本文从定义、发病机制、症状以及治疗方面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1病例 患者:男,31岁。因“色素膜炎继发青光眼”。内服强的松片,每天早饭后顿服50mg。一周后眼部症状明显好转。惟右腰部出现粟粒至绿豆大簇集性水疱,内容透明澄清,疱壁紧张发亮,基底发红。皮疹分布呈带状,单侧性不超过中线。自觉疼痛明显。考虑系继发带状疱疹,故给于阿昔洛韦750mg/日静滴,口服维生素B1片20mg,3次/日,消炎痛片25mg,2次/日。  相似文献   

7.
恶性黑素瘤的诱发因素及早期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恶性黑素瘤的诱发因素及早期诊断周云龙近年来恶性黑素瘤(Malignantmelanoma,MM)的发生率呈明显的增长趋势。据报道美国1991年皮肤癌的新诊断病例为50~60万,其中MM为32,000例,后者约为过去40年总和的3倍,其增加的速度比所有...  相似文献   

8.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特征是神经性疼痛,包括持续自发性锐痛或阵发性烧灼感、异位疼痛和感觉过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甚至引起自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该文综述了PHN发病机制、影响因素和治疗方法的最新成果,旨在为未来研究方向及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常突然起病沿一侧周围神经作带状分布 ,皮疹泛发者少见[1,2 ] 。我们近遇 1例患者 ,不仅皮疹泛发全身 ,而且呈断断续续迁延发病 ,表现比较特殊 ,现报告如下。1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 ,73岁。 2 0 0 1年 10初开始 ,无明显诱因而于左胸部皮肤首先出现片状红斑 ,其上可见簇集分布的丘疹、丘疱疹和小水疱。随后又先后在额部、双上肢、下腹部等处陆续出现类似皮损或单个孤立的水疱 ,伴有皮损处轻度瘙痒和隐痛。曾在外院就诊 ,诊断不明 ,给予外用药 (不详 )处理病情无明显改善 ,皮疹此起…  相似文献   

10.
带状疱疹祖国医学称之为“缠腰龙”。俗称“蜘蛛疮”,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我院皮肤科1998~2005年共收治重症带状疱疹66例,现将其临床表现与年龄的关系进行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11.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因尚不明确,病程较长,易于反复发作,文中总结了诱发和加重银屑病的多种因素,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感染因素、饮食因素等。  相似文献   

12.
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是一组原发于皮肤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近期研究显示该病具有地理群集现象,此外感染、职业、生活方式、药物、维生素D缺乏及怀孕等因素均可能参与CTCL的发生发展,本文对以上因素与CTCL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IV/AIDS合并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整群抽取2019年8月-2020年1月在大理市第二人民医院艾滋病抗病毒门诊就诊的715例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245例(HIV/AIDS合并带状疱疹患者)和对照组470例(无带状疱疹的HIV/AIDS患者),并以同期住院的146例HIV阴性带状疱疹患者为非HIV组。采集患者临床资料,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IV/AIDS患者带状疱疹发生率为34.27%,复发率为11.43%,重型带状疱疹发生率高。病例组患者平均年龄45.9岁,显著低于非HIV组带状疱疹患者。病例组平均CD4+T淋巴细胞为219个/μL,显著低于对照组403个/μL。HIV/AIDS患者发生第1次、第2次和第3次带状疱疹平均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268个/μL、143个/μL和50个/μL。低CD4+T淋巴细胞计数、合并病毒性肝炎为HIV/AIDS患者发生带状疱疹的危险因素,接受ART治疗为保护因素。结论HIV/AIDS患者带状疱疹多发于青壮年,发生率高、易复发,带状疱疹的发生和复发可作为观察HIV/AIDS患者免疫状况的直观指标。及早ART治疗可减少HIV/AIDS患者带状疱疹的发生,低CD4+T淋巴细胞计数、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需警惕带状疱疹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带状疱疹824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病例我们对1999年12月至2005年11月就诊于我科门诊的824例带状疱疹进行了分析,记录每例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及疾病转归,并分析总结。为便于比较,参照文献[1],按不同年龄分为:≤18岁,19~30岁,31~50岁,>50岁。2结果2.1一般资料:824例带状疱疹患者中男456例,女368例,男女比例为1.24∶1。发病年龄:824例患者发病年龄分布于2~84岁,发病高峰集中于50岁以上,共461例,占55.95%。发病时间:824例患者各年份具体发病见表1。表中结果显示8~1月发病构成比低于2~7月,11~1月发病的构成比最低。2.2皮损类型:6年间所观察的824例患者,…  相似文献   

15.
白塞病发病的遗传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塞病是主要累及口、眼、生殖器和皮肤的慢性系统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明确.白塞病发病和多种遗传学因素有关,且父母患白塞病的儿童发病年龄也提前.综述白塞病的遗传学状况及其发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及非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关系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带状疱疹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发病后1个月是否有PHN,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筛选出513例患者,其中111例发生PHN(21.6%)。单因素分析示年龄、吸烟史、部位、皮疹面积、临床分型、前驱症状、早期治疗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糖尿病与PHN的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HN的危险因素有年龄≥60岁、有吸烟史、发病诱因为精神/焦虑、初始治疗时间>7天、急性期重度疼痛和糖尿病史(OR=6.013、3.391、6.800、22.071、21.996、3.163, 95%CI:1.694~21.341、1.219~9.436、1.310~35.296、4.049~120.314、2.864~168.946、1.281~7.811,均P<0.05)。结论:年龄>60岁、有吸烟史、发病诱因为精神/焦虑、早期治疗时间>7天、重度急性期疼痛、糖尿病是PHN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带状疱疹患者发生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间确诊的带状疱疹住院患者256例,采用问卷调查及电话等随访方式,综合评估患者发病年龄、性别等因素与PHN的关联性.结果 256例患者最终随...  相似文献   

18.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因素及其与带状疱疹急性期发病状况、处置方式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分别对带状疱疹急性期住院并随访的 14 8例及合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HN) 13例的年龄、性别、急性期疼痛程度等与急性期用药等因素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进行单因素的分析。结果 PHN的发病率为 8.8%。相关因素为患者年龄、急性期疼痛程度、某些特殊类型及急性期用药种类 ;无关因素为性别、初诊日 ;相对相关因素为发病部位。结论 在带状疱疹急性期应对那些与PHN相关因素密切关注 ,适当处理。可在无禁忌症情况下适当加用皮质激素 ,减少PHN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在带状疱疹(HZ)发病中的作用,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126例HZ患者血清中sTNFR-p55和sTNFR-p75水平,并对33例HZ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sTNFR-p55和sTNFR-p75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HZ患者急性血清中sTNFR-p55和sTNFR75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33例患者恢复期血清sTNFR-p55和sTNFR-p75水平较急性期明显降低。结果表明HZ患者血清中sTNFR-p55和sTNFR-p75水平与HZ病情活动性相关,sTNFR-p55和sTNFR-p75可能参与了HZ的发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发病相关因素,为临床PHN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15年8月至2020年6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99例带状疱疹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皮疹消失后1个月是否有神经痛,分为PHN组57例和非PHN组142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发病时间、临床分型、急性期疼痛程度、血红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示:年龄、发病时间、临床分型、急性期疼痛程度以及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性别、发病部位、糖皮质激素治疗、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红蛋白水平<120 g/L,年龄≥70岁、发病时间≥7天、临床分型为大疱型、急性期重度疼痛均为PHN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低白蛋白水平及未使用糖皮质激素不是PHN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年龄≥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