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高血压病合并夜间低氧血症患者与单纯性高血压患者血浆醛固酮水平的对比分析,观察夜间低氧血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醛固酮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合并自述夜间打鼾和/或体重指数≥25Kg/m2的病人进行夜间7小时持续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根据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LSaO2<90%,35例,平均年龄54.40±10.99岁;B组LSaO2≥90%,42例,平均年龄50.35±12.00岁.进行两组间一般状况的比较,并进一步进行血浆醛固酮水平与SaO2水平、体重指数(BMl)以及夜间血氧饱和度下降百分比(DSaO2%)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高血压合并氧饱和度(SaO2)≥90%和SaO2<90%两组间立卧位血浆醛固酮水平无明显差异(P值分别等于0.381和0.314);2.在SaO2<90%组中进行夜间最低氧饱和度与血浆醛固酮立、卧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无明显相关(P值分别等于0.493和0.120).结论高血压伴夜间有明显低氧血症对血浆醛固酮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是指睡眠时呼吸气流全部消失持续10秒以上,而带来缺氧、睡眠节律的改变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综合征,由上个世纪60年代被发现,我们对它的认识也不是仅限于呼吸系统,而是涉及到心血管、神经、内分泌等多个领域。就高血压病人来讲,高血压患者中大约30%的患者有SAS,同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40%~60%的SAS患者存在高血压,而SAS患者100%伴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同时SAS的患者中高血压患者又占50%以上,两者相互关联的病理机制仍未明确。而高血压合并SAS其缺氧和睡眠节律的改变对血清皮质醇节律影响报道很少,对此我们选择了高血压合并打鼾的病人进行夜间持续性经皮氧饱和度的监测和血清皮质醇浓度测定,以探讨高血压合并SAS对血清皮质醇浓度的影响,以及两者并存恶性循环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慢波睡眠(SWS)时长与夜间血压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纳入2019年9~11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诊疗中心的住院患者201例,所有患者均完善24h动态血压测定和多导睡眠监测评价睡眠结构。按照SWS构成比中位数(9%)将患者分成两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夜间血压水平及睡眠结构的差异明确SWS与夜间血压的关系。结果 SWS构成比≤9%的患者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均明显高于SWS构成比>9%组(P<0.05)。两组间合并OSA的比例匹配,但SWS构成比≤9%的患者平均AHI、N2期睡眠较SWS构成比>9%组明显增加。夜间SBP和DBP水平与AHI呈正相关,而SWS与AHI呈负相关(r=-0.034,P=0.000),校正年龄、BMI、性别和是否合并OSA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SWS构成比>9%比较,SWS构成比≤9%可以使夜间DBP>80mmHg的风险增加1.38倍(95%CI:1.25~4.27,P=0.008)。此外,男性是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偏高的风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人群中慢波睡眠减少与夜间舒张压水平较高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规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规律。方法将50例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与40例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以分析两组高血压患者24h平均SBP和DBP、白昼平均SBP、DBP及SBP和DBP的夜间下降值与夜间下降百分率。结果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SBP和DBP夜间下降值均<10mm Hg(1mm Hg=0.133kPa),SBP和DBP夜间下降百分率<10%,提示夜间血压不下降,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呈“非勺型”改变。结论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呈“非勺型”高血压。  相似文献   

5.
分析77例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和77例非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的24h血压检测结果发现,LVH组夜间血压水平显著高于NLVH组。提示夜间血压持续升高是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最形成的主要因素,应以选择谷峰比值较理想的药理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任意尿香草扁桃酸/肌肝(VMA/Cr)和高香草酸/肌杆(HVA/Cr)测定对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50例1-5岁正常儿童和11例2-5岁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任意尿标本,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VMA、HVA浓度,Beckmann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肌酐(Cr)浓度,计算VMA/Cr、HVA/Cr。结果:1-5岁儿童的99%的正常值范围为VMA/Cr<14.9mmol/mol,HVA/Cr<23.8mmol/mol。11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中有10例VMA/Cr和HVA/Cr均超过正常值范围,诊断符合率90.9%。结论:任意尿VMA/Cr和HVA/Cr测定采样方便,诊断符合率高,可取代24h尿VMA、HVA总量测定法用于神经母细胞瘤术前诊断和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7.
分析77例左心室肥厚(LVH)的高血压患者和77例非左心室肥厚(NLVH)的高血压患者的24h血压检测结果发现,LVH组夜间血压水平显著高于NLVH组。提示夜间血压持续升高是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形成的主要因素,应以选择谷峰比值较理想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对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126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心脏彩超提示左室肥厚情况分为肥厚组(n=52例)和非肥厚组(n=74例)。比较两组动态血压指标及血压变异性,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血压变异性对左室肥厚的影响。 结果 高血压肥厚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SD)、24h舒张压标准差(24hD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均高于非肥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h SBP 与dSSD、nSSD为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24h SBP 与dSSD、nSSD是影响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平稳控制血压对防止左室肥厚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陈禧  王君  唐青 《新疆医学》2006,36(2):142-143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是睡眠时频繁发生呼吸暂停造成低氧血症或合并高碳酸血症、睡眠结构紊乱为特征的疾病。是心脑血管病独立的危险因素。同时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是SAS患者常见并发症和主要死因。由于SAS是一个慢性长期过程且发生与睡眠中。人们对它的认识还不完全。甚至认为是一种“熟睡”的标志。从而延误诊治,对患者健康和工作生活质量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ABPM6100监测仪,设定程序为昼30 min、夜60 min充气测量血压,记录并储存结果.结果 单纯性高血压组异常节律发生率明显低于合并左心室肥厚组.异常节律左心室肥厚以非杓型改变为主(占41.3%),反杓型及超杓型分别为20.3%、7.2%.各组昼夜血压...  相似文献   

11.
中图法分类号Q657.72R446.122香草扁桃酸(VMA)和高香草酸(HVA)均为儿茶酚胺的代谢产物。其中VMA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代谢产物,HVA为多巴胺的代谢产物。测定尿中VMA和HVA水平主要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嗜铬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合并夜间低氧血症患者与单纯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皮质醇节律与醛固酮水平的变化,以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的病理机制.方法选择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高血压合并自述夜间打鼾和/或体重指数≥25 kg/m2的病人,使用日本产COLIN BP-88型多功能生命体征监测仪,进行夜间7小时持续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根据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单纯高血压组(LSaO2≥90%)和高血压合并夜间睡眠低氧血症组(为LSaO2<90%).在进行两组间一般状况的比较基础上,采用荧光法测定一天中8AM、4PM、12PM的血清皮质醇浓度,应用放免法测定晨8时卧位血浆和立位活动2小时后血浆醛固酮水平.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x)±s),并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合并氧饱和度(SaO2)≥90%和SaO2<90%两组间8AM、4PM、12PM的皮质醇浓度各为14.47±3.04 ng/dl,7.54±2.53 ng/dl,3.38±1.9 ng/dl和16.02±4.21 ng/dl,7.49±2.54 ng/dl,3.76±2.58 ng/dl,两组间立位血浆醛固酮水平为9.91±6.80 ng/dl和11.28±6.80 ng/dl,卧位为6.64±4.02 ng/dl和7.77±5.41 ng/dl.结论高血压合并夜间低氧血症和单纯高血压患者之间血清皮质醇节律和血浆醛固酮浓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14.
药物干预高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对左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用药干预高血压病人的血压节律对高血压性左室肥厚逆转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用钙拮抗剂使15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非杓型血压节律恢复杓型,并以15例保持非杓型血压节律者作配对对照。经16周治疗,两组血压各参数均下降,但两组参数比较无差异(P〉0.05),而LVM,LVMI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恢复正常的杓型血压节律,可促使左室肥厚逆转,这可能是通过压力感受器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非杓型血压昼夜节律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患者按夜间平均动脉压下降率分为杓型组(49例)与非杓型组(83例),对患者行横断面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因素.结果 非杓型组夜间收缩压、舒张压、血压负荷及24 h收缩压、收缩压负荷均高于杓型组(P<0.05);非杓组年龄>60岁、合并靶器官损害、超重和肥胖、睡眠质量差的患者比例均高于杓型组(P<0.05,P<0.01);Logistic回归也显示年龄增长(OR=1.071, 95%CI 1.027~1.117)、靶器官损害(OR=5.457, 95%CI 2.134~13.959)、体质指数>24 kg/m2(OR=4.341, 95%CI 1.652~11.411)、睡眠质量差(OR=2.579, 95%CI 1.039~6.403)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加强对老年人、有靶器官损害、超重和肥胖、睡眠质量差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药物疗效监测和生活方式干预,以预防及早期预测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失眠与血压昼夜节律关系。方法  13 0例高血压病人分为睡眠不良和睡眠正常两组 ,用 2 4h动态血压监测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 ,服用氨氯地平前后 ,分析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睡眠不良和睡眠正常两组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病人睡眠不良与血压的非杓型节律相关 ,每d 1次服用氨氯地平 7.5mg能改善睡眠不良的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昼夜节律和睡眠。结论 氨氯地平可改善睡眠不良的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昼夜节律和睡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未经治疗的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BP)监测时夜间BP降低和夜间血压值是否存在差异。研究设计:对145例未经治疗的高血压儿童的动态BP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5例为原发性高血压,100例为继发性高血压。结果:与继发性高血压患儿相比,原发性高血压患儿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夜间BP降低幅度较小(收缩压:8%±5%vs14%±4%,舒张压:14%±7%vs22%±5%,P均<0.0001)。11%的原发性高血压患儿的收缩压分类为非杓型(血压降低<10%),而原发性高血压患儿的舒张压分类均不是非杓型;相反,在继发性高血压患儿中有65%的收缩压为非杓型,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昼夜节律、血压负荷与高血压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关系.方法 运用动态血压监测,对67例高血压患者和30例健康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室质量指数分为LVH组和无LVH组.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作24 h动态血压监测得血压平均值、血压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负荷.测定左室质量指数.结果 ①LVH组较无LVH组的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均显著增高;②无LVH组的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变异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LVH组的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变异、白昼舒张压变异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LVH组的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变异均显著高于无LVH组;③LVH组的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负荷和舒张压负荷显著高于无LVH组,尤其是夜间血压负荷和24 h收缩压负荷(P<0.001);④正常对照组和无LVH组的非杓型检出率无显著差异,而这两组和LVH组之间非杓型检出率有显著差异.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和血压负荷值与高血压左室肥厚关系密切,并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有重要的预测和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吲哒帕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择同期入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8例,其中杓型血压组患者48例,非杓型血压组患者50例,分别给予吲哒帕胺2.5 mg,1次/d,口服,疗程为4周.疗程结束后最后1 d,给予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杓型患者组夜间血压下降不受吲哒帕胺的影响,而在非杓型患者组,吲哒帕胺能显著增加夜间平均动脉压下降水平(t=5.872,P<0.05).结论:吲哒帕胺可以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由非杓型向杓型转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节律及颈动脉狭窄对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依据24 h动态血压、颈动脉超声检查联合影像学检查,将190例受试者按24 h动态血压节律类型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组,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认知功能调查,MMSE得分范围为0~30分。结果颈动脉狭窄患者非杓型高血压组24 h平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等高于杓型组;颈动脉狭窄越重,24 h平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等越高;颈动脉不同狭窄度间MMSE得分显著不同,颈动脉狭窄越重,MMSE得分越低,且非杓型组MMSE得分低于杓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非杓型高血压与颈动脉狭窄对认知功能损害有交互作用。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及颈动脉狭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