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分析高速公路收费站监控系统遭受雷击的因素,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雷电防护措施,对传统的防护方法提出了一些改进,增强了防雷系统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现场勘查和测量,结合NCEP/NCAR的1°×1°每6 h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以及闪电监测等资料,分析了揭阳市高速公路卡口一次雷击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护对策。结果表明,事故发生地周边海上水汽输送充足,上升运动强烈,雷暴和闪电频繁,该次灾害确为雷电活动所致,雷电防护装置缺乏或不合格是事故发生的人为原因,高速公路卡口应做好直击雷和感应雷的防护措施,降低雷电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3.
锦茅公路(S206公路)各收费站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镇西南方,公路二侧属山区、丘陵地带,收费站周围较为空旷,附近没有任何高层建筑物。多年来,收费站的闭路视频监控系统一直承受着雷电的袭击,每年就此一项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万元以上。应公路收费站主管部门的委托,我们对公路沿线四个收费站和一个隧道入口的闭路视频监控系统采取了雷电防护措施。在分析闭路视频监控系统遭受雷击损害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了闭路视频监控系统雷电防护的具体措施。认为闭路视频监控系统的雷电防护应作为系统工程来考虑,要强调全面防护、综合治理。在具体的防护技术上,应采用"回避—分流—均压—屏蔽—接地"方案,以防止雷电及雷电电磁脉冲的危害,有效地解决雷电磁兼容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机场遭受雷击的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航空安全,因此机场的雷电防护十分重要。该文以贵阳龙洞堡机场为例,采用接地与电磁分析软件,分析了机场的雷电环境、土壤泄流性能以及雷电灾害风险,并基于此提出机场的雷电灾害防护重点,为减少或避免机场的雷电灾害风险,科学指导机场的防雷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电子电气设备以及那些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微电子设备存在着绝缘强度低、过电压耐受能力差、对电磁干扰敏感等弱点,安装电涌保护器(SPD)就是防护电涌过电压的一项重要措施。以104国道临海市青岭收费站的防雷设施改造工程为实例,通过分析收费站所处位置的雷击环境的恶劣程度,介绍工程的实施方案,重点阐述了电源SPD各项参数的选定过程和依据,以及SPD多年运行下来的实际检验效果。事实证明,正确配置安装的SPD是能够在恶劣的雷击环境中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并达到预期效果,对减少雷电灾害和财产经济损失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阳泉市道路商品开发公司西收费站机房雷击事故的调查分析,以及对阳泉地区架空明线雷击参数的简要分析,强调机房安装SPD多级防护的重要性,以尽可能最大限度减少雷电灾害。  相似文献   

7.
在雷电防护的实践中,要求首先明确雷电防护的必要性,在防雷工程实施之前,对防护对象根据防护级别的划分来采用合适的防雷等级设计方案。需要确定雷电灾害风险的大小,并采取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雷电防护方法。因此,在雷电防护管理工作中,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具有深远意义,可为雷电灾害调查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是雷电灾害区划的关键环节,根据滨州市雷电灾害事故的特点,利用资料统计、风险评估等方法对作为灾害承灾体的人、建筑物和设备进行易损性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数据分析表明,滨州市人员雷击易损性具有明显的城乡差异和地域特点,农村人口雷击伤亡数占总伤亡数的90%以上,雷击地点多为农田、大树下、野外简易建筑物等;建筑物雷击易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易燃易爆场所、公共建筑物、一般民用建筑物;设备雷击易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电力、通信、计算机网络和广电设备等,农村设备雷电防护重点是家用电器.  相似文献   

9.
电子信息系统雷灾风险评估方法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灾害是一种风险,防治灾害就是管理并降低或者消除风险。需要正确认识和评估风险,对于雷电灾害来说就是开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进而实施合理的雷电防护。因此,雷击风险评估是防雷设计工作之前的最重要的环节,为了全面、具体实施全方位的雷电防护提供客观、准确、科学的依据,本文针对电子信息系统雷电灾害的特点,在详细分析各种灾害成因的基础上,通过理论计算,提出了对雷电灾害进行风险评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四川雷电监测定位系统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部门雷电轨道方面的工作,包含了雷电监测、预警预报、检测与防护技术服务、研究开发和管理协调等业务。雷电轨道的建设,就是为了提高雷电防护科技水平,重点是加强对雷电监测、预警预报的研究开发,提高气象部门防雷技术服务水平,增强社会防御雷电灾害的能力,真正实现防雷减灾为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目的。本文介绍了各种雷电的特征及产生机制,详细说明了四川省气象系统采用的雷电监测定位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并对不同版本的图形显示客户端作了对比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