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层出不穷。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国内许多高职院校都在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建设中积极探索、大胆改革,但在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胜任力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实行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人才培养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岗位胜任力分析与模型构建,构建"四双一多"培养模式,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为社会培养具备岗位胜任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2.
项目实践是应用学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好课堂。如何使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能有计划地、持续地、步步深入地发展与提升,从思路与做法上,既要使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相互带动、相互推动,又要解决学生实践项目来源的持续性与开放性问题,使学生在"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项目实践中受到全方位的锻炼。文章在探讨Sophia实验室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构建全过程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我们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探索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创新人才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证,分析当前中国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给出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路,结合所在学校具体情况,提出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的计算机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确立"一个主线、二个面向、三个维度、四个融合、五个意识、六个能力"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定位,构建"多元化、全方位"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四阶段、五层次"矩阵式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4.
针对装备技术保障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任职需求之间的问题,分析军队院校现有军士人才培养现状,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提出装备技术保障军士岗位胜任力模型,并以该模型为基准,阐述如何基于岗位胜任能力模型培养军士人才。  相似文献   

5.
针对面向学科交叉融合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仍存在的“简单叠加拼凑”问题,为提高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从科学概念的“断链”现象谈起,提出围绕“融合点概念”驾驭学科交叉融合,根据“胜任力模型”所包含的知识、技能与品行3个重要方面,阐述如何实现基于“融合点概念”的知识构建、面向“融合点概念”的能力培养和突破“融合点概念”的思维创新,并介绍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跨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经管专业群专任教师双师教师胜任力特征要素入手,根据各要素层级构建出适合高职经管专业群专任教师双师胜任力培训和提升的有效路径模型,从通识素质层、专业基础层、技能展示层三个层次,分五个阶段,二十九个维度构建胜任力金字塔模型.  相似文献   

7.
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规划、课程体系的创新、教学方法与评价方法的改革、实践性课程教学的强化等方面,对创新型金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可行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能力培养问题,分析当今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提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人才培养理念:以成果为导向(OBE),以开拓国际视野、厚植学生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为目标,构建计算机专业人才"学习研究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创新竞争能力"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社会渴求创新型人才的大背景,指出培养创新型人才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文章介绍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借助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拔尖创新人才。Sophia嵌入式系统研发团队依托创新团队为实践园地,提出以"项目实践引导"为核心的三层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何振华 《计算机时代》2013,(6):58-59,61
校企合作被认为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但校企合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本文以杭科院为例,从校企合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块化课程建设、以工作室方式加强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构建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介绍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网络商务方向)校企合作的主要措施,并提出了校企合作的"411"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能提高学生的首岗胜任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为学生后续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互联网+"背景下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创新型高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提出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形成"以创新教育为主线,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阶梯式课程体系,构建"三重融合、四方联动"的创新型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基于O2O的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云平台。  相似文献   

12.
以实践中培养特色鲜明、实践能力强的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经验为基 础,对依托产学研基地培养工程领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研究,通过改变传统教育思 维定式和固有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任务式教学为主线,促进学生以创新 为核心的整体素质的提高。阐述如何构建一种有利于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使学 生成长为工程领域的创新型拔尖人才;怎样最大限度地发挥任务式教学的作用,使其成为人 才培养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充分发挥产学研基地的作用,为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 实践条件。  相似文献   

13.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下,高等农林院校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实践育人的探索与实践,以期突破大学生实践创新 能力培养的瓶颈。校企合作范式包括松散型双元制、紧密型双元制和紧密型三元制校企合作形式,校企合作实质是体制机制、技术 产品和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校企合作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求、产业升级健康发展的现实需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 需求和深化改革创新实践育人模式的迫切需求。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阐明了校企合作构建创新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农科类 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强化实践育人实现研究型高等农林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深化校企合作,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实践教 学新体系,将实践教学提升到与理论教学并重的地位,不断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要实现通信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以"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知识的积累―创新实践的探索―创新项目的孵化"为主线进行创新教育探索。实施过程中以多元化创新型人才评价体系为考核方式,以新生系列讲座、专业核心课程、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创新教育、课程设计、比赛模拟平台、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创新项目孵化平台、职业生涯教育、就业指导、毕业设计等组成的个性化的创新教育课程多方位多层次逐步推进,构建通信类专业创新型精英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从CC2020胜任力模型的知识、技能和品行的剖析出发,给出胜任力构建的示例,阐述胜任力模型在中国计算机教育领域的重要实践即可持续竞争力,最后对未来中国计算机教育发展提出思考,指出培养可持续胜任力(知识+技能+品行)的立体型拔尖人才对提升中国竞争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分析西南地区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定位以及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从人才能力培养基础、保障和形成3个层面,构建基于实训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课程设计+创新活动"夯实基础知识并建立能力培养意识,通过"项目实践"培养专业能力,通过"项目实训"培养职业能力,同时介绍重庆师范大学与中软国际重庆ETC等公司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7.
陈德林 《网友世界》2013,(13):59-59
各高职院校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有着特殊的作用,高职院校可通过创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营造创新型校园文化、加强校企合作、创新激励机制等途径参与创新型城市建设。政府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主导力量,应创新管理体制,以保证高职院校为创新型城市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新一轮的课改要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单一的课堂形式,改变传统的  相似文献   

19.
《软件工程师》2014,(8):41-44
本文从教学与科研实践出发,讨论了如何结合教学和科研工作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结合作者的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实践,分别就专业教师队伍创新能力的构建,研究项目引导的学生主动创新教育和教科研项目向学生实践项目转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软件》2019,(10):209-213
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实践教学是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蕴涵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赋予高校人才培养以新的武器。研究创新和创新人才的内涵,分析创新人才培养与"互联网+"实践教学的关系,进而构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