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芬太尼和氯胺酮合用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芬太尼与氯胺酮合用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分为3组:芬太尼组(F组)、氯胺酮组(K组)和芬太尼 氯胺酮组(FK组),每组10只.用跳台实验(step-down test)和避暗实验(stepthrough test)分别观察芬太尼、氯胺酮单用或合用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结果 在跳台实验和避暗实验中,FK组用药后第1天错误次数均明显多于F组和K组(P<0.01),潜伏期均明显短于F组和K组(P<0.01);用药后第2天,各组错误次数、潜伏期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芬太尼和氯胺酮合用当天抑制小鼠学习记忆呈协同作用,但用药后第2天协同作用消失,提示可能不会造成持久的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2.
丙泊酚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腹腔注射不同剂量丙泊酚(propofo1)对小鼠学习记忆(learning and memory)功能的影响.方法 昆明种小鼠80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4组:脂肪乳组腹腔注射10%脂肪乳(10 ml·kg-1),另3组分别腹腔注射不同剂量丙泊酚,P5组为5 mg·kg-1,P10组为10 mg·kg-1,P20组为20 mg·kg-1.用跳台实验(stepdown test)和避暗实验中(step-through test)分别观察、比较小鼠潜伏期(latency)和错误次数(number of errors),以评估药物对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结果 用药后第1天,与脂肪乳组相比,P5、P10和P20组在跳台实验和避暗实验中潜伏期缩短(P<0.05);P10和P20组错误次数比脂肪乳组增多(P<0.05),但P5组错误次数与脂肪乳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药后第1天,与P5组相比,P10和P20组避暗实验测定的潜伏期缩短(P<0.05),错误次数增多(P<0.05);跳台实验中测定的潜伏期有缩短趋势,错误次数有增多趋势,但相比P5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丙泊酚能影响小鼠学习记忆功能,且呈剂量依赖性,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在停药1天后迅速消失,提示不会造成持久性的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丙泊酚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NS组)、丙泊酚组(P组)和川芎嗪+丙泊酚组(LP组),每组10只.用避暗实验(step-through test)分别观察24 h后记录小鼠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结果 与NS组相比,P组潜伏期缩短(P<0.05),错误次数增加(P<0.05);与P组相比,LP组错误次数明显减少(P<0.01),潜伏期有增长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川芎嗪改善丙泊酚所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丙泊酚与异氟烷合用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 80只小鼠随机分为避暗试验(n=40)和跳台试验(n=40)两大组,各大组再按分层随机区组设计分为 NS组(生理盐水组)、Pp组(丙泊酚组)、Iso组(异氟烷组)、Pp+Iso组(异氟烷和丙泊酚合用组),观察并比较各组小鼠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结果 与NS组相比,应用剂量下Pp组和Iso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均无明显变化;与NS组、Pp组和Iso组相比,Pp+Iso组的步入潜伏期与跳下潜伏期均缩短(P<0.01或P<0.05),错误次数增多(P<0.01或P<0.05).结论 丙泊酚与异氟烷合用可增强小鼠的遗忘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与咪达唑仑合用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按分层随机区组设计将小鼠分为3组:瑞芬太尼+生理盐水(R)组、咪达唑仑+生理盐水(M)组、瑞芬太尼+咪达唑仑(RM)组。用跳台实验分别观察小鼠潜伏期和错误次数,以评估药物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结果用药后第1天,与R组相比,RM组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增加(P〈0.01,P〈0.05),与M组相比RM组的错误次数增加(P〈0.05);用药后第2天,与R组相比,RM组的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增加(P〈0.05);用药后第3天,各组间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与咪达唑仑合用能加强损害小鼠学习记忆的作用,但不会造成持久的学习记忆能力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丙泊酚与东莨菪碱合用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6只,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4组,每组14只:实验药品均采用腹腔注射,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丙泊酚组(100 mg/kg)、东莨菪碱组(0.8mg/kg)、丙泊酚+东莨菪碱组(100 mg/kg+0.8 mg/kg)。观察翻正反射。随机选取每组8只大鼠在注射丙泊酚12 h后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另外6只进行跳台测试。用水迷宫实验和跳台实验分别观察大鼠逃避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结果丙泊酚组和丙泊酚+东莨菪碱组的翻正反射消失时间及翻正反射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水迷宫测试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东莨菪碱组第1-4天潜伏期均延长(P<0.05-0.01),且第5天目标象限时间百分比明显减少(P<0.05),而丙泊酚组则在第1-2天潜伏期延长(P<0.01),第3-4天的潜伏期和第5天时间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东莨菪碱组比较,丙泊酚+东莨菪碱组第1-2天潜伏期延长(P<0.05),第3-4天的潜伏期和第5天时间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跳台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东莨菪碱组和丙泊酚组第1-2天的潜伏期缩短(P<0.01),错误次数增多(P<0.05-0.01),第3-4天东莨菪碱组的潜伏期缩短(P<0.01),错误次数增多(P<0.05),而丙泊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东莨菪碱组相比,丙泊酚+东莨菪碱组第1天潜伏期缩短(P<0.01),错误次数增多(P<0.01),第2天潜伏期略缩短(P>0.05),错误次数增多(P<0.05),第3-4天不论是错误次数,还是潜伏期均相似(P>0.05)。结论单独使用丙泊酚和东莨菪碱均可导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两药合用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只呈短暂协同作用,而远期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与氯胺酮合用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按分层随机区组设计将小鼠分为3组:瑞芬太尼+生理盐水(R)组、氯胺酮+生理盐水(K)组、瑞芬太尼+氯胺酮(RK)组。用跳台实验分别观察小鼠潜伏期和错误次数,以评估药物对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结果用药后第1天,与RK组相比,R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均减少(P〈0.05),K组错误次数减少(P〈0.05);用药后第2天,与RK组相比,R组和K组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均减少(P〈0.05);用药后第3天,各组间潜伏期和错误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与氯胺酮合用能增强损害小鼠学习记忆的能力,但不会造成持久的学习记忆能力障碍。  相似文献   

8.
东莨菪碱与氯胺酮合用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东莨菪碱与氯胺酮合用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30只小鼠分为3组:东莨菪碱组(S组)、氯胺酮组(K组)、两药合用组(SK组),每组10只。用跳台法观察小鼠跳台错误次数和跳下潜伏期。结果用药第1天,SK组3 min内跳台错误次数(3.1±1.9)多于S组(1.3±1.1,P<0.05)和K组(1.6±1.0,P<0.05)。用药第2、4天,3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东莨菪碱与氯胺酮合用当天抑制小鼠学习记忆呈协同作用,但至用药第24、天各组间则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多次腹腔注射丙泊酚(propofol,P)对小鼠自主活动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昆明种小鼠90只,分为镇静和记忆两实验大组,每实验大组再分为3组(n=15):NS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另两组分别腹腔注射丙泊酚10 mg/kg(P10组)、15 mg/kg(P15组).用自主活动仪检测每组小鼠第1、2、3天第2次给药15 min后5 min内的自主活动次数,用跳台仪观察小鼠最后1次给药后24、48、72 h的跳台潜伏期(step-down latency)和错误次数(error times).结果 镇静实验结果显示,在第1、2、3天,P10组小鼠自主活动次数与N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15组活动减少(P<0.01或P<0.05);每组第1、2、3天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记忆实验结果显示:在24 h以及48 h,P10组、P15组与NS组相比跳台潜伏期缩短(P<0.01或P<0.05)、错误次数增多(P< 0.05);72 h时,3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鼠对丙泊酚产生的遗忘作用敏感性高于其产生的镇静作用;多次应用丙泊酚会产生遗忘作用,但不会持续到48 h.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穴或风府穴对丙泊酚所致小鼠记忆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按照分层随机区组设计分为6组(n=6):脂肪乳组(A组),丙泊酚组(B组),脂肪乳+针刺百会穴组(C组),丙泊酚+针刺百会穴组(D组),脂肪乳+针刺风府穴组(E组),丙泊酚+针刺风府穴组(F组).用跳台实验和避暗实验分别测定给药后24 h的错误次数和潜伏期.结果 在跳台实验中,与B组比较,D组错误次数减少、潜伏期延长(P<0.05),F组错误次数减少(P<0.05).在避暗实验中,与B组比较,D组错误次数减少、潜伏期延长(P<0.05),F组错误次数减少(P<0.05).结论 针刺百会穴或风府穴能改善丙泊酚所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常用骨科固定及植入器材,并对其发展历史、作用及特点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2.
李宝珍 《中国病案》2007,8(4):25-25
病案作为重要的医学信息源,不仅可为医疗、教学、科研提供宝贵资料,而且在法律、保险和医院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解决医疗纠纷、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判定医务人员和医疗活动有无医疗过错等方面是一个最具法律效力的书证。为确保病案质量的正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增强法律意识,加强病案质量监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阐述了配伍在遣药组方及方中药性发挥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如配伍得当,可选择发挥方中之药的某一药性,可使方剂直达病位,亦可解毒增效,体现了方药离合之妙。  相似文献   

14.
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痰浊、瘀血等有形实邪停聚脉道,气血运行失常,脉道结构因而改变甚则闭塞不通,引起所支配脏腑失去气血濡养的一系列疾病称为"脉病"."毛脉合精"是脉通行气血、濡养脏腑官窍的重要前提,"毛脉失和"是脉病发生发展的初始阶段.论述从以下方面进行:首先,结合《黄帝内经》相关条文,拓展"毛脉合精"理论内涵,论证了其结构应包括皮毛、腠理、分肉、三焦等,功能应包含通行营卫、津液和调、津血渗化等核心内容;其次,在"毛脉合精"基础上结合玄府学说,论证了玄府通利是"毛脉合精"的重要条件;最后,探讨在"毛脉失和"的影响下,脉病痰瘀证之痰浊、痰结、痰瘀病机演变过程,为继承和发展中医脉病理论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任何文学样式的产生、发展、流变和盛衰,都与其本身所具有的消费功能有着直接的关系。中国古代小说从产生时的“不登大雅之堂”到逐渐成为人们文学消费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读者的消费需求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中国古代戏剧也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但由于其自身形式的局限,戏剧的消费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萎缩,戏剧走向衰微。从文学消费角度看中国古代小说与戏剧的盛衰趋势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6.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词义教学是词汇教学的核心。传统的词汇教学往往简单罗列词义。强调词的字面意义。而忽视词在实际使用中的意义。主要通过翻译和对比的方法进行。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了探讨更有效的词义教学方法。采取讨论词义理解与语境的关系。及以语境理论和深层认知优势为指导的情景法和推断法进行词义教学,认为词义的理解与语境密切相关,依据语境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词义。语境理论指导下的情景法和推断法发挥了深层认知的优势。是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考察知母皂苷元(SAR)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活性和破骨细胞分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培养小鼠胚胎成骨细胞MC3T3-E1,分别采用MTT法、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及茜素红染色法观察SAR对MC3T3-E1细胞增殖、ALP活性及矿化结节形成的影响;分别采用皮质骨来源破骨细胞分离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破骨细胞形成两种方法培养破骨细胞,利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阳性细胞计数及骨吸收陷窝计数来观察不同浓度SAR对成熟破骨细胞活性及破骨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质量浓度SAR(0.01,0.1,1 μg/mL)对MC3T3-E1细胞均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P<0.05,P<0.01);处于快速增殖的MC3T3-E1细胞给药处理后各组间ALP活性未见明显差异,但对于增殖晚期MC3T3-E1细胞,不同浓度SAR均可使ALP活性增高,其中1 μg/mL组效应最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连续给药处理细胞15 d,SAR各组矿化结节形成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增多趋势。此外,各浓度SAR对成熟破骨细胞数量及骨吸收能力均无明显影响,但均能抑制骨髓细胞分化形成破骨细胞。结论: SAR能促进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成熟;SAR对分化成熟的破骨细胞无明显影响,但可抑制骨髓细胞向破骨细胞的分化,从而减少破骨细胞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19.
李力  张大志 《中国病案》2008,9(4):33-35
传统纸质病案的数字化是整个医院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步骤。本文针对病案数字化采集和管理的需求特点,介绍了一个实用的病案影像存储服务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该系统实现了对扫描得到的病案影像的存储、传输、浏览、打印和管理。且有界面友好、可靠性高、易于现有医疗信息系统集成等特点。通过较长时间的实际使用,该系统运行稳定,有效发挥了病案在医、教、研方面的真正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我校医学检验系93~96年级170余名本科在校学生作为调查研究对象(第一专业志愿与非第一专业志愿考生比例约为1:2),通过对这两部分学生专业志愿与在校专业思想,学习成绩及政治表现等综合素质方面的关系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专业志愿不是影响学生专业思想、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的主要因素,学生在校专业思想受在校教育和多种因素影响。提示招生录取新生时不应歧视非第一专业志愿考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