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白异读是绍兴方言中的重要语音现象,绍兴方言文白异读不仅丰富而且复杂,通过考察绍兴方言文白异读三个阶段性特点,归纳绍兴方言文白异读规律,探讨绍兴方言文白异读的积淀层次,分析绍兴方言文白异读新的发展变化,不仅能使我们了解绍兴方言语音的共时情况,而且可以使我们窥见绍兴话音系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些历史层面,了解共同语对方言的巨大影响以及方言语音发展演变的规律性特点。  相似文献   

2.
丹阳方言处于北方方言和吴方言的交界,方言中原有的文白异读存在两种形式,但在今实际口语中已发生变化.通过将历史材料与实际语音的对比,可见丹阳方言文白异读演变为三种状态.一、处于竞争阶段的异读;二、受词汇限制的异读;三、竞争已完成、没有异读.在竞争中最后保留的是文读还是白读,主要与使用范围,以及受到普通话的影响有关.其语音演变特点反映了汉语方言文白异读演变规律及普通话对该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陈山青 《云梦学刊》2006,27(4):132-136
汨罗长乐方言文白异读的类型多:有声韵调中一项不同形成的异读,有声韵调中两项或三项不同形成的异读,还存在一字三音、四音异读现象。长乐方言文白异读具有自身特点,并呈现向强势普通话靠拢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4.
中古全浊声母字闽方言今读有清化送气、清化不送气和保留浊音三个不同的历史层次。通过分析古全浊声母中的塞音、塞擦音字在现代闽语的读音异同,结论认为这是闽语自身演变的多种语音层次叠置的结果。送气清化为最早层次,保留浊音为最晚层次。它与闽方言形成早期的移民、隋唐之间的通语影响有关。这还可以找到方言内部结构的两种证据:一是闽北方言的声母清浊、清化后送气不送气与声调分化存在着明显的对应;二是声母清浊和清化后送气不送气与文白异读也存在着明显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东北官话不少字音由于不符合语音演变规律从而出现读音例外现象,其原因主要有四种:一是源流的不同,二是古音的遗留,三是方言的影响,四是声旁的类推。从字音的例外现象来研究方言语音的演变,对认识语音发展规律和促进方言语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郝立新 《理论界》2012,(4):158-161
现行规范汉字中读音、形体和意义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和谐现象。读音不和谐现象的产生,是由于语音的发展、中断的变化、方言的影响、异读的结果、声符不能准确表音等原因造成的。形体不和谐现象,是同源分合、形体演变、整理不当、偏旁作用降低等造成的结果。意义不和谐现象产生的原因,有意义变化、意义偶合、同源分化、同音假借、义符不明等。  相似文献   

7.
宕江摄入声韵历史上很早就丢失了塞音韵尾,其在现代方言中的主要元音基本上是以后圆唇元音为主,可见《切韵》的宕江摄主要元音应该也是一个后圆唇元音.一些方言中宕江摄入声往往有文白异读两种形式,这是入声韵尾消失后韵尾u向不同方向演变的结果.官话方言中,宕江摄入声字多读为撮口韵,主要元音是前的不圆唇元音,这个和南方方言有别的特点是官话方言在清代产生的一个语音层次,它和元明时代读为[io]韵的层次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李景泉著《清水河方言志》,马国凡先生已对其优点做了肯定,然而,该著还有一些疏忽的地方。语音是各个方言之间最主要的差别,该著正是在语音方面,出现了许多不应有的错误,如韵母的音位归纳、文白异读等,蒙语、满语借词问题也值得商榷,语法也有不准确之处  相似文献   

9.
古溪母字"苦裤哭窟"在关中的许多方言中都有文白两种读音,文读音为k‘u,白读音可以分为fu、p‘u两种类型。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摸清"苦裤哭窟"两种白读音类型的地域分布,并分析其白读音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0.
汉语异读词呈现单音化的趋势,主要类别有文白异读单音化、破读词异读单音化、地名异读的单音化、姓氏异读单音化、音译词异读单音化等等。异读词单音化的主要动因是表达与理解的省时省力、群众的诉求和专家学者干预及国家推广普通话政策的影响。新世纪审音要进一步加大异读词读音单音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前人对文白异读的比较确定本文文白异读确定的原则,从古今对照的角度分析了海南闽语文昌话的文白异读在声母、韵母、声调中的不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莆田方言属于闽方言的莆仙方言区,俗称“莆田话”,旧与仙游话会称“兴化话”。莆田地区通行的活在语音上如文白异读系统和闽南话基本上一致,但它又有自己的特点,如有声母。由于地理位置处在闽东、闽南交界地带,所以又吸收了许多福州话的特点,如鼻音韵尾归结为一种,声母在连读中有许多音变的现象等,因而形成了特殊的、具有过渡色彩的方言。特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也构成了莆仙地区特有的地域观念。在莆仙人心目中,莆仙话既不属于闽东方言,也不属于闽南方言,而是独立的一种。对莆仙话的研究,从五、六十年代《福建省汉语方言概…  相似文献   

13.
会同方言的流摄一等字读音与效摄相同,在流摄的[u]、[a]、[ia]、[au]、[iau]、[u]、[iu]七个今读韵母中,流摄一等的文读音和流摄三等的主流读音[u]、[iu]有不同的性质,流摄读如效摄等的现象反映了中古南北语音的不同,从《切韵》中离析出不同地点的语音系统来,方言中不少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4.
入声的研究过去基本上着眼于音系内部以语音条件为转移去考察其消变的规律,文章着眼于入声的文白读和入转舒在老中青三代的演变过程,从六个方面论证邯郸方言的入转舒属于叠置式音变.  相似文献   

15.
曲周县白寨乡地名的方言读音有一些特殊语音变化,与当地方言的通常读音存在差异,多数差异是语流音变的结果,主要对白寨乡的地名语音及其音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18世纪初期日本汉学家冈岛冠山所编汉语教材《唐语便用》所载汉字的异读声调进行了梳理,笔者认为作者对异读字声调记录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语音面貌,比如“浊上变去”,保留古读等,一是作者不能够把握汉字的正确读音,比如多音字及古读中的两读现象,一是语流音变造成的协同发音,再就是纯粹的错读。  相似文献   

17.
论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异读词的规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巧燕  贺方春 《云梦学刊》2003,24(6):109-111
普通话水平测试(PSC)中异读词的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PSC的顺利进行。针对PSC中异读词读音混乱现象,对此类异读词进行系统分类,综合考虑审音标准,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有利于确保PSC的科学性、规范性、权威性。  相似文献   

18.
刘博 《理论界》2013,(8):148-150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推广多年,但一些异读词在实际生活中仍存在读音分歧,并影响到了人们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表现。为了证实这个问题,笔者选取了部分存疑异读词,在社会大众中进行了一项关于读音倾向的问卷调查,并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这部分词的审定标准的确与大众倾向读音脱节,也不具备继续推广执行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古音的疑母在官话方言的消变规律是近代汉语语音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资料的限制,我们目前对疑母演变的详细规律还不十分清楚。反映五代末初时期汉语官话语音的《尔雅音图》是考察这项音变的一项珍贵难得的重要资料,全面考察这项资料的疑母例可有助于我们对一问题的一个专门探讨。目前,我们对疑母在官话方言的消变规律的一般认识有这样三点:1、疑母在洪音(中古一、二等)前多保留,在细音(中古三、四等)前多消失。2、部分疑母在开口三等韵母前变为n一声母;3、疑母演变的若干不规则现象多是因为方言的影响所致。即该方言不…  相似文献   

20.
"江"字最早见于金文,在上古共同语中属"见"母"东"部,音值为[kuη].南北朝后期,由于南部方言的地位提升和影响扩大,作为南部方言基本词汇"江"的方言读音"[kaη]"遂进入共同语,并最终取代了"[kaη]"音在共同语中的地位;后又受到来自北方民族发音习惯的影响,至明代,[kaη]被直接腭化为[tciaη]."江"字音读的变迁,反映了方言、外语等因素对语音变化的重要影响.前人关于"江"的[kaη]音是由其[kuη]音自然演变而形成和[tc][tc][c]是由于"-i-"-y-"介音的影响而形成的观点还需要重新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