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并发眼肌麻痹五例分析张美莎,王桂兰糖尿病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种高发病,它的并发症也日趋受到人们的关注。眼肌麻痹为一种糖尿病并发症,我院自1990年至1993年共发现5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4年间我院共发现5例糖尿病合并眼肌麻痹患者。男性4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眼肌麻痹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对眼科收治的60例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眼肌麻痹患者60例中,血管病性27例(45%),外伤性15例(25%),其它原因者13例(22%),原因不明5例(8%)。结论:眼肌麻痹病因复杂,根据发病年龄、起病方式、伴随症状等临床表现,同时完善相关检查,多数眼肌麻痹不难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眼肌麻痹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0例(50只眼)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史、红玻片复视像检查、眼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诊断,分析发病原因,并对其进行相关治疗。结果 50例中神经血管源性眼肌麻痹42例(84%),肌源性麻痹3例(6%),全身免疫性麻痹3例(6%),机械性麻痹2例(4%)。结论眼肌麻痹病因复杂,仔细分析临床特征,进行全面细致的眼科检查、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及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32例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32例分析夏群关航张伟张文菊韩玉荣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颅神经病变引起的眼肌麻痹性复视在临床上并非少见。现将我院1990年5月至1995年5月诊治的32例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  相似文献   

5.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 (TolosaHuntSyn drome)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5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 ,对激素治疗效果佳 ,4例痊愈 ,1例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结论 :痛性眼肌麻痹病因多样 ,临床表现复杂 ,诊断时应慎重。头颅CT、MRI及动脉造影对其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大部分患者对激素疗效好 ,但需警惕炎症播散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糖尿病眼肌麻痹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6/2017-06就诊于青岛市市立医院眼科的糖尿病眼肌麻痹患者120例120眼的临床资料,根据颅神经受累部位分为动眼神经麻痹组(Ⅲ组,66例)、外展神经麻痹组(Ⅵ组,41例)、复合神经麻痹组(Ⅲ+Ⅵ组,13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筛选糖尿病眼肌麻痹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高血压情况与糖尿病眼肌麻痹的发生相关,其中年龄≥45岁,男性,糖尿病病程≥10a,合并DR,HbA1c>7%是糖尿病眼肌麻痹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糖尿病眼肌麻痹的发生与糖尿病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是否合并DR及HbA1c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内分泌疾病 ,有较多并发症可累及人体多个器官。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是其较为少见的并发症。我院眼科 1 992年4月至 1 999年 2月共收治 1 7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1 992年 4月至 1 999年 2月我科共收治后天性眼肌麻痹患者 2 4例。其中 :痛性眼肌麻痹 2例 ,内眼手术后眼肌麻痹 3例 ,原因不明 2例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 1 7例 ,占总数的 71 %。该 1 7例患者中 ,男 1 1例 ,女 6例 ,年龄 5 3 -72岁 ,平均 63 5岁 ;既往有糖尿病史 1 6例 ,病程 4-2 3年 ,平均 7 1年 ;一例在发现眼肌麻痹后 ,经内科检查确诊为糖尿病。 1…  相似文献   

8.
隐性糖尿病并发眼肌麻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性糖尿病并发眼肌麻痹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赵丽辉北京医大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王晓飞自1985~1993年,我科收治糖尿病并发眼肌麻痹患者20例,其中隐性糖尿病并发眼肌麻痹7例,有如下临床特点。本文7例病人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55-70岁,平均...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5例(25只眼)经常规眼科检查,眼肌检查及实验室生化检查后,确诊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进行分析.结果 25只眼均单眼发病,受累神经以动眼神经麻痹多见,为15例,其次外展神经麻痹6例,滑车神经麻痹3例,复合神经(Ⅲ+Ⅳ)麻痹1例.结论 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并发眼肌麻痹,糖尿病性微循环病变是导致神经缺血缺氧以致变性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MG)患儿发生眼肌麻痹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11/2020-05期间就诊于我院的203例儿童OMG患儿,将其分为眼肌麻痹组97例和非眼肌麻痹组106例,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对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一步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纳入的203例儿童OMG患儿发生眼肌麻痹者97例(47.8%),69例(71.1%)表现为斜视,其次为歪头视物(18例,18.6%)。97例患儿中单眼79例(81.4%),单条眼外肌受累53例(54.6%),其中内直肌19例(35.8%)。眼肌麻痹组和非眼肌麻痹组患儿年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采用激素联合治疗(72.2%vs 38.7%)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FT3水平(OR=2.006,95%CI:1.233~3.263)和采用激素联合治疗(OR=4.328,95%CI:1.936~9.677)是影响儿童OMG患儿发生眼肌麻痹的相关因素。结论:儿童OMG患儿发生眼肌麻痹较常见,单眼多发,内直肌最易受累,较少出现复视。血清FT3可作为评估儿童OMG患儿发生眼肌麻痹的重要免疫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复视为首发症状的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探讨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分析2008至2013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以复视症状为主症的眼肌麻痹患者80例,根据病史、详细的查体和眼部检查,分析其发病原因。结果80例病例中,糖尿病性眼肌麻痹24例(动眼神经麻痹16例,外展神经麻痹6例,合并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麻痹2例),脑血管病2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麻痹18例,颅内动脉瘤者10例,重症肌无力眼肌型2例,躯体形式障碍1例,颅内肿瘤2例,多发性硬化1例,神经梅毒1例,脑干脑炎1例。结论很多神经系统疾病可引起复视的神经眼科体征,其中糖尿病性眼肌麻痹为最主要病因,脑血管病、动脉瘤眼肌麻痹、动脉粥样硬化也是重要原因,其他还有重症肌无力(眼肌型)、躯体形式障碍、颅内占位等。以复视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眼外肌麻痹病因复杂,容易误诊,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明确诊断,以达到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89年7月~2005年10月收治以复视为主诉并确诊为眼肌麻痹的病人中,有35例无自述糖尿病史,经全面检查,确诊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40~45岁7例,51~60岁14例,60岁以上14例。临床表现:动眼神经麻痹25例,表现较为复杂;其中4例4眼为完全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外下斜位、向内、向上、向下运动均受限,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和(或)消失,近点反射存在;  相似文献   

13.
眼肌麻痹是神经科的常见症状,而以眼肌麻痹为主要表现的老年患者在神经科也比较多见,现将我科2000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老年人眼肌麻痹32例患者病因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眼肌麻痹的病因及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眼肌麻痹患者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有眼肌麻痹症状,且经眼科、神经内外科检查、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的住院病例。结果眼肌麻痹的病因以动脉瘤最多(34.8%,16/46),其次为痛性眼肌麻痹(17.4%,8/46)及糖尿病性眼肌麻痹(17.4%,8/46),其它依次为:颅脑外伤(13.0%。6/46)、颅内感染(8.6%,4/46)、内直肌损伤(4.3%,2/46)。累及的神经以动眼神经最多(73.9%,34/46)。其次为外展神经(30.4%,14/46),滑车神经受累及较少(4.3%,2/46)。明确诊断后,针对原发病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结论眼肌麻痹的病因复杂,应仔细分析临床特点,并针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5.
眼肌麻痹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患者生命的延长,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的发病率也极大地增高。现将我院眼科2002年5月~2005年8月用弥可保治疗42例糖尿病眼肌麻痹患者的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临床资料 我院1996~2001年6月,共诊治糖尿病性眼肌麻痹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48~76(平均62)岁。既往有糖尿病史者25例,病程1~27年。7例患者为出现眼肌麻痹後经检查确诊为糖尿病。Ⅰ型糖尿病4例,Ⅱ型28例。全部为急性起病,主要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辅助诊断单条垂直肌不全麻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诊断单条垂直肌不全麻痹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Parks三步法,采用Java及html互联网计算机语言编写辅助诊断软件并试用于临床,将36例单条垂直肌不全麻痹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结果与眼肌专业医生的临床诊断结果相比较。结果 36例患者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结果与眼肌专业医生的临床诊断结果一致。从输入检查结果开始到得到诊断结果,每例患者的计算机辅助诊断所用时间为30秒左右。结论 计算机辅助诊断方法在分析和诊断单条垂直肌不全麻痹方面与临床医生诊断结果同样可靠但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18.
许多原因可发生眼外肌麻痹。糖尿病性眼肌麻痹则比较少见,我们从1979年~1990年11年间共收集本病9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9例中男5例,女4例;年龄25~63岁,平均45岁,40岁以上者8人(88.89%),眼肌麻痹发生在患糖尿病后6年、8年、12及15年各1例,10年4例。双侧眼肌麻痹1例,单侧8例,动眼神经受累7例,其中1例25岁患者系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娩后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一过性核间性眼肌麻痹的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急性一过性核间性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8例患者中男6例,女2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54岁,平均63.7岁。临床上突然出现复视,伴有头晕、恶心;诊为前核间性右眼内直肌麻痹5例,前核间性左眼内直肌麻痹3例。结果所有患者在发病后8~19h,平均14.3h内完全恢复,无任何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结论急性一过性核间性眼肌麻痹是由于一过性内侧纵束局部血液供应障碍,或者是脑供血不足的局部表现所致。积极治疗脑供血不足可以有效的预防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并发眼肌麻痹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并发眼肌麻痹16例河北省人民医院眼科任汉时,李书清,刘晓利河北省人民医院内科杨素清自1987年至1992年我科门诊发现以复视为主诉,确诊为眼肌麻痹的病人中有16例无自述糖尿病史,经过化验检查,确诊为糖尿病,现报告如下。糖尿病并发眼肌麻痹共16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