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9例神经梅毒的临床、神经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 9例血清和脑脊液梅毒学试验均阳性,影像学多表现为单个或多发的脑梗死病灶,位于额叶、颞叶、脑室周围等,可以肢体麻木、偏瘫等症状就诊,首诊常被误诊为脑卒中、老年性痴呆、颅内肿瘤等。结论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与其分型密切相关;首诊易误诊;临床表现及血和脑脊液梅毒抗体阳性是确诊的依据,影像学表现不具特征性,早期治疗效果较好,青霉素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
孙华 《当代医学》2010,16(14):109-110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及其早期诊断依据,提高对其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7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7例神经梅毒患者中首发症状痴呆(2例)、癫痫(1例)、脑梗死(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脊髓痨(1例)。7例患者脑脊液检查TPPA均为阳性,蛋白轻度升高。头部CT、MRI改变无特异性。结论神经梅毒的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李东  刘洪军  梁若飞  赵龙  漆建 《西部医学》2023,35(6):889-893+898
探讨神经梅毒继发脑积水患者的临床特征,为神经梅毒继发脑积水患者的诊断、治疗、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2年3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35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患者继发脑积水,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的特点,并与常规神经梅毒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神经梅毒继发脑积水患者中,男9例(90%),女1例(10%);年龄35~77岁,平均(57.50±14.52)岁;首发症状表现多样;脑积水组男性、年龄、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脑脊液TRUST显著高于非脑积水组(P<0.05);头颅磁共振表现多样;经正规治疗后,8例神经梅毒并脑积水患者行驱梅治疗后相应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1例患者驱梅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治疗脑积水三主征症状缓解,1例患者驱梅治疗无效。结论 神经梅毒继发脑积水患者以中老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首发症状表现多样,MRI检查有助于临床诊断及分型,早期规范驱梅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驱梅治疗后脑积水症状未缓解行V-P术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赖汉林  黄幼珍 《吉林医学》2014,(25):5714-5715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探讨临床有效诊治方法。方法:对收治的18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并给予其有效的临床治疗办法。结果:神经梅毒主要临床特征以急性、亚急性疾病为主,慢性疾病占少数;患者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及螺旋体明胶凝集阳性率较高;对患者脑脊液进行检查发现多以细胞数增多、蛋白含量增加为表现。结论:神经梅毒临床特征无特异性,容易造成误诊,因此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对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尽早诊断并给予患者有效治疗是提高患者治愈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何奇檀  黄云旗  钟盛武 《广西医学》2011,33(8):1086-1087
目的 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治疗时机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5例神经梅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神经梅毒患者首诊均误诊,其中麻痹性痴呆型梅毒5例,脑血管型梅毒7例,脑膜型梅毒3例.均给予大剂量青霉素治疗,5例麻痹性痴呆型梅毒死亡2例,好转3例;7例脑血管型梅毒及3例脑膜型梅毒患者均好转.结论 神经梅毒临...  相似文献   

6.
顾闯  潘小芬 《海南医学》2006,17(10):47-48
目的 本文主要对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误诊情况,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加以探讨;方法 回顾性总结8例神经梅毒的病例资料;结果 本文中男6例,女2例,平均年龄52±12岁,其中脑血管梅毒4例,麻痹性痴呆2例,脊髓痨1例,无症状性神经梅毒1例;所有病例血清及脑脊液(CSF)检查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HA)均阳性.头颅MRI检查显示6例有异常信号.所有病例经大剂量青霉素钠治疗后,6例好转,2例治愈.无死亡,预后较好.结论 神经梅毒多见于中年男性,误诊率高.早期诊断、及时正规治疗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神经梅毒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梅毒(syphilis)是由无芽胞杆菌属苍白密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TP)感染引起的全身性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感染,也可通过间接接触及血液传播途径、母婴传播途径而感染。近年来梅毒发病率有增高趋势。神经梅毒为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大脑、脑膜或脊髓损害的临床综合征。未经治疗的早  相似文献   

8.
神经梅毒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勇通  姚龙腾 《中原医刊》2007,34(16):52-53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3例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血清、脑脊液改变,影像学表现。结果23例中,间质型6例,其中1例梅毒性脑膜炎,4例脑血管梅毒,1例脊髓血管梅毒;实质型17例,其中15例麻痹性痴呆,1例脊髓痨,1例视神经梅毒。23例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脑脊液TPHA均阳性,17例脑脊液RPR阳性。结论神经梅毒以男性多见,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异常,梅毒全身症状不显著,容易误诊。梅毒血清及脑脊液检查是诊断的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实验室及影像学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神经梅毒患者的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结果26例中脑膜炎型2例(7.69%),脑膜血管型9例(34.62%),麻痹性痴呆型12例(46.15%),脊髓痨型3例(11.54%)。脑脊液检查中,白细胞增高23例(88.46%),单核细胞增高22例(84.62%),脑脊液蛋白增高23例(88.46%),葡萄糖定量降低12例(46.15%),氯化钠降低 3例(11.54%);血清检查中,血清甲苯胺红试验(TRUST)及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均为阳性。 MRI检查,脑膜炎型均未见异常;脑膜血管型中小脑、半卵圆中心、基底核区、额叶、丘脑、脑干多发性梗死灶8例,枕叶异常信号1例;麻痹型痴呆型额颞叶萎缩、脑室扩大8例(其中合并胼胝体、丘脑、颞叶内侧、额颞叶异常信号6例),另4例表现为颞叶、额颞叶、海马多发长 T1、长 T2异常信号;3例脊髓痨型呈退行性改变。结论临床诊断神经梅毒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等综合分析,影像学检查可作为鉴别诊断方法,TRUST检查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可作为基层医院诊断及临床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神经梅毒临床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我院4例神经梅毒住院病人的临床特点及脑眷液、MRI等特定表现及对近年有关神经梅毒文献复习。结果:4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为43-59岁。均有梅毒接触史,自初次感染至神经症状发作时间为5~13年,平均为9年,住院确诊时间平均14d。分别以脑膜脑实质梅毒;脊髓梅毒;脊髓及脑梅毒。脑血管梅毒等形式发病。结论:神经梅毒表现形式多样,易延误诊断,应引起临床工作者重视。  相似文献   

11.
脑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附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泉  罗成宏 《海南医学》2004,15(9):18-19
目的 本文通过分析脑神经梅毒的分型及临床特点 ,为早期诊断及减少误诊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而确诊的 11例脑神经梅毒病人的有关资料。结果 脑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包括 :( 1)急性、亚急性起病多 ,少数慢性起病 ;( 2 )临床以间质型 ,尤其脑卒中最常见 ;( 3 )血清学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TPHA)及PRP试验阳性率极高 ;( 4 )脑脊液检查表现为蛋白增高 ( 76%) ,细胞数增高 ( 5 0 .2 %) ;( 5 )头颅CT或MRI表现为高血压、糖尿病所致常见的脑梗死不同 ,病灶多发 ,可分布在脑的所有部位。结论 脑梅毒的临床表现多变 ,早期误诊率高 ,临床表现与脑损害部位有关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12例神经梅毒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998年3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12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脊髓结核5例,脑膜血管梅毒3例,麻痹性痴呆3例,无症状性神经梅毒1例;血和脑脊液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及快速血浆反应素均阳性;5例头颅CT和MRI表现脑梗死、脑萎缩等表现.结论 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容易误诊,血和脑脊液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及快速血浆反应素阳性是确诊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梁波  陆鹏  朱正伟 《安徽医学》2022,43(5):507-510
目的 分析神经梅毒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为神经梅毒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神经梅毒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该疾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颅脑MRI检查结果。结果 21例神经梅毒(11例早期,10例晚期)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为1.33:1;年龄23~67岁,发病年龄30~57岁,共17例(80.95%);11例早期神经梅毒患者中,9例(81.82%)无明显临床表现;10例晚期神经梅毒患者均表现为麻痹性痴呆。21例患者中,10例(47.62%)患者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阳性,13例(61.9%)患者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升高,17例(80.95%)患者脑脊液蛋白升高;13例(61.9%)患者颅脑MRI可见异常改变;青霉素规范驱梅治疗有效率为80.95%,4例治疗效果不佳者均为晚期患者。结论 神经梅毒发病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主要为青壮年。早期神经梅毒无明显临床症状;晚期神经梅毒可出现精神、行为异常,此病诊断必须综合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MRI检查,规范化青霉素治疗对早期患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实验室检查确诊的6例神经梅毒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中,间质型梅毒3例,实质型梅毒3例,其中1例为脊髓痨,2例为麻痹性痴呆。6例患者的血、脑脊液梅毒抗体均为阳性,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或正常,细胞数增多,以单核细胞为主。神经梅毒的磁共振成像检查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间质型梅毒的影像表现为脑梗死、软脑膜增强等;麻痹性痴呆表现为脑萎缩、双侧颞叶及海马区异常信号。青霉素治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预后。结论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临床表现和血清、脑脊液梅毒抗体阳性是确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1):22-25
目的对比HIV阳性与HIV阴性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HIV阳性和HIV阴性经腰椎穿刺明确为神经梅毒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梅毒治疗史、病程、实验室检查结果、神经梅毒分型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IV+组375例,HIV-组141例。HIV+组男性363例(96.80%)多于HIV-组的92例(65.25%)(P0.001),HIV+组中位年龄35(30,42)岁小于HIV-组的56(48,64)岁(P0.001)。HIV+组Log2血RPR滴度的倒数≥32共282例(75.20%)多于HIV-组的67例(45.16%)(P0.001)。HIV+组脑脊液TPPA阳性260例(53.33%)及Log2脑脊液RPR滴度的倒数≥1的共53例(14.13%)均少于HIV-组的131例(92.91%)及72例(51.06%)(P0.001)。HIV+组脑脊液糖、氯化物均低于HIV-组(P0.001)。HIV+组无症状神经梅毒345例(92.00%)多于HIV-组的60例(42.55%)(P0.001)。HIV+组脑血管炎型8例(2.13%)、脑实质型7例(1.87%)均少于HIV-组的22例(15.60%)、56例(39.72%)(P0.001)。结论 HIV阳性神经梅毒中男性患者、血RPR1∶32、无症状神经梅毒均多于HIV阴性者。而HIV阴性神经梅毒的年龄、脑脊液TPPA阳性率、RPR阳性率、细胞数、蛋白、糖、氯化物、脑血管型和脑实质型发病率均高于HIV阳性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神经梅毒(NS)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自1999年1月至2012年5月间住院期间确诊的37例N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自2006年以来,诊断NS患者数明显上升.确诊病例中发病年龄中位数45(27~71)岁,男女比例为2.4∶1.其中3例合并HIV感染.无症状NS5例(占13.5%),有症状脑膜炎型11例(占29.7%),脑膜血管梅毒7例(占18.9%),实质性NS14例(占37.8%),其中麻痹性痴呆10例,脊髓痨4例.37例患者CSF TPHA均为阳性,26例(占70%)RPR阳性.平均脑脊液压力149mmH2O,8例(占22%)脑脊液压力升高(≥180mmH2O);13例(占35%)脑脊液白细胞数〉10/μl;平均脑脊液蛋白0.78g/L,24例(占65%)蛋白升高(〉0.5g/L);接受青霉素及头孢曲松治疗、随访记录完整的17例患者中,11(36%)例临床症状改善,10例脑脊液蛋白及异常淋巴细胞增多改善,7例RPR滴度下降或转阴.结论 近年来神经梅毒发病率升高,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脑脊液检查为诊断NS的主要手段.对于HIV患者,应提高对神经梅毒的警惕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 (G6PD)缺陷的基因突变 ,探讨基因突变与临床表现型的可能关系。方法 应用PCR/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分析法对 42例上海地区G6PD缺乏者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 上海地区G6PD缺陷的基因突变主要是 :cDNA 1376G→T(33.3% ) ,cDNA 1388G→A(31.0 % ) ,cDNA 95A→G(2 1.4% ) ,cDNA 10 2 4C→T(2 .4% ) ,cDNA 493A→G(2 .4% )。结论 上海地区G6PD缺陷的基因突变以我国常见的 3种基因型为主 (85 .7% ) ,临床表现为蚕豆病、新生儿黄疸和药物诱导性溶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2):80-82
目的分析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VBD患者45例进行观察,另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非VBD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和比较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既往合并内科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情况。结果 45例VBD患者中仅行MR检查12例,包括循环新鲜梗死灶6例,脑干压迫4例,脑出血1例,脑积水1例。仅行MRA检查8例,MRA显示可见迂曲、延长、扩张的椎基底动脉及基底动脉移位、压迫脑干等。两者均进行检查共25例。观察组VBD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吸烟/饮酒史、合并内科疾病及主要临床表现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VBD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但不同检查方法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脑卒中样发作综合征(MELAS)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点。方法通过4例MELAS综合征病例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MELAS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结果以癫痫发作起病1例,头痛起病2例,发热伴意识障碍起病1例;头颅MRI检查示顶、枕叶和(或)颞叶T1WI/T2WI长或稍长信号及FLAIR高信号病灶,呈脑回样改变,均未见强化。3例肌肉活检发现有肌纤维变性,横纹消失或断裂,肌膜下出现不规则的不整红边纤维(RRF);其中1例行基因检测发现有线粒体DNA A3243G位点突变,另有1例曾多次住院未行肌肉活检。结论MELAS主要表现为卒中样起病伴癫痫发作,可有视听力减退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等;影像学特征为病变主要累及双侧大脑半球后部皮质,呈脑回样改变;肌肉活检发现RRF;基因检测可发现线粒体DNA A3243G位点突变。  相似文献   

20.
周法庭  杨振华  王毅  许俊  朱华  朱小勇 《西部医学》2017,29(9):1211-1224
【摘要】目的 分析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辅助检查,旨在提高对原发性阑尾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通过院内病历系统搜集2012年5月~2016年6月期间的3286例阑尾手术患者病历资料,其中26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原发性阑尾肿瘤。进一步分析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总结原发性阑尾肿瘤的发病特点。结果 在26例患者中,男性14 例,女性12 例,平均发病年龄(56.7±16.8)岁。症状以腹痛、腹部包块、恶心为主。癌胚抗原(CEA)和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199)检查二者灵敏度分别为53.3%和33.3%;彩超检查病灶以混合性回声团为主;腹部CT特征性变化是阑尾增粗、囊壁增厚、周围渗出和淋巴结增多;结肠镜可发现包块,肠腔变窄。结论 原发性阑尾肿瘤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腹部CT亦无特定的影像学改变,结肠镜及肿瘤标志物检查灵敏度较低。因此,对于CT或彩超提示阑尾包块的患者,应联合CEA、CA 199和肠镜等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