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选择性门静脉联合肝肿瘤供血动脉双栓塞的二步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肝胆外科2016年11月-2017年2月收治的3例选择性门静脉联合肝肿瘤供血动脉双栓塞的二步肝切除术患者行一、二期手术围手术期护理资料。结果 3例患者均行选择性门静脉联合肝肿瘤供血动脉双栓塞,2例患者成功行二期开腹肝癌切除术,1例患者未行二期手术。所有患者未发生护理相关并发症,均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充分有效的术前心理护理、二期围手术期注重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是围手术期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有研究[1]表明,肝癌的血供90%~95%来自肝动脉,尤其肿瘤中心以肝动脉供血为主,而肿瘤周边部分以及纤维包膜上、包膜外浸润的癌组织和子灶、门静脉癌栓等以门静脉供血为主,这些部位正是肿瘤生长最活跃的部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外动脉供血肝细胞癌的DSA表现及栓塞治疗.方法 同颐性分析本中心2002年8月~2008年9月3例肝外动脉供血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供血动脉形态、手术方式及时间、肝癌DSA表现及预后.结果 DSA显示3例患者肝癌动脉均存在解剖变异:1例患者肝外动脉直接开口于腹主动脉较高部位;2例患者肝外动脉与肾上腺中动脉共干开口于主动脉弓右外侧壁;3例患者肝外动脉均供血肝S6肿瘤,栓塞治疗后,无并发症,3例患者均存活6个月以上.结论 生理变异的肝外动脉可供血肝细胞性肝癌,其影像学诊断可靠,栓塞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肝癌伴门静脉癌栓血流动力学变化及CT表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刚  邓开鸿  周翔平 《华西医学》2002,17(2):188-190
目的:探讨肝癌门静脉癌栓时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影像特征,为肝癌的诊治和预后判断提供帮助。材料和方法:经临床证实并行全肝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32例,不伴门静脉癌栓54例,分别观察动脉期和门脉期癌旁与较远处肝实质及肝癌结节的密度变化。结果:18例肝癌伴门静脉分支癌栓,动脉期主要表现肝动脉血流高灌注,相应受累肝实质呈现斑片状、弧圈形或楔形高密度影,门脉期也见少许楔形高密度影;14例主门静脉主干癌栓和54例门静脉无癌栓,绝大多数全肝密度均匀一致;门静脉有无癌栓组间,灌注异常出现率不同;门静脉癌栓时肝癌的血供分型发生变化,门脉供血型和双重供血型明显减少。结论:肝癌伴门静脉癌栓可影响肝脏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肝癌结节和周围非癌肝实质的灌注异常,产生特征性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5.
兔移植性肝癌门静脉癌栓的微血管结构与血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移植性肝癌门脉癌栓的微血管结构及供血特征.方法将VX2瘤株颗粒(2~3粒)直接接种于兔门脉的不同分支内,于接种后2、3、4周分别行造影检查,将所得结果与组织病理对照.结果种植后2周,ABS丙酮门脉铸型可见门脉分支(4~5级)内微小癌栓,表面见纡曲的微小门静脉;3~4周,癌栓向肝实质浸润,门脉主干癌栓形成,瘤体与癌栓表面有细小门脉供血.结论早期癌栓供血主要为门静脉,中、晚期为动脉与门脉双重供血.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是指自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症状或无任何症状及体征,不易被发现,出现症状时大多失去手术机会[1]。由于肝细胞癌结节90%血供来自肝动脉,10%血供来自门静脉,故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肝动脉行栓塞治疗(TAE)或化疗(TAI)已成为不适合手术的进展期肝癌的首选疗法。治疗期间优质的护理对治疗的成功和减少并发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原发肝癌患者共43例,均为我院2002年4月至2006年10月肿瘤科住院病人。其中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龄30~71岁,平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研究原发性肝癌(HCC)CT增强门静脉期强化特点及其原因。方法:本组HCC门静脉期强化共4例,行CT双期增强扫描及肝脏供血动脉DSA检查,分析供血动脉特点与门静脉期强化间的关系。结果:本组门静脉期均强化。完全性门静脉期强化1例,其供血动脉来源于膈下动脉及肝动脉分支1例;区域性门静脉期强化3例,其供血动脉来源于膈下动脉2例,来源于胃十二指肠动脉的网膜分支1例。供血动脉均走行较长。结论:HCC门静脉期强化供血动脉走行较长,部分管径纤细,导致肿瘤强化延迟。  相似文献   

8.
肝癌的介入治疗 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恶性肿瘤 ,90 %左右的中晚期肝癌无外科手术指征 ,近年来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HAI)和栓塞 (HAE)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已被公认为是肝癌非手术疗法的首选方法。现结合文献对肝癌的介入治疗简述如下。1 HAI和HAE治疗肝癌的理论基础1 1 血供 肝癌血供 95 %~ 99%来自肝动脉 ,正常肝组织血供 2 5 %~ 3 0 %来自肝动脉 ,70 %~ 75 %来自门静脉 ,结扎或栓塞肝动脉后 ,正常肝组织血流量只减少 3 5 %~ 40 % ,而肝肿瘤血供减少 90 % ,致使肝肿瘤缺血坏死。1 2 肝动脉灌注化…  相似文献   

9.
中晚期人类活体原发性肝癌的血供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中晚期人类活体原发性肝癌的血供规律。方法16例不能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术中行肝固有动脉及门静脉插管,术后经埋植于腹壁皮下的全埋植式给药装置行肝动脉门静脉造影摄片,观察并总结其血供特点。结果单独肝动脉供血者9例,仅仅门静脉供血者1例,肝动脉门静脉同时供血者6例。结论中晚期人类活体原发性肝癌的血供规律与尸体标本灌注及动物实验结果存在差异,中晚期肝癌的肝血管介入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实际血供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0.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血供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血供。方法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3 1例 ,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CT血管造影观察其血供 ,化疗检塞术后 4周行碘油CT复查。结果 本组 3 1例中 2 8例为单纯肝动脉供血 ,3例为肝动脉和侧支动脉供血 ,未见门脉供血。单层动态扫描时间 密度曲线显示 :癌组织在CTHA显著强化 (P <0 .0 5 ) ,在CTAP无显著强化 (P >0 .0 5 ) ;单层动态扫描与术后碘油CT的肿瘤最大截面积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中晚期肝癌以肝动脉供血占绝对优势 ,部分可见侧支动脉供血 ,未见门脉血供。  相似文献   

11.
肝癌由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 ,其中以肝动脉供血为主 ,约占 90 %以上[1 3 ] ,表现为肝内血管扩张 ,移位变形 ,血管异常增生 ,血管包绕 ,肿瘤新生血管及动静脉瘘形成 ,这是超声造影诊断肝癌的组织病理学基础。所以 ,真实全面地了解肿瘤内部及周边部的血管分布、血流性质 ,对肝  相似文献   

12.
我们自1994年1月~1999年12月,对104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E)后的病人进行了严密的观察和护理,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04例,男86例,女18例,年龄37~67岁,平均48.5岁。全组均有临床检查,AFP测定,并经B超、CT确定最后诊断,确认手术困难或不能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其中肝细胞癌96例,胆管细胞癌8例。1.2 治疗方法 采用Seldinger法行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E),先行肝动脉造影了解肿瘤大小、位置、类型及供血动脉情况。根据肿块大小取40%碘化油(肿瘤直径1…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基础上并发的原发性肝癌在我国占全身肿瘤的第三位,而且,一旦发现几乎均为晚期,并且晚期原发性肝癌极易侵犯门静脉,在门静脉形成癌栓,因此已失去了手术和大剂量化疗的机会。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被认为是肝癌不能手术的首选疗法。北京佑安医院近年收治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57例,现将护理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0层容积CT4D.DSA技术评价肝动脉解剖变异及肝癌供血动脉类型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640层容积CT4D-DSA技术处理的31例拟诊或确诊肝癌患者4D血管图像,并结合横轴位容积图像观察分析。结果除2例图像质量不符合诊断要求外,29例中肝动脉解剖变异MichelsⅠ型21例(79.31%),Ⅸ型6例(20.67%),Michels未描述分型2例(22.22%);规则性肝动脉供血肝癌18例(75%),其中存在寄生动脉供血3例,变异型肝动脉供血肝癌5例(25%)。动门静脉双供血4例(17.39%);结论640层容积CT4D-DSA技术有助于全面评价肝动脉解剖变异及肝癌供血动脉类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高能量超声聚焦刀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病人的护理方法和要点。[方法]对11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病人进行肝动脉栓塞化疗并于术后1周内在全身麻醉、心电监护下行高能量超声聚焦刀治疗,在治疗前、中、后对11例病人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11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治疗,2例病人上腹部疼痛,2例病人恶心、呕吐,1例病人发热,给予对症处理后缓解;2例病人治疗区皮肤肿胀、疼痛,经处理后症状缓解;1例病人术中出现血红蛋白尿,予对症处理后治愈。[结论]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高能量超声聚焦刀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护理中强调治疗前应做好心理护理,严格皮肤准备及胃肠道准备,治疗过程中做好术中配合、治疗区皮肤护理、脱气水水温的监测以及体位固定,治疗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自1983年NakakamaK等首先报道经肝动脉灌注(TAI)抗癌药物治疗肝癌以来,肝癌的介人治疗进展很快,特别是经肝动脉栓塞(TAE)联合化疗已日益广泛用于肝癌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小肝癌相继被发现,使外科手术变得相对容易和安全,但术后短期内肝内复发仍是十分严重的问题,Sasaki、Belghiti和Masahiro等报道其手术后复发率分别高达47、60和 56·6%.介入治疗因其相对安全、有效、创伤小、痛苦少而备受青睐.现就其主要方面综述如下.1 肝癌介入治疗的理论基础正常肝脏的血供20%~25%来自肝动脉.75%~80%来自门静脉,而肝癌则主要以肝动脉供血,门静脉供血较少,对于有包膜的肝癌则完全由肝动脉供血.亦即大多数肝癌为双重血供,肿瘤的中心部分由肝动脉供血,而肿瘤与肝实质交界的部分(即肿瘤的周边)由门脉供血.因而TAE后,肿瘤中央部血供已被阻断,肿瘤大部分坏死.如联合门脉栓塞(PVE),理论上肿瘤将完全坏死.  相似文献   

17.
肝移植术前MSCT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MSCT三期扫描及三维血管造影在肝移植受体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63例肝脏病人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扫描时间为注射造影剂后22~25s、60s和120s,注射速率为3ml/s)。用VR法重建动脉期和门脉期血管,测量肝癌病灶大小、肝总动脉和腹腔动脉干直径,依据Michel’s标准对肝动脉分型。测量门静脉血栓的范围、肝脏容积,观察脾动脉瘤及静脉血管吻合情况。结果:63例中肝细胞肝癌15例(其中小肝癌3例),胆管癌2例,胆囊癌1例。Michels IX型肝动脉2例,腹腔干狭窄3例,脾动脉瘤2例,肝动脉细小2例。门静脉癌栓12例(长段癌栓7例)。肝脏平均容积为1114.41cm3。结论:MSCT三期扫描及三维血管造影能明确肝脏病变的性质,显示肝脏供血动、静脉解剖结构及病变,可测量肝脏的容积,能为肝移植受体提供综合的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18.
彩色多普勒对肝癌肝动脉栓塞术前后肝血流改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治疗前后肝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分别测量肝癌行栓塞治疗前后肝动脉、门静脉血管内径及血流速度。结果:门静脉内径及平均血流速度无明显改变,肝动脉内径无明显变化,但收缩期峰值速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肝动脉栓塞术后门静脉血流无明显改变,对肝脏本身血供无影响,而主要依靠肝动脉供血的肿瘤血供则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 ,发现时多已属晚期 ,不具备手术指征 ,故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TACE)已成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1] ,此法可直接栓塞肝癌血供的主要动脉 ,使肝癌血供减少 90 %以上 ,导致肝肿瘤组织缺血坏死 ,达到控制肝癌发展的目的 ,以延长患者的生命。 1998年4月至 2 0 0 0年 5月 ,我院行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12例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8年 4月至 2 0 0 0年 5月 ,行TACE治疗 12例中男 10例 ,女 2例 ,34~ 71岁。治疗前经B超、CT及AFP确诊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癌 (简称肝癌 )的经导管治疗包括肝动脉药物灌注和肝动脉化疗栓塞 ,是目前肝癌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是应用选择性血管造影 ,明确病变部位、性质及血管解剖后 ,利用插入的导管将抗癌药或混有抗癌药的人工栓塞物有目的地注入到肝癌供血动脉内 ,使肿瘤处于持续高浓度抗癌药中和 (或 )使肝癌供血动脉发生闭塞 ,中断供血 ,以期达到治疗肝癌的目的。1 理论根据正常肝脏具有双重血供 ,75%来自门静脉 ,2 5%来自肝动脉。肝癌血供的 90 %~ 95%来自肝动脉 ,因此阻断肝动脉后 ,肝癌血供减少 90 %以上 ,致使肿瘤坏死 ,而正常肝实质血供仅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