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感是艺术审美内容的一个重要因素。情感是艺术创作的动力。艺术创作本质上是审美情感的物化。情感在艺术审美中有突出地位和独特的功能效用。  相似文献   

2.
舞蹈被誉为艺术之母,是人类生命运动的一种形式。舞蹈是综合性的艺术,其表达着舞蹈编导对于所要表现事物的审美情感与审美理想,是在一定时代与民族审美指导下进行的艺术创作。它融合了其他艺术门类的表现形式,如灯光、音响、服装、舞台背景等,是一种融合时间性、空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相似文献   

3.
在莱辛《拉奥孔》中叙述了艺术顷刻性的问题,揭示了艺术的一大秘密,那就是审美情感在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则试图从审美情感对于艺术表现中的顷刻性问题作出新的理解,并对比中西方一些艺术现象,来阐述顷刻性中所包涵的审美心理问题,以期进一步完善这一艺术理论。  相似文献   

4.
吴璨 《江西教育》2006,(7):41-42
健康审美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有机和整体的反应方式的教育。对大学生的健康审美教育应该是从整体着眼.让他们在健康审美活动中.身心感受到一种愉快,从而积淀下崇高的情感和理想。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笔者认为,社会在不断地前进,而音乐艺术是最富于人性的艺术形式,从音乐艺术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人生的快乐与苦闷,并且音乐艺术是人类生活的组成部分.它在生活中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它会提高你的审美能力。会转变你的审美价值,会使你的气质优雅,提高你协调事务的能力.并且有助于你与他人愉快的交往。更重要的是丰富了你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艺术感觉是艺术创作中一个基本而又重要的概念,是艺术创作审美心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作家、艺术家的感受力,是对于客观事物的审美的观察力、想象力、理解力和艺术表现力。艺术感觉又是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灵感源,它包括着审美主体个性的情感运动和个性的艺术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6.
以艺术创作与审美感受的关系为切入点,从真实自然的生活积淀,丰富复杂的情感描述,纯真质朴的表现手法,坎坷厚重的阅历实践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三毛作品的艺术风格、艺术特色,说明一个有魅力的作家必须有个性,对生活有独创性的审美发现,并以独特新颖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创造出独树一帜,具有特殊审美价值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7.
审美情感问题,是艺术创作的核心问题。但它与日常情感、理智情感、道德情感不同,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它的具体特性、超越性、丰富性、自由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8.
合唱是一种集体演唱形式,参与众多,有乐队、指挥、合唱队员等,是个性与共性的组合,是人类抒发情感、交流情感的一种自然普遍的形式,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形式,同时也是培养人的形式,在整个艺术活动的过程中,使人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审美追求、审美志向都得到了升华和提高。  相似文献   

9.
《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以审美为核心,审美就是美感教育,其中情感是关键。任何艺术都是表现人类情感的,而音乐作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自然起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培养学生正确高尚的审美观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刘红梅 《四川教育》2008,(10):24-25
艺术是心灵的倾诉,可以拨动人内心最深处的情感。黑格尔曾经说过:“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音乐借声传情,可以表现人类多种细微复杂的情绪:喜悦、悲凉、深沉、哀怨、恬静、壮观、忧愁、思恋……可以说,音乐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其特质是情感审美,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坚持情感体验原则,使音乐审美教育始终具有独特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下半叶,审美教育成为美国音乐教育的主流,它的核心是为了情感而教育,具体表现在:音乐是人类情感形式的符号表现,情感成了音乐教育的基础;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激发与培育学生的情感;培育情感的途径即通过审美认知,这种认知以音乐的审美品质为基础;情感的最高形式是审美体验,学生通过获得审美体验从而洞察生命的深层意义,最终提高并丰富了学生的生命质量。审美音乐教育的情感核心体现了20世纪上半叶“音乐为了每个孩子”到下半叶“音乐为了人类的情感”的转变,为20世纪下半叶的美国音乐教育形式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绘画艺术创作中,艺术家把情感和现实印象进行创造性的加工与改造,凝结成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不同的情绪状态会导致作者对创怍内容的取舍、色彩的运用及构图、用笔的不同.人类心理情绪衷瑚模式的一致性特点。使绘画成为永恒的人类共享的艺术。审美心理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和艺术创造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审美倾向性及心理定势。审美心理是在一定的心理背景上的多种心理要素综合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情感是艺术的灵魂,没有情感的艺术会失去生命。同样,情感也是艺术教育的灵魂,没有情感的艺术教育也就失去了生命。在以审美为核心的欣赏教学中,情感的抒发,情感的撞击,情感的宣泄,情感的交流尤为重要。因此,在听赏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这条主线,积极引导学生去寻求音乐中那动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艺术效果与境界,提高学生的情感领悟能力,应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原始艺术的起源问题在美学界一直是一个争论颇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作提出。探讨原始艺术的起源必须把握住两个最主要方面,即原始艺术品和原始审美情感,章通过对原始艺术各种类型形成过程的略析和对流行的几种艺术起源论的综合述评,认为原努艺术的发展是一个从实用艺术品到审美艺术品,从实用情感到审美情感的缓慢历程。  相似文献   

15.
形象思维作为人类的一种思维形式,集中地体现在艺术创作中,其本质是人对世界的艺术掌握。本文通过对形象思维含义及其以表象作为思维运动的材料、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这两大特征的阐述,以深入了解形象思维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林少杰 《教育导刊》2013,(12):67-69
什么是艺术,学术界对此没有统一的界定,但是一般地,人们都认同艺术所表现的是人类的情感和审美,于是不妨作如下界说:凡能表现出创作者的思想及情感,并使得接触者产生共鸣的,含有审美价值的活动及其活动的产物,谓之艺术。  相似文献   

17.
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的情感体验,审美情感是艺术语言产生的情感逻辑的心理基础,这在诗歌创作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中国传统审美心理思想对审美情感在艺术语言的创造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超越对审美情感的经验描述模式,转而从本体论的角度进行重新阐释。其基本观点是:审美情感是本体的动态模式,审美情感体现了艺术活动的本体意义.  相似文献   

19.
魏冉 《华章》2011,(34)
审美情感是审美客体满足了审美主体的审美需要与审美欲望,符合人类的审美理想,是人类日常情感的升华.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中国古典艺术最佳的审美状态就是介于自然与自我之间的那种“意境美”,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理想化境界.艺术中的美也只有经过艺术家在其情感世界的提炼,经过审美意识的加工,才能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艺术情感是一种与艺术审美联系在一起的高级情感体系,因创作者、欣赏者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的不同,在艺术审美中存在品格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