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刘玉强  刘丛  李乐其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11):1592-1596+1602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组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肝配蛋白B2(Ephrin B2)、锌指蛋白545(ZNF545)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63例,术中取其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DF-1、Ephrin B2、ZNF545及EMT标志物蛋白[包括神经性钙黏附素(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上皮性钙黏附素(E-cadherin)]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SDF-1、Ephrin B2、ZNF545表达与EMT标志物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SDF-1、Ephrin B2、ZNF545阴性、阳性表达患者无复发生存率与总生存率情况。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SDF-1、Ephrin B2阳性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ZNF545阳性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N-cadherin、Vimentin、E-cadherin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0.79%(32/...  相似文献   

2.
崔瑛 《实验与检验医学》2021,39(1):19-22,30
目的 探讨无翅型小鼠乳癌病毒整合位点家族成员1(Wnt1)、β-连环蛋白(β-catenin)、转录因子4(TCF4)在结直肠癌(CRC)_患者组织中的变化,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检测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106例II、III期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Wnt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Na+/H+交换器调节因子1(NHERF1)与神经纤维蛋白2基因(NF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安康市中心医院诊治的126例结直肠癌患者,收集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NHERF1、NF2阳性表达情况,分析NHERF1、NF2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NHERF1阳性表达率为74.6%,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33.3%,NF2阳性表达率为28.6%,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HERF1、NF2阳性表达率与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最大径、TNM分期、浸润深度、病理级别、淋巴结转移、复发相关(P<0.05)。肿瘤最大径≥2 cm、TNM分期Ⅲ~Ⅳ期、浸润深度≥1 cm、有淋巴血管浸润、病理级别高、有复发、NHERF1阳性、NF2阴性的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均显著降低(P<0.05)。TNM分期Ⅲ~Ⅳ期、病理级别高、NHERF1表达阳性、NF2表达阴性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NHERF1蛋白阳性表达率升高,NF2蛋白阳性表达降低;NHERF1阳性表达、NF2阴性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N-MYC下游调节基因-1(NDRG-1)和乳酸脱氢酶-5(LDH-5)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16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以及距离癌组织边缘5cm的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PTEN、NDRG1和LDH-5表达。分析PTEN、NDRG1和LDH-5表达与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PTEN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49.4%vs92.9%),而NDRG1阳性率(79.8%vs54.8%)、LDH-5阳性率(67.9%vs8.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PTEN、NDRG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LDH-5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TEN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大于阴性者(46.9%vs20.0%),LDH-5阳性者5年生存率明显小于阴性者(26.3%vs50.0%),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PTEN表达减少,NDRG1、LDH-5表达增加,且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其中PTEN和LDH-5与患者5年生存率密切相关,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远期生存情况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水平与病理进展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8年5月到2021年7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患者手术切除的病理标本(病灶组),另收集癌旁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癌旁组,距肿瘤边缘≥5 c...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Fas相关死亡域样白介素-1β转换酶抑制蛋白(FLIP)(S)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建立检测FLIP(S)mRNA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用该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FLIP(S)mRNA表达水平。结果 FLIP(S)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都有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表达水平为0.23±0.19,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13±0.10(P<0.05)。FLIP(S)mRNA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0.05),肿瘤分化程度越低,FLIP(S)mRNA的表达水平越高。结论 FLIP(S)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在分化越低组织中其表达水平越高;为揭示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并为结直肠癌的有效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RNA编辑酶在结直肠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临床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及癌周正常组织标本12例,应用RT-PCR法检测RNA编辑酶ADAR1、ADAR2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并分析。结果编辑酶ADAR1在人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未见明显表达,而编辑酶ADAR2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结直肠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并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增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5%,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为41.7%,P0.05)。结论编辑酶ADAR2阳性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1(ROCK-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测定200例结直肠癌及其癌旁组织ROCK1表达及其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不同组织ROCK1阳性表达率及其mRNA相对表达量,并分析结直肠癌组织ROCK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ROCK1阳性表达率、ROCK1 mRNA表达分别为70.00%、(0.935±0.25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8.00%、(0.234±0.128),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结直肠癌患者ROCK1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不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患者ROCK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ROCK1高表达,且ROCK1表达与结直肠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盘状结构域受体1(DDR1)对结直肠癌侵袭、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日照市人民医院进行外科手术肿瘤切除治疗的60例结直肠癌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免疫组化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DDR1蛋白表达水平。体外培养人结肠上皮细胞和结直肠癌细胞,Western blot检测DDR1蛋白表达水平。随后结直肠癌上皮细胞分为转染DDR1阴性干扰片段组(DDR1-NC)、转染DDR1干扰片段组(DDR1-siRNA)、过表达DDR1无关片段组(OVE-NC)和过表达DDR1组(OVE-DDR1),Western blot检测DDR1、IL-6、p-STAT3和EMT相关蛋白表达变化。Trasnswell检测结直肠癌细胞侵袭情况。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结直肠癌组织DDR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79,P<0.05)。与人结肠上皮细胞相比,结直肠癌细胞DDR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0、8.398、4.977、5.253,P<0.05)。与DDR1-NC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Fascin-1蛋白与HSPB1蛋白的表达特点及与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5月收集的100例结直肠癌术后组织(病灶组)、50例符合标准的为癌旁组织标本(癌旁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组标本中的Fascin-1蛋白与HSPB1蛋白表达,并分析二者在不同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病理学类型、病灶直径患者中的表达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探讨Fascin-1蛋白与HSPB1蛋白的关系。结果病灶组中的Fascin-1蛋白与HSPB1蛋白阳性表达率56.00%、78.00%均显著的高于癌旁组的5.00%、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的Fascin-1蛋白与HSPB1蛋白阳性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Spearman R=0.502,P0.000);结直肠癌组织中的Fascin-1蛋白在不同TNM分期、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的HSPB1蛋白在不同TNM分期、不同分化程度、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Fascin-1蛋白与HSPB1蛋白表达上调,并且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激酶B1(LKB1)基因表达水平与胃癌生存率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46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标本,同时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KB1蛋白在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LKB1基因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生存率的关系。【结果】LKB1蛋白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9.57%(9/46),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9.13%(41/46),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不同年龄、性别、病理组织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其LKB1阳性表达率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肿瘤大小、不同TNM分期、有无浆膜浸润患者其LKB1阳性表达率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LKB1低表达组平均生存时间为43.9个月,高表达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52.6个月,LKB1低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LKB1高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KB1基因具有抑制胃癌发生发展,改善预后的重要作用,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因此,抑癌基因LKB1在胃癌中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的作用机制值得引起关注,可作为参考依据为胃癌治疗提供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翟俊  肖学文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1):22-24,28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高尔基体磷酸化蛋白3(GOLPH3)、Livin蛋白表达水平及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两院病理科收集的80例胃癌术后组织学标本、40例胃癌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GOLPH3蛋白、Livin蛋白表达水平,并按照肿瘤病灶直径、TNM分期、浸润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瘦素、N-Cadherin蛋白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蛋白瘦素、N-Cadherin在120例大肠癌中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例资料的关系.[结果]瘦素、N-Cadherin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8%(91/120)和68.3%(82/120);瘦素与N...  相似文献   

14.
靳红旗  赵恋峰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3):362-364,367
【目的】探讨E盒结合锌指蛋白2(ZEB2)与结肠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病理中心收集的90例结肠癌手术后病理学标本、选取45例符合要求的结肠癌癌旁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两组标本中的ZEB2蛋白表达强度,分析不同年龄、性别、病灶直径、肿瘤部位、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不同预后患者结肠癌组织中ZEB2蛋白表达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ZEB2蛋白与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结肠癌组织中的ZEB2蛋白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年龄、性别,不同病灶直径、不同组织分化程度、不同结肠部位的结肠癌组织中的ZEB2蛋白表达强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不同TNM分期、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2年随访不同结局的结肠癌患者ZEB2蛋白表达强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越高、发生淋巴结转移、ZEB2蛋白表达增强是结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肠癌组织中的ZEB2蛋白表达上调,并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与患者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5.
张莞萍  李长生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3):413-415,420
【目的】探究配对盒基因8(PAX8)、酸性神经酰胺酶(ASAH1)、Cullin7在脑胶质瘤(GC)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及与生存状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75例GC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比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PAX8、ASAH1、Cullin7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三者表达之间相关性,并分析三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PAX8、ASAH1、Cullin7蛋白表达与患者3年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癌组织中PAX8、ASAH1、Cullin7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X8蛋白与ASAH1蛋白呈正相关,ASAH1蛋白与Cullin7蛋白呈正相关,Cullin7蛋白与PAX8蛋白呈正相关(P<0.05);PAX8、ASAH1、Cullin7蛋白与GC患者病理类型、病理分级、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瘤周水肿显著相关(P<0.05);PAX8、ASAH1、Cullin7蛋白阳性表达与3年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GC患者癌组织PAX8蛋白、ASAH1蛋白、Cullin7蛋白均呈阳性表达,并与生存状况存在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icroRNA-340(miR-340)与rho相关卷曲螺形成蛋白激酶1(rho associated-coi ledcoi l forming protein kinase,ROCK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41例结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miR-340及ROCK1 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组织RohA/ROCK通路的表达,分析miR-340及ROCK1与大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肠癌组织miR-340的相对表达量为0.757±0.056,低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的1.290±0.0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组织ROCK1的相对表达量为1.551±0.078,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的0.823±0.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的ROCK1,ROCK2及RhoA表达水平分别为0.455±0.038,0.385±0.033,0.852±0.075,正常黏膜组织分别为0.185±0.021,0.102±0.011,0.401±0.044,癌组织均高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组织中miR-340和ROCK1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发病部位、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示:结肠癌组织中miR-340与ROCK1表达呈负相关(r=?0.509,P<0.001)。结论:miR-340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下调,ROCK1表达上调,二者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miR-340可能通过抑制ROCK1表达发挥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E2F-1在胃癌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8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的E2E-1表达情况,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E2F-1的阳性表达率为71.25%(57/80),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3.75%(P<0.05);E2F-1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肿瘤位置、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E2F-1阳性表达患者2年生存率为47.37%(27/57),低于阴性表达的73.91%(17/23)(P<0.05);Cox模型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置、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与胃癌患者总生存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E2F-1阳性表达是影响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2F-1是胃癌恶性行为的标志之一,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肌动蛋白丝束小梁(Girdin)和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在脑股质瘤组织中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诊治并经病理学确诊的脑胶质瘤患者5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3例患者脑肢质瘤组织及瘤旁正常组织中Girdin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各临床病理特征、术后总生存期的关系。【结果】脑胶质瘤中G ird in蛋白、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0.38%(32/53)、41.51%(22/53),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的5.66%(3/53)、1.89%(1/53),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胶质瘤组织中Girdm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病理学分级、瘤周水肿及肿瘤肉眼直径有关(P<0.05);脑胶质瘤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有关(P<0.05)。Girdin蛋白高表达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蛋白高表达和低表达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irdin和BCL-2蛋白在脑胶质瘤组织中呈高表达;Girdin蛋白参与脑股质瘤的发展,并对其预后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同源盒蛋白1(Six1)、叉头框蛋白C2(FOXC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70例结肠癌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Six1、FOXC2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相关性,及与肿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Six1、FOXC2在结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9%和74.3%,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16.7%,20.0%,P<0.05),且两者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0.426,P<0.01)。Six1、FOXC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状态无关(P>0.05)。结论Six1、FOXC2高表达可能共同参与了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在结肠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存在协同作用, 故二者的表达可能与结肠癌的不良预后具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胃癌中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DAPK1)基因表达水平,并研究其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检测胃癌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DAPK1基因表达,采用半定量评分法评估,分析DAPK1表达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肿瘤组织标本中,DAPK1蛋白质低、中和高表达分别有52、19、5例,评分为(3.7±1.3)分,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低、中表达和高表达分别为4、15、57例,评分为(9.4±2.1)分,胃癌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肿瘤组织中DAPK1表达在性别、年龄和不同肿瘤部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对DAPK1表达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肿瘤组织DAPK1表达评分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呈负相关(P<0.05).结论 DAPK1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生长、浸润及转移紧密相关,可作为胃癌诊断、病情及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