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及伴有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疾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等特点。临床表现主要为胃脘痞闷、胀满隐痛、纳差乏力、嗳气反胃、口苦口干、  相似文献   

2.
从"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4个方面探析"治未病"理论在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具体运用及可行性,"治未病"理论分阶段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思路不仅可行,且在提高临床远期及近期疗效上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中医"治未病"思想应广泛运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防治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胃气壅滞型汤某,男,41岁。胃脘疼痛2年余,时好时犯。胃镜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近日与家人争吵后,胃痛症状加重,餐后痞满不舒,时或痛甚,大便不畅,自服吗叮啉等药,症状改善不显。证见面色萎黄,神倦乏力,按腹则痛,舌红苔薄白,脉细弦。中医辨证:脾虚胃...  相似文献   

4.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当伴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时有癌变的可能,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逆转这些病变不仅是对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对胃癌的预防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运用中药自拟胃炎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系消化系统常见病,可归于祖国医学的"胃脘痛”、"嘈杂”、"痞满”、"纳呆”等范畴,笔者跟随老师阴斌教授在临床对大量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治疗,发现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变化多端,发病率日益增高,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阴教授运用中医基本理论,抓住本病基本病机,辨证分型,遣方施治,取得了显著成效.兹就分型施治与临证体会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炎-癌转化过程中的重要病理阶段,CAG的发生与心、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心脾相关理论提示心、脾二脏可通过经络相通,存在母子相依、气血互生关系,同时在病理机制上相互制约。CAG发病特点本虚标实,本虚主要为脾胃亏虚,心火乘脾、情志失调为发病的重要病机,故CAG的临床辨治应相参心脾相关理论,重视补虚固本、清心养胃、调畅情志等治疗原则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呈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粘膜固有腺萎缩,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炎性反应,其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发现和胃粘膜活组织检查的病理所见.日本亦因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高而认为本病在老年人中是一种"半生理现象".业师陈天翔主任从医30余载,勤于临证,专于胃肠疾病,医术精湛.在中医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有独特的见解及治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医"治未病"理论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个方面。①未病先防,治在未病之先。也就是说人们在没有患病的时候,要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中医以"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论述强调重视体质的内在因素,未病先防正是与现代"预防为主"的新  相似文献   

9.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致病原因多样,病机尚未明确,病程较长,反复难愈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药在治疗CAG方面累积了大量临床经验,治疗CAG具有独特疗效和优势。该文将近年来中医治疗CAG的情况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130-1132
文章就疏肝和胃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治疗防变作用从中医发病学、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疗效作用、防变机制等4个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探讨。认为中医肝郁导致肝胃不和的病机变化是胃黏膜萎缩发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疏肝和胃法作为治疗CAG主要治法之一,其发挥的治疗作用及对胃黏膜萎缩进一步发展变化的"防变"作用,亦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且有其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医“治未病”理论索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医预防治疗学中"治未病"的概念内涵出发,阐述了"治未病"的基本原则有四:未病先防、将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而"治未病"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养护正气类调治方法和祛邪于未发、未传类调治方法。当前"治未病"理论的研究重点在于:开展中医未病临床诊疗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开展体质及其调理与"治未病"理论的相关性研究,开展亚健康状态及其调治与"治未病"理论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黄明河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病机是以脾胃气阴两虚为本;气滞血瘀热毒为标,治宜健脾益气养阴扶其本,活血理气、清热解毒治其标。黄明河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病机为脾胃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热毒内结,以气虚血瘀为要,贯穿发生发展整个过程,基本治法为健脾益气养阴、活血理气、解毒散结。  相似文献   

13.
三参滋胃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三参滋胃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粘膜病理和细胞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综合造模法。将大鼠随机分为 5组 :正常组、三参滋胃饮小剂量治疗组、三参滋胃饮大剂量治疗组、自然恢复组、维酶素治疗组。给药 5 0天后留取胃粘膜组织块 ,HE染色观察粘膜组织病理变化 ,流式细胞仪观察粘膜组织细胞动力学变化。结果 :三参滋胃饮大小剂量组胃粘膜病变基本恢复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 ,自然恢复组胃粘膜病变无恢复与正常组差异显著。三参滋胃饮大小剂量组 G0 /1 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自然恢复组 ,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 ;S期和 G2 /M期细胞比率明显低于自然恢复组 ,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 ;细胞增殖指数 ( PI)低于自然恢复组 ,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三参滋胃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的胃粘膜有明显的修复作用 ,并对胃粘膜活跃的增殖状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阳 《陕西中医》2020,(11):1632-1634,1638
本文基于络病理论,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归属为胃络病的范围,以气络、血络为切入点,并阅读医学典籍结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学特点,提出慢性萎缩性胃炎“气络失和、毒损血络”的病机观点,认为本病以气络失和、胃络空虚为先,中焦脾胃气虚,气络失和,脾胃无法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则气血化生乏源,气血亏虚,胃络失养,或痰浊、瘀血内生,痰瘀互结,久郁不化而化热,伤气入血成瘀,更伤血络,进一步久而化毒后,毒损血络,发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故本病以络虚为先、通补胃气,培护中焦之本,正气内充,诸邪可祛,祛痰化瘀、解毒防变,结合胃镜技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雒明池 《天津中医药》2007,24(4):281-282
[目的]探求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有效方法。[方法]将78例CAG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2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26%,其中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9.13%,胃镜下形态改善总有效率为84.78%,病理变化总有效率为71.74%,清除幽门螺杆菌(Hp)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示中药具有缓解和消除症状,改善胃镜下形态,清除Hp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主要变现在动脉硬化、为血流量不足以及研究嗜好等方面。患有萎缩性胃炎时,胃粘膜会被肠上皮细胞代替随即发生肠化反应,炎症会因此而继续演变成细胞增生而导致癌变。陈树森教授临证经验丰富,在以中医为主治疗胃肠道疾病,尤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颇有见解,注重分型辨证论治,现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7.
阴火论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演变过程与中医阴火病机理论存在相通之处。脾胃虚弱,元气不足,产生阴火;脾胃元气亏虚,升降失常,脾气下陷,“阴火”上冲,胃络损伤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的病机关键。阴火证治疗原则是益气、升阳、降火,从阴火论治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调气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调气活血法治疗,对照组予胃复春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病理疗效及主要症状体征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3.3%、7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总有效率分别为80.0%、72.2%、46.7%,对照组分别为60.0%、50.0%、38.5%;组间比较,胃黏膜萎缩疗效和肠上皮化生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胃脘胀满、胃脘痛、胃脘嘈杂、嗳气泛酸、大便稀薄、乏力积分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胃脘痛、胃脘嘈杂、嗳气泛酸、大便稀薄、乏力积分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胃脘胀满、饮食减少、恶心呕吐、口苦口干积分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气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良好,不仅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部分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也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文献的研究总结慢性萎缩性胃炎血瘀证的病因病机、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血瘀的关系及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探讨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运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检索系统检索1990—2014年文献,对其中符合要求的21篇文章进行汇总、分析。血瘀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基础,其发生与血液的高粘高凝状态、血液循环障碍等关系密切;中医临床采用辩证分型、基本方加减及中西结合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中医药对本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可减轻临床症状甚至逆转疾病发展趋势,但对本病血瘀证的实验研究仍较匮乏,治疗方法及疗效评判不统一,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发挥中医辨证施治、整体调理的基础上,结合西药根治病菌的优势,通过饮食调理,心理调节等方法,综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能取得单一治法所不可亟及的临产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