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观察背俞穴针罐疗法联合中药内服从肝肾论治妇女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围绝经期失眠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口服谷维素片治疗,治疗组予以背俞穴针罐疗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俞穴针罐疗法联合中药内服从肝肾论治能有效减轻围绝经期失眠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吕绍光认为围绝经期失眠以肝郁为主要病理特点,治疗上重视从肝论治,并根据肝郁程度进行分级治疗,在临床上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张兰教授行医数十载,通过其精厚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形成了对围绝经期失眠病因、病机的独到见解,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疗效。张兰教授中医辨证论治围绝经期失眠认为病位在肝肾,与心脾皆密切相关,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肝肾不足为本,气滞、火郁、痰热为标,临床论治本病时因人制宜,将围绝经期失眠分为6种证型,即肝郁气结证、肝郁化火证、痰热扰心证、心肾不交证、脾胃虚弱证、气血两虚证辨证施治,在治疗上独出己见,提出"滋养肝肾,调整阴阳"的治则,实证泻其有余,如疏肝解郁、清肝泻火、清热化痰;虚证补其不足,如益气养血、健脾和胃、滋阴降火。在此基础上,酌情佐以安神之品,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围绝经期综合征主要是指女性在绝经前后这一段时间内出现的临床综合症候群。气血是人体能够赖以生存的关键物质基础,贯穿于女性的全部生理活动。本文主要从气血概述、气血与脏腑的关系以及气血与女性围绝经期生理病理的关系展开详细的探讨。总结出女性围绝经期的生理病理特点主要是肝肾气血亏虚,进而导致肝气不舒、血瘀,出现经行紊乱、情志抑郁、食欲不振、失眠等症状。  相似文献   

5.
居跃君 《光明中医》2011,26(7):1403-1404
目的观察从肝肾论治围绝经期失眠症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予从肝肾论治的汤药口服,对照组46例予舒乐安定口服,疗程均为28天。统计治疗前后SPIEGEL量表积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从肝肾论治围绝经期失眠症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围绝经期是女性生理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此期冲任渐虚、天癸将竭,失眠是其最常见的神经精神症状,其高发生率严重影响更年期女性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故通过文献资料整理及临床实践发现,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分型主要为心血不足型、肾阴亏虚型和心肾不交型3个主要证型,同时对病因病机及证治进行深入分析,并列举各型常用代表方剂和病案,进而从心肾论治围绝经期失眠的可行性进行阐释,希望对临床治疗围绝经期失眠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颖 《江苏中医药》2014,46(11):36-37
目的:观察补肾安神汤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心失所养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65例,运用自拟补肾安神汤治疗,连续服药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痊愈35例,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92.31%。结论:补肾安神汤治疗围绝经期失眠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激素受体阳性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皆应接受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常用的他莫昔芬和芳香化酶抑制剂均是通过抑制或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或增值的目的,体内激素水平被动下降会引发子宫内膜增厚、月经失调、潮热、阴道不适、乏力、失眠、肌肉关节痛等,这一系列不良反应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相似,将其称为类围绝经期综合征,属中医“绝经前后诸症”的范畴。吕培文教授认为乳腺癌术后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表现与气血失和、肝肾亏虚密切相关,在治疗时以调和气血、调补肝肾为主要治法,在遣药组方时,以“四藤二红”及五子衍宗丸为基础加减运用。从审证求因、本于气血,诸症丛生、责之肝肾,兼顾情志、气畅血调几方面探讨从调和气血、调补肝肾论治的理论依据。从治病求本、调和气血,调补肝肾、精血同调,调畅情志、疏肝理气几方面分析从调和气血、调补肝肾论治的遣药组方。结合临床验案对吕教授治疗乳腺癌术后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诊疗思路及用药经验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
目前围绝经期失眠在临床尤为常见。本文主要介绍陆瑾教授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病症的临床经验,她认为围绝经期失眠根本病机是肾虚所致的阴阳失调,脏腑失和,在治疗上应以补肾为本,兼以清心、调肝。陆瑾教授强调运用体针的同时配合舌针疗法,抓住主要病机,辨证诊治,加减配穴,标本兼治。该疗法在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同时在改善患者焦虑状态方面也具有一定疗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崔向宁教授在治疗围绝经期失眠方面经验丰富,善于从心、肝、肾三方面对围绝经期失眠进行辨证论治,认为围绝经期失眠病位在肾,与心肝密切相关。肾虚、肝郁是围绝经期失眠发生的基本病机,治疗上以滋补肾阴,降火安神;温补肾阳,潜镇安神;养血安神,清热除烦;滋补肝肾,平肝潜阳;滋补肾阴,清肝泻火;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为主要治法。同时进行心理疏导,达到心神同调的目的,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马堃  陈燕霞  董美玲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23):4455-4458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是妇科常见的病症之一。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围绝经期妇女睡眠障碍的发生率显著增加。中西医均在探索其病理机制和有效而安全的临床诊疗方法。围绝经期睡眠障碍属中医经断前后诸证和不寐病,肾虚是是围绝经期女性的基本特点,无论是肾精、肾气、肾阴或肾阳不足均可导致瘀血内生,其中肾虚为本,血瘀为标,在此基础上易受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心肾不交。在临床实践中以补肾活血,交通心肾法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因此提出肾虚血瘀与心肾不交是绝经前后出现不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秦佳佳 《新中医》2010,(2):120-120
<正>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医家多从肾论治,然"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疏泄,调畅情志,临床上围绝经期妇女情志异常甚为常见,这都与肝的疏泄功能失常不无关系。说明在围绕着绝经期前后,伴随着肾气的逐渐耗竭,肝脏功能亦日趋下降,从而导致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肝气郁结所致诸症多见。笔者认为,肾虚肝郁是其发生的主要机理,在从肾论治的同时,强调从肝论治,会取得更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MPS)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其中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表现为睡眠时间、睡眠深度的不足。围绝经期是因肾阴不足,致阴不涵阳,阳不入阴,使心火独亢,肾水寒凉,产生心肾不交的病理现象。同时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肾同源,而肾阴亏虚,  相似文献   

14.
赵恒侠教授主张从标本论治围绝经期崩漏,认为此病以肾虚为本,血热为标,针对病机关键,以"标本兼治"为原则,灵活采用补肾益气,凉血止血之法辨证施治,并结合围绝经期妇女的生理特点调经以防复发,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为有效防治该病及推广中医药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围绝经期是女性生命周期中的特殊阶段,睡眠障碍在该时期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是困扰围绝经期女性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从“心肾相交”角度探讨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论治,认为围绝经期睡眠障碍以心肾不交,神明不安为主要病机,其中肾虚是发病的基础,其具体病机包括“肾水不足,心火偏亢,热扰神明”“肾阳不足,心阳失温,神失鼓舞”“肾精不足,心血亏虚,神失所养”三个方面。治疗时应紧握病机,以交通心肾、安神助眠为原则,根据患者睡眠障碍类型及伴随症状的不同,辨证应用“补肾滋阴,清心安神”“补肾助阳,暖心安神”“补肾填精,养心安神”之法,以使心肾相交,神明安宁,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睡眠。  相似文献   

16.
干眼是围绝经期女性易患的一种眼科疾病,常表现为眼部干涩、畏光、异物感、眼疲劳、眼痛不适,部分患者还伴有潮热、盗汗、心悸不适、情绪不稳定、记忆力减退、骨质疏松等全身多系统的围绝经期相关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对于围绝经期干眼治疗方法较少,以短时间缓解局部症状为主,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问题。对比之下,中医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且治病必求于本,能在干眼的治疗中较好地兼顾标本,此外还具有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及依从性好等优势。中医治疗围绝经期干眼的优势与中医理论密不可分,在中医理论中“肾为先天之本,女子以肝为先天”,围绕此观点,确认了“肝肾”在围绝经期干眼的发生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肝肾相关理论深刻地影响着围绝经期干眼的辨证论治。从病因病机出发,肾虚为发病之本,肝之藏泄失常为发病重要环节,同时根据“肝肾同源”的相关理论,肝肾两者还在围绝经期干眼发病中相互影响。根据相关的病因病机,临床上总结出基于疏肝养血、滋阴补肾、补益肝肾等相关理论论治围绝经期干眼。文章将从以上几方面出发对围绝经期干眼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临床应用等展开论述,旨在日后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中医治疗具有极大的优势,历代医家多以补肾为主,协调心、肝、脾三脏的功能来治疗.中医认为,心胆相通,可主宰元神谋虑决断,疏调气血.此文将从心胆的生理功能、经络、解剖联系及临床应用来阐述从心胆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以了解目前的研究热点、趋势,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发表的相关文献,应用Cite Space 5.8软件对文献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网络图谱。结果:共纳入530篇文献,近二十余年应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研究形成了以孟方、于心同、任秀亚、吕梦亮等为核心的多个合作团体,以及以成都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校为核心机构。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为针灸、耳穴压豆、艾灸等方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观察,注重从肝论治进行辨证施护、改善睡眠质量。结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中医适宜技术干预方式多样,研究方式以临床观察为主;基础研究、临床创新能力、学科间交流与合作有待提高,以促进中西医多学科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笔者从火论治围绝经期失眠的认识,认为火是主要病理因素,且在治疗中分为"实火""虚火""虚实夹杂之火",辨证选方治疗的同时应注重生活方式的干预。  相似文献   

20.
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应着眼于整体治疗,从脏腑论治更是关键的一点;以补肾为主,兼顾养心、疏肝、健脾;心、肝、脾、肾同治,能有效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