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手术野不剃毛备皮与剃毛备皮对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术日只清洁手术部位皮肤不剃毛备皮,对照组术日用一次性备皮刀剃除手术部位所有毛发备皮,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皮肤细菌培养结果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皮肤细菌培养结果及切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手术部位剃毛备皮不能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且不剃毛备皮法既能减轻患者不适和痛苦,还具有省时、省力、简便、快捷、患者容易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腹部手术传统的常规备皮法是清洁手术野皮肤和剃除毛发,以预防切口感染,利于术后切口愈合。有关只清洁手术野皮肤不剃除腹毛备皮法这一问题,目前尚有争议,为此,我们从1988年1月至1989年12月对186例腹部手术病人作了不剃毛备皮和剃毛备皮的切口愈合对照观察,发现不剃毛备皮简便易行,不增加切口感染也不影响切口愈合,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髋关节置换手术采用术前1 d代替传统备皮法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病人165例,按入院的顺序随机分为术前1 d不剃毛消毒包扎备皮的实验组和传统方法提前1 d剃毛备皮的对照1组及提前1 d剃毛消毒包扎备皮的对照2组,进行了实验性研究.[结果]3种备皮法对皮肤无菌准备质量及切口愈合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剃除手术野皮肤汗毛消毒包扎备皮法可行.  相似文献   

4.
剃毛与不剃毛在术前备皮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外科手术前进行手术野清洁和备皮被列为外科手术前护理常规之一,为了对术前采用剃毛备皮法和不剃毛备皮法进行了一些实验性研究,结果显示两种备皮法对皮肤无菌准备质量及切口愈合影响差异无显著,且不剃毛备皮法能减少病人不必要的不适和痛苦,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备皮方法对普外科手术术野皮肤状况及对术后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予以不剃毛备皮法和剃毛备皮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前皮肤损伤情况和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在放大镜下可见皮损23例,占38.3%;肉眼可见皮损3例,占5.0%;实验组无皮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占3.4%;对照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3例,占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部分普外科手术前的皮肤准备中,可以采用不剃毛备皮法能减少对皮肤的损伤,降低切口发生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长久以来,我国对会阴部进行术前备皮,都采用剃毛法。剃毛备皮被视为是手术前的一项常规且必须的工作。但近几年来,会阴部术前剃毛备皮法,遭到了学术界的质疑。众所周知,良好的术前护理,关系到术后切口感染率和切口愈合的快  相似文献   

7.
董娜 《天津护理》2018,26(3):336
目的:比较剪毛备皮法与剃毛备皮法在妇科宫腔镜手术前准备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妇科宫腔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术前采用剪毛备皮法备皮,对照组50例,术前采用剃毛备皮法备皮,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会阴部细菌培养情况、患者备皮情况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会阴部细菌培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备皮效果比较,观察组皮肤受损度、备皮时间、患者满意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剪毛备皮法在妇科宫腔镜手术术前准备过程中缩短了备皮的时间、保护了患者皮肤的完整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2种不同术前备皮方法的手术切口感染情况。方法将609例普外科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术前2 h用健之素牌手消毒剂擦洗术野皮肤加剪毛备皮;对照组术前2 h用肥皂水擦洗术野皮肤加剪毛备皮,比较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率。结果实验组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术前采用健之素牌手消毒剂擦洗加剪毛备皮法在预防手术切口感染方面明显优于肥皂水擦洗加剪毛备皮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术前皮肤准备方法对手术部位皮肤清洁程度和切口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将 420例妇产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0例.实验组采用术前30 min入手术室洗浴房内沐浴,不使用剃毛备皮法;对照组采用术前1 d清洁局部皮肤加术野剃毛备皮法.分别对两组于手术消毒皮肤前采样手术部位皮肤做细菌培养,并统计术后切口感染率.结果:实验组术前手术部位皮肤细菌菌落数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切口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常规手术区剃毛并不能降低切口感染率,而术前30 min手术室内沐浴不剃毛方法能有效减少手术部位皮肤的细菌存留、增加患者舒适感、提高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10.
神经外科锁孔手术两种备皮方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术前局部小范围剃毛备皮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神经外科锁孔手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的备皮方法.观察组术日剃除切口周围约3cm范围的头发,进行局部小范围剃毛备皮.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重复备皮率、备皮时病人的疼痛不适感、对病人产生的负性心理影响、备皮前后血压、脉搏的改变以及术后切口感染、颅内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种备皮方法病人重复备皮率、疼痛不适感、对病人产生的负性心理影响、对照组备皮前后血压、脉搏的改变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切口感染率、颅内感染率、观察组备皮前后血压、脉搏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术日局部小范围剃毛备皮优于开颅手术的常规备皮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老年骨折患者术前进行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81例老年骨折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88例)和对照组(93例)。实验组行一对一的术前心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麻醉准备时间、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出院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麻醉准备的时间、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一对一的术前心理干预,能提高老年骨折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患者更快、更好地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麻醉护士与麻醉医生合作实施术前访视对手术前麻醉环境准备的作用。方法:将100例择期手术患者,根据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由麻醉护士与麻醉医生共同进行术前访视,对照组由麻醉医生单独进行术前访视。统计两组患者麻醉环境准备所需的时间、准确率、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结果:两组患者麻醉物品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物品准备准确率、麻醉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护士与麻醉医生合作实施术前访视,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有利于提高麻醉环境准备的效率和准确率,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麻醉、手术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推广术前“改良备皮法”的可能性 方法 选择普外科上腹部择期手术病人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予改良备皮法和常规备皮法;选择胸外科和骨科120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予改良备皮法和常规备皮法。观察两组备皮完后及术后24小时皮肤细菌培养结果,比较两组手术后切口感染率及愈合情况。 结果 采用改良备皮法术后患者的切口感染率较低,愈合情况较好。结论 改良备皮法降低切口感染率, 愈合情况较好,改良术前备皮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肠道准备的必要性。方法将200例行择期全身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前未行肠道清洁准备,对照组按常规进行肠道清洁准备。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手术视野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中医生视野满意度、术后消化道反应、腹胀程度的各项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前不行肠道准备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术前切口局部浸润和术中腹腔内表面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各30例,A组切皮前脐部切口及剑突下、肋缘下切口各注入0.5%盐酸罗哌卡因4 ml,手术结束前腹腔内喷洒0.5%盐酸罗哌卡因20 ml;B组不做任何处理。两组麻醉诱导、维持方法相同,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联合喉罩气道管理,术后持续监测无创血压、心电图、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术后2、4、8、12、24小时的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术后额外镇痛药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术后4、8、12小时镇痛效果优于B组(P〈0.05),额外镇痛药使用次数少于B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术前切口局部浸润和术中腹腔内表面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具有很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6.
医护共同术前访视对麻醉环境准备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麻醉护士参与麻醉医生术前访视,对手术前麻醉环境准备的作用。方法将700例择期手术患者按照病床的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双号为同访组,由麻醉护士与麻醉医生共同进行术前访视;单号为对照组,按照一般麻醉常规,由麻醉医师单独访视患者。统计两组患者麻醉环境准备所需要时间、准确率、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结杲两组患者麻醉环境准备时间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准确率(P〈0.01)、麻醉时间(P〈0.05)、手术时间(P〈0.05)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护士与麻醉医生术前共同访视手术患者,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有利于提高麻醉环境准备的效率和准确率,使麻醉医生进入手术室后完全投入到麻醉中,不用因为麻醉物品不全或错误而影响手术顺利进行,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保证了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李芬  陈瑛  张莉  方俊  黄春华 《护理研究》2004,18(13):1138-1139
[目的 ]观察术前补液防止人工肝治疗中低血压的发生效果。[方法 ]对住院接受人工肝治疗的12 8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观察组术前 1h开始补充 5 %葡萄糖盐水 ,根据病人情况适量补充电解质 ,观察病人治疗前、治疗中 3 0min、60min血压的变化及低血压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病人收缩压和舒张压治疗中 3 0min、60min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对照组治疗中 3 0min血压下降明显(P <0 .0 5 ) ;治疗组低血压发生率9.4% ,对照组为 2 8.1%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结论 ]人工肝治疗前 1h开始补液 ,能有效地降低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四肢创伤性骨折切开内固定术后实施路径化管理对患者的疼痛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纳入对象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疼痛护理,观察组实施路径化疼痛管理,比较两组不同时段的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疼痛程度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路径化管理能够很好地控制疼痛,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Osteogenesis imperfecta (OI) type 2 is the most severe form of this osteogenetic disorder. A 26-year-old woman was referred to our hospital for suspected fetal hydrocephalus at 26 weeks’ gestation. Detailed ultrasonographic examination revealed fluid retention in the subarachnoid space. The fetal head was expanded, and the skull bone was easily deformed by the pressure of the ultrasound probe. Pleural effusion and ascites were noted,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extremities were extremely shortened and deformed. On helical 3D-CT, the skull bones could not be imaged, and multiple rib fractures and deformed long bones were suspected.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the fetus was diagnosed with OI type 2, and it was explained to the patient and her family that this disease was fatal. Due to non-reassuring fetal status at 28 weeks, induced breech delivery resulted in a stillborn infant. The head of the infant was soft,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extremities were extremely shortened. Post-mortem radiography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deformed long bones and ribs with multiple fractures, while the skull bones could not be imaged. Detailed ultrasound observation may detect cerebrospinal fluid retention in the subarachnoid space, a finding that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membranous skull bones of this osteogenetic disorder.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联合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膝关节周围骨折10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2)与观察组(n=49)。两组均予骨关节CPM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运动疗法。评估两组术前与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膝关节临床症状、膝关节活动情况,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10 d炎性因子相关指标变化,记录两组术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3个月特种外科医院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评分升高,疼痛、肿胀、淤斑与乏力评分、膝关节伸直缺失程度与膝关节稳定度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本组术前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特种外科医院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评分升高,疼痛、肿胀、淤斑与乏力评分、膝关节伸直缺失程度与膝关节稳定度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0 d 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本组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0 d 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红细胞沉降率、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91.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运动疗法配合CPM治疗可以促进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的功能康复,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