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比较2种肠内营养混悬液应用于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6例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23例。行手术治疗后,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TPF,能全力);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TPF-DM,康全力)。观察2组患者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水平的变化,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营养支持第5天,对照组空腹血糖水平显著升高,第10天时虽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而观察组营养支持前后空腹血糖水平无显著变化,2组比较差异显著。营养支持治疗后,2组甘油三酯水平均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康全力可有效控制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及甘油三酯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糖类肠内营养制剂瑞代治疗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90例多发伤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使用肠内营养制剂的不同分为能全力组、瑞能组和瑞代组,每组30例.比较3组患者的血糖、血脂、营养指标、血气指标与电解质水平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① 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与急性脑梗塞预后问题的关系。方法:监测急性脑梗塞患者入院后第2天、1周、2周、3周的血糖。比较急性脑梗塞患者入院3周内一过性血糖升高组及血糖正常组预后间的差别。结果:入院3周内有一过性血糖升高的急性脑梗塞患者的预后较血糖正常者的预后差。结论:急性脑梗塞预后与应激性高血糖有关。  相似文献   

4.
肝移植术后早期营养与应激性高血糖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观察肝移植术后早期不同营养治疗方法对应激性高血糖和围手术期预后的影响,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更合理的营养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因慢性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导致肝功能衰竭或终末期肝硬化行肝移植手术患者172例,回顾性分析在肝移植术后早期采用较高或较低热量标准及血糖控制标准情况下,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等差异。结果肝移植术后早期采用较低热量(83.7~104.6 kJ.k-g 1.-d 1)和增加脂肪供能比例(糖∶脂肪=50%∶35%)的阶梯营养治疗、并保持血糖<8 mm o l/L组,较采用较高热量(125.5~146.4 kJ.k-g 1.d-1)和常规供能比例(糖∶脂肪=55%∶30%)、血糖控制在<12 mm o l/L组患者在本后14 d内每日胰岛素用量减少(P<0.01);术后30 d内感染相关病死率降低(P<0.05),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缩短(P均<0.05)。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伤口和吻合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白蛋白总用量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采用低热量营养并控制血糖<8 mm o l/L的治疗方式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且不会影响外科预后。  相似文献   

5.
周国琴 《护理研究》2007,21(8):2018-2020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脑出血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无糖尿病史的120例急性脑出血病人按入院时血糖值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比较两组病人并发症、病死率、住院时间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组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P〈0.05),而且出院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明显影响急性脑出血病人的预后,积极控制血糖水平有助于提高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孙刚顺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1):129-130,133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本院50例伴有应激性高血糖的脑梗死患者(A组)和50例正常血糖的脑梗死患者(B组)进行临床研究,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状况、脑梗死面积、预后情况、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与B组相比,A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增加(P<0.05),脑梗死面积大(P<0.05)、预后效果差,病死率高。结论应激性高血糖是影响脑梗死患者的重要因素,血糖对于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判断、估计预后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胸部手术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对预后的影响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胸部手术后应激性高血糖与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90例符合入选标准行胸部手术非糖尿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术后血糖值分为3组A组血糖值为3.9~6.10mmol/L;B组6.11~12.22mmol/L;C组>12.22mmol/L。观察3组患者术后伤口、泌尿系及肺部感染、脏器功能衰竭及病死率情况。结果随着血糖值的逐渐升高,患者手术后各种并发症显著增加(P<0.05),且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77、0.984、0.977、0.872、0.864。结论应激性高血糖可能是胸部手术后各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术后监护及血糖控制,可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动态血糖控制模式与传统血糖控制模式对并发应激性高血糖的神经危重症患者的干预效果,确定更为安全有效的血糖控制模式,从而降低异常血糖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预后及减少医护工作量。方法将使用传统血糖控制模式进行血糖干预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将使用动态血糖控制模式进行血糖干预的患者设为实验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异常血糖发生率、血糖波动范围、血糖恢复时间、患者住院时间、死亡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异常血糖发生率、血糖值波动范围、血糖恢复时间、患者住院天数、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糖控制模式较传统血糖控制模式能有效地维持患者血糖的稳定,减少异常血糖发生率,从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SHG)血糖水平与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244例患者分三组,A组:空腹血糖〈6.1mmol/L,B组:6.1mmol/L≤空腹血糖〈11.1mmol/L,C组:空腹血糖≥11.1mmol/L。对三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心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B两组间的心功能、冠状动脉病变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心功能Ⅲ级、Ⅳ级明显增多,冠状动脉病变双支病、三支病变、弥漫性病变明显增多,与A、B组比较,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空腹血糖≥11.1mmol/L的冠状动脉病变多支病、弥漫性病变多见,心功能受损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与脑创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定时检测脑创伤住院患者的血糖值,按照患者的预后分为治愈、好转和死亡三组,对血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创伤患者的三种预后与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性分别是:①第一次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②第二次结果比较和第三次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测定血糖有利于判断颅脑损伤严重程度,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持续性高血糖是临床采取积极治疗抢救措施的信号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胃肠切除术后出现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血糖控制、胃肠道功能恢复、营养状况改善、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效果。方法 将40例胃肠切除术后出现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分成标准肠外营养支持组(30kcal/kg/d)、标准肠内营养支持组(30kcal/kg/d)、允许性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组(20kcal/kg/d)及允许性低热量肠内营养支持组(20kcal/kg/d),监测各组术前、术后血常规、肝肾功能、IgA等,并观察有无感染发生现象。结论 术后短期的允许性低能量摄入并不妨碍患者肠功能、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等的恢复及改善,而在此基础上的允许性低能量肠内营养支持依然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2.
对危重症患者而言,早期启用肠内营养(EN)不仅是补充营养,更重要的是发挥其在维持肠道功能和肠道微生态中的特殊重要作用。任何药物治疗产生的效果都与剂量相关,营养治疗亦是如此。理想的EN目标在于供给的量与质能够带给危重症患者最大获益与最小伤害,而充分营养供给并避免医源性营养不良是最终的理想目标。但是,早期EN的不耐受是危重症患者常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不恰当的供给将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危害。认识这些可能的风险并予以规避是ICU医护人员需要重视与了解的必要知识。在一些严重的或特殊疾病状态下,及时评估及调整EN治疗方案才可能实现其理想目标,使患者最大获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胃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影响.方法 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34例,随机分为2组,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69例在入院或术后24 h内插管鼻饲进食,延迟肠内营养组(DEN组)65例在术后24 h后插管鼻饲进食.比较2组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 EEN组上消化道出血率明显低于DEN组.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尽早实施胃肠内营养,可以减轻应激性溃疡的发生,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腹部手术病人的可行性。方法将腹部手术4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肠内营养组(EN组)2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处理,EN组术后经空肠造口管滴注肠内营养液肠内营养混悬液共7d。术后8d进行人体测量,淋巴细胞计数,前白蛋白、白蛋白监测,并比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EN组胃肠排气恢复明显快(P〈0.01);前白蛋白术后8d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5),淋巴细胞计数显术后8d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5),而对照组手术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腹部中大手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是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症患者在肠内营养(EN)期间血糖控制安全有效的方法,使胰岛素应用由静脉持续泵入成功转换为皮下注射方式.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09年2月收治于北京同仁医院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重症患者,当EN供能比例达到当日总能量的50%时纳入研究,并将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4例)应用本研究中建立的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联合普通胰岛素的血糖控制方案进行血糖管理;对照组(43例)应用皮下注射普通胰岛素方案控制血糖;目标血糖均定为4.4~7.8 mmol/L( 80 ~ 140 mg/dl).当连续2次血糖≥11.1 mmol/L时则转为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的程序化血糖控制方案控制血糖.当胰岛素泵速<3 U/h持续≥6h,每次血糖检测数值均≤7.8 mmol/L时,再转换为皮下注射胰岛素方案.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营养支持情况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入ICU时平均血糖和血糖波动情况无明显差异.对两组患者共1689次血糖检测值进行分析,试验组患者的平均血糖(mmol/L)控制于目标血糖范围内并显著低于对照组(7.58±1.17比9.40±1.741P< 0.05);血糖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9.72% (534/1074)比35.61%( 219/615),P<0.01].试验组血糖标准差(SD,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89±0.52比2.17±0.941P<0.05),平均每人每日血糖检测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7.51±1.31比8.15±0.97,P< 0.05),中转为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的患者比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9.09%比44.19%,P<0.01).试验组患者低血糖(≤3.3 mmol/L)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差异[0.74%( 8/1074)比0.49%( 3/615),P=0.75].结论 与间断皮下注射普通胰岛素方法相比,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普通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可有效控制重症患者EN期间的血糖水平,减少血糖变异及检测次数;并有助于实现胰岛素给药方式由持续静脉输注向间断皮下注射的过渡.  相似文献   

16.
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用于食管癌术后早期患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用于食管癌术后早期患者的效果.方法 78例食管癌术后早期患者,按入院日期单双号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通过检测两组营养指标、免疫指标的变化,以及消化道症状的表现、并发症、住院费用等,对两种营养方式进行比较.结果 早期肠内营养组营养指标优于肠外营养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费用显著减少.结论 食管癌术后营养支持可用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7.
危重病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验证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患者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作用 ,并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随机将入院ICU的危重患者 77例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 (4 2例 )和延迟肠内营养组 (35例 ) ,分别监测每例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胃液及粪便的隐血情况 ,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早期肠内营养组与延迟肠内营养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分别为 4 / 4 2和 15 / 35 (P <0 0 0 1)。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对危重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和护理对高血压颅内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科收治的103例高血压颅内出血患者按肠内营养实施的早晚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和延迟肠内营养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死亡率以及感染(如医院获得性肺炎、泌尿系感染以及败血症等)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医院获得性肺炎和败血症的发生率、患者住院死亡率均低于延迟肠内营养组,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延迟肠内营养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住院死亡率与血肿体积、初始GCS评分、脑室出血情况、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生率以及实施肠内营养的早晚显著相关。结论:早期对高血压颅内出血患者行肠内营养治疗和护理能降低患者获得性肺炎和败血症的发生率,降低患者住院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胃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胃癌患者术后临床恢复的影响。方法PN组术后每日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直到经口进食。EN组术后第1d以静脉支持为主,第2d开始经空肠造瘘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逐步加大支持强度并减少静脉支持。观察两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体质量、血红蛋白(HGB)、血清前白蛋白(PALB)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LY)。结果EN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术后第7dEN组各项指标的恢复速度均优于PN组。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5/20),明显低于PN组45.00%(9/20)。结论胃癌术后早期EN支持可促进小肠运动功能恢复,加快免疫和营养状态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不同肠内营养(EN)制剂对危重患者血糖稳定性及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收治的102例危重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康全力治疗组)和对照组(能全力治疗组),每组51例.一般按125.52 J·kg-1·d-1标准提供能量并计算出患者每日总需要量.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3 d和5 d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于EN开始治疗后每2 h监测一次血糖值,记为0、2、4、6、8、10 h;取每2 h后血糖值减去前一时间血糖值的绝对值表示血糖的稳定性,记为2、4、6、8、10 h.结果 两组治疗后3 d和5 d WBC、TNF-α、IL-6、C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对照组:WBC(×109/L):12.89±2.96、10.00±2.60比13.75±3.68,TNF-α(ng/L):9.65±3.98、11.56±3.53比12.63±5.72,IL-6(ng/L):26.62±6.56、15.42±5.65比36.02±7.13,CRP(mg/L):44.29±14.12、43.98±10.50比105.42±44.96;研究组:WBC(×109/L):11.68±3.00、9.56±2.65比14.50±3.46,TNF-α(ng/L):9.58±2.75、10.18±4.12比13.56±6.32, IL-6(ng/L):18.72±16.52、16.98±11.56比35.86±35.68,CRP(mg/L):49.21±11.03、40.26±30.02比106.89±57.69,均P<0.05〕;但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血糖(mmol/L)水平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升高,但治疗后4、6、8、10 h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4 h:9.58±1.94比10.98±3.45,6 h:8.60±1.59比12.64±3.48,8 h:8.55±2.02比11.67±4.21,10 h:8.68±1.97比10.96±2.82,均P<0.01),治疗后4 h起研究组血糖波动幅度(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4 h:1.77±1.26比2.58±2.08,6 h:0.78±0.52比2.85±1.89,8 h:0.45±0.32比2.68±1.90,10 h:0.46±0.34比1.69±1.28,均P<0.05).结论 早期EN支持治疗能够明显降低危重病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康全力对危重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优于能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