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价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流动力学变化状况,探讨其预测左心耳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房颤组138例和对照组30例,均接受TEE检查。分别从0°、45°、90°、135°不同角度观察两组左心耳二维图像,获取左心耳血流频谱及组织速度成像图像;测量左心耳射血分数(LAAEF)、最大容积(LAAVmax)、血流峰值排空速度(LAA-EV)和峰值充盈速度(LAA-FV)、血流平均排空速度(LAAAEV)和平均充盈速度(LAA-AFV),以及左心耳各壁收缩期峰值速度(LAA-SV)和舒张期峰值速度(LAA-DV)。并对两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房颤组与对照组比较,LAA-EV、LAA-AEV、LAA-FV、LAA-AFV及LAAEF均减低,LAAVmax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房颤组138例患者中,左心耳存在血栓者15例,无血栓者123例,对照组、房颤组无血栓者及合并血栓者LAA-AEV、LAA-AFV、LAAEF及左心耳各壁LAA-SV和LAA-DV依次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AA-AFV判断发生左心耳血栓的截断值为27.5 cm/s,特异性及敏感性分别为73.3%、96.7%;LAA-AEV判断发生左心耳血栓的截断值为33.0 cm/s,特异性及敏感性分别为80.0%、86.7%。结论 TEE能有效评价左心耳血流动力学状态及其功能。房颤患者左心耳收缩、舒张功能减低,左心耳血栓形成时减低更甚。LAA-AFV和LAA-AEV可以预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容易形成心房血栓,导致脑卒中、血栓栓塞、心力衰竭等疾病的风险增加。大部分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形成于左心耳。因此,早期发现和预测左心耳血栓形成对全身栓塞的诊治和预防有重要临床意义。斑点追踪成像在评价左心耳血栓形成方面的价值尚不清楚,本文旨在对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心房颤动时左心耳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时左心耳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 使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记录并分析74例房颤患者的左心耳图像、血流频谱及其他相应指标。结果 房颤患者的左心耳最大容积(Vmax-LAA)、左心耳最小容积(Vmin-LAA)均大于窦性心律对照组,左心耳射血分数EF-LAA、左心耳的最大在正向血流速度(V-LAA^ 、最大负向血流速度(V-LAA^-)均小于窦律对照组。其中风湿性心脏病轻度二尖瓣狭窄组与重度二尖瓣狭窄组的上述指标与非风湿性心脏病房颤组均有明显差异,而风湿性心脏病二组间的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Ⅲ型左心耳血流频谱易伴随着较严重的左心耳、左心房的自发性回声(SEC)及血栓形成。结论 多平面经食管超声技术可有效评价房颤时左心耳血流动力学,尤其对房颤早期左房血流动力学及左心房SEC及血栓的早期预防有较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左心耳功能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左心耳功能的检测肖竹影①吴长君王莹②韩秀婕1材料和方法受检对象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42岁(25~58岁),均经系统体检,实验室检查、心电图、X线及超声心动图排除心血管系统疾病。应用仪器为美国惠普公司生产的So...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评估行经皮左心耳封堵(LAAC)术患者左房各壁应变的变化,探讨LAAC术对左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行LAAC术的心房颤动患者63例(病例组)和健康成人4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获取病例组LAAC术前1 d、术后45 d和对照组连续5个心动周期动态图像并存储,测量左房前壁、后壁、侧壁、下壁、间隔壁及房顶部峰值应变,同时通过左房容积变化计算左房功能指数;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获取两组肺静脉血流频谱,比较上述参数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LAAC术前和术后的左房各壁峰值应变均明显减低(均P0.05);病例组手术前后左房各壁峰值应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LAAC术前和术后左房功能指数均明显减低(均P0.05);病例组术前和术后左房功能指数、肺静脉血流频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2D-STI能有效评估LAAC术后短期内对患者左房功能的影响,可为临床用药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经胸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TE,TEE)技术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心耳功能。方法 测定26例健康人和28例高血压病患者左心耳最大容积、最小容积、左心耳容积变化率和充盈血流速度峰值,排空血流速度峰值,并将高血压病患者按左房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分为2组。结果 随高血压病患者左房和左心耳逐渐扩大,其容积变化率下降,血流频谱形态改变及血流峰速降低。经TEE虽然较TTE检查图像清晰,但TTE更方便、易行。结论 应用TTE及TEE技术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心耳功能可预测高血压病病情,判断血栓形成的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左心耳功能,探讨左心耳应变率与心肌的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的36例接受瓣膜置换术联合改良射频迷宫术的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入组患者术前均接受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得左心耳应变率参数,收集左心耳标本,定量左心耳纤维化程度。随访6个月后根据是否复发房颤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结果 随访6个月后,8例复发房性心律失常。与非复发组相比,复发组收缩期左心耳应变率及左心耳基底段应变率、左心耳顶段应变率均低于非复发组;复发组左心耳纤维化程度较非复发组更严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收缩期左心耳应变率与左心耳整体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r=-0.766,P<0.01);左心耳基底段、中间段、顶段的应变率与对应节段的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r=-0.752,-0.547,-0.589,均P<0.01)。结论 消融术后复发者左心耳纤维化程度更重。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的左心耳应变率与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分段研究中左心耳基底段与纤维化程度相关性最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评估心肌纤维化程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冷冻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CA+LAAC)术前、术后左心房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于辽宁省人民医院行“一站式”手术(CA+LAAC)的患者26例。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1周内、术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左心房的结构和功能。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口血流速度(E峰)、二尖瓣环侧壁和房间隔侧舒张早期运动速度的平均值(e')。并计算左心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左心房最小容积指数(LAVImin)、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左心房扩张指数(LAEI)及E/e'。应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2D-STI)在心尖四腔心和心尖两腔心切面测量左心房应变参数:心室收缩期左心房储备期纵向峰值应变(PALSres),心室舒张早期左心房管道期纵向峰值应变(PALScond)及心室舒张晚期左心房泵功能期纵向峰值应变(PALSpump)。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术前与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参数。 结果与术前相比,CA+LAAC手术后3个月,LAD、LAVmax、LAVmin、LAVImax、LAVImin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AEF、LAEI、LVEF,PALSres、PALScond、PALSpump与术前相比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CA+LAAC术后3个月,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的结构和功能均得到改善和恢复,超声心动图对于评估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结构和功能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评估使用蒽环类药物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左心室功能改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浸润性乳腺癌并行蒽环类药物新辅助化疗的女性患者33例,于化疗前、化疗第2周期及化疗第4周期行超声检查,获取3D-STI参数;另选取对照组30例。比较二维与三维参数差异。结果 化疗前后二维超声心动图参数(LVEDV、LVESV、LVEF、E/A、E/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整体主应变(GPS)在化疗第2周期及第4周期较化疗前有明显变化;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左心室整体圆周应变(GCS)和扭转角度峰值(TWIST)在化疗第4周期较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PS、GLS于化疗第4周期较化疗第2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个化疗期间无明显变化;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提示GPS曲线下面积最大;Pearson相关分析示GPS、GLS与LVEF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3D-STI可以被用来早期评估蒽环类药物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左心室功能改变,以GPS为著,较常规超声心动图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TEE)测量左心耳排空流速(PEV)及三维容积变化率(3D-EF)在预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耳自发显影及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3例心房颤动患者,分为异常组及未见异常组,分别测量左心耳排空流速及三维容积变化率。结果 两组间左心耳排空流速及三维容积变化率有统计学差异,以3D-EF截断值38%预测左心耳自发显影或(和)血栓形成的灵敏性100%,特异度90.6%;以PEV截断值30.85cm/s预测左心耳自发显影或(和)血栓形成的灵敏性100%,特异度89%。结论 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对预测左心耳自发显影或(和)血栓形成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应变率成像(SRI)结合组织速度(TVI)显像技术评价持续性房颤患者左心耳机械运动特点以及变化特点。方法对29例患者和31例对照者行经食管超声检查,比较各节段运动速度(PSV和PDVE)以及局部心肌沿长轴的应变率(Ssr和Dsr)变化特点。结果对照组左心耳壁顶部Ssr、Dsr、PSV和PDVE均高于其余节段(P〈0.01,0.05)。房颤组左心耳顶部Ssr、PSV仅高于间隔壁及侧壁中段(P〈0.05),心耳顶部Dsr仅高于间隔壁中段(P〈0.05)。对照组心耳顶部Ssr、PSV与左心耳面积变化率(LAA-EF)和左心耳充盈速度(LAA-EV)呈正相关(r=0.724、0.637、0.656、0.712,P〈0.001),房颤组心耳顶部PSV与LADd呈线性负相关(r=-0.66,P〈0.001)。房颤组各节段Ssr、Dsr、PSV以及PDVE较对照组均降低(P〈0.01)。结论左心耳顶部Ssr以及PSV决定了心耳整体的排空能力,房颤患者由于心耳壁舒缩功能明显降低导致的心耳壁运动不协调。TVI和SRI技术相结合,能更为全面地反映左心耳功能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2.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评价阵发性房颤患者左心房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评价阵发性房颤(PAF)患者左心房功能变化。 方法 分别对30例PAF患者(PAF组)和30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房内径(LAD)、舒张早期二尖瓣跨瓣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二尖瓣跨瓣血流速度(A)、E/A、肺静脉收缩峰值流速(PVs)、肺静脉舒张峰值流速(PVd)、肺静脉收缩峰值流速/舒张峰值流速(S/D)、心房收缩期流入肺静脉血流流速(PVa),计算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和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应用STI技术获取左心房各壁各节段的应变率曲线,分别测量左心室收缩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SRs)、左心室舒张早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SRe)和左心室舒张晚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SRa),计算其平均值(mSRs、mSRe、mSRa)。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AF组LAD、LAVmax、LAVp、LAVmin增大(P<0.05),LAAEF、LAPEF减低(P<0.05);E升高、A减低、E/A升高(P<0.05),PVs、PVd减低,S/D减低(P<0.05);PAF组左心房各壁各节段SRs、SRe和SRa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F组中,SRs与SRe及SRa之间无相关性(P>0.05),mSRa与LAAEF之间呈正相关(r=0.78,P<0.01);对照组中,SRs分别与SRe及SRa呈负相关(r分别为-0.347、-0.384,P<0.05)。 结论 PAF患者左心房各壁应变率峰值减低,左心房辅泵功能、管道功能和储蓄功能相互代偿作用减弱或消失。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时间-容积曲线测定左心耳排空功能的可行性。 方法 对68例患者行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左心耳实时三维图像及二维长轴动态图像。使用斑点追踪成像时间-容积曲线、三维容积法、二维面积法测定左心耳排空功能。以三维容积法测定的结果为金标准,评价斑点追踪成像时间-容积曲线法测量左心耳功能的可行性。分析3种方法重复测量结果的差异。 结果 斑点追踪成像时间-容积曲线法和三维容积法测定的左心耳排空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点追踪成像时间-容积曲线法和三维容积法测定的左心耳排空分数[(51.03±20.12)%和(49.86±20.98)%]小于二维面积法[(54.65±17.16)%,P<0.05]。3种方法间同一观察者及观察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斑点追踪成像时间-容积曲线可用于评价左心耳排空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2D-STE)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左心室功能及机械离散度(MD)。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确诊的PAF患者37例,同时选取健康对照组29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常规测量二维超声心动图参数,并采集左心室心尖四腔心、两腔心及三腔心切面动态图像,应用2D-STE测量左心室各节段及整体纵向应变(GLS),以各节段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表示MD。评价各参数的组间差异,并进行可重复性分析。 结果PAF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均较对照组增大(P均<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对照组减低[(59.3±4.7)% vs(63.3±4.0)%,P<0.05]。与对照组相比,PAF组左心室GLS绝对值减低[(-17.9±2.3)% vs(-20.7±1.7)%,P<0.05]、MD增加[(59.3±19.6)ms vs(43.0±10.2)ms,P<0.05]。与对照组相比,左心房未扩大的PAF患者已出现GLS降低、MD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LS和MD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ICC均>0.80。 结论PAF患者存在左心室收缩功能早期受损,2D-STE可为其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为PAF患者的早期干预和临床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定量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左房应变特征,并对其同步性作初步研究.方法 应用2D-STI对30例健康受试者和35例PAF患者(其中PAF发作间歇期19例为PAF1组,发作期16例为PAF2组)左房的前壁、下壁、侧壁、后壁和房间隔5个房壁进行应变时间曲线分析,获取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的各房壁平均峰值应变速度(Vs、Ve和Va)、峰值应变(Ss、Se和Sa)和峰值应变率(SRs、SRe和SRa),通过达峰值应变时间计算左房各时期的同步性参数(Ts-SD、Te-SD和Ta-SD).并分析同步性参数与应变率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①对照组、PAF1组和PAF2组在年龄、心率、E/A、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AF1组和PAF2组左房前后径(LAD)较对照组增大,二尖瓣E峰减速时间(DT)缩短(P<0.05).②PAF1组和PAF2组应变速度减慢,应变减少,应变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Ra在PAF1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Ts-SD和Te-SD在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AF2组更不同步;Ta-SD在PAF1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Ta-SD与SRa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r=0.61,P<0.01).结论 PAF发作间歇期左房储血功能和管道功能降低,辅泵功能部分恢复,但存在运动不同步,PAF发作期辅泵功能消失,同步程度更差.2D-STI可以较好地评价左房功能和同步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应变率显像(SRI)分析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功能变化特点,探讨病理状态下左心耳机械运动的变化。方法分别选择29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和31例对照者,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获取左心耳超声图像,应用SRI技术对两组左心耳壁各节段应变率(SR)相关指标变化特点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对照组中,左心耳壁顶部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和舒张期应变率(SRD)均高于其余节段(P〈O.01)。持续房颤组中,心耳顶部SRs仅高于间隔壁及侧壁中段(P〈0.05),心耳顶部SRD,仅高于间隔壁中段(P〈0.05)。持续房颤组各节段SRs和SRD较对照组均降低(P〈0.01)。对照组中,心耳顶部SRs与左心耳面积变化率和左心耳充盈速度呈正相关(r=0.724,0.637,P〈0.001)。结论左心耳顶部SRs决定了心耳整体的排空能力,房颤患者心耳壁的舒缩功能明显降低且失去有效协调运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前筛选、术中监测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共54例心房颤动患者应用Watchman封堵器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依据封堵术后是否出现残余分流分为残余分流组与无残余分流组。术前所有患者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TEE检查,排除瓣膜器质性病变及左心耳血栓者。术前TEE测量入选患者的左心耳最大开口径及最大深度;术中TEE引导房间隔穿刺、联合X线血管造影选择封堵器型号,引导封堵传输系统的定位及指导封堵器释放,并评估术中安全性;术后即刻及45 d进行随访超声检查。残余分流组与无残余分流组的最大压缩比及最小压缩比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TEE所测左心耳最大开口径与术中X线造影及最终所选封堵器大小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 结果54例行左心耳封堵术的患者,均封堵成功,压缩比均在8%~20%之间,残余分流组与无残余分流组组间最大压缩比及最小压缩比均值比较[(17.70±2.28)% vs(17.10±2.42)%,(12.40±2.82)% vs(12.60±2.6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87%(47/54)的患者左心耳开口径与深度最大值在TEE 135°上获得;TEE 135°上所测LAA开口径与TEE 4个角度上所测最大开口径,TEE测量LAA最大开口径与造影测量LAA开口径,TEE 135°所测LAA开口径与所选封堵器型号,相关性均较好(r=0.919、0.622、0.602,P均<0.001),相关方程分别为:Y=1.01X+1.11、Y=0.68X+6.56、Y=0.80X+1.24;所有随访患者均未出现脑血管或其他血管栓塞事件,术中出现少量心包腔积液3例,术后7 d复查均未见心包腔积液,2例术后45 d复查封堵器表面出现血栓。 结论TEE在左心耳封堵术前对患者的筛选、术中引导房间隔穿刺、封堵器型号的选择、指导释放过程及即刻评估封堵效果、术后随访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TEE 135°扫查较其他角度检测出残余分流更敏感。  相似文献   

18.
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与结构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房颤患者血栓形成与左心耳结构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测88例房颤患者及18例对照组患者的左心腔前后径(LA-D)、左心耳入口宽度(LAA-W)、左心耳长度(LAA-L)、左心耳前壁、后壁及顶部的运动速度及左心耳充盈及排空速度等指标。根据左心耳内透声,将房颤患者分为无自发显影(NO SEC)亚组、自发显影(SEC)亚组、泥浆样改变(sludge)亚组和血栓(thrombosis)亚组,并将各指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房颤组患者左心耳结构及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sludeg亚组及thrombosis亚组的LAA-W均较对照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栓亚组的LAA-L较对照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房颤各亚组的LA-D均较对照组扩大(P均<0.05);房颤各亚组的左心耳充盈及排空速度均较对照组降低(P均<0.05),在血栓亚组降低更为明显;除无自发显影亚组外,余各亚组的左心耳各壁运动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房颤患者左心耳内血栓形成与左心耳的结构以及功能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