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采用单因素方法研究黑龙江省不同类型土壤在水稻生长发育期间土壤氮、磷、钾养分变化特征及对水稻氮、磷、钾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全氮、全磷、全钾、速效钾、碱解氮、速效磷在水稻各生长发育期差异极显著;不同类型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排序为白浆土>草甸黑土>草甸土>黑土>盐碱土,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排序为黑土>白浆土>草甸土>草甸黑土>盐碱土,土壤全钾、速效钾含量排序为盐碱土>白浆土>黑土>草甸黑土>草甸土;水稻对不同类型土壤氮、磷养分吸收量与土壤中氮、磷养分含量呈正相关,对钾的吸收无规律性变化,水稻植株中氮、磷、钾养分的累积量主要受水稻生物产量和植株中养分含量的影响;成熟期水稻穗部氮、磷含量高于茎部和叶部,茎部钾含量高于穗部和叶部。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等氮水平下不同肥料、分配方式及与磷、钾配施对夏玉米植株氮磷钾和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施氮(底施和大口追施)、常规优化施氮(底施和大口、吐丝2 次追施)和控释氮素配施2 种磷钾水平用量(P2O5 105-K2O 120 kg/hm2和P2O5 157.5-K2O 180 kg/hm2)组合中,各处理大口期前植株干质量、氮磷钾含量、氮磷钾累积量以常规施氮高于控释尿素;成熟期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以控释尿素处理高于常规优化施氮处理,后者又高于常规施氮处理。等氮处理下,增施磷钾提高了植株磷、钾含量和累积量,植株含氮和氮累积量明显增加。各处理土壤速效氮、磷含量随生育进程不断降低,速效钾含量表现为“V”字型特征;土壤速效养分与植株养分含量表现趋势相反,生育后期控释尿素低于常规优化施氮,后者又低于常规处理。增施磷钾明显提高各时期土壤速效磷、钾含量,但使土壤氮含量降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单位氮、磷、钾生产籽粒能力降低;各处理中,单位养分生产籽粒以常规施氮高于常规优化施氮,后者又高于控释尿素。肥料养分利用率以控释尿素处理最高,其次为常规优化施氮,常规施氮最低。表明与常规施氮相比,控释尿素结合磷钾底施,能协调生育期间养分供应,改善植株中后期氮磷钾吸收、积累和物质生产,是改善养分利用效率、穗部性状和产量的优化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3.
氮磷钾配施对超高产夏玉米养分吸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深入研究氮磷钾均衡施肥和分别减施氮、磷和钾肥对河北平原超高产夏玉米养分吸收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本试验以‘郑单958’为材料,采用常规植株养分测试和产量性状分析方法,进行不同养分处理下植株各生育时期氮磷钾含量和成熟期产量测定。与不施肥空白对照(CK)相比,氮磷钾均衡施肥处理(T)和分别减施氮素处理(T-N)、磷素处理(T-P)及钾素处理(T-K),显著增加各生育时期、生育阶段和全生育期的植株氮、磷和钾的积累量,提高吸收速率、产量、穗粒数和千粒重。T-N、T-P和T-K植株氮磷钾积累量、吸收速率和产量较处理T显著降低,其中以T-N减幅最大,T-P次之,T-K最小。各处理植株生育期间氮磷钾吸收速率呈单峰曲线,氮磷吸收高峰为大口—吐丝期,钾吸收高峰为拔节—大口期。不同处理每生产100 kg 籽粒吸收N为2.07 ~ 2.81 kg、P2O5为0.67~0.83 kg、K2O为2.21~2.52 kg,各施肥处理生产单位籽粒的氮、磷和钾量高于CK。本研究表明,适宜氮磷钾肥配施,具有改善生育期间植株养分积累、提高植株养分含量、增强植株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玉米氮磷钾施用,提高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开展了杂交玉米禾玉9566氮磷钾配施试验,探讨氮磷钾配施对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能有效改善农艺性状,优化产量构成因子,主要是增加穗粒数,从而提高产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作用为氮磷钾。施氮、钾能提高玉米子粒和茎叶中氮、钾含量,施氮促进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利用,施钾可提高玉米子粒对氮、磷养分吸收量;氮磷钾三因子中促进养分吸收积累作用表现为氮钾磷。氮磷钾配合施用,可有效提高玉米植株对养分的吸收积累,子粒中氮、磷含量和子粒氮磷钾各养分吸收量均为最高,全株养分吸收总量也最高;每100kg经济产量N、P2O5、K2O养分吸收量分别为2.02、0.90、2.21kg,氮、磷、钾肥料利用率为33.28%、15.43%、48.79%,氮、磷、钾肥农学效率分别为13.07、5.59、3.34kg/kg。  相似文献   

5.
为优化糯玉米氮磷钾施用,提高糯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开展了鲜食糯玉米京科糯2000氮磷钾配施试验,探讨氮磷钾配施对糯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增加糯玉米穗粒数和粒重,提高经济产量与鲜穗商品性,鲜穗产量为988.3kg/667m~2,并可有效促进糯玉米植株对养分的吸收积累,提高籽粒含K量和茎叶N、P含量,籽粒和茎叶的N、P、K吸收量均为最高,全株N、P、K养分吸收总量也最高;每生产100kg糯玉米籽粒N、P_2O_5、K_2O养分吸收量分别为3.94kg、1.38kg、5.41kg,氮、磷、钾肥料利用率为41.88%、14.01%、40.10%,农学效率为10.87、3.69、5.16kg/kg。施用氮磷钾3因子中,对糯玉米经济产量的影响和促进养分吸收积累作用:氮钾磷,施氮促进植株对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效果最为明显。氮磷钾配施能有效改善糯玉米农艺性状,优化产量构成因子,提高产量,增加养分吸收利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在生产实际中,要优化氮磷钾配合施用,尤其注重氮肥的施用,提升施肥效果。  相似文献   

6.
不同硫酸铝施用条件下对苏打盐碱地水稻吸肥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苏打盐碱地水稻施用硫酸铝改良剂的研究,阐明了不同硫酸铝施用量对水稻氮、磷、钾素营养吸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重度盐碱化稻田上,施用硫酸铝可使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增加,水稻吸收养分能力分别提高40%、100%、40%。吸磷量增加最明显。其中吸氮量、吸磷量最大值均出现在成熟期。不同硫酸铝施用量对水稻吸收养分的影响无规律性。但在硫酸铝施用量为300 kg/hm2的情况下,水稻产量可较不施用硫酸铝处理增加近8倍,是盐碱地水稻产量最大时硫酸铝的施用量。盐碱地稻田土壤供肥能力较低,氮肥分次施用是提高其利用率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产量的重要保障。硫酸铝的施用提高了磷肥的利用率,因此,今后在盐碱地水稻种植中一定要注意改良剂硫酸铝的合理投入并不断加强对硫酸铝施用量有效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生物型水稻专用肥在黑土上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以黑土作为供试土壤,采用盆栽的方法,对生物型水稻专用肥应用效果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型肥料有效的促进水稻在整个生育期内对钾的吸收,提高水稻植株的生物量,抽穗期生物型水稻专用肥处理的水稻植株干重比等养分化肥处理高4.3%-8.1%。生育后期生物型肥料处理的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仍高于等养分化肥处理,表现出良好的长效机制。减少化肥用量的生物型肥处理与常规施肥相比,氮、磷、钾的利用率分别提高11.8%、18.9%和26.6%。生物型I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水稻品质好于其他处理,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叶面喷施钾肥对缺钾稻田晚稻产量、钾肥农学效应、植株钾素含量、植株吸钾量、钾肥利用率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为南方水稻生产实践提供指导。叶面钾肥采用磷酸二氢钾、氯化钾和硝酸钾,试验设13 个处理,测定收获期稻谷和稻草产量以及氮、磷、钾养分含量,计算氮磷钾的养分吸收量。结果表明:喷施氯化钾,磷酸二氢钾与硝酸钾混合喷施,磷酸二氢钾、氯化钾、硝酸钾、尿素、治虫药混合喷施都可以提高缺钾稻田晚稻产量,喷施氯化钾的增产效果最好。分蘖盛期叶面喷施钾肥效果最好,其次是始穗期,幼穗期喷施效果最差。磷酸二氢钾与硝酸钾混合喷施、磷酸二氢钾与氯化钾混合喷施以及磷酸二氢钾、硝酸钾、氯化钾、尿素与治虫药的混合喷施都有利于提高晚稻对钾肥的吸收和利用。叶面喷施不同钾肥对晚稻稻草全钾含量影响较大。对缺钾稻田晚稻生长,喷施叶面钾肥只能作为补充,而不能完全替代根部施肥。  相似文献   

9.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叶面喷施钾肥对缺钾稻田晚稻产量、钾肥农学效应、植株钾素含量、植株吸钾量、钾肥利用率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为南方水稻生产实践提供指导。叶面钾肥采用磷酸二氢钾、氯化钾和硝酸钾,试验设13个处理,测定收获期稻谷和稻草产量以及氮、磷、钾养分含量,计算氮磷钾的养分吸收量。结果表明:喷施氯化钾,磷酸二氢钾与硝酸钾混合喷施,磷酸二氢钾、氯化钾、硝酸钾、尿素、治虫药混合喷施都可以提高缺钾稻田晚稻产量,喷施氯化钾的增产效果最好。分蘖盛期叶面喷施钾肥效果最好,其次是始穗期,幼穗期喷施效果最差。磷酸二氢钾与硝酸钾混合喷施、磷酸二氢钾与氯化钾混合喷施以及磷酸二氢钾、硝酸钾、氯化钾、尿素与治虫药的混合喷施都有利于提高晚稻对钾肥的吸收和利用。叶面喷施不同钾肥对晚稻稻草全钾含量影响较大。对缺钾稻田晚稻生长,喷施叶面钾肥只能作为补充,而不能完全替代根部施肥。  相似文献   

10.
黑土作为供试土壤,采用盆栽的方法,对生物型水稻专用肥应用效果进行初步研究,为完善在黑土上水稻专用肥配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生物型肥料有效的促进水稻在整个生育期内对钾的吸收,提高水稻植株的生物量,抽穗期生物型水稻专用肥处理的水稻植株干重比等养分化肥处理高4.3%~8.1%。生育后期生物型肥料处理的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仍高于等养分化肥处理,表现出良好的长效机制。减少化肥用量的生物型肥处理与常规施肥相比,氮、磷、钾的利用率分别提高11.8%、18.9%和26.6%。生物型I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水稻品质好于其他处理,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硅钙镁磷钾肥在超级稻上施用效果,通过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硅钙镁磷钾肥不同用量和习惯施肥磷钾减半(CF2)配合施用对水稻产量磷钾吸收利用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钙镁磷钾肥较习惯施肥能够有效提高超级稻产量,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比习惯施肥(CF1)增产1.87%-0.65%,比习惯施肥磷钾减半(CF2)增产3.69%-12.63%,施用量1500 kg/hm2(T100)和1875 kg/hm2(T125)产量结果一致。施用硅钙镁磷钾肥通过提高每穗实粒数来提高水稻产量。随硅钙镁磷钾肥施用量增加,水稻秸秆和籽粒磷、钾含量和吸收量不断增加。施用硅钙镁磷钾肥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和p H,而对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无明显影响。综合产量、磷钾养分吸收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硅钙镁磷钾肥用量以1500 kg/hm2(T100)在超级稻上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不同覆盖材料对花生养分吸收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花生种植使用普通地膜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大田小区试验,对比了生物降解膜(BD)、普通地膜(PE)和不盖膜(CK)处理对花生不同生长时期的养分吸收、土壤的养分变化以及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收获期PE和BD处理的产量分别为7098.09、6868.92 kg/hm 2,较CK处理显著增产25.85%和21.78%。PE和BD处理土壤中的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均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而有效钾含量表现为逐步下降的趋势,苗期为最大值,此后逐渐最低。不同覆盖条件下,花生植株地上部分的养分吸收量逐步增加,花生各生长时期的氮、磷、钾累积吸收量均表现为PE>BD>CK。该试验从土壤营养和花生养分吸收利用方面展开研究,为生物降解膜应用于花生生产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麦茬旱种水稻苗期施氮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5~1986年,在田间和盆栽试验条件下,采用~(15)N示踪技术,对麦茬旱种水稻苗期施氮(三叶一心期前)与产量形成的关系及苗期需氮规律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苗期植株氮主要来源于土壤,追肥氮所占比重只有1/4~1/5.研究还表明,麦茬旱种水稻苗期对氮肥的利用率较低,认为培肥土壤对麦茬旱种水稻幼苗生长很重要.因而,从经济观点分析,在土壤肥力较高的条件下,苗期不宜施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柳枝稷在边际土地规模化种植过程中肥料效应方面的基础数据,在日光温室内开展了沙土盆栽柳枝稷苗期氮磷钾肥料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沙土盆栽柳枝稷苗期的叶面积、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氮磷钾的单因素肥料效应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柳枝稷苗期总生物量与氮磷钾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三元二次回归关系,日光温室沙土盆栽条件下,获得柳枝稷苗期最高生物量所需要的适宜氮磷钾浓度分别为:氮(N)94.01mg/kg,磷(P2O5)40.18mg/kg,钾(K2O)117.96mg/kg。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给稻田养鱼的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以杂交中稻新品种‘内6优106’为材料,在3个鱼-氮处理(CK:不养鱼+不施氮、F:养鱼+不施氮、FN:养鱼+施氮150 kg/hm 2)和4个本田栽秧密度下,研究稻田养鱼与氮密耦合对土壤肥力、水稻产量及其养分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养鱼后的有机质显著提高、氮素能维持平衡、磷钾素则显著下降。鱼氮处理水稻产量、地上部干物质及氮、磷、钾累积的总体趋势表现为FN>F>CK,FN与F分别比CK显著增产22.98%和13.43%。栽秧密度在9.0万~22.5万穴/hm 2范围内稻谷产量无显著差异,干物质和氮累积影响随密增加而增加。每1000 kg稻谷的地上部植株氮、磷、钾素的需要量分别为10.24~16.74、1.31~2.72、34.38~56.49 kg/hm 2。中高产养鱼稻田在施肥管理上应控制氮肥和增施磷钾肥。  相似文献   

16.
旨在探明水稻秸秆生物炭施用量和施用时期对江汉平原稻茬麦养分吸收、土壤养分含量以及产量的影响。选择江汉平原典型潮土稻麦轮作区,以基施化肥但不施生物炭处理为对照,设置小麦播种前基施、返青拔节期追施以及两个时期同施不同剂量的生物炭等处理,采用比色法和火焰光度计法测定了不同处理小麦籽粒、植株茎叶和土壤的氮、磷、钾含量,并比较了籽粒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促进了小麦籽粒和植株茎叶对氮、磷、钾元素的吸收,增加了地上部分氮、磷、钾养分吸收总积累量,且以基施及追施13500 kg/hm2生物炭处理最高,较对照处理籽粒总氮、磷、钾分别提高了20.3%、17.8%和12.4%,茎叶总氮、磷、钾分别提高了11.9%、34.5%和13.9%,氮、磷、钾总积累量显著增加18.2%、24.0%、13.7%(P<0.05);施用生物炭后土壤pH升高、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增加,小麦株高增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增大。施用水稻秸秆生物炭对于改善土壤和提高小麦产量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构建水稻高产高效节水栽培技术模式,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在节水灌溉条件下施氮量和栽植密度对双季晚稻丰源优299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栽植密度及氮密互作对水稻氮磷钾素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均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植株氮素与磷素吸收量呈先增长后减少的趋势,吸钾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加,植株总吸氮量与总吸钾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总吸磷量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低氮处理的氮肥贡献率、土壤氮素依存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最高,显著高于中氮处理;高密处理提高了氮肥吸收利用率和氮肥贡献率。水稻经济产量与茎叶氮磷钾素吸收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氮肥贡献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合理的施氮量和栽植密度组合(N1T3)能够形成水稻高产高效的群体结构,提高肥料利用率,进而提高水稻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在不同土壤类型上种植马铃薯后对土壤肥力和马铃薯植株营养动态变化,在相同施肥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案,研究不同栽培土壤类型的肥力指标和马铃薯地上部和地下部氮、磷和钾含量在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使用复合肥可以使马铃薯栽培土壤的pH变小,栽培土壤缓效钾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5种栽培土壤全氮、全磷、有效氮、有效钾、有效磷含量增加,而全钾的含量变化因土壤类型而异;马铃薯各个生育期地上部N含量高于地下部N含量,地上部N平均含量在2.5%~5.0%之间,地下部N平均含量在0.5%~2.5%;马铃薯从苗期到成熟期地上部P含量在逐渐降低,苗期 > 蕾期 > 结薯中期 > 成熟期;不同的生育时期马铃薯地下部P含量的变化表现为整体变化趋势均为下降;苗期含量显著的高于成熟期含量;马铃薯在不同的生育期地上部K的含量变幅较小,不同土壤类型中种植马铃薯地下部K含量从苗期到马铃薯成熟期逐渐下降;不同栽培土壤类型地上部和地下部N、P、K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大豆高产优质施肥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本文概述了大豆营养特性与施肥的研究结果,提出了高产施肥的关键技术。大豆营养特性:一是对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量较稻、麦作物高(等量籽粒产量),生产100kg大豆约吸收6.5~8.5kg N,1.8~2.8kg P2O5,2.7~3.7kg K2O,3.5~4.8kg CaO,1.8~2.9kg MgO,4.5~9.5g Zn。二是对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高峰在花荚期,N、P、K的60~70%在在此期吸收,而不同于稻麦等作物。三是总氮源的40~60%来源共生固氮,而共生固氮又受土壤N、P、K、Ca、Mo、Zn等及土壤PH值影响。四是大豆成熟阶段营养器官的养分向籽粒转移率高,N、P、K分别达58~77%,60~75%,45~75%。大豆施用N、P、K、Zn、Mo、B肥均显著提提高产量,合理配合施用可达到180~300kg/亩。N、P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K与Zn提高脂肪含量,P、K、Zn、Mo及少量N肥可提高结瘤固氮率。N、P、K和多种微肥可减轻东北连作大豆的不利因子危害,大幅度增加产量。大豆高产施肥,一是根据土壤、植株养分含量确定施肥数量,二是有机肥与N、P、K肥及多种微肥配合施用,三是注重前茬作物施肥,增肥土壤,四是根据土壤条件、耕作制度、大豆品种特性确定施肥数量、方法、时期。中等肥力高产施肥一般应施用N 8,P2O5 4,K2O 4,ZnSo4 1.5(kg/亩),钼酸铵20~30g/亩,P、K、Zn用作底或种肥,N肥钼肥种肥花期追肥各半,另于花荚期喷施P、N、Mo肥二次  相似文献   

20.
了解砂姜黑土地区花生养分的吸收特征,根据花生的需肥特点进行合理施肥,从而提高该地区花生产量和肥料利用率,为该地区花生生产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田间试验,在花生不同生育时期取样分析植株不同器官养分累积量,研究砂姜黑土地区夏花生养分吸收与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花生的生长发育,营养器官根、茎、叶中的氮素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并在成熟期降到最低值;磷素含量总体呈现平稳的趋势;茎、叶中的钾素含量呈现S型变化,根中钾素含量呈先降后增的趋势。营养器官氮素含量叶片>根>茎;钾素含量茎>叶>根。荚果中氮、磷、钾的含量分别高于根、茎、叶中氮、磷、钾的含量。(2)花生植株氮、磷、钾的累积吸收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和生物量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增加,收获期吸收量达到最大值,氮: 磷: 钾的吸收比例为1.00:(0.20~0.32):(0.47~0.95)。(3)氮、磷、钾在砂姜黑土夏花生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苗期均以茎叶为主,根的分配量相对较少;结荚期开始主要以荚果为主,根、茎、叶中的养分累积量逐渐减少,并向荚果中转移;成熟期荚果中的氮、磷、钾累积量达到最大值,氮素累积量占整株的93.50%、磷素为89.16%、钾素为69.30%,氮、磷、钾在根、茎、叶和荚果中的分配比例分别为0.47%:4.05%:1.98%:93.50%、0.66%:8.32%:1.87%:89.16%和1.32%:24.04%:5.26%:69.39%。综上,结荚至饱果期是花生养分吸收的高峰期生产上应根据花生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特性,合理安排施肥,确保满足生长后期的养分需求,以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