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对医嘱的顺从性状况,以及行为干预对医嘱顺从性及其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病人188例,均经门诊相关检查确诊且无严重并发症的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在对其给予行为干预后,观察患者医嘱顺从性的改变及其对疾病转归的影响。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对医嘱顺从率为43.6%,对医嘱顺从者的控制良好率为92.7%,复发率为6.6%。而不顺从者的控制良好率仅为54,7%,复发率为34.5%。医嘱的顺从性对疗效影响显著(P〈0.01);行为干预后患者的顺从性及疗效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医嘱的顺从性对疗效有显著影响;有效的行为干预对提高医嘱的顺从率、改善疗效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2.
行为干预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医嘱顺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对医嘱的顺从性状况,以及行为干预对患者医嘱顺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病人376例,均经门诊相关检查确诊且无严重并发症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在对其行为干预后,观察患者医嘱顺从性的改变及其对疾病转归的影响。结果干预治疗组患者医嘱顺从率为53.1%较非干预治疗组顺从率26.4%高26.7%,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且随着干预程度的加强,患者对医嘱的顺从性有显著提高。疾病的控制良好率亦显著提高。结论有效的行为干预对提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医嘱的顺从率有明显的作用,从而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3.
行为干预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医嘱顺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对医嘱的顺从性状况,以及行为干预对患者医嘱顺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病人376例,均经门诊相关检查确诊且无严重并发症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在对其行为干预后,观察患者医嘱顺从性的改变及其对疾病转归的影响。结果干预治疗组患者医嘱顺从率为53.1%较非干预治疗组顺从率26.4%高26.7%,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且随着干预程度的加强,患者对医嘱的顺从性有显著提高。疾病的控制良好率亦显著提高。结论有效的行为干预对提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医嘱的顺从率有明显的作用,从而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医嘱依从性以及疾病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在入院、住院期间及出院实施连续护理干预,出院后对2组患者的医嘱依从性、疾病复发情况、护理满意度及复发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出院后2、4、8周医嘱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 0.01),而出院后6个月和12个月溃疡病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患者不遵医的主要原因为药品费用高(68.8%),其次为药品不良反应大(61.9%)、工作影响治疗(41.3%)等。结论:连续护理干预能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医嘱依从性,减少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确诊的糖尿病人387例实施持续的社区护理干预。干预内容主要为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心理及用药指导,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及生活指导等。结果:干预进行27个月,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P<0.01),遵医嘱用药,定期监测血糖行为大幅提高(P<0.01),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率明显提高(P<0.01)。血糖控制理想,良好率分别达到31.52%和58.66%。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控制血糖水平及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7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采用自制的遵医行为问卷调查表,评价2组患者干预前后遵医行为,比较2组患者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率。结果2组患者入院第1天即干预前遵医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6个月后,2组患者的遵医行为评分均得到提升,患者的遵医行为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例对照组患者中有12例患者复发,总复发率为33.33%(12/36),36例观察组患者中4例患者复发,总复发率为11.11%(4/36)。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2组患者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遵医行为,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86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根据自制评估表评估患者存在不遵医行为的因素给予有针对性个性化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的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消化性溃疡患者100例,均为经内窥镜下确诊且无严重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在对其给予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行为干预后,观察患者预防与治疗顺从性的改变及其对疾病转归的影响。结果经过健康教育干预后,100例患者对知识掌握、自我保健能力、预防和治疗的改变及其对疗效影响显著(P0.01)。结论健康信念模式对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预防与治疗顺从性的改变及其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显著;有效的健康行为干预能提高患者预防与治疗顺从率,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初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过规范化治疗后的长期病程演变,并分析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筛选初发型溃疡性结肠炎经过规范化治疗并接受长期随访(≥5年)患者共37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结果、复发情况。结果:37例初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首次规范化治疗的完全缓解率为27%,部分缓解率为73%,有效率为100%。1年复发率为35.14%,5年复发率为83.78%。首诊病情为中、重度者5年复发率为88.24%及100%,高于轻度者77.78%(P<0.05)。发病年龄小于50岁者复发率为90%,发病年龄大于50岁者为82.35%(P<0.05)。首诊时全结肠炎的患者复发率为100%,较病变局限的患者更易复发(P<0.05)。复发组中49%的患者对维持治疗具有良好依从性,显著低于无复发组的67%(P<0.05)。饮食不当是疾病复发的主要诱因(41.94%),其次为情绪因素。结论:初发型溃疡性结肠炎经规范化治疗后,首次治疗有效率高,维持治疗有助于减少复发。发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病变范围是复发的相关因素,对维持治疗依从性差、饮食不当和心理因素是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杨艳秋 《当代医学》2014,(5):122-12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作用。方法选择恩施州中心医院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2例,针对患者的患病程度采取针对性的诊疗措施,对患者及其家属定期进行日常护理级健康教育的指导,对比受教育前后患者的病情发展。结果进行健康教育后的患者对该病的知晓度明显增加,患者对医嘱的遵从率提高,并且症状复发率降低。结论健康教育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黄林 《四川医学》2012,33(5):766-768
目的 评价联合应用益生菌和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62例随机分成益生菌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组(n=31)和柳氮磺吡啶对照组(n=31),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以及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以及结肠粘膜的炎症评分、随访6个月的复发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77.42% (P< 0.05);两组在治疗前的临床症状评分、结肠粘膜炎症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的临床症状评分、结肠粘膜炎症的评分均有明显减轻(P<0.01),但治疗组临床症状、结肠粘膜炎症的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且两组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联合应用益生菌和柳氮磺吡啶较单独使用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更好的疗效且安全,并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气药灌肠和常规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取随机双盲分为气药灌肠组20例和常规灌肠组22例。两组灌肠药物均为康复新液加中药水,其中气药灌肠组采用电脑灌肠仪加压灌肠,常规灌肠组采用煎药保留灌肠。观察两组综合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药灌肠组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脓血便、黏液便及糜烂溃疡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常规灌肠组(P〈0.01)。结论:康复新液加中药水煎药气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提高疗效,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宏观微观辨证施膳调护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依从性、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施膳组,每组各55例。2组患者均给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及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规健康宣教、饮食调护。在此基础上,施膳组实施中医宏观及肠镜下的微观辨证施膳饮食调护。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经过6个疗程的治疗及护理后,比较2组患者的依从性、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1)常规组漏服西药或自行停药的发生率为14.55%,施膳组无漏服西药或自行停西药者,其膳食漏服或自行停膳发生率为1.8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常规组的治愈率为5.5%,总有效率为81.8%;施膳组治愈率为12.7%,总有效率为92.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施膳组生活质量各维度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施膳组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常规组。【结论】宏观微观辨证施膳可提高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依从性、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中药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流式细胞术 ,单克隆抗体作分子探针 ,检测了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病人血小板 α-颗粒膜糖蛋白 (CD6 2 p)和溶酶体膜糖蛋白 (CD6 3)的含量 ,并同时测定血小板活化衍生物血栓素 A2 (TXA2 )的含量及血小板的粘附率与最大聚集率 ,观察中药灌肠对 U C病人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结果 :上述指标 U C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 (P<0 .0 1) ,缓解期较活动期虽呈下降趋势 ,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经中药灌肠治疗 ,治愈率为 6 7.19% ,总有效率为 96 .88%。治疗后各项检测指标显著降低 (P<0 .0 1或 P<0 .0 5 ) ,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差异 (P>0 .0 5 )。提示血小板活化功能异常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中药灌肠可改善血小板活化功能 ,对溃疡性结肠炎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甲硝唑加激素联合中药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UC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前组予常规治疗加甲硝唑加激素灌肠,后组予常规治疗加甲硝唑加激素联合中药灌肠,观察治疗前后血清CPR和ESR水平,以及结肠镜下表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血清CPR和ESR,以及结肠病理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远高于对照组的76%(P<0.05),两组疗效更佳(P均<0.05)。结论甲硝唑加激素联合中药灌肠能有效缓解UC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和肠道病理损伤,该疗法疗效显著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柯贤胜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12):950-951,957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活动期UC患者为观察组,选取与观察组相匹配的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应用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6周,观察治疗效果,并比较2组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36/4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1/40);观察组治疗前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 UC患者血清IL-6、IL-8及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明显升高,美沙拉嗪可有效下调其水平,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具有较好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溃结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45例和西药对照组44例。中药治疗组予以溃结汤口服,西药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及结肠镜镜检结果。结果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7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结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柳氮磺胺吡啶(SASP)、云南白药联合保留灌肠和SASP、云南白药口服治疗轻、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于6年内连续收集经电子肠镜确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7例.A组48例予SASP 2g、云南白药2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保留灌肠,每晚1次;B组49例口服SASP 4g/d、云南白药2.25g/d.30d后均改为口服SASP 2g/d,总疗程均为90d.结果:A组总有效率85.4%(41/48),临床治愈率37.5%(18/48);B组总有效率67.3%(33/49),临床治愈率14.3%(7/49),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A组中1例因不良反应停药,不良反应发生率6.3%(3/48);B组中5例因不良反应未完成疗程,不良反应发生率22.4%(11/49),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SASP、云南白药联合保留灌肠治疗轻、中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好,尤以左半结肠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消化科收治的122例患者按半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巴柳氮钠口服治疗,观察组62例加用乌梅丸加减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79.03%、36.67%,总有效率分别为95.16%、78.3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L-4、双歧杆菌和乳酸菌均升高,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大肠杆菌均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梅丸加减联合西药可明显改善UC患者的临床症状,升高IL-4、双歧杆菌和乳酸菌,降低IL-8、TNF-α和大肠杆菌,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西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理想高效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保留灌肠方法。方法选择符合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且无并发症的患者40倒,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改良保留灌肠法灌肠)20例和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法灌肠)20例。比较改良保留灌肠法和传统保留灌肠法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中的作用。结果根据灌肠后的便意感,灌肠药液保留时间,灌肠10min后的脉率,灌肠的依从性等评价指标,两组灌肠效果比较,经过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改良保留灌肠法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较传统的保留灌肠法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