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1年.Reich等首次报道对肝脏良性病变成功施行腹腔镜肝脏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1994年,周伟平等报道了国内首例为肝血管瘤患者行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此后.随着腹腔镜肝脏手术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新的腹腔镜专用器械、设备的出现和使用.腹腔镜肝脏切除术也在逐步发展。现对腹腔镜肝脏切除术的现状与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肝部分切除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脏血运丰富、管道结构密布等特点限制了腹腔镜在肝脏外科中的应用.目前,腹腔镜肝脏手术仍主要局限于肝活检术、肝囊肿开窗引流术、轻度肝外伤修补术及肝癌微波固化术等简单手术,而肝脏部分切除术则报道较少.本文报道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普外科腹腔镜治疗肺癌肝脏多发转移瘤1例,婴儿左外叶肝血管瘤1例.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技术治疗肝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90年代初起 ,腹腔镜技术在肝癌 (包括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 )治疗中 ,已顺利完成由初期的动物试验和临床观察阶段 ,成功地过度到临床应用阶段。目前 ,大部分开腹治疗肝癌的手术术式已能够完全或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 ,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1 腹腔镜肝切除术  腹腔镜肝切除术最早用于治疗肝脏的良性肿瘤 ,1993年 ,国外Wayaund等人[1] 报道腹腔镜肝切除术用于治疗 1例乙状结肠癌肝转移。病人于肠切除后 6周 ,在腹腔镜下行第Ⅵ肝段切除术 ,手术历时 95min ,术后第 6天痊愈出院。同年 ,国内周伟平等人[2 ] 报道腹腔镜下肝右…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肝脏切除术六例报告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腹腔镜下断肝技术--刮吸法断肝术。方法 采用特制手术器械--多功能手术解剖器,进行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术,成功地开展了6例肝叶切除。结果 手术顺利,无并发症,术后1~3d可进食,1周左右出院,其中1例肝癌术后2年随访无复发。结论 刮吸法断肝技术较其他断肝方法优越,多功能手术解剖器是开展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术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解剖性肝叶切除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秀军  黄海 《临床外科杂志》2005,13(10):606-607
自从1987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展至今,腹腔镜技术已经涉及腹部外科的所有脏器手术。在肝脏外科,由于腹腔镜器械设备的不断更新,腔镜手术技巧的不断提高,腹腔镜手术范围逐渐从肝脏肿瘤的诊断或活检、肝囊肿开窗引流扩展到肝脏部分切除直至目前的肝叶解剖性切除。近年来,解剖性肝叶切除术仅在少数几个腹腔镜中心开展,现将腹腔镜解剖性肝叶切除术的有关问题做一论述。一、腹腔镜解剖性肝叶切除术适应证的选择对于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肿瘤的部位和大小是能否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叶切除术的关键。一般认为病灶位于左外叶、左内叶前段以及Ⅴ段和Ⅵ段…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肝切除术的病例选择和操作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秀军  王一帆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9):1237-1238
自1991年Reich等首先报道腹腔镜肝脏切除术以来,有关报道不断增加。手术方式主要有腹腔镜辅助的肝切除、手助式腹腔镜肝切除术、腹腔镜肝切除术。总体上来看,腹腔镜肝切除手术发展相对缓慢,尚处在探索阶段,仅在少数大规模的医疗机构开展,而且切除的范围多局限于左肝外侧叶和位于Ⅳ、Ⅴ、Ⅵ段肝的表浅小病灶。主要原因是:腹腔镜肝脏切除手术操作困难,  相似文献   

7.
微创是当今外科学发展的潮流.腹腔镜手术具有局部创伤小,患者全身反应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为推进我国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开展,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组织全国60位肝脏外科专家,共同讨论形成了《腹腔镜肝切除专家共识与手术操作指南(2013版)》.其中,专家共识部分包括腹腔镜肝切除术的类型、手术方式、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前准备与麻醉方式、手术设备与器械,体位、气腹压力、操作孔位置,术中入肝及出肝血流的处理,中转开腹手术的指征.手术操作指南包括腹腔镜肝切除技术及肝脏断面处理和各种腹腔镜肝切除术式.  相似文献   

8.
<正>自1991年Reich等[1]首次于腹腔镜下切除肝脏浅表良性肿瘤以来,随着腔镜外科技术的日益成熟与广泛应用,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领域不断扩展。2012年9月至2015年2月我院为32例患者施行完全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手术效果满意。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中男15例,女17例,24~74岁,平均(47.3±3.5)岁,术前诊断主要依据病史、B超、CT、MRI等,  相似文献   

9.
手术微创化是当今国际外科学发展的一大趋势,腹腔镜作为微创外科的代表已涉及腹腔所有脏器手术.肝脏是腹腔内最大的实质脏器,具有复杂的解剖结构和重要的生理功能,腹腔镜肝脏手术曾被认为是难度和风险较大的手术.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步和器械的改善,腹腔镜手术在肝脏外科的应用范围逐步拓展.该技术已从早期针对肝脏良性病变的边缘性切除和局部切除拓展应用于肝脏各类良恶性病变的大范围肝切除术、肝脏移植物切取、特殊部位肝切除术及解剖性肝段切除术等复杂手术中.我国是肝病大国,肝癌及肝胆管结石病的发病率及术后复发率均较高,部分患者需要接受再次或者多次肝切除术治疗;肝癌患者多合并不同程度肝硬化,肝胆管结石病患者也易并发肝脏萎缩、纤维化及肝门转位等病变,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腹腔镜手术在肝癌及肝胆管结石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本文结合笔者单位开展800余例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体会和相关文献,重点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解剖性肝段切除术,尤其是特殊部位肝段的解剖性切除术,合并肝硬化等肝脏基础疾病时的肝切除术,以及再次肝切除术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和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手助式腹腔镜在肝脏切除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助式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9月至2009年12月为82例患者行选择性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手助式腹腔镜手术57例,传统腹腔镜手术25例。并选择25例同期常规开腹肝切除的患者,对比分析手助式、完全腹腔镜及开腹肝切除术的差异。结果: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肝硬化表现、术前实验室检查和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传统腹腔镜肝脏手术相比,手助式腹腔镜肝脏手术的手术时间较长[(189.5±47.1)m in vs.(155.1±54.9)m in],中转开腹率较低(4.0%vs.5.2%)。两组术后肝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传统腹腔镜组饮食恢复较早[(1.6±1.3)d vs.(2.5±1.5)d],住院时间较短[(5.6±5.1)d vs.(8.8±1.8)d]。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手助式腹腔镜肝脏手术的手术时间较长[(189.5±47.1)m in vs.(138.5±54.3)m in],但术中出血、术后肝功能、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助式腹腔镜组的饮食恢复也较早[(2.5±1.5)d vs.(3.6±1.5)d]。结论:手助式腹腔镜肝脏手术安全可行,但并无足够的证据表明手助式腹腔镜肝脏手术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外科医师应积极掌握传统腹腔镜肝脏手术的技巧,手助式腹腔镜肝脏手术更适于经验较少的腹腔镜外科医师对初级腹腔镜技能的学习。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肝切除术特别是解剖性肝切除术正在逐渐成为国内外肝脏微创外科发展的潮流和方向。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因镜下右半肝出入血流控制和断肝过程的复杂性,造成该术式发展缓慢。随着医疗器械的发展,其中3D腹腔镜、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出现,为外科医师们带来了全新的手术视野。3D腹腔镜具有良好的景深感、空间定位和高清视野,术中有助于辨认肝门、肝脏深部各种管道结构。而三维重建、仿真手术、3D打印等三维可视化技术为外科医生提供全新的医学图像,可实现术前精确规划,术中实时指导。三维可视化联合3D腹腔镜在右半肝切除中的应用实现了在术前疾病诊断数字化,和在术中人体器官解剖结构可视化,外科手术微创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20例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手术经验,阐述其技术要点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3年11月间我院20例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左叶部分切除15例,肝右叶部分切除5例。术前应用肝功能Child分级、ICGR15评估肝储备功能及cT三维成像评估肝肿瘤周围血管情况,术中根据肝脏病灶部位选择手术径路,应用超声刀、钛夹、LigaSure、Endo—GIA等多种断肝方法行完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结果20例患者均成功施行完全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105—215min,出血量50~500ml,术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均顺利恢复,术后平均住院日为7.5d。除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于术后随访5个月、12个月发现肿瘤复发外,其余原发性肝癌患者尚未见复发,良性病变患者无症状再发。结论术前进行肝功能及影像学评估、术中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灵活应用各种断肝器械是成功施行完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1991年Reich等[1]成功实施了世界首例腹腔镜肝切除术,开辟了腹腔镜技术在肝脏外科临床应用的先河。历经20余年的临床实践,克服重重困难,腹腔镜肝切除术已成为一项较成熟的外科术式,应用范围逐步拓展,手术安全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的完全腹腔镜肝切除的手术技巧和改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5月-2013年1月在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完成的10例改良的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0例均成功完成了改良的完全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手术(其中1例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125-185 min,平均149.5±18.8 min,术中出血量220-450 ml,平均330±71.8 ml,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3-10 d,其中1例术后第3天出现胆漏,余病例未发生胆漏、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住院5-12 d,平均8.4±2.3 d。术后病理证实均为肝海绵状血管瘤。结论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腹腔镜下预置自制的第一肝门阻断器的办法有效控制入肝血流和妥善处理肝断面;改良的标本取出方法使得肝脏良性病变能够真正做到完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将腹腔镜手术的创伤减少到最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987年法国医生Mouret完成了世界上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随后的20年里腹腔镜在普外科各种手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肝脏解剖生理的特殊性以及技术和器械的局限性,腹腔镜肝脏切除术一直被看作是风险极高的手术,故相对于其他腹腔镜手术,其发展相对缓慢。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经验的积累以及腹腔镜设备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将腹腔镜用于肝切除术,特别是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已有较多的病例报道,虽然初步的临床结果令人鼓舞,但仍须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处理方法。方法对22例肝脏病变实施腹腔镜肝切除术。其中原发性肝癌5例,肝血管瘤16例,肝转移癌1例。15例肿瘤位于左外叶,1例位于肝尾状叶,2例位于第Ⅳ段,4例位于肝脏第Ⅵ段;肿瘤平均直径为4 cm(2~10 cm)。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15例,不规则肝部分切除术6例,肝尾状叶左半切除术1例。结果 22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平均手术时间为115 min(65~142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50 mL(270~780 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6.5 d(3~11 d)。结论控制肝脏断面出血是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7.
肝内胆管结石的完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肝内胆管结石完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9年4月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腹腔镜外科中心因肝内胆管结石而施行了完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的72例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病人年龄16~65岁,平均(43.8±21.7)岁.72例腹腔镜下肝叶或肝段切除术主要包括左半肝切除术34例,左外叶切除术19例,肝Ⅵ段切除术16例.手术时间125~320 min,平均(262.5±115.5)min.出血量50~400 ml,中位数150 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0%,包括胆漏6例,胃轻瘫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例,肝包膜下积液1例,均保守治疗成功.结论 微创时代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应以腹腔镜下肝段或肝叶切除术作为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前腹腔镜技术已广泛用于各个领域,南于肝脏功能和解剖的复杂性及断肝器械的限制,腹腔镜肝切除术发展相对较慢,还处于探索阶段。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我们在完全腹腔镜下施行肝左外叶切除术1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腹腔镜肝切除术最早报道于1992年[1]。但相对于其他腹腔镜手术,肝脏手术进展及临床应用普及均较慢。2000年法国巴黎Henri Mondor医院的Cherqui等[2]报道一宗较大病例(30例)的腹腔镜肝切除术,肯定了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肝脏切除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 1991年Reich等〔1〕首次报道对肝脏良性病变 (1例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1例为肝海绵状血管瘤 )成功施行腹腔镜肝脏切除术以来 ,肝胆外科医生对腹腔镜肝脏切除术进行了积极又谨慎的尝试 ,随着腹腔镜外科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深入 ,设备器械的完备 ,技术水平的成熟 ,经验的积累 ,腹腔镜肝脏切除术在逐步发展 ,但总的说来 ,目前腹腔镜肝脏切除术仍处于探索阶段 ,广泛应用于临床尚有待时日。大宗病例报道少 ,10例以上的病例报道仅见于国外文献 ,如 1998年Huscher等〔2〕报道了 3 8例 (这是目前查到的文献中最大宗病例报道 ) ,2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